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收入与分配》PPT课件.ppt_第1页
《轮收入与分配》PPT课件.ppt_第2页
《轮收入与分配》PPT课件.ppt_第3页
《轮收入与分配》PPT课件.ppt_第4页
《轮收入与分配》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生活二轮复习专题,收入与分配,消 费,分 配,收 入,生 产,从社会再生产的过程看, 分配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 费,分 配,收 入,生 产,从社会再生产的过程看, 分配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反作用,决定,初次、再次,决定,基 础,国家,个人,企业,收入分配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收入和分配,个人收 入分配,国家收 入分配,分配制度,分配原则,财政,税收,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财政收入和支出,作用(三促进),含义、特征、种类、作用,依法纳税,(主体),主要来源,为什么(客观必然性) 是什么(内容) 怎么办(坚持和完善),是什么(主要表现) 为什么(意义) 怎么办(措施),为什么 怎么办,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公平,制度保证,促进,知识体系,宏观调控重要经济手段,效率与公平,易错易混,1、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收入 工资收入按劳分配收入 非劳动收入非法收入,3、分配制度、分配原则与社会主义分配原则,5、财政作用三方面内容的区分 6、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区分,4、初次分配、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措施的区分,2、按劳分配只能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不是公有制经济中的唯一分配方式,D,(2010安徽)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 44000元 26000元 B.36000元 19000元 C. 49000元 21000元 D.44000元 11000元,再问:李某一家劳动收入是?,典型例题1,C,(09江苏卷)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典型例题2,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措施P61: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措施P62: 加强政府调节(保合、调高、取非); 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控制收入差距。,初次分配,初次分配,再分配,?,P65,典型例题3,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我国上调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将平均资助标准由年生均2000元上调至3000元。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按原比例分担。这表明政府通过财政 A 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 B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C 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D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物质保障,D,收入公平、教育公平、社保体系、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财政政策,支持地区、行业的大型的基础设施,典型例题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2011年宏观政策基调: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列措施中体现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是 A取消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 B财政部发行三年、五年期国债 C国家提高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上缴国家的比例 D上调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财政政策,收入政策(税、利、债、费),支出政策,D,保增长,防通胀,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热点链接:,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 “十二五”目标城乡人均收入年增长以上。 (注:GDP增长目标7%) 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 江苏省:把富民放在更加突出的优先位置,2011年开始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材料二:2010年中国GDP、财政收入跃居世界第二,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此同时国强民富也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人民期待过上更好的生活,真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你从材料一中获得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出建议。,材料一:,(南京一模),(1)你从材料一中获得了哪些经济信息?,材料一:,(南京一模),图表1、2表明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图表1表明2005年以来我国GDP平稳较快增长。,图表2表明2005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城乡人均收入都不断增长。 但财政收入增速远高于城乡人均收入增速,且城镇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农村人均收入增速,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一分为二 现象本质 先总后分,材料二:2010年中国GDP、财政收入跃居世界第二,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此同时国强民富也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人民期待过上更好的生活,真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你从材料一中获得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出建议。,材料一:,(南京一模),(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出建议。,由设问“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由第(1)问结论之 图表1、2表明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发展是第一要义”,由第(1)问结论之 财政收入增速远高于城乡人均收入增速 由第(1)问结论之 且城镇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农村人均收入增速,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分配制度保证;提高两个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增加农民收入。,针对性:原有材料+结论(反映出的问题),变式思考:,从经济生活分析, 如何实现“两个同步”? 如何实现“江苏省居民收入七年倍增的目标”? 如何让“财富蛋糕”散发“国民幸福”的味道?,国家:? 企业:? 个人:?,和谐的劳动关系,投资理财观,促进公平、就业、社保,(3)请你选择其中一方观点,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加以评析。,学习探究,“十二五”规划建议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富”,着力于把国家变得富强;而“十二五”规划强调“民富”,把人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作为重要着力点。,(2)对正方观点的评价: 生产决定消费。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让国家富强起来,才能为人民群众提高生活水平提供保障。因此,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居民个人的收入, 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最终会影响国家的富强。 对反方观点的评价: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