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驰理论》PPT课件.ppt_第1页
《跟驰理论》PPT课件.ppt_第2页
《跟驰理论》PPT课件.ppt_第3页
《跟驰理论》PPT课件.ppt_第4页
《跟驰理论》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跟驰理论模型,单车道跟驰现象 跟驰理论 跟驰理论模型,跟驰理论是运用动力学方法研究在限制超车的单车道上,行驶车队前车速度的变化引起后车的反应,研究的主要参数是给定速度下跟驰行驶的平均车头间距。,车队行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 连接车辆个体行为与车队宏观特性及稳定性的桥梁。,单车道通行能力的估计:,C = (1000) V/S C单车道通行能力(vehicles/hour) V速度(km/hour) S平均车头间距(m) 它将单车道通行能力和车头间距联系了起来,1950 通行能力手册 速度间距的关系,S =+V+VV 车辆长度L 反应时间T 跟驰车辆最大减速度的二倍之倒数 它将速度和车头间距联系了起来,第一节 模型的建立,单车道车辆跟驰理论认为车头间距在0到100或125米之内时车辆间存在着互相的影响。 为分析跟驰车辆驾驶员的反应,我们将其的反应过程分为以下三阶段: 感知阶段 做出决定阶段 控制阶段,一、跟驰模型的建立,反应=刺激 误差 命令输出,车辆的 动态特性,感知和 信息搜索,决策与 控制过程,头 车 状 态,驾驶员,跟驰 车辆状态,反馈循环,车辆跟驰框图,二、线型跟驰模型的建立,刺激为两车的相对速度 反应为跟驰车辆的加速度,综合累计,反应时间,反应强度 系数,头 车 速 度,加速命令,驾驶员,跟驰 车辆 速度,线型跟驰模型框图,第二节 稳定性分析,局部稳定性 跟驰车辆对它前面车辆运行波动的反应,关注车辆间配合的局部行为。 令 C=T 经研究,根据C取得的不同值,跟驰行驶两车的运动情况可分为四类: 见47页 左下角,对于一般情况下的跟驰现象,如果跟驰车辆的最终速度和初始速度分别为V和U的话,我们根据数学关系可以退出以下公式:,4-7页 4.19,再结合前面的公式,4-7页,整理得 4-7页 4.20,参数的意义: 头车的速度 跟驰车辆的速度 车头间距变化量,渐进稳定性,关注车队中每一辆车的波动特性在车队中的表现,即车队的整体波动特性。 假设车队中各驾驶员的反应强度系数值相同,描述一列长度为N的车队的方程为: 4-10页 4.23,渐进稳定性标准的讨论,经过人们的研究,一列行驶的车队当C=T小于0.50.52时(一般为0.5)才是渐进稳定的,也就是说车队中车辆的振幅呈衰减的趋势。 见4-11页 图4.4,次最近车辆的配合,跟驰行驶的车辆除了受的最近的前方车辆的影响之外,往往还会受到次最近车辆,即其前面第二辆车的影响,我们将这种影响也列入模型之中,就得到下面的跟驰模型形式: 影响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 4-12页 4.29,第三节 稳定流分析,稳定流:满足局部稳定性和渐进稳定性要求 的交通流。 线性跟驰模型的分析: 4-14页 4.33式 4-14页 4.34式 4-15页 4.35式 4-15页 4.36式,非线性跟驰模型的分析,线性跟驰模型假定驾驶员的反应强度与车间的距离无关,而仅与相对速度有关,但从模型本身出发,反应强度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前后车的速度差,还与相对距离有关系。 车头间距倒数模型,正比于速度的间距倒数模型,分析驾驶员的反应过程,其反应强度除了和车头间距有关外,还应由车辆的速度有关。 4-19页左 Greenshied模型 4-19页右,模型的统一表示,其中反应强度系数取以下几种形式: 常数 反比与车头间距 正比于车速、反比与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