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第四章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1课时对外开放的前沿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A卷.docx_第1页
2019高中地理第四章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1课时对外开放的前沿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A卷.docx_第2页
2019高中地理第四章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1课时对外开放的前沿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A卷.docx_第3页
2019高中地理第四章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1课时对外开放的前沿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A卷.docx_第4页
2019高中地理第四章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1课时对外开放的前沿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A卷.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对外开放的前沿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A卷) 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有利条件4、5、6、1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2、3、7、8、9、10、11、12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回答第1题。1在阶段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答案B解析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二阶段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读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变化图,据此完成第2题。2对于1985200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变化情况,说法正确的是()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发展成为城镇特大、大、中、小城市数量都有了大幅度增加至200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密度很大小城市数量增加迅速A B C D答案B解析19852005年的2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发展迅速,主要是小城市数量的增加,大量乡村地区成为城镇,这使得该地区有较大的城市密度;特大城市的数量没有增加。读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曲线图,完成第3题。3图示时间段后期,推动城市化发展的直接动力主要是()A农业 B工业C第三产业 D采矿业答案C解析城市化发展的后期,城市化水平持续升高,而工业增加值比重不断降低,说明主要推动力来源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据此,完成45题。4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位置条件的是()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C有许多优惠的政策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答案B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的地理位置条件表现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5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A良好的区位条件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答案C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便于吸引港澳投资,故C项正确。下图为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6该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外部条件是()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珠江三角洲长期积累的结果C珠江三角洲地区平坦的地形D本区人口众多、农业发达答案A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快速发展与政策(国内背景)、国际背景、优越的区位条件等有关,但四项中外部条件是A项所述。7该省北部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矿产资源短缺,能源贫乏南部经济发展快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A B C D答案C解析该省为广东省,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低。下表为珠江三角洲工业产品产值占广东省总量的比重,读表完成89题。行业比重行业比重电子设备制造96.61仪器仪表97.03专用设备制造77.19化学制品79.92交通运输设备87.47电气制造89.03黑色金属冶炼59.21印刷业65.53有色金属冶炼76.65家具制造业80.008读表可知,珠江三角洲较为发达的工业部门是()电子工业采掘工业重化工业核工业A B C D答案B解析读表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区电子工业、重化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尤其电子工业发达。9目前,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布局类型主要是()A原料指向型 B能源指向型C市场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答案D解析电子工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读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据此完成1011题。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10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1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闽南地区类似甲地区城市化模式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长三角地区D乙地区的发展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答案A解析甲地区城市化主要通过外资企业建立带动,吸引大量农业人口进厂务工,促进了城市化,应位于改革开放比较早的东南沿海地区,A项正确。乙地区城市化主要通过大城市扩散带动,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主要是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下进行的,乡镇企业崛起,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B、C两项错误。甲地区的发展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乙地区的发展晚于甲地区,D项错误。二、综合题(共56分)12阅读表格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表一广东省部分社会经济指标变化表年份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城镇人口比重(%)55.059.663.467.4069.20城镇人口数量(万人)4 7574 9496 0517 1407 611续表年份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4 8538 89018 40327 82534 372人均GDP(元)10 98919 31637 58854 09572 787表二2016年广东省不同地域部分分社经济指标对比表指标珠江三角洲东翼西翼山区年末常住人口(万人)5 763.381 728.611 576.091 655.91城镇人口(万人)4 848.411 029.38646.72767.8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57 650.025 064.175 776.574 630.02第一产业(亿元)1 068.60419.63986.54718.69第二产业(亿元)25 941.282 800.942 430.171 930.07第三产业(亿元)30 640.141 843.602 359.861 981.26人均生产总值(元)100 44829 39336 77028 047出口总额(亿美元)6 137.68167.2962.3893.52进口总额(亿美元)4 153.8656.5441.3953.18表三广东省三大产业变化表年份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第一产业10.47.85.55.04.7第二产业51.155.451.648.843.2第三产业38.536.842.946.252.1(1)据表一说明广东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特点。(8分)(2)据表二说明广东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12分)(3)描述广东省产业结构特点及变化状况。(8分)答案(1)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人口数量增加,第二产业增加值增加,人均GDP增加。(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高,东翼、西翼和山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低;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东翼、西翼和山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珠江三角洲对外贸易发达,东翼、西翼和山区对外贸易落后。(3)第一产业比重低,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降低;第三产业比重先降低,后升高,上升幅度大。解析第(1)题,读表一可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指标主要有城市人口数量、城市人口比重、工业增加值、人均GDP等。第(2)题,读表可知,珠江三角洲与东翼、西翼、山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差异显著,从水平高低、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等方面描述。第(3)题,产业结构特征从产业比重关系、主导产业两方面说明,产业结构变化分别描述三大产业变化特点即可。13读某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什么?(12分)(2)改革开放以后,中央政府决定在珠江三角洲率先进行对外开放,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3)在图示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10分)答案(1)地形平坦开阔;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临近港澳和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消费市场广阔;政府的大力支持等。(2)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全国最大的侨乡;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3)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地以第二产业闻名,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可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解析第(1)题,经济发展的条件从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矿产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