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纲扣点读诗文》PPT课件.ppt_第1页
《依纲扣点读诗文》PPT课件.ppt_第2页
《依纲扣点读诗文》PPT课件.ppt_第3页
《依纲扣点读诗文》PPT课件.ppt_第4页
《依纲扣点读诗文》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依纲扣点读诗文,中考古诗文阅读复习策略,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初中部 诸定国,古诗文在试卷中所占比例,一题基础积累部分考查古诗文名句积累,所赋分值往往为610分; 二是阅读部分考查古诗文阅读与欣赏,所赋分值一般在1015分。,一、中考古诗文类试题的演变,(一)、选材范围由窄到宽 2007年全国中考中,采用课内外比较式考查的比例已经上升到了40%。,一、中考古诗文类试题的演变,(一)、选材范围由窄到宽 古文的考查,也有单篇(段)的考查演变成了两段、三段的比较式考查。,一、中考古诗文类试题的演变,(一)、选材范围由窄到宽 古代诗词鉴赏的考查的特点: 一是题材与体裁的多样化,选诗选词的均有; 二是课外选材更具典范性 。,一、中考古诗文类试题的演变,课外选材: 例1:山东济宁 菊花 元缜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分),一、中考古诗文类试题的演变,例:2007浙江省湖州市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一、中考古诗文类试题的演变,这首诗勾画了一副恬静、平和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 , ,奔跑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2分) .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农村儿童形象?(2分),一、中考古诗文类试题的演变,(二)、考查角度由单向到多向 文言文考点: 字词解释、语句翻译 内容概括、评价人物 探究写法、阐发感悟,一、中考古诗文类试题的演变,(二)、考查角度由单向到多向 古诗词鉴赏考点: 理解诗意、分析形象 领略意境、探究主旨 品味字词、揣摩技巧,一、中考古诗文类试题的演变,(三)、考查能力由低到高 记忆力 理解力 分析力 欣赏力,一、中考古诗文类试题的演变,(三)、考查能力由低到高 记忆力 理解力 分析力 欣赏力,一、中考古诗文类试题的演变,(四)、试题命制更为巧妙 例2007年四川省内江卷 : 秋思 张籍(唐)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一、中考古诗文类试题的演变,结合诗句理解,作者在什么情景下想起“作家书”的?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 “行人临发又开封”是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请展开想象,写一段文字,展现当时的情景。(120字以内)(5分),一、中考古诗文类试题的演变,此题考查了古诗的理解、欣赏; 又考查了细节描写,还考查了语言表达; 同时还考查了学生的想像力 。,二、古诗词欣赏类试题题型,1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感情,二、古诗词欣赏类试题题型,例4:2006南京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二、古诗词欣赏类试题题型,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1分),二、古诗词欣赏类试题题型,例5:2007四川省内江市 秋思 张籍(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二、古诗词欣赏类试题题型,结合诗句理解,作者在什么情景下想起“作家书”的?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二、古诗词欣赏类试题题型,2揣摩品味作品优美的语言,二、古诗词欣赏类试题题型,例6:2007河南省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二、古诗词欣赏类试题题型,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2分),二、古诗词欣赏类试题题型,例7:2007河南省课标卷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二、古诗词欣赏类试题题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二、古诗词欣赏类试题题型,3再现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二、古诗词欣赏类试题题型,3再现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 例8:2007江苏省连云港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二、古诗词欣赏类试题题型,(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2分),二、古诗词欣赏类试题题型,例9:2007湖北黄冈市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二、古诗词欣赏类试题题型,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分),二、古诗词欣赏类试题题型,例10: 2007年四川省内江卷: 秋思 张籍(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临发又开封”是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请展开想象,写一段文字,展现当时的情景。(120字以内)(5分),二、古诗词欣赏类试题题型,4赏析诗歌的创作技巧及风格,二、古诗词欣赏类试题题型,例11:2007山东滨州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二、古诗词欣赏类试题题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2分),二、古诗词欣赏类试题题型,例12:2007江苏省盐城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二、古诗词欣赏类试题题型,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2分),二、古诗词欣赏类试题题型,5考查学习方法,二、古诗词欣赏类试题题型,例13:2007江苏省扬州 批注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和文学鉴赏、批评的重要形式,它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欣赏,体现阅读者的眼光和情怀。 请运用下面提供的符号作标记,在饮酒诗旁写出2至3个批注。(语言要简明流畅能让读者知道你已经读懂了这首诗,并能欣赏它。) 关键词语 佳妙句,二、古诗词欣赏类试题题型,饮酒 陶渊明 批注: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三、古诗词欣赏类试题复习要求,1、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2、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创作技巧,如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运用典故、对比烘托,等等;,三、古诗词欣赏类试题复习要求,3、掌握一些常见的欣赏方法,如揣摩重点词句法(炼字)、 联想法、比较法、结合作者风格与写作背景分析法,等等。,古代诗歌阅读考查时常用的简答题与选择题两种题型 。,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归纳,1文言实词的理解 文言实词的理解常见的有两种考法:一是选择类,二是填充类。,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归纳,例14:2007南京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不辞而别 B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品学兼优,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归纳,例15:2007镇江卷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弗敢专也( ) (2)忠之属也( ) (3)遂逐齐师( ) (4)阻而鼓之( ),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归纳,2文言常见虚词的用法理解 文言虚词侧重于用法,侧重于语法功能,因而一般不要求对文言虚词作出解释,因此,在中考试题类,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多采用选择类试题。,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归纳,例16:2007南京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策之不以其道 D愿陛下亲之信之,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归纳,初中阶段,常考查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于”、“以”、“然”、“焉”等。,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归纳,3文言句中停顿的理解 例17:2007江苏省泰州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归纳,4重要语句的理解与翻译 例18:2007南京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分)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2分),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归纳,5不同文段间的联系与比较 例19:2006南京 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复习,通假字 九年级(下册) 1、子墨子九距之 “距”(j)通“拒”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y)通“御” 3、公输盘诎 “诎”(q)“屈”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pn)通“叛”,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复习,通假字 九年级(下册) 5、曾益其所不能 “曾”(zng)通“增”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hng)通“横” 7、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b)通“弼” 8、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通“避”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bin)通“辨”,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复习,通假字 九年级(下册) 1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d)通“德”;“ 与”(y)通“欤” 11、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xing)通“向” 12、小惠未徧 “徧”(bin)通“遍”,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复习,通假字 九年级(下册) 1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fn)通“返” 14、甚矣,汝之不惠 “惠”(hu)通“慧” 15、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w)通“无” 16、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cu)通“措”,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复习,通假字 九年级(下册) 1、子墨子九距之 “距”(j)通“拒”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y)通“御” 3、公输盘诎 “诎”(q)“屈”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pn)通“叛”,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复习,一词多义 。,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旧的知识) 广故数言欲亡(特意) 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样),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复习,古今异义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 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牲畜 今义:为了某种正义事业而舍去生命或利益,),。,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复习,古今异义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古义: 案件 今义:监狱、官司。,),。,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复习,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妇抚儿乳 喂奶 狼不敢前 上前、向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请广于君 扩大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复习,4动词活用为名词 猛浪若奔 奔跑的马 5 名词活用做状语 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6 使动用法 无案牍之劳形 使(身体)劳累 7意动用法 父利其然也 认为(这样)是有利的,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复习,2结合课文,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进行归类。,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复习,之 动词,去、到、往 寡助之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代词,代人、代物、代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结构助词,的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复习,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音节助词, 粘附在时间副词后面,表示时间的持续状态,凑足一个音节,无实义。翻译时可不译。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助词,表示限定的关系,可译为“以”。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满井游记)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何陋之有? (陋室铭),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复习,3掌握翻译技巧 。,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复习,3掌握翻译技巧 。 、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 、删 删去不译的无意义的词。 、补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 、换 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语。,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复习,3掌握翻译技巧 。 、调 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 、选 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注意选用恰当的词义。 、译 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复习,3掌握翻译技巧 。 、意 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缩 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 、扩 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复习,4理解文本内容,学会恰当的分析。 理解文言文的重要语句及作品的思想内容。,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归纳,例20:(2007重庆市中考题)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2分) (2)、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 这道题要求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人物,并且要求学生能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复习,理解文言文的构思与写作技巧 理解文言文的构思与写作技巧,就是对文章的选材布局、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运用等相关知识要能够作出相应的分析判断。,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复习,例21:(2007青海省中考题)(课改卷) 文(曹刿论战)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章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分),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复习,这道题目主要考查文言文写作技巧。解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把握刻画人物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文章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刻画人物常用的一些方法主要有语言、外貌、动作、神情、心理等;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复习,把握文意,畅谈体会,四、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复习,例22:(2007兰州市中考题) 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