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基本知识》PPT课件.ppt_第1页
《中药基本知识》PPT课件.ppt_第2页
《中药基本知识》PPT课件.ppt_第3页
《中药基本知识》PPT课件.ppt_第4页
《中药基本知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的基本知识,质量管理部,第一章 中医学导论 中医学,是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渐积累总结而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手段的医学。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医学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中医学仍以其特有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诊疗效果,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颇受世人瞩目。,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是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 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理论中的体现。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辨证论治包括辩证和论治两个思维阶段。辩证的任务是分析疾病,寻找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论治则是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所找出的主要矛盾进行治疗。,第二章中药的总论,一、中药(本草)的概念 药 1.植物占绝大多数,使用最普遍 物 2.动物 的 3.矿物 来 4.化学制品 源 5.生物制品 “药物以草为本”,“药之众者,莫过于草, 故举多者,言之本草。” (神农本草经),中 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经验指导下使用的药物。 (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制品和生物制品) 中药材 是指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的药用部分采收后经产地初加工形成的原料药材。大部分中药材源于植物。 中药饮片 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辩证施治和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炮制后的制成品。,中成药 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的一定剂型,标明药物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供医生、患者直接选用的药物,主要有丸、散、膏、丹、露、酒、片剂、冲剂、糖浆等不同的剂型。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草 药系指广泛流传于民间,在正规中医院应用不太普遍,为民间医生所习用,且加工炮制尚欠规范的部分中药。,本草、本草学、中草药、民族药、中成药的概念:,(1)本草: 因为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但其中以植物药居多,使用也最为普遍,故历代将中药称为“本草”。 (2)本草学: 记载中药的典籍中药学称为本草学。 (3)中草药: 实则是指中药和草药的混称。 草药、中草药与中药、本草没有质的区别,为避免混淆,应统一于中药一词的概念中。,(4)民族药: 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所习用的药物,其药源与中药基本相同,如藏药、蒙药、维药、傣药、苗药、彝药等。 (5)中成药: 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一定的剂型,标明药物作用、适应症、剂量、服法,供医生、患者直接选用,符合药品法规定的药物。,第三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主要是天然的动物、植物和矿物。中药的产地、采收和贮存是否适宜是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采收对野生动、植物来说,还会破坏药材资源,降低药材产量。,神农本草经指出:“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中药的产地与采集,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药物的产地、采收与贮存方法的研究,是保证药材质量和保护药源的重要课题。,第一节 产 地,1道地药材形成的原因? (1)我国特殊的自然地理状况: 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我国自然地理状况十分复杂,水土、气候、日照、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地不完全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因而天然中药材的生产多有一定的地域性,且产地与其产量、质量有密切关系。,(2)古代医药家的实践: 古代医药家经过长期使用、观察和比较,知道即便是分布较广的药材,也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地所产,其质量优劣不一样,并逐渐形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2道地药材的概念与确定: (1)道地药材: 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是指某一特定产区出产的质量优秀,疗效显著,历史悠久的药材。) 新修本草言“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 (2)道地药材的确定: 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临床疗效则是其关键因素,最重要的是长期临床实践的疗效。,(3)常用道地药材: 四川:川连、川芎、川乌、川断、川贝等 广东:砂仁、广陈皮、广藿香、高良姜等 河南: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 云南:三七、茯苓; 江苏:薄荷、苍术; 山东:阿胶; 宁夏:枸杞等等。,3怎样正确对待道地药材? (1)重视道地药材: 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证明,重视中药产地与质量的关系,强调道地药材开发和应用,对于保证中药疗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发展道地药材: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中药材需求的日益增加,再加上很多药材的生产周期较长,产量有限,因此,单靠强调道地药材产区扩大生产,已经无法满足药材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药材的引种栽培以及药用动物的驯养,成为解决道地药材不足的重要途径。,(3)确保原有的疗效和质量: 道地药材是长期的生产和用药实践中形成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环境条件的变化使上党人参绝灭,人们遂贵东北人参;三七原产广西,称为广三七、田七,云南产者后来居上,称为滇三七,成为三七的新道地产区。 但应注意的是,在药材的引种或驯养工作中,必须确保该品种原有的性能和疗效。,水提取物(人参皂甙)的量% 日本长野县红参 13 韩国红参 14 日本长野县白参 4 韩国白参 3 中国生晒参 3 中国大力参(红参类) 6 应按地道药材的生态环境、栽培技术、产品质量去发展药材生产,总以确保疗效为标准。来认识道地药材的含义。,第四章 中药的作用,第一节 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 一、中医治病的基本原理 正气不足 发病 阴阳失去平衡 病阴阳 外邪内侵 偏盛偏衰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治病以药性之偏来纠正病性之偏,调整脏腑功能,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之恢复平衡。 以偏纠偏 “药以治病,因毒而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其为故也,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欲救其偏,则以气味之偏者能也,正者不及也。” 景岳全书类经,二、中药的作用 治疗作用:中药(发挥治疗作用)的功 效 1.副作用,指常用剂量时出现 的与治疗需要无关 不良作用 的不适反应 2.毒性反应,指药物对身体的 损害性反应,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能消失。 毒性反应是指用药后引起机体损害性反应,往往因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与人的体质因素等也有密切关系,第二节 中药的功效 中药功效:亦称为中药的“功能”。是对中药治疗作用高度概括的表述形式。 中药功效的认识和概括,是根据机体的用药反应,即用药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通过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方法归纳出来的。,功效与主治的关系:中药的主治,是指其所主治的病证,又称为“应用”或“适应证”。从认识方法而言,主治是确定功效的依据;从临床运用的角度来看,功效提示中药的适应范围。 中药功效是联系中药主治(应用)和性味归经的枢纽,因此是学习中药学的重点内容。,功效的分类: l. 对因治疗功效(治本) 包含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能、消除病理产物等方面的内容。 祛邪的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泻下、涌吐、解毒、杀虫等 扶正的功效:益气、助阳、滋阴、补血,2对症治疗功效(治标) 对症治疗功效是指能缓解或消除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症状,具有减轻痛苦,防止病势恶化的意义。止痛、止咳、止血、止呕、止咳平喘、止汗、涩肠止泻、涩精止遗等皆属对症治疗功效。 临床遣方用药时,因根据具体病情,或治其本,或治其标,或标本兼治。,第五章 中药的性能 性性质、特征:四气、五味、归 性 能 经、升降浮沉、毒性。 (药性) 能作用:功效,主治。 气味苦寒。 性 归经心、胃、大肠经。 升降浮沉沉降。 如黄连 功效:清热燥湿(清里热、燥里湿 能 主治:清心、胃火热,燥泄大肠湿 热,治热病高热,胃肠湿热等证。,中药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中药性状是指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以药物为观察对象。,第一节 四 气,一、含义 寒(甚于凉,大寒) 性质基本一致 凉(次于寒,微寒) (属阴) 四气 热(甚于温,大热) 性质基本一致 温(次于热,微温) (属阳) 平 不凉不温之谓,但按药性皆偏之 理,实际仍有偏凉或微温,不过其 寒热偏性不显著而已。,二、来源 西瓜使人感觉凉 快寒凉性 机体发生的反应 (正常机体) 生姜使人感觉温 暖温热性 药物机体 知母、石膏治愈 热证寒凉性 对疾病的疗效 (异常机体) 附子、肉桂治愈 寒证温热性,三、作用(一般中药的作用规律) 寒 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 热证、阳证。 凉 养阴生津 作 用 (共性) 热 温里散寒 补火助阳 温经通络 寒证、阴证。 温 回阳救逆,第二节 五 味 一、含义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本经 辛辛辣、麻胀感觉,芳香气味。 酸包括涩(即味涩、性涩)。 甘甜味。 五味 苦包括火焦味。 咸 淡淡而无味 “本草不言淡,淡附于 甘”实际是甘味最淡薄者(余甘 之味),淡附于甘,甘淡并称。,说明: 1.一药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味,但有主次之分。 2.若一药具两个以上的味,主要之味起主要 作用。 二、来源(五味确定的依据) 主要是通过味觉器官辨别出来(即药物实际滋味)。其次是根据五味的作用反推其味(即药物作用的标识)。如: 葛根(甘、凉) 发汗解肌 甘、辛、凉。 玄参(苦、甘、寒) 软坚 苦、甘、咸、寒。,三、作用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淡味渗泄” 内经 “凡酸者,能收能涩;苦者,能泄能燥能坚;甘者,能和能补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泄;此五味之用也” 本草从新,发散表邪治表证,解表药味多辛 散 祛散风邪治外风证及外风引动内风证 (发散) 祛散风湿治风湿痹证,祛风湿药味多辛(苦) 祛散湿邪治湿阻中焦证。化湿药味皆辛 辛 行气治气滞证,行气 、芳香化湿药味多辛味 行血治血瘀证,活血药味多辛 行 宣通肺气治肺气不宣之咳嗽 (运行) 芳香开窍治窍闭神昏证,开窍药味多辛 芳香避秽治秽浊证 禁忌辛味药性多辛散,易伤津耗气(阴),故 气虚、津亏阴虚者慎用,收敛止汗治虚汗证 收 收敛止血治虚证出血 (收敛) 敛肺止咳治肺虚久咳 酸 涩肠止泻治久泻久痢 味 涩 (固涩) 涩精止遗治遗精遗尿 禁忌酸涩味能收敛邪气,故有 邪者不用。,补(补养、强壮)补益, 治虚证,补虚药味多甘 作用 和(调和)调和药性 甘 缓(缓急)缓急止痛 味 解毒解食物、药物中毒 禁忌甘味药性多腻滞、难消化, 易助湿,脾胃湿滞勿用。,降肺平喘治咳嗽证 降泄 降胃止呕治呕呃 通泻大便治积滞便秘 通泄 通利小便治小便不利证 泄 疏泄肝气治肝郁证 苦 疏泄 疏泄血结治血瘀证 味 清泄邪热(苦寒)治热证 苦寒治湿热证 燥燥湿 苦温治寒湿证 坚某些苦寒药如知母、黄柏能泻火坚阴 禁忌苦味多燥,易伤津液,阴津不足者当 慎用。,软(软坚、软化)软坚散结治痰火作用 或瘀血凝滞 下(泻下)泻下通便 咸 味 禁忌咸能滋水,故便溏,水肿者不宜用 作用渗(渗利)渗利水湿治水淡 湿 证(小便不利、泄泻、淋浊) 味 禁忌淡味性多能通利,易伤津液,故津 液不足者慎用。,第三节 升降浮沉 一、含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 升升提、升阳 (上升) 作用趋向基本一致 浮上行、发散 向上、向外 (浮越) (升浮并称) 沉下行、通利 (下沉) 作用趋向基本一致 降降逆、收敛 向下、向里 (下降) (沉降并称),第四节 归 经 一、含义: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二、归经的理论基础及依据: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第五节 有毒无毒 一、含义: 广义(古)是指药物的总 毒性 称或药物的偏性 狭义(今)是指药物对机 体的损害性 (现所说毒性多指狭义的毒性),二、使用有毒药物应注意的问题 1.影响毒性的因素: 用药是否对证 剂量的大小 药材的品种 药材质量 炮制方法 给药途径 剂型及制剂工艺 配伍 服药时间 患者个体差异,三、正确使用有毒药物,掌握中药中毒 的解救方法和预防措施。 1有毒药物的偏性强,根据以偏纠偏、 以毒攻毒的原则,有毒药物也有其可 利用的一面。古今利用某些有毒药物 治疗恶疮肿毒、疥癣、麻风、瘰疬瘿 瘤、癌肿癥瘕,积累了大量经验,获 得肯定疗效。 “有毒观念,无毒用药”,2为确保用药安全,在使用有毒药物时, 必须遵循: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而不 过极量,中病即止,加强观察,做好中 毒抢救准备。 “若毒药治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 神农本草经,第六章 中药的配伍 1.配伍: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 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或两味 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 2.七情:是指中药的单味使用及药与药 之间的配伍关系,包括单行、 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 恶、相反七种情况。,七情的内容 单行:即一种药物单独应用。 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 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相使: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 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 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 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 高主药的疗效。,相畏:即一种药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 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 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 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相反:即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 应或副作用。,“药有阴阳配合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 有相恶者, 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 。 神农本草经序录,“药有七情,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 。 本草纲目,第七章 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食时饮食禁忌 1配伍禁忌:是指药物之间有相反的关 系。主要包括“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 细辛、芍药,本草明言十八反,贝蒌半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 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 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 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 人参畏五灵脂。,本草明言十八反,贝蒌半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 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 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 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 人参畏五灵脂。,歌诀: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是指服药期间 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称食忌、忌口。 服药食忌的一般原则: 一是忌食可能妨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影响药物吸收的食物。应忌食生冷、多脂、粘腻、腥臭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 二是忌食对某种病证不利的食物。如生冷食物对于寒证,特别是脾胃虚寒证不利;辛热食物对热证不利;食油过多,会加重发热;食盐过多,会加重水肿;等等,三是忌食与所服药物之间存在类似相恶或相反配伍关系的食物。如服皂矾应忌茶,因为皂矾为低价铁盐(硫酸亚铁),遇茶中的鞣质,容易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使药效降低;服绵马贯众应忌油,因为绵马贯众系脂溶性药物,肠中有过多的脂肪存在,则药物容易被机体吸收,如吸收过多,可导致中毒。,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类食物; 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 脾胃虚弱应忌食油炸粘腻、不易消化食物; 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等等。,2服药食忌 服药食忌是指服某些药时,不可同时吃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疗效,甚或发生毒性反应。 古代文献记载,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鳖甲忌苋菜;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等等,指出服用某些药物时不可同食某些食物。,第八章 用药剂量与用法,药物用量影响因素表 影响因素 用量较大 用量较小 药 药物质量 质次 质优 物 药物质地 金石,贝壳类质重 花叶类质轻 方 药物性味 味淡性弱温和 味浓性峻烈 面 鲜品 干品 应 方药配伍 单味 入复方 用 作主药 作辅药 方 剂 型 作汤剂 作丸、散剂 面 用药目的 临床用时的目的不同,同一药物 的用量亦不同。,影响因素 用量较大 用量较小 年龄大小 青壮年 婴幼儿、儿童、 患 老人 体 重 重 轻 者 体 质 强壮 虚弱 病 程 新病 久病 情 病 势 病急病重 病缓病轻 患者职业、生活习惯、体力 劳动者或脑力劳 况 动者、妇女月经期、妊娠期;还应考虑到季 节、气候、居处环境等方面的因素。,1剂量的含义 剂量是指药物的用量。 一般是指每味药的成人一日量(即干燥后的生药,在汤剂中的用量)。 中药常用剂量5-10g,部分药用量较大15-30g,鲜品30-60g;,年龄: 小儿、老人与成年人的用药剂量有所不同。 小儿五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五岁以上的可按成人量减半用。 性别: 对于一般药物,男女用量区别不大。 但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用活血祛瘀通经药用量一般不宜过大 体质强弱: 体质强壮者用量可重; 体质虚弱者用量宜轻,即使是用补益药,也宜从小剂量开始,以免虚不受补。,病程长短的不同: 新病患者正气损伤较小,用量可稍重; 久病多体虚,用量宜轻。 病势轻重的不同: 病急病重者用量宜重; 病缓病轻者用量宜轻。 如病重药轻,犹如杯水车薪,药不能控制病势; 若病轻药重,诛伐太过,药物也会损伤正气。,职业、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如体力劳动者腠理一般较脑力劳动者的致密。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对体力劳动者用量可较脑力劳动者稍重一些。,煎煮方法 1.煎药器具:最好用砂锅、砂罐。 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 煎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2.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 矿物质及杂质少,无污染。在生活上可 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用法,指中药的应用方法,内容十分广泛。 这里主要介绍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和不同剂型的服药方法。,一、汤剂的煎煮方法,1煎药器具 最好用陶瓷器皿中的砂锅、砂罐。 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 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因金属元素容易与药液中的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2煎药用水 煎药用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