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1章第1讲.ppt_第1页
必修1第1章第1讲.ppt_第2页
必修1第1章第1讲.ppt_第3页
必修1第1章第1讲.ppt_第4页
必修1第1章第1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一编 必修一 自然地理,一、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2地球仪,(1)地轴与两极:如图中P为地轴,N点为北极点,S点为南极点。,重点提示 (1)在地球仪上,东西方向是相对的,是无限方向,只有比较才有东西之分;南北方向是绝对的,是有限方向。 (2)同一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度数和为180,代号一个是“E”,另一个是“W”(0和180除外)。,二、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 。 (3)特点: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就 ,但反映的内容越 ,精确度越高。,2方向,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越小,详细,3.图例和注记 中“”属于 ,“珠穆朗玛峰”和“8 844.43米”为注记。,三、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 1等高线地形图,图例,2上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及剖面图示意,重点提示 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山脊线(如C处虚线)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如B处虚线)为河流的集水线,且山谷处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经纬网的主要应用,1定“方向” 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方格状经纬网图 确定南北方向 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确定东西方向 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分别在东西经,如下图所示:,(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 如图1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 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 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图1,2定“距离” (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际经 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如图2中AB。 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 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 千米(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2中AC。 (3)图2中BC的距离可根据勾股定理大体估算出。,图2,3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4定“最短航线” (1)确定最短距离 球面最短距离是一段弧,该弧线的确定可依据下面两个步骤进行: 确定“大圆”:“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如下图甲所示:,甲,a在地球上,三种情况下“大圆”是确定的,b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 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 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戊,确定“劣弧”: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则由“劣弧”来决定,所谓“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180,如图戊中PQ间的劣弧为上侧一段弧,PQ间的劣弧为下侧一段弧。 (2)沿劣弧的行进方向即为最短航线。,1经纬度的判断方法 (1)纬度的判断 某地的纬度,也就是该地向地心做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数值减小者则是南纬。 纬度相隔1,其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因此,南北方向两点相隔的纬度数,大致等于其直线距离除以111千米得到的商。 (2)经度的判断 自西向东(或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则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180x(x、y所属的东、西经不同)。,2球面上对称点位置的确定,(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B(40S,20W)。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如A(40N,20W)与C(40N,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D(40S,160E)。,1.如图,AB、AC为两条经线(局部),弧线a为晨昏线,B、C两点纬度相同,D为BC中点。据此回答(1)(2)题。 (1)A、D间的球面距离不可能是( ) A10千米 B1 000千米 C2 000千米 D3 000千米 (2)若A为北极点,C点位于晨线上,则D点地方时为( ) A0:00 B6:00 C12:00 D18:00,解析:第(1)题,图中AB、AC两条经线相交于点A,故A为极点。D为BC的中心,故D为晨昏线纬度最高的点,其纬度应位于极圈或以内,故A、D之间的纬度差应介于02326之间,二者的球面距离在02 601千米之间。第(2)题,若A为北极点,C位于晨线上,则D点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D位于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上,地方时为0时。 答案:(1)D (2)A,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及实际应用,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 (0.6 /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 (H相/100 m)。,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1)陡崖的相对高度 H的取值范围是: (n1)dH(n1)d。 (2)陡崖的绝对高度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H大H顶H大d。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H小d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4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高度的判断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度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度比其等高线值高。具体如下图所示:,已知:ab (1)如果ca,则da,即“小于小的”。 (2)如果cb,则db,即“大于大的”。,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1选点,2.选线,3.选面,特别提示 (1)在降水集中的河谷(或山谷)地区,容易出现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发生时在河谷较窄的地段容易堵塞形成堰塞湖。在等高线密集的地段容易出现滑坡灾害。 (2)地处河谷或山谷中的城市,地域形态多为条带状或放射式;且污染气体不易扩散,易出现大气污染事件。 (3)等深线与等高线的区别 它们都以海平面为基点,等高线是向上数值增大,等深线是向下数值增大。,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5月5日,阳光灿烂,小明和小畅相约到“媚尼风景区”去旅游。 材料二 “媚尼风景区”略图。,(1)图中有三座古寺,小明和小畅相约在尼湖之南的古寺会合,这座古寺是_。(填数码) (2)小明和小畅想要享受“漂流探险”的乐趣,你能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向他们介绍一下在支流甲和媚河上游乙“漂流”可能有的特点吗? (3)丙处的地形是_,该处的海拔高度为_。 (4)在图中丁处拟建一水坝(如图中“”所示),水坝建成后,三座古寺中有可能被水淹的是_。 (5)此时小明和小畅在古寺,要去丙山顶,想知道两地的温差,请帮忙计算一下。,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等高线及其应用。读准图中信息,该题比较容易解答。 答案:(1) (2)支流甲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大, 水流急, 漂流速度快,更加惊险刺激;上游乙流经地区等高线较稀,河流落差较小,水流平缓,漂流速度慢些。 (3)山顶 9001 000米 (4) (5)两地的温差是4.85.4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应用,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如下图所示:,(1)确定所要了解剖面的方向,定出剖面基线AB。 (2)确定垂直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在原图的下面绘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 (3)点出剖面基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并从每一个交点向MN线上引垂线,如上图所示,从1点15点向MN线引垂线。 (4)根据规定的垂直比例尺找出垂线115点的相应高度。 (5)用平滑曲线从1点一直连到15点,即得出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6)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原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2应用通视问题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下图),根据剖面图确定剖面线的方法 确定某剖面图是沿何剖面线画出来的方法是:首先,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如山峰、鞍部、陡崖),所穿过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等,看剖面图是否与等高线图相吻合。其次,注意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终点、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第三,注意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在剖面图上是否得到正确的反映。,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若甲、乙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比例尺为110 000 000,欲绘制甲乙连线剖面图,剖面基线定为5厘米。则其水平比例尺为_。 (2)甲、乙连线经过的地区,最大相对高度约为_米,若剖面图纵坐标轴长4厘米,则其比较合理的比例尺应为_。 (3)图中A处是河流还是山脊?_。 (4)试绘制甲、乙两地之间的地形剖面图。,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地形剖面图的绘制。解答该题可分以下几步:第一步:确定水平比例尺。根据图幅确定水平比例尺。第二步,确定垂直比例尺。根据图中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确定垂直比例尺。第三步,描点连线。绘制剖面图的控制点一般为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便得出剖面图。另外,图中A处为河流,在绘制剖面图时必须注意。 答案:(1)14 000 000 (2)1 500 137 500 (3)河流 (4),例1 (2011年高考课标全国卷)读图,完成(1)(3)题。,(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0 m B55 m C60 m D65 m (2)图中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 B C D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A15 m B40 m C65 m D90 m 命题立意 本题组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解题时要注意观察等高线的数值、间距以及比例尺等关键点。,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海拔可以推算,图中右上角(东北部)海拔最高,大于80 m,小于85 m;图中右下角(东南部)海拔最低,大于20 m,小于25 m。据此可知,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大于55 m,小于65 m,正确答案为C项。第(2)题,河水流速取决于坡度大小,等高线越密,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反之,流速越慢。从图中可以看出,附近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大,河水流速最快。第(3)题,根据题目要求可以判断,水库大坝应建在图中河流之间的河谷处,据图可知,该处河谷最低处海拔在4045 m之间,要使坝高达到13 m,坝顶海拔需达到55 m左右。根据比例尺估算该处两侧两条55 m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坝长,约为40 m。 答案 (1)C (2)C (3)B,例2 (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各点最可能表示世界( ) A主要能源矿产产地 B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C自然和文化遗产地 D近10年7级以上地震震中,(2)在6月到8月期间( ) A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小 B日出时间比早 C地白昼时间逐渐增加 D便于在地开展科学考察 命题立意 本题组以点状分布图为载体,通过经纬度区域定位, 考查了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南极科学考察等知识,旨在考查区域定位的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难度较大。,解析 通过分析图中各点分布的经纬度位置可以看出,图中各点 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一带,这与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相吻合,结合题目给出的各选项可以判断出图中各点表示近10年7级以上地震震中。一个地点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就越大,6月到8月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 地距离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比地近,因而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A项错误;6月到8月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越向北,白昼越 长,日出越早,地和地大致位于相同经度,地位置偏北,日出时间早于地,B项正确;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逐渐变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则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逐渐变短,6月到8月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后向南移动,故地白昼时间先增加后减少,C项错误;地位于南极洲附近,在当地夏季科学考察为宜,此时为该地冬季,D项错误。 答案 (1)D (2)B,2010年8月7日深夜,甘肃省舟曲县因强降雨引发滑坡泥石流,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这起灾害为新中国历史上影响范围最大、造成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泥石流灾害。,1等高线的判读。 2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根据上述资料,回答(1)(2)题。 (1)若图中所示区域为我国滑坡的多发地区,图中聚落最容易遭受滑坡灾害威胁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此次泥石流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原因与堰塞湖有关。堰塞湖是由泥石流等堵截山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最容易形成堰塞湖的是( ),【解析】 第(1)题,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滑坡常出现在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的地区,乙聚落西部符合该条件。第(2)题,A为山脊,D为鞍部,不会出现泥石流等灾害,因而不能形成堰塞湖;B、C都为河谷地形,但C河谷下游河道较窄,易被堵塞形成堰塞湖。 【答案】 (1)B (2)C,一、选择题 (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12题。,1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 A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B地坡度最陡 C地分布有茶园 D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2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 A450米 B500米 C550米 D600米,解析: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有关知识。第1题,从图中纬度可以确定图示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结合等高线的分布,确定附近的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地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地坡度最大;地在瀑布的上游,不是观赏的最佳位置,观赏瀑布仰视效果最好。因此A、B、D项可以排除。从纬度位置看,地可能有茶园。第2题,从图中考察线路看,居民点的海拔在100200米之间,最高点在500600米之间,所以高差范围是300500米(不包括500米)。 答案:1.C 2.A,秋分日,某地理小组在我国图示地区进行地理考察,当北京时间12时的时候,测得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3。据此回答34题。,3此时关于图示地区的农事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民正在田里播种小麦 B果农正大批量采摘苹果 C牧民正赶着牛羊转场 D茶农正在茶园采摘茶叶 4若沿图中的C、B两个点作一条地形剖面线,正确的地形剖面图是( ),解析:第3题,首先,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以算出此地区的纬度: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0,5390(纬度0),则该地纬度为37N;其次,利用北京时间12时和正午时刻对应关系得出经度为120E,则该地位于华北地区的山东丘陵。冬小麦是秋季播种,故A项对;大批量采摘苹果的时间是金秋十月,故B项错;牧民正赶着牛羊转场是天山牧区的现象,故C项错;茶农采摘茶叶是江南丘陵春季农事活动,故D项错。第4题,沿图中的C、B两个点作一条地形剖面线,其剖面途经两条山脊、两条山谷,故选C项。 答案:3.A 4.C,(2011年合肥质检)下面三幅图中,甲图为M地附近地区的平面图,乙图和丙图分别为过甲图相应的点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56题。,5该地区的地形是( ) A山峰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6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a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 A东北向西南 B东南向西北 C西南向东北 D西北向东南,解析:第5题,该地区地形若为山峰,其中M地的地势应该最高,但乙图中M地地势低于c地,故A项错误;若为山脊,乙图中M地海拔介于c、d两地之间,则其垂直剖面上M地应高于a、b两地,与丙图不符,故B项错误;鞍部是山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