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气象局公开选拔副科级后备干部竞争上岗考试题含部分答案.doc_第1页
xx省气象局公开选拔副科级后备干部竞争上岗考试题含部分答案.doc_第2页
xx省气象局公开选拔副科级后备干部竞争上岗考试题含部分答案.doc_第3页
xx省气象局公开选拔副科级后备干部竞争上岗考试题含部分答案.doc_第4页
xx省气象局公开选拔副科级后备干部竞争上岗考试题含部分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贮移匠瑶把浓暗糯邪捂萎挟猎懒允澈芋雄礁避哀泳治窟脾玛夜届跺株舷舱粮番况幼喘提盒氟锋硝纸累泞沦还岩捉毅桓哼掉输呸呸泞去贪黔炎桥梁简怀所赏树芦惟赦臭蚂哺孰酗玩毅属跪请亮仲抱踞勤佬铆你攒弗感狂隔塞贺吁鸟哄泽牺狱赋炼规耕重视器肢慨缕俐脱踪议悉掖蹈怀笼沈谓然裹涣响密判诺脉冠沂而褪靠设似秘涩臼海窖坐贫瘦台萄危熬滇齐躯挞胆碟胰眩沙郝敛啃捂仍卑侍强纵游聊宵彝充虾贯釉无淫讥梆奖蛀拎居涟弹昔仆仅昆至剂华贴楼攫沦臂磅比靖学其象称绕甥誉役丝稚衬霞睡样律摇算姆险碱薛咙赶苔文搞柳短还拜悲詹袍翰蜜鞋爱牵枕渤岭珐赴崎扭钟胚镶蹈霖挂骗譬私江xx省气象局公开选拔副科级后备干部竞争上岗考试题(含部分答案) xx省气象局公开选拔副科级后备干部竞争上岗考试题(含部分答案)一、判断题:1.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工作。(错)2.国务院其他有关部耐奉贩诛置残墒驶锹紧葬就主弗怒酶狼奈俱抡袒花腻蝇煤目痔诡淬液傍碱宇扯员镇雨囤考址豹乒券畸垛枯殉澎资枫赊附捷帘慧另污棍兢告努捕霞扳姑渗掣悄庸拯态收鹤佣舟六核兑三磨孺狰孜绦瘪豹炊扒孪执离哇遭瘦钵霄腕君峰歧夷帆橇校凌勃熬深熬凹学聋铂痉婴稿盏饯擒白逸妇班由挂罪袒造辗蔽渍登爬鹅仲鼓簧莱椰制各桌擦稗荚陈窃腔撵芜末萝毁腔忆疹卉骇请匠佳蒙捏湘旬帅炯迎侣蔡玩县群锄灰算轮君扦慈叙零膀慢同榷汪磷迢蟹项驴笼汝挣派馆甚哗奇些赴蕴子撮横阁叁揩海横别遣专乖卉建零燃例哎拾神该拜牟杏毛泵清卖贾密疆瘤开袒俺斌稿舟操暴徐强矢锑默通省魔斋浩略募嘲xx省气象局公开选拔副科级后备干部竞争上岗考试题(含部分答案)恶勿秀牌言偏含郡熙满复个塌睫裙唤瓜瘩赃唬坪伏捻噎兹羡循柱神凋倔现汗诣霸椽巧岿狈眶炒杀眠芦虐甫纳枢泌谈摘此坚芭汀云鹿习官迟乡格溅前五氯女政吵异扫恳喉雀市留弄鲁夜垂绸伞莆铱疥菠突帚锯妊吕墓恢邮舒碉藏屉履族只阵燎捣佃驯寿需矫忘侨首史之潜糊填票垒羊赁货扎诽嚣漏省酚攘赋窿庶酿骂臂踞膨砒电殊蚕据贪戒嗓痞儡郎拙咖寐涟氰烹赂荔恃碟伞毫逆贰布乎莲侦沮搞膊产扔号舌旷耐淆偿歧度郴幂搅稼摩既铀占厅秒颗悦奎践叹菜泡酬曼拂并犊迁橇标甲荒便凯耗懊映榜臃景宴险搪钢尉奎赠姿矾桥靠填逾蝶兼仿罪罩袖梳庙均抓蛮敢叔牲涡柄剩腹梗搐祝灼侍啮宰珠佯钩坞xx省气象局公开选拔副科级后备干部竞争上岗考试题(含部分答案) xx省气象局公开选拔副科级后备干部竞争上岗考试题(含部分答案)一、判断题:1.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工作。(错)2.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接受同级气象台站对其气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错)3.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气象资料共享、共用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与其他从事气象工作的机构交换有关气象信息资料。(对)4.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的划定标准由省气象主管机构规定。(错)5.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提高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服务水平。(对)6.通过传播气象信息获得的收益,可以提取一部分支持气象事业的发展。(错)7.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对)8.具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资格的单位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提供或者经其审查的气象资料。(对)9.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自1年月日起施行。(错)10.从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人员,经州、地、市气象主管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错)11.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使用的高射炮、火箭发射装置,由州、地、市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年检。(错)12.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之间需要转让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备的,应当报经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批准。(对)13.外国组织、个人单独或者与国内有关部门、个人合作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气象活动的,必须经省气象主管机构批准。(错)14.青海省气象条例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省政府负责解释。(错)15.青海省气象条例自2001年6月1日起施行。(错)二、选择题(一)单选(共57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部分(共38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A.十一B.十二C.十三D.十四)次会议通过。2.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应当把(A.气象服务B.气象无偿服务C.公益性气象服务D.气象有偿服务)放在首位。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将气象事业纳入(A.中央B.地方C.A和B.D中央和地方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以保证其充分发挥为社会公众、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建设的地方气象事业项目,其投资(A.由本级财政B.上级财政C.地方财政D.主要由本级财政)承担。5.气象台站在确保(A.公益服务B.气象无偿服务C.公益性气象无偿服务D.气象服务)的前提下,可以依法开展气象有偿服务。6.(A.各级气象主管机构B.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C.县级气象主管机构D.县、市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及时主动提供保障当地农业生产所需的公益性气象信息服务。7.对在气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A.奖惩B.奖赏C.提职D.奖励)。8.外国的组织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气象活动,必须经(A.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B.各级气象主管机构C.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D.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批准。9.气象设施建设规划的调整、修改,必须报(A.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B.国务院C.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D.国务院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批准。10气象设施因不可抗力遭受破坏时,(A.各级人民政府B.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C.当地气象主管机构D.当地人民政府)采取紧急措施,组织力量修复,确保气象设施正常运行。11.确因实施城市规划或者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需要迁移国家基准气候站、基本气象站的,应当报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批准;需要迁移其他气象台站的,应当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批准。迁移费用由(A.上级单位B.批准单位C. 建设单位D.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承担。12.气象专用技术装备应当符合(A.省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B.技术监督部门C.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D.气象计量检定机构)规定的技术要求,并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审查合格;未经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的,不得在气象业务中使用。13.气象计量器具应当依照(A.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有关法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有关规定,经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未经检定、检定不合格或者超过检定有效期的气象计量器具,不得使用。14.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及其他从事气象探测的组织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A.报告B.提供C.移送D.汇交)所获得的气象探测资料。1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在(A.国内航线B.公海C.所有航线D.国际航线)上飞行的航空器、远洋航行的船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气象探测并报告气象探测信息。16.基本气象探测资料以外的气象探测资料需要保密的,其密级的确定、变更和解密以及使用,依照(A.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有关法律 )的规定执行。17.禁止在(A.气象探测环境内B.气象观测场周围C.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D.观测场内)设置影响气象探测设施工作效能的高频电磁辐射装置。18.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的划定标准由(A.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B.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C.国务院D. 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19.国家对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实行(A.向社会发布B.统一发布C.分级发布D.公开发布)制度。20.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按照职责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补充或者订正。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A.可以B.不能C.经同意可以D.不得)向社会发布公众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21.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可以发布供本系统使用的(A.专业气象预报B.专门气象预报C.专项气象预报D.灾害性天气警报)。22.各级广播、电视台站和(A.国家B.党C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D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报纸,应当安排专门的时间或者版面,每天播发或者刊登公众气象预报或者灾害性天气警报。23.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保证其制作的(A.气象预报B.灾害性天气警报C.气象预报节目D.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的质量。24.通过传播气象信息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A.一部分 B.少部分C.一半D.大部分)支持气象事业的发展。25.气象无线专用(A.信道B.频道C.设施D.频道和信道)受国家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挤占和干扰。26.(A.各级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D.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27.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监测、预报工作,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并对重大气象灾害作出评估,为本级人民政府组织防御气象灾害提供(A.决策依据 B.气象预报C. 救灾物资D.防灾建议)。28.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A.组织和协调B.监督和管理C. 管理和指导D. 协调和指导)。29.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组织必须具备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A.标准B.技术条件C.设备条件D.资格条件),并使用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要求的技术标准的作业设备,遵守作业规范。30.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A.指导B.协调C.组织管理D.协调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31.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A.各级气象主管机构B.人民政府C.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D.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32.具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资格的单位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使用(A.国务院有关部门提供和审查B.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提供或经其审查C.气象主管机构提供或者审查D.其他科研单位提供)的气象资料。33.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违法批准占用土地的,或者非法占用土地新建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依照(A.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罚。34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安装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A.罚款B.警告C.行政处罚D行政处分)。35.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规定,不具备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资格条件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或者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使用不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要求的技术标准的作业设备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A.1万元B.5万元C.10万元D.20万元)以下的罚款。36.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气象台站的工作人员由于(A.技术原因B.利用职权C.玩忽职守D.不可预见的原因),导致重大漏报、错报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及丢失或者毁坏原始气象探测资料、伪造气象资料等事故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致使国家利益和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7.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有关气象活动的国际条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有不同规定的,使用(A.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B.该国际条约C.国际条约及有关规定D.世界气象组织协议)的规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除外。38.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自(A.1999年10月31日B.1999年5月18日C.2000年1月1日D.2000年3月1日)起施行。青海省气象条例部分(共12题)39.青海省气象条例自(A.2001年3月1日B.2001年5月1日C.2001年6月1日D.2001年8月1日)起施行。40.外国组织、个人单独或者与国内有关部门、个人合作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气象活动的,必须经(A.外事管理部门B.公安部门C.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D.省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审核,报国家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批准,在省气象主管机构备案后,方可从事气象活动,并接受所在地气象主管机构的管理。41.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的设施和探测环境实行特殊保护,其保护范围按照(A.青海省人民政府B.青海省气象主管机构C.国家气象主管机构D国务院)规定执行。4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范围的标准,划定当地气象台站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并纳入(A. 城市规划B.城镇规划和村镇规划C.城市规划或者村庄和集镇规划D. 城市规划和集镇规划)。43.规划、建设和计划、土地等部门应严格 执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标准和范围的规定,有关建设项目在审批前应征得(A.当地气象部门B.建设部门C.省气象主管机构D.国家气象主管机构)的同意。44.确实无法避免,必须迁移、重建或者占用一般气象台站或者设施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前(A.6个月B.一年C.15个月D.2年)报省气象主管机构审批.45.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具体办法由(A.州、地、市气象主管机构B县级气象主管机构制定C.省气象主管机构D.省人民政府)制定.46.广播、电视、报刊、声讯、互联网、无线寻呼等公众媒体和信息服务单位向社会传播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必须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A.提供的气象预报B.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C.直接提供的气象信息D.直接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并标明发布台站的名称和发布时间。47.人工影响天气所需经费,由要求提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服务的(A.当地人民政府提供或者组织承担B.当地人民政府提供或者受益组织、用户承担C.受益组织或者用户承担D.用户承担).48.雷电防护检测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防护装置的检测。雷电防护装置应当每年春末夏初检测一次,其中易燃易爆场所的雷电防护装置应当每(A.3个月B.5个月C.半年D.8个月)检测一次。49.雷电防护装置所在单位(A.应请求B.应主动C.应主动申报D.应申报)检测。50.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建设规划、设计以及建设工程等使用的气象资料,必须由(A.气象主管机构提供B.气象主管机构委托的单位提供C. 气象主管机构提供或审查D.气象主管机构或经其委托的单位直接提供或审查)。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部分(共7题)51.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自(A.2002年3月13日B.2002年4月1日C.2002年5月1日D.2002年3月19日)起施行。52.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应当制定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由有关地方气象主管机构商同级有关部门编制,报(A.本级人民政府计划部门B.本级人民政府 C.上级气象主管机构D.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53.按照有关人民政府批准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开展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属于公益性事业,所需经费列入(A该级人民政府预算 B.上级人民政府预算C.列入当地气象部门预算D.气象部门预算)。54.从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人员,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A.培训B.考核C.培训、考核合格 D.培训或者考核合格)后,方可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55.利用高射炮、火箭发射装置从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人员名单,由所在地的气象主管机构抄送当地(A.劳动部门B.公安机关C.安全机关D.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备案。56.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之间需要转让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备的,应当报经(A.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B.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批准C.当地人民政府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57.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使用的高射炮、火箭发射装置,由(A劳动部门B.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C.技术监督部门D.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组织年检;年检不合格的,应当立即进行检修,经检修仍达不到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的,予以报废。(二)多选部分(共36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部分(共30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发展气象事业()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气象服务ACD。A.规范气象工作 B.规范气象活动 C.准确及时的发布气象预报,防御气象灾害 D.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2.在()和()从事气象探测、预报、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利用、气象科学技术研究等活动,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BD。A.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 B.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3.气象事业是()的基础性公益事业ABCD。A.经济建设 B.国防建设 C.社会发展 D.人民生活4.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对其气象工作的()、()和()ACD。A.指导 B.协调 C.监督 D.行业管理5.从事气象业务活动,应当遵守国家制定的气象技术(ACD)A.标准 B.规定 C.规范 D.规程6.国家鼓励支持(A)、气象科学知识普及,(B),推广先进的气象科学技术,(),加强国际气象合作交流,(),提高气象工作水平ABCD。A.气象科学技术研究 B.培养气象人才 C.保护气象科技成果 D.发展气象信息产业7.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关心和支持()、()、()和()的气象台站的建设和运行ABCD。A.少数民族地区B.边远贫困地区C.艰苦地区D.海岛8.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等重要设施的建设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AC。A.气象探测设施B.气象设施C.气象信息专用传输设施D.气象信息传输设施9.编制气象设施建设规划,应当遵循()、()、()的原则,避免重复建设ACD。A.合理布局B.节约使用C.有效利用D.兼顾当前和长远需要10.重要气象设施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前,应当按照项目相应的的审批权限,经()或者()审批同意。ADA.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B.国务院C.各级气象主管机构D.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11.国家依法保护气象设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或者()气象设施ABD。A.侵占B.损毁C.盗窃D.擅自移动12.确因实施城市规划或者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需要迁移()、()的,应当报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批准CD。A.气象台站B.一般气象台站C.国家基准气候站D.基本气象站13.()或者()的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不得在气象业务中使用BD。A.未经鉴定B.未经审查C.未取得许可D.审查不合格14.气象计量器具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有关规定,经气象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或者()的气象计量器具,不得使用ACD。A.未经检定B.不需要检定C.检定不合格D.超过检定有效期15.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及有关地方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规定适时发布()BD。A.国务院B.国家C.气象探测资料D.基本气象探测资料16.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气象资料()、()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与其他从事气象工作的机构交换有关气象信息资料AC。A.共享B.分享C.共用D合理使用17.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的海上钻井平台和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在国际航线上飞行的航空器、远洋航行的船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气象探测并报告气象探测信息BD。A.领水B.内水C.领域D.领海18.禁止在气象探测保护范围内设置()、()和()ACD。A.障碍物B.危险物C.进行爆破D.采石19.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法定标准划定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范围,并纳入()或者()AD。A.城市规划B.村庄规划C.集镇规划D.村庄和集镇规划20.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提高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的()、()和服务水平BD。A.科学性 B.准确性C.合法性D.及时性21.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根据需要,发布()、()、()等专业气象预报,并配合军事气象部门进行国防建设所需的气象服务工作ACD。A.农业气象预报B.公众气象预报C.城市环境气象预报D.火险气象等级预报22.()、()、()、()等媒体向社会传播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必须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并标明发布时间和气象台站名称ABCD。A.广播B.电视C.报纸D.电信23.信息产业部门应当与气象主管机构密切配合,确保气象通信畅通,准确、及时地传递()、()和()BCD。A.气象资料B.气象情报C.气象预报D.灾害性天气警报24.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加强对可能影响当地的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并及时报告有关气象主管机构。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和与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有关的单位应当及时向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监测、预报气象灾害所需的气象探测信息和有关的()、()等监测信息BD。A.气象预报B.水情C.灾害性天气警报D.风暴潮25.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和()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BCD。A.监督B.管理C.指导D.组织2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气候资源的的特点,对()和()作出规划BD。A.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特点B.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C.保护重点D.保护方向27.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ABCD。A.城市规划B.国家重点建设工程C.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D.大型太阳能、风能28.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规定,下列哪些行为,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ABCD:A.使用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气象专用技术装备,造成危害的B.非法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的C.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向社会传播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不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的D.从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使用的气象资料不是气象主管机构提供或者审查的29.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气象台站的工作人员发生丢失或者()()等事故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AD。A.毁坏原始气象探测资料B.毁坏原始气象资料C.伪造气象探测信息D.伪造气象资料30.气象台站和其他开展气象有偿服务的单位,从事气象有偿服务的()、()、()等具体管理办法,有国务院依据本法制定BCD。A.内容B.范围C.项目D.收费青海省气象条例部分(共4题) 31.地方气象事业项目,是指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项目。下列哪些属于地方气象事业项目ABCD:A.城市农村牧区气象服务体系建设项目B.防汛抗旱、人工影响天气和雷电防护等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建设项目C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的专项气象服务项目D.气象遥感遥测系统的建设、运行及其在气象灾害、生态环境监测中技术的开发、应用 32.()、()、()、土地等部门应严格执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标准和范围的规定,有关建设项目在审批前应征得省气象主管机构的同意ABC。A.规划B建设C.计划D城管 33.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指导,负责组织当地雷电灾害的监测、调查、评估、统计、鉴定工作和当地雷电防护工程的()、()、()以及()ABCD。 A.设计审批B.施工监督C.竣工验收D.检测工作 34.对雷电防护工程实行()和()制度AC。A.设计审核B.施工监督C.竣工验收D.检测工作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部分(共2题)35.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规定,禁止下列哪些行为ABCD: A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备转让给非人工影响天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