《开发建设项目》PPT课件.ppt_第1页
《开发建设项目》PPT课件.ppt_第2页
《开发建设项目》PPT课件.ppt_第3页
《开发建设项目》PPT课件.ppt_第4页
《开发建设项目》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监测,第一节 项目法人监测责任与监测原则,一、项目法人的监测责任,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全国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预报,并予以公布。,开发建设项目的应尽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规定,有水土流失防治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本单位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情况。,第一节 项目法人监测责任与监测原则,一、项目法人的监测责任,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全国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预报,并予以公布。,开发建设项目的应尽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规定,有水土流失防治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本单位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情况。,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第10条规定,有水土流失防治任务的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和管理单位应设立专项监测点对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并定期向项目所在地县水土保持监测管理机构报告监测成果。第16条规定,开发建设项目的专项监测点,依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对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接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 (水利部第16号令)进一步明确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将水土保持专项监测报告列为了验收必备条件。,二、监测原则,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监测市场的准入性,承担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任务的机构必须具有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并按甲、乙级资质的监测范围承担监测任务。从事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也应有水利部培训合格颁发的上岗证书,实施持证上岗。,2 监测方案的合理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不同于面上的水土保持监测,不是永久性监测站点,它主要为建设项目服务的,因此,其监测工作应围绕法律规定的来监测,监测时段的合理性,监测频次的合理性,监测点位布设的合理性,1)生产性项目监测时段分为施工期和生产运行期; 2)建设性项目监测时段分为施工期和林草恢复期。,水土保持监测不同于大气、水环境监测,有的内容不是随时能监测的,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料才能说明整体变化情况。,监测点的布设密度必须能够控制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的整体区域,使监测成果具有说服力;要有一定的代表性,使不同施工活动、不同监测因子都有相应监测成果。,临时性监测点,长期性监测点,建设性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情况监测。,用于生产过程中水土流失情况的监测。,3 监测方法的针对性,根据监测目的确定监测方法。一般大、中型项目采用地面监测和调查法,并有相应的固定设施;小型项目采用则以调查法为主。地面监测有径流场法、控制断面观测站法、钉子法、沟道淤积物体积测量法等。调查监测采用调查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4 监测费用的统一性,监测费用按水利部200367号关于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有关规定,根据水土保持投资百分数提取。,第二节 监测目的与内容,一、监测目的,二、监测内容,对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进行监测和控制,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和指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提供依据,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情况,生态环境变化情况,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措施效果,全过程监测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情况,各项防治措施及工程的实施时间、工程量、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强度、水土流失量的变化情况,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采取防治措施情况等。,开发建设项目引起的地形地貌、植被、水系等变化情况,占用、扰动土地面积,挖方、填方数量,弃土弃石弃渣量,河流泥沙含量等。,随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情况,对可能发生的危害进行预测预警,防止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造成危害。,对各项防治措施的保存量,林草措施的成活率、保存率、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性,防护措施的拦沙、护坡、排水沉沙、改善生态环境效果等进行监测。,第三节 监测重点,一、重点监测开发建设项目,采矿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石油天然气行业,电力行业,水利行业,冶炼行业,城镇化建设,二、不同类型工程监测对象,1 线路工程,2 点面工程,概念,特点,监测对象,概念,特点,监测对象,包括公路、铁路、灌(引)水渠系、电力线路、输油(气)管线等基建项目。,线长面窄、穿越的地形地貌复杂、行政区域多、挖填方数量大、监测距离长、难度大。,土、石方挖填数量;弃渣(土)、取土场;施工便道;土石方临时转运场;特殊地质条件地段;施工场地;交叉工程。,集中在某一区域范围内的开发建设项目。如工业厂房区、居住区、港口码头、机场等。,占地面积少,相对集中。若在平地建设,对地形地貌影响不大;若在山丘山岗对原地形地貌破坏严重,可引起严重水土流失,易造成灾难。,弃土弃渣场、开挖边坡,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第四节 监测方法与频次,一、地面监测,监测区域与地段,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对地面扰动较大的开挖面、取土取料场、弃土弃渣场、施工场地、高陡边坡等。,土壤侵蚀面积、侵蚀强度、侵蚀程度、侵蚀量、土壤养分和污染物质流失与运移、土体的位移和微地貌变化等。,常规小区观测、典型样地调查、控制站观测和重力侵蚀场观测等。,二、调查监测,监测区域与地段,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对地面和环境影响较小、难以应用或不需要直接观测,或引用相关观察资料即可的监测项目。,地形地貌变化、水系调整、土地利用变化、扰动土地面积、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数量、植被破坏面积、水土流失面积;与水土流失有关的降雨、大风;土石开挖与回填量、弃土弃石弃渣量;各项防治措施面积、数量、质量,林草措施的成活率、保存率、面积核实率、生长情况,工程措施的稳定性、完好性和运行情况;河道淤积、水土流失危害、生态环境变化等。,普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三、监测频次,根据监测内容确定。在开始监测前由承担监测任务的机构根据有关技术规范和项目的实际提出合理的监测频次。 地面监测项目根据需要随时进行。 调查监测每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第五节 地面观测类型与方法,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3.3.1规定“应通过设立典型观测断面、观测点、观测基准等,对开发建设项目在生产建设和运行初期的水土流失和防治效果进行监测。,开发建设项目的监测方法,线路工程以巡查调查为主,设观测点为辅;点面工程则采用地面定位观测方法为主。 地面观测可分为:1)小区观测,2)控制站观测,3)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4)风蚀量监测,5)重力侵蚀测量。,一、小区观测,适用范围,除砾岩堆积物外,小区观测适合于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测量。,选址,开发建设项目通常设立原地貌和扰动地貌径流观测小区。原地貌要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条件。布设小区地段应能够保持一定的时段。,规格,小区建设应采用标准小区的规格尺寸。,观测项目和方法,标准小区:雨量、冲刷量。可根据需要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抗蚀性、土壤抗冲性、土壤入渗率等。 微型小区:测定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也可测定微地形变化。 生物措施小区观测:观测林草覆盖度。,基本设施(或仪器设备),1)GPS全球定位仪。 2)沉沙池。 3)经纬仪。 4)磅秤、天平、烘箱。 5)环刀、皮尺、钢卷尺。,二、控制站观测,适用范围,选址,控制站建设,观测项目和方法,基本设施(或仪器设备),控制站主要适用于扰动面积大、弃土弃渣集中在一定流域范围内的开发建设项目,如:采石场、采矿区、工矿企业等。,原地貌小流域可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的规格和代表性,选择1-2个观测断面;扰动地貌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建设方法与常规控制站相同。建设前要绘制流域地形图、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分布图、土壤侵蚀图等。,观测雨量、水位、流量、泥沙含量等。,工作桥:用于悬挂仪器和工作使用,钢架结构。 水文站:安装自记水位-流量计、水样采集、分析设备及烘干设备等。 简易气象站:自记雨量计、蒸发皿、风向标、地温表等。,三、简易水土流失监测,适用范围,选址,建设,观测项目和方法,适用范围,适用于项目区内类型复杂、分散、暂不受干扰或干扰少的弃土弃渣流失监测。,选择不同类型弃土场堆积坡面,最好在相应坡度原地貌设置对照。,在暴雨或汛期前将钢钎打入地下,钉帽与地面齐平,并涂红漆,编号登记。,该方法主要观测降雨量与降雨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每次暴雨后观测钉帽与地表的高度,计算土壤侵蚀深度和土壤侵蚀量。公式为:A=ZS/1000con, 式中: A-土壤侵蚀量(m3),Z-侵蚀深(mm),S-水平投影面积(m2), 斜坡坡度(度)。,适用于风蚀、水蚀风蚀交错区开发建设项目。,四、风蚀量测定,选址,观测项目和方法,选择裸露、平坦、无防护的地貌作为对比区。,风蚀量采用插钎法、降尘量采用降尘缸(杯)。,五、重力侵蚀监测,1、滑坡监测,选址,监测项目,观测方法,观测设备布设,应选择滑坡频繁发生且危害较大、有代表性的地方;考虑已有的基础和条件,交通便利。,降雨、滑坡体位移。,主要采用简易观测法,如滑坡桩法。另外,可定期观测裂缝的大小变化,坡面移动情况等。有条件可用GPS。,GPS、自动气象站、遥测自记雨量计、土壤水分测定仪、 倾斜仪、伸缩仪、位移仪、观测桩。,泥石流发生次数多,危害大有代表性流域。,2、泥石流监测,选址,监测内容,观测方法,泥石流爆发的流态、历时、流速、泥位、流量、容量、沟床纵比降。,水文要素:流域前期土壤含水量、降雨量、降雨强度等。 运动要素:在比较顺直的流通断每间隔100米设置2-3个观测断面,观测流速、泥深、表面比降。,观测设备布设,自动气象站、遥测自记雨量计、土壤水分测定仪、雷达测速仪、超声波泥位仪、泥石流冲击力测定装置、泥石流地声仪、泥石流采样器、无线泥位报警器、泥石流地声报警器等。,一、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永久性占地,第六节 监测项目,1、项目建设区,临时性占地,扰动地表面积,指项目建设征地红线范围内、由项目建设者负责管辖和承担水土保持法律责任的地方。,指因主体工程建设需要、临时占用的部分土地,土地管辖权属于原单位,与建设部门无关。包括:工棚、施工便道、土石临时转运场、材料仓库、混凝土临时搅拌场、其它临时用地等。特点:土地管辖权不变;主体工程恢复前必须恢复原貌。 监测的内容:有无超范围使用临时占地,各临时水保措施,施工结束后,原貌恢复状况。,毁坏地表植被、表土剥离、地形改变等。 监测内容包括扰动地表面积、地表堆存面积、地表堆存处临时水土保持措施、扰动区可恢复植被的情况。,2、直接影响区,因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的影响范围内。包括造成的危害和危害影响的趋势。危害范围包括附近河道、居民住宅、城市下水道、海滨浴场、旅游景点、水资源保护区等。,二、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监测,1、水力侵蚀影响因子,2、风力侵蚀影响因子,降雨,地形,林草植被,土壤抗蚀性与抗冲性,土壤抗蚀性,地表土垄,降雨,土丘坡度,裸地长度,植被盖度,三、水土流失状况监测,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强度分布的不均匀性。,水土流失的突发性。,侵蚀强度的巨变性。,2、水土流失量监测,采用地面监测法,实际测定并计算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量,要求每年一个数值。,四、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监测,1、防治指标,根据批准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治理度、扰动土地整治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覆盖率、植被恢复系数等六项指标。,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覆盖率,植被恢复系数,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扰动土地整治面积占扰动土地面积的百分比。,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防治面积占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比。,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治理后平均土壤流失量与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允许土壤流失量之比。,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实际拦挡弃土弃渣量与防治责任范围内弃土弃渣总量百分比。,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植被恢复面积占防治责任范围内可恢复植被面积百分比。,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林草面积占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的百分比。,2、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防治措施类型,水土保持措施的数量和质量,效果,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排水工程、泥石流防治工程、风沙治理工程、植物措施工程等。,拦挡泥沙减沙流失;稳定坡面,避免滑坡;绿化地表,改善环境等。,3、林草措施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度,4、防护工程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5、各项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6、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弃土、弃石、弃渣量及堆放面积,7、项目区林草覆盖率,根据批复水土保持方案,监测水土保持设施完成情况;对设施完成质量主要根据监理报告和现场调查。,第七节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是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监测、验收的重要依据。,一、标准等级划分,1按开发建设项目所属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位置划分,依法划定的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依法划定的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未涉及的其它区域,2按开发建设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水系河道、水资源及水功能区划、防洪功能划分,一级标准,二级标准,开发建设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对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防洪河段、水源保护区、水库周边、生态保护区、景观保护区、经济开发区等直接产生重大水土流失影响的,并经水土保持方案论证确认作为一级标准防治的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对国家、省(自治区、辖区市)、地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防洪河段、水源保护区、水库周边、生态保护区、景观保护区、经济开发区等直接产生较大水土流失影响的,并经水土保持方案论证确认作为二级标准防治的区域。,三级标准,一、二级标准未涉及的区域。,二、项目类型及时段划分,包括矿山企业、火力发电、冶金、建材等水土流失发生在建设期和生产运行期的项目,其时段标准划分为施工期和生产运行期。,建设类项目,建设生产类项目,包括公路、铁路、水工程、电工程(水电、核电、输变电工程)、输油输气管道等,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建设期,其时段标准划分为施工期、林草恢复期(林草恢复期通常23年,最长不超过5年)。,三、分类分级分时段标准,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分类分级分时段标准。见表1和表2。表中的“*”表示:指标值应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实施进度,通过动态监测获得,在竣工验收时核定。,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竣工验收及生产运行管理等,均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分类分级分时段防治指标的指标值要求,在竣工验收时,除满足规定的验收指标外,各项水土保持设施质量必须达到有关技术质量标准的要求。,3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覆盖率(%)、植被恢复系数(%),以400600mm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基准,可根据降水量大小适当增减:300mm以下地区,可根据降水量与有无灌溉条件及当地生产实践经验分析确定;300400mm降水量,表中的值可降低35; 600mm800mm降水量,表中的值可增加12;800mm降水量以上,表中的值可增加2以上。,4土壤流失控制率以中度侵蚀为基准,具体开发建设项目,可根据项目区平均土壤流失量的背景值大小增减。轻度侵蚀区原则上应小于等于1,中度以上增加0.30.5,最大不超过3.0。同一开发建设项目土壤流失控制率,可根据实际需要分区分级确定.,5表1和表2中山区丘陵区线型工程,表中的拦渣率值可减少5;在高山狭谷地形复杂的地段,表中的拦渣率值可减少10。,表1 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分类分级分时段标准。见表1和表2。表中的“*”表示:指标值应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实施进度,通过动态监测获得,在竣工验收时核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竣工验收及生产运行管理等,均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分类分级分时段防治指标的指标值要求,在竣工验收时,除满足规定的验收指标外,各项水土保持设施质量必须达到有关技术质量标准的要求。,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覆盖率(%)、植被恢复系数(%),以400600mm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基准,可根据降水量大小适当增减:300mm以下地区,可根据降水量与有无灌溉条件及当地生产实践经验分析确定;300400mm降水量,表中的值可降低35; 600mm800mm降水量,表中的值可增加12;800mm降水量以上,表中的值可增加2以上。,土壤流失控制率以中度侵蚀为基准,具体开发建设项目,可根据项目区平均土壤流失量的背景值大小增减。轻度侵蚀区原则上应小于等于1,中度以上增加0.30.5,最大不超过3.0。同一开发建设项目土壤流失控制率,可根据实际需要分区分级确定.土壤流失控制率以中度侵蚀为基准,具体开发建设项目,可根据项目区平均土壤流失量的背景值大小增减。轻度侵蚀区原则上应小于等于1,中度以上增加0.30.5,最大不超过3.0。同一开发建设项目土壤流失控制率,可根据实际需要分区分级确定.,表1和表2中山区丘陵区线型工程,表中的拦渣率值可减少5;在高山狭谷地形复杂的地段,表中的拦渣率值可减少10。,表2 生产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第八节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与监测报告编写,一、监测实施方案,1 监测依据,承担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应在签订监测合同后,编制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并报水土保持方案原批准单位备案。监测工作结束时,应向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监测报告。在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时,报告监测情况。,法律法规,技术依据,技术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第120号令,199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16号)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2号) 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管理暂行办法(水利部202号),GB/T 1577219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SL 2049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SL 2772002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水土保持设计专用章 工程施工、监理等方面的资料,2 监测方案编制的基础和原则,编制基础,编制原则,全面调查与重点观测相结合,定期调查与动态观测相结合,调查、观测与巡查相结合,实际观测与模型分析相结合,监测分区与监测内容相结合,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应以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责任范围。 监测方案编制基础是水利部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中确定的水土保持监测初步方案。,对工程水土流失防止责任范围进行核实,对水土流失及防治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从监测初步方案,制定监测总体布局与安排,确定监测重点区域和观测方法。,根据主体工程总体布局和进度定期调查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种类和覆盖的变化情况。对土壤侵蚀的形式、降雨量、径流量、泥沙量、工程实施进度和防治效果根据地面变化情况设置定期和不定期观测点。,必须进行不断的巡查,制定巡查计划和工作表格,现场填写,并定期向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汇报,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对项目监测期不同场所的水土流失应通过实地调查和观测获取数据;对原地面的水土流失可通过相应区域预测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对水土流失防治效果通过实地调查和观测,并结合当地效益计算模型相互验证。,监测分区应按项目功能分区或水土保持分区或标段划分确定,根据不同分区水土流失及防治特点,确定相应技术经济可行、操作性强的监测内容和方法。,3 监测时段和监测点布设,划分监测时段,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确定。必要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监测分区和监测点布设,以扰动地形作为主要划分因子,结合地面组成物质划分监测分区。如:弃渣场、料场区、施工区、施工营地、临时道路等。监测点根据分区特点和水土流失情况等布设。,4 监测内容与方法,监测内容,从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到到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不断变化,弃土弃渣、土石料场等都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防治责任范围也在不断变化。要监测水土流失,必须对水土流失的责任范围进行动态监测。其次对扰动面积、弃土弃渣量、临时防护措施、植被恢复、工程施工、土壤流失等进行动态监测。,监测方法和监测频次,根据监测内容制定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定位监测(沉沙池、简易观测场、人工降雨等)、临时监测、调查和巡查等。监测频次应根据不同监测分区和方法确定。,5 监测点典型设计,监测设施与仪器设备,监测内容、要求和方法,监测表格设计,根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和水土保持试验技术规范,设计气象观测、径流小区、沉沙池、量水堰及相关仪器设备。,分类对监测点的内容、要求和方法做出设计,主要包括径流量、泥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