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PPT课件.ppt_第1页
《课堂教学设计》PPT课件.ppt_第2页
《课堂教学设计》PPT课件.ppt_第3页
《课堂教学设计》PPT课件.ppt_第4页
《课堂教学设计》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 堂 教 学 设 计,兰州市教科所 李培荣,一、课堂教学设计,1、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一门科学,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筹划。 2、教学设计的目的: 是为了突出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和发挥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指导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3、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有明确的价值追求,那就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它“面向全体,发展个性”。 (2)是以“课标”为中心的设计。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维度。 (3)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为学习设计教学”。表现出“以学习者为本”的追求。教学本身是围绕学习展开的,教是为学服务的。,4、课堂教学设计的结构要素 (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牧者,激发和引导。) (2)学生: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 (3)教材:是一种范例、一个载体、一种教学资源.,5、教学设计的程序 (1)你要到哪里去? (2)你怎样到那里? (3)你是否到了那里?,(1)你要到哪里去?(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指导课堂教学行为。 要求:教学目标不能太模糊,要具体、明确。确定学生知识学习的能力层次,对每一学习能力层次的活动形式,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用可以观测的外显行为方式描述出来。 明确地指出学习的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明确、可测评。比如”举例”“说出”“指出”“读出”“知道”等。,教学目标检测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项工作。我们习惯采用的 “使学生” “提高学生”培养学生 “ “通过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这种方式都是不符合目标陈述要求的,“使学生认识”的主体依然是教师,,内在的心理变化(如理解、创造、喜爱等等)是不能直接进行客观观察与测量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目标中写出这些类型的目标后,要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事例。 如: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1、在课本上找到有关战争原因的内容; 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战争爆发的原因。 把握目标陈述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表现程度,例如:“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行为条件),学生(行为主体)能复述(行为动词)他人的主要观点(表现程度)” 符合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三维目标具体化落实于教学活动中。,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标 课标是教学的指南。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维度。 “知识与能力”维度的目标立足于“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重视结论,是一种适应性学习。,“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立足于“会学”-重视过程,重在掌握方法、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目标立足于“乐学” 。,三维目标依然重视“双基”,“双基”只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维度。但与过去的“双基”是有区别的。过去的“双基”是以知识和技能为本位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三维目标的要求应当有所选择和侧重。,技能目标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技能目标上,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识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在获得历史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包括历史的迁移能力、搜集与整理材料的能力、构建论据的能力(分析、归纳、概括、尝试做出和表达独立判断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过程、方法 历史教育的“过程”目标应在如下的过程中完成,它们是:知识的掌握过程、能力的获得过程、方法的掌握过程、情感的体验过程、态度的形成过程、价值观的树立过程。 学习历史的方法很多,最基本的包括:记忆、听说、阅读、观察、练习、写作、参观、表演、欣赏、研究、总结、评论、创作、讨论、调查、游戏、收集资料、制作图表、社会活动、辩论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结构程序、不同的遵循原则、不同的呈现方式和不同的获取手段。但无论怎样,历史方法的掌握都要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 要经历懂、透、化的过程。(备教材是二次创作的过程) 分析教学内容的类型,确定内容的结构、范围和深度。 把握好:教学的切入点、重点、兴奋点、训练点和延伸点。,设计时,可考虑到下列几个问题: (1)教材内容是不是达到课时教学目标的必须,应删减或从略哪些学生已学过或已经认识的内容?哪些历史知识的素材不够充分需要补充? (2)在校内外和互联网站上可利用哪些与教材内容关系密切的课程资源?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怎样定位比较恰当准确,适合学生实际水平?,(4)结合哪些内容进行过程与方法的教育?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达到学生的历史体验性学习? (5)在练习中如何处理好基本与提高的关系,为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学习者 在备课中可考虑以下问题: (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 (2)哪些历史知识学生已有初感,哪些离学生相差较远,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哪些情境促进学习?,(3)哪些历史知识学生基本能够自学,哪些需要教师点拔启发引导? (4)如何在课堂上分步骤分层次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结构,设置思考问题,引起学生求知欲望,并经过一番努力找到答案?,(5)如何针对智力水平层次不同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目标和相应的练习题,达到促进学生个体历史学习不同层次的进步? 教学目标设计案例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下列基础知识: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概况。 通过识读“隋朝疆域图”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及跨学科知识迁移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前导言,并提问学生本节课要讲述的几个问题;在老师的启发下,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或观点;课后,能独立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感知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学会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逐步掌握对比法、讨论法,多途径收集历史资料、历史信息、整合信息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她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课标:以大运河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是让我们知道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能否达到这个程度的规范和要求。 教学目标 A.知道大运河开凿于何时,记住大运河的起点和终点以及以洛阳为中心等历史基本知识。 B.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加深对大运河的认识。,案例二 内容课标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设计(一) 知识与能力 了解炎帝、黄帝是传说中华夏族的祖先,了解尧舜的“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对古代史传说和史实做出初步的比较,并进行概括、判断和解释。,过程和方法 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组织学生讲故事,谈体会,了解这些传说中的故事,哪些具有历史事实成分,哪些是虚构的,反映了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我们是炎黄子孙”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在“尧舜禅让”的学习中,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通过对“大禹治水”的学习,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奉献精神,以及环境保护意识。,这么设计教学目标呢? 赵亚夫教授说:“教学目标就是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能够达到的教学效果。” 我们认为制定教学目标 1.实事求是 2.具体和可测 3.有利于“教”与“学” 教学目标(二) 1.让学生知道重要的传说人物及相应的历史传说。2.学生能用语言来表达清楚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并举其他一件例子。,(2)你怎样到那里?(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既然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既然是艺术,就要不断创新。科学的、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途径。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围绕教学目标,依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教法的选择应考虑内容、学生知识水平、课时、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等因素,不能生搬硬套,有时也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情境法、“读议练”三段式教学法、“点线面”立体式教学法、“导入阅读质疑解疑练习”五步教学法和“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等.杨思乐生本教育(先学后教,少教多学) 教学方法没有优劣,只有恰当与适宜。 讲授法不代表陈旧,更不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象征。,教学法案例 陇西县南安中学(高勇老师) 1.看:展示内容课标,做到心中有数。 2.读:教师导入并设计问题,让学生阅读教学内容。 3.议:好与差生合作讨论;教授点拨。 4.讲:精讲,时间较短,主要讲解存在的共同问题和重点。 5.巩固:让学生记忆重点和考点内容。 6.练:习题。 7.自我评价:再看内容标准,对照检查学习效果。 做到节节清,因为周期长;不重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其意义并不是在于形式上,而是在于如何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关键是为了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思考,使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对历史进行认识。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围绕着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而展开的。在学生的活动上,要让学生动脑,而不是单纯地动嘴或动手。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的实际(包括课程、教材、班级、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选择最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而不是刻意模仿和简单借用某些方法,这样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活动 为什么要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新课程改革,不仅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而且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 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是转变学习方式重要的手段、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恰当的活动,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积极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开展教学活动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来的有效途径。 一般情况下,课堂活动有个体活动、小组合作及整体活动等。 教师设计问题应注意四点:一是挑战性。问题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二是思考性,问题既与原有学生认知水平有关,但也要有一定高度,必须想尽办法激励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发现”历史结论;三是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但不唯一,要求具有拓展思维,课堂问答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复述型问答、概括型问答、分析型问答、想像型问答、评价型问答;四是层次性,问题要能激发不同层面学生的成功体验,领悟和认识学习历史的价值。,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要注意: 活动的开展是否有利于重点问题的解决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活动的设计是否符合课改的要求(面向全体)。 活动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认知规律。 活动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开展的形式、规模、时间和次数等都要有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化、儿童化现象。 2. 重形式轻实质,为活动而活动 3. 偏离重点、目标 4. 活动过于热闹甚至混乱。 5.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体现。 6.精英主义思想,课堂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1)有些教师在备课时“一心想让学生动起来”,认为“课堂上热热闹闹”就是好课。 (2)有的教师将课程改革单纯的理解为教学形式的改革,因而将改革的重心放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化上。 (3)缺乏教学思想的指导。新课程极力倡导探究性学习,然而不少教师把探究仅仅看成是一种教学活动,而不能把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学手段 时下大多数教师采用的不外乎图表实物、音像资料、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四类。一堂课究竟用哪些,何时用,怎样用,都必须在备课时设计好,课前准备到位。 媒体的特点:便捷省时、形象生动、增大课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课堂教学效率等。 教学手段的作用:辅助教学,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可能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教学语言的随意性与教学语言的技巧性的作用必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重视语言的魅力,重视语言与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合,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3)你是否到了那里?(教学评价) 教学效果的评定。 实施教学前的一种思考和掂量。 教学中所做的应变处理、调整或修正。 对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检测。对一个相对内容完整的终结性测验。 作业的布置要与重点知识对应。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反馈调整。 作业尽量在课堂中完成。,教学反馈重在及时性。心理学家实验表明,及时反馈及勤于反馈与教学效果极为相关 ,反馈间隔越短,反馈次数越多,学生的成绩提高越快。 从反馈的途径看,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如提问、 观察课堂反应、当堂测试等等。为了加强反馈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教师既要着眼于“评教”,又要着眼于“评 学”,即对教学双方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信息反馈。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对课堂进行调控,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教学目标测试。教学过程中通过形成性测试不断检测学生对目标的达成情况,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活动。 反馈”,就是反馈调控课堂教学。它应贯穿于历史课堂教学始终。指导学生达标反馈,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调控;教学目标测试与评价反馈 ,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知识矫正补救和课堂达标小结反馈,在于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前提: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2、动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影响学生发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