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觉器神经系统的生理特点.ppt_第1页
小儿感觉器神经系统的生理特点.ppt_第2页
小儿感觉器神经系统的生理特点.ppt_第3页
小儿感觉器神经系统的生理特点.ppt_第4页
小儿感觉器神经系统的生理特点.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眼的水平断面,一、眼球壁,(一)外膜(纤维膜),1.角膜:无色透明,凸向前。,2.巩膜:乳白色,坚韧。,角膜cornea,巩膜sclera,巩膜静脉窦:角膜与巩膜交界处的环行隧道。,(二)中膜(血管膜),3.脉络膜:占中膜的后2/3,内有色素。,脉络膜choroid,2.睫状体:前部为睫状突,连接睫状小带。内有睫状肌。,睫状体ciliary body,1.虹膜:最前部,中央有瞳孔。内含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有色素细胞。,虹膜iris,虹膜角膜角,5,6,7,睫状体ciliary body,睫状小带 ciliary zonule,睫状肌ciliary m.,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scleral venous sinus,瞳孔括约肌 aphincter pupillae,瞳孔开大肌dilator pupillae,角膜cornea,虹膜iris,巩膜sclera,黄斑macula lutea,中央凹fovea centralis,视神经盘optic disc,(三)内膜(视网膜),包括视部和盲部(虹膜部、睫状体部),又分内、外2层,即神经细胞层和色素细胞层。,视网膜内面可见乳白色的视神经盘,其颞侧有黄斑。,外层,内层,神经细胞层由外向内为: 视锥细胞:感受强光刺激,黄斑区多。 视杆细胞:感受弱光刺激,周边部多。 两者均为感光细胞。 双极细胞:为传导细胞 节细胞:轴突组成视神经,视网膜的内外2层疏松结合。,二、眼球的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它们和角膜一样透明而无血管分布,共同构成了眼的屈光系统。,(一)眼房和房水,睫状体产生,眼后房,瞳孔,眼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睫前静脉,眼静脉,作用,屈光,营养角膜、晶状体,维持眼压,视觉器官眼睛,(二)晶状体lens,晶状体囊,晶状体皮质,晶状体核,无色透明,双凸透镜状,是屈光系统的主要装置。,(三)玻璃体vitreous body,为胶状物质,表面为玻璃体囊,具有屈光和支撑视网膜的作用。,第二节 眼副器,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眼球筋膜,眶脂体,一、眼睑,二、结膜,分部,睑结膜palpebral conjunctive,球结膜bulbar conjunctive,结膜穹隆(穹隆结膜),结膜上穹,结膜下穹inferior fornix,结膜囊,睑结膜palpebral conjunctive,球结膜palpebral conjunctive,三、泪器,组成,泪腺,泪道,泪小管,泪点,泪囊,鼻泪管,泪腺lacrimal gland,泪点,泪小管lacrimal ductule,泪囊lacrimal sac,鼻泪管nasolacrimal canal,四、眼球外肌,上睑提肌levator palpebrae superioris,上斜肌superior obliquus m.,上直肌superior rectus m.,下直肌inferior rectus m.,外直肌lateral rectus m.,内直肌medial rectus m.,下斜肌inferior oblicuus m.,第三节 眼的血管和神经,颈内动脉,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视网膜鼻侧上小动脉,视网膜鼻侧下小动脉,视网膜颞侧上小动脉,视网膜颞侧下小动脉,(二)幼儿眼睛的特点,1眼球前后径较短,呈生理性远视,一般到56岁左右转为正视。 2晶状体弹性大,调节能力强,因此能看清很近的物体。如果幼儿形成不良的用眼习惯,长时间视物过近,则会使睫状肌过度紧张而疲劳,以致使晶状体变凸,形成近视。,(三)眼的卫生保健,1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2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采光条件。 3为幼儿提供的书籍,字体宜大,字迹、图案应清晰。教具大小要适中,颜色鲜艳,画面清楚。 4定期给幼儿测查视力。 5教育幼儿不要揉眼睛,毛巾、手绢要专用,以预防沙眼、结膜炎。 6预防眼外伤。 7照顾视力差的幼儿,减轻他们的用眼负担,合理安排他们的座位,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并让他们经常望远。,第二节 耳听觉器官,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耳廓主要由软骨和皮肤构成,能收集声波,也是传统中医学进行耳针穴位疗法的部位。外耳道的外三分之一由软骨构成,软骨外的皮肤上有耳毛和能分泌耵聍的耵聍腺。外耳道是声波进入中耳的通清咀。 中耳包括鼓膜、三块听小骨和咽鼓管开口。鼓膜介于外耳和中耳之间,是一块椭圆形的薄膜。三块听小骨外连鼓膜,内与耳蜗相连,可以把鼓膜振动传到耳蜗。中耳的空隙叫鼓室,鼓室有通向咽部的咽鼓管开口。吞咽时,空气从咽部迸人中耳,使鼓膜两侧的气压相等,保证鼓膜正常振动,人们能听到清晰的声音。,内耳包括耳蜗、半规管和前庭。耳蜗内有数千根听觉神经纤维末梢,并充满液体。声波使鼓膜振动并带动听小骨,听小骨振动引起耳蜗内液体的振动,听神经将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半规管和前庭内有位觉感受器,人体运动时,特别是头部位置改变时,位觉感受器将刺激传到大脑,形成位觉,(二)幼儿耳的特点,1.外耳道比较狭窄,外耳道壁尚未完全骨化。 2.咽鼓管相对比较短、平直、管径较粗。当鼻腔有感染时,病菌易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三)幼儿耳的卫生保健,1.不要用锐利工具给幼儿掏耳朵。防止损伤外耳道,引起外耳道感染若不慎损伤鼓膜,则会影响听力。若耵聍较多,发生栓塞,可请医生取出。一般,耵聍会自行脱落。 2.预防中耳炎。要教会幼儿正确的擤鼻涕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个鼻孔擤另一个鼻孔,擤完再擤这一个,不要太用力,更不要按住两个鼻孔同时擤,以免鼻腔分泌物经咽鼓管迸人中耳。不要让幼儿躺着进食、喝水。防止污水进人外耳道。若在洗头、游泳时污水进入,可将头偏向进水一侧,单脚跳几下,将水控出。 3.减少环境中的噪音。 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及早发现其听觉异常。如:婴幼儿对突然的或过强的声音反应不敏感与人交流时总盯着对方的嘴听人说话喜欢侧着头,耳朵对着声源不爱说话,或发音不清、说话声音很大平时很乖、很安静,睡觉不怕吵经常用手搔耳朵,说耳闷、耳内有响声等。,人体的司令部 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中枢神经 (二)周围神经 (三)自主神经系统,25,植物性神经,脊髓(位于椎管),脑神经 12对,脊神经 31对,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外周神经,脑(位于颅腔),神经系统的划分:,2019/6/10,39,(一)中枢神经系统,1、脊髓 2、脑 脑的进化趋势:大脑日益发达、小脑也越来越重要、中脑则相对变小,重要性降低,1、脊髓,功能:反射与传导。 脊髓的外形: 前正中裂、后正中沟、两对前后外侧沟、脊髓圆锥、颈膨大、腰骶膨大 脊髓节段的划分:颈8、胸12、腰5、骶5、尾1,脊髓的内部结构,(1)中央管 (2)灰质 前角:前角运动细胞(细胞、细胞),内侧群:颈肌和躯干肌。外侧群:四肢肌支配肢带肌的细胞群位于前角的内侧,肢端肌位于外侧;伸肌和展肌位于前角的外周,屈肌和收肌位于深部;同一关节的屈肌和伸肌常位于同一或相邻脊髓节段内;前角内还有中央核,仅见于颈段和腰骶段,为支配膈肌的核团和副神经脊髓核。 后角:后角边缘核、胶状质、后角固有核、胸核。 侧角:中间内侧、外侧柱。 灰质连合。,2、脑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大脑(端脑) 联络区语言与记忆 记忆、推理、学习、想象、心理活动等高级的智慧活动都是依赖于联络区的 中脑: 丘脑:感觉整合中心 网状激活系统 下丘脑:内脏机能的重要控制中心,边缘系统:脑桥前部、大脑和丘脑的边缘部分(海马体和杏仁体),有控制情绪的功能。 小脑:调节各级肌肉的活动,以保持动物身体的正常姿势。 脑桥:联系和整合的环节,呼吸中枢 延髓:生命中枢,呼吸、心搏、吞咽、咳嗽、喷嚏、呕吐,端脑的外形,3缘:上缘、下缘、外缘。 3面:外侧面、内侧面、底面。 3沟:外侧沟、中央沟、环状沟。 3极:颞极、枕极、额极。 5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1第一躯体运动区(motor area):中央前回、旁中央小叶前部。 2第一躯体感觉区(somesthetic area):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 3视区(visual area):距状沟周围皮质。 4听区(acoustic area):颞横回。 5平衡觉区: 6嗅觉区: 7味觉区: 8语言区(linguage area):书写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二) 周围神经系统,成对的脑神经和脊神经 1、脑神经 12对主要分布在头部的感官、肌肉和腺体 2、脊神经,(三)自主神经系统,分配到心、肺、消化管及其他脏器的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付交感神经,调节体内环境条件,如血压、心率、体温等 特点:不受意志的控制,二、神经细胞的结构,三、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反射,是从接受刺激到发生反应的全部神经传导途径。神经系统的基本工作单位。 感受器:接受刺激的器官或细胞 效应器:发生反应的器官或细胞 感觉中间运动,四、大脑皮层活动的特性 (基本规律),1、大脑皮层分工 2、优势原则 3、镶嵌式活动原则 4、动力定型(习惯成自然),优势原则,五、婴幼儿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