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热力学基础,感谢:曹海静老师提供,第9章 热力学基础,热力学理论基础: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零定律),9-1 状态参量 平衡态 准静态过程,一、气体的状态参量,状态参量 (status parameter): 描述气体宏观状态的物理量。 体积(volume) V : 气体分子活动所能达到的空间。,国际单位:,米3(m3),注:(1) 当气体分子大小不计时,气体体积等于容器的容积。 (2)标准状况下(1atm,0oC),1mol理想气体的体积为22.410-3m3/mol。,2. 压强(pressure) p : 垂直作用在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 气体压力。,国际单位:Pa (帕斯卡) Pa = Nm-2 1标准大气压 = 1.01325105Pa 注:p是大量气体分子碰撞的结果。,3. 温度(temperature) T : 宏观:表征系统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微观: 与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剧烈 程度有关。,温度的数值表示法 温标。,摄氏温标(t):,单位: ,,热力学(开氏)温标(T):单位:K,注:冰点为0oC,水三相点(气态、液态、固态的共存状态)273.16 K,绝对零度T = 0 K。,4. 热力学第零定律测温原理,热平衡 (thermal equilibrium): 两个物体互相热接触,经过一段时 间后它们的宏观性质不再变化,即达 到了热平衡状态。,热力学第零定律 (Zeroth law of thermodynamics): 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处 于确定状态下的物体C分别与物体A、 B达到热平衡,则物体A和B也必相互 热平衡。,摄氏温标和开氏温标的关系: t=T-273.15,热力学第零定律 (Zeroth law of thermodynamics): 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处 于确定状态下的物体C分别与物体A、 B达到热平衡,则物体A和B也必相互 热平衡。,二、平衡态(equilibrium status),在不受外界影响(即系统与外界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的条件下,无论初始状态如何,系统的宏观性质在经充分长时间后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宏观:系统各部分的温度、压强相同。 微观: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平均效果不变。,热动平衡,三、准静态过程,热力学过程 (thermodynamic process): 热力学系统的状态随时间发生变化 的过程。 实际过程的中间态为非平衡态。 2. 准静态过程(approximate static process): 状态变化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以 至于过程中的每一个中间状态都近似 于平衡态。 平衡过程理想过程!,三、准静态过程,热力学过程 (thermodynamic process): 热力学系统的状态随时间发生变化 的过程。 实际过程的中间态为非平衡态。 2. 准静态过程(approximate static process): 状态变化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以 至于过程中的每一个中间状态都近似 于平衡态。 平衡过程理想过程!,准静态过程的过程曲线可以用p-V 图来描述,图上的每一点分别表示系 统的一个平衡态。,9-2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一、理想气体 (idea gas): 在任何情况下都严格遵守“玻-马 定律”、 “盖-吕定律”以及“查理 定律”的气体。 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status equation of idea gas) :,玻意尔定律表明: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pV的乘积只决定于温度且与温度成正比:,9-2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一、理想气体 (idea gas): 在任何情况下都严格遵守“玻-马 定律”、 “盖-吕定律”以及“查理 定律”的气体。 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status equation of idea gas) :,玻意尔定律表明: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质量为m、摩尔质量为M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的乘积只决定于温度且与温度成正比:,9-3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 功 热量,一、基本物理量,1、内能 (internal energy)E,它包括了分子热运动的平动、转动、 振动能量、化学能、原子能、核能. 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不包括系 统整体运动的机械能),理想气体的内能: 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它是一个状态量,只和始、末两位置 有关,与过程无关。,内能变化E只与初末状态有关, 与所经过的过程无关,可以在初、 末态间任选最简便的过程进行计算。,内能变化方式,做功,热传递,2、功 (work) W,活塞:热力学系统作功的装置,热力学系统的能量,Ex:使杯子中的水升温,改变热力学系统状态方式之一,注:只讨论准静态过程中系统体积发生变化时压力所作的机械功体积功,2、功 (work) W,活塞:热力学系统作功的装置,p-V图,气缸内的气体经一个无摩擦的准静态膨胀过程,压力对外界所做的体积功为:,系统的体积由V1变化到V2时,(1)当dV0时,dW0, 系统对外界作正功。,(2)当dV0时,dW0,系统对外界作负功(外界对系统作正功)。,讨论:,求过程曲线与V轴所围的面积S:,结论:系统所做的功在数值上等于p-V 图上过程曲线以下的面积。,(1),p-V图,讨论:(1),求过程曲线与V轴所围的面积S:,结论:系统所做的功在数值上等于p-V 图上过程曲线以下的面积。,(2)等压过程p-V图,(3),功和热量都是过程量,而内能是状态量,通过做功或传递热量的过程使系统的状态(内能)发生变化。,热量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J) 工程单位:卡,焦耳当量:,1卡 = 4.186 焦耳,功与热的等效性: 作功或传递热量都可以改变热力学系统的内能 功:机械能与内能间的转换 热量:系统内外物体间内能的转换,热力学系统作功的本质: 无规则的分子热运动与有规则的机械运动之间的能量转化。,(3),由A到B过程中,S1S2 W1W2,结论:功为过程量。,3、 热量(heat) Q: 过程量,热量传递的本质: 无规则的分子热运动之间的能量转化。,系统之间由于热相互作用而传递的能量。,二、热量和热容量,1、热容量(thermal capacity): 物体温度升高一度所需要吸收的热量。,二、热量和热容量,1、热容量(thermal capacity): 物体温度升高一度所需要吸收的热量。,单位:,2、比热(specific heat): 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单位:,3、摩尔热容(Molar specific heat): 1摩尔物质的热容量。,i 表示不同的过程,(1)定体摩尔热容: 1mol理想气体在体积不变的状态下, 温度升高一度所需要吸收的热量。,(2)定压摩尔热容: 1mol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的状态下, 温度升高一度所需要吸收的热量:,(3)Cv,m和Cp,m的关系,m千克理想气体在体积不变的状态下, 温度升高T度所需要吸收的热量为:,m千克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的状态下, 温度升高T度所需要吸收的热量为:,只能用于等体过程,只能用于等压过程,(3)Cv,m和Cp,m的关系,实验证明:,迈耶公式,实验证明:,三、热力学第一定律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本质:包括热现象在内的能 量转换和守恒定律。,注:Q :系统从外界吸热,Q0 系统向外界放热,Q0 外界对系统作功,W0,热力学第一定律微分式:,其中i为自由度数:,单原子 i=3 双原子 i=5 多原子 i=6,Ex:,含义: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一 部分用于增加内能,一部分用于 对外作功。,三、热力学第一定律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本质:包括热现象在内的能 量转换和守恒定律。,注:Q :系统从外界吸热,Q0 系统向外界放热,Q0 外界对系统作功,W0,热力学第一定律微分式:,含义: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一 部分用于增加内能,一部分用于 对外作功。,第一类永动机: 不需要任何动力和燃料,工作物 质的内能最终也不改变,却能不断地 对外作功的机器。,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 作功必须由能量转换而来。,结论:热力学第一定律可表述为第 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显然,第一类永动机违反热力学 第一定律,所以它不可能造成。,9-3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一、等体过程 (process at constant volume),特征:,P-V图:,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结论: 在等体过程中,系统吸收的热 量完全用来增加自身的内能,注: (1)E(or E)的公式在任意的热力学过程中均适用。,理想气体的内能:,本节讨论理想气体经历的几种准静态过程中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体积保持不变,(2) E(or E)中的CV,m不具有任何物理意义,只是一个常数。,二、等压过程 (process at constant pressure),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压强保持不变,P-V图:,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结论: 在等体过程中,系统吸收的热 量完全用来增加自身的内能,注: (1)E(or E)的公式在任意的热力学过程中均适用。,理想气体的内能:,(2) E(or E)中的CV,m不具有任何物理意义,只是一个常数。,特征:,结论: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一 部分用于增加内能,一部分用于 对外作功。,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的三个物理量为:,二、等压过程 (process at constant pressure),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压强保持不变,P-V图:,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特征:,结论: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一 部分用于增加内能,一部分用于 对外作功。,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的三个物理量为:,证明热力学的一定律:,三、等温过程 (process at constant temperature),特征:,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T = 恒量,E =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结论:系统吸热全部用作对外作功,P-V图:,证明热力学的一定律:,P-V图上是一条等温线,为双曲线上的一段,等温线位置越高,温度越高。,三、等温过程 (process at constant temperature),特征:,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T = 恒量,E =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结论:系统吸热全部用作对外作功,P-V图:,P-V图上是一条等温线,为双曲线上的一段( ),等温线位置越高,温度越高。,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的物理量为:,绝热过程:,9-4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一、 准静态绝热过程,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系 统和外界没有热量的交换。,绝热过程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绝热过程p-V图:,与等温线比较?,绝热线在A点的斜率大于等温线在A点的斜率,* 证明:,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等温曲线斜率:,绝热曲线斜率:,(得证),绝热过程内能增量:,二、绝热方程,绝热过程的功:,绝热过程方程:,(绝热方程or泊松方程),* 证明:,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等温曲线斜率:,绝热曲线斜率:,(得证),绝热过程内能增量:,*绝热方程的推导:,二、绝热方程,*绝热方程的推导:,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两边微分:,两边积分得:,消去p:,消去V:,系统对外作功为:,由12,绝热过程:,三、利用绝热过程求气体对外作功,两边积分得:,消去p:,消去V:,热力学基本计算公式,A(2):辅:P149 计算题:1,2,作业:,C(2):辅:P175 计算题:1,2,例题:书:P23 94,P44 914,9-4 循环过程和卡诺循环,目的:气体吸收热量可对外作功,人们想利用热来获得机械功,制造能连续不断进行热功转换的机器热机、制冷机,一、循环过程,1、热机:,能够把热量不断地转化为功的机器,2、工作物质(工质):,热机中被用来吸收热量并对外作功的物质,思考:实现热功转换,简单的 等温过程即可实现:气缸中的 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全部用 于体积膨胀对外作功。但此过 程不可能持续不断地进行:没 有无限长的气缸;当外界大气 压等于工质气压时,作功停止。,如何实现连续不断地对外作功呢?,3、循环过程,一个系统由某一状态出发,经历一系列变化过程又回到原状态的过程。,4、循环特征:,经历一个循环过程后,内能不变。,5、一个循环过程的p-V图:,AaB为膨胀过程:Wa0,,BbA为压缩过程:Wb0,,系统所作的净功(总功):,3、循环过程:,一个系统由某一状态出发,经历一系列变化过程又回到原状态的过程。,4、循环特征:,经历一个循环过程后,内能不变。,5、一个循环过程的p-V图:,一闭合曲线,结论:在任何一个循环过程中,系统所作的净功在数值上等于p-V图上循环曲线所包围的面积。,循环分类:,正循环(热机循环) :在p-V图上循环过程按顺时针进行,W0,系统对外界作功,逆循环(制冷机循环):在p-V图上循环过程按逆时针进行,W0,外界对系统作功,6、循环过程作功特点:,7、一个循环过程中的净吸热,设:,系统吸热之和,系统放热之和,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8、热机效率:,AaB为膨胀过程:Wa0,,BbA为压缩过程:Wb0,,系统所作的净功(总功):,结论:在任何一个循环过程中,系统所作的净功在数值上等于p-V图上循环曲线所包围的面积。,6、循环过程作功特点:,则:,热机把热转化为功的本领用效率衡量。,循环图为规则图形 W净=S,循环图为不规则图形or有绝热过程,8、热机效率:,热机把热转化为功的本领用效率衡量。,循环图为规则图形 W净=S,循环图为不规则图形or有绝热过程,注:(1),(2)一定要,(3)循环效率通常都很小 (20%)。,二、卡诺循环,目的:,从理论上探索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1824年,法国青年 科学家卡诺(1796 -1832)提出一种理 想热机,工作物质 只与两个恒定热源 (一个高温热源, 一个低温热源)交 换热量。整个循环 过程是由两个绝热 过程和两个等温过 程构成,这样的循 环过程称卡诺循环。,卡诺循环:,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这样的热机称为卡诺热机。,卡诺循环的p-V图:,BC 和 DA 过程:绝热过程,AB 和 CD过程:等温过程,吸热和放热,卡诺循环:,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卡诺循环的p-V图:,V3,V1,V,p,D,A,B,C,V2,V4,T1,T2,O,AB为等温吸热过程:,CD为等温放热过程:,Q1,Q2,卡诺循环效率:,BC为绝热过程:,DA为绝热过程:,两式相除,适用于卡诺循环,结论:,(1)卡诺循环的效率仅仅由两热源的温度决定,与工质无关。,*卡诺制冷系数(了解):,CD为等温放热过程:,卡诺循环效率:,BC为绝热过程:,DA为绝热过程:,两式相除,适用于卡诺循环,(2)两热源的温度差越大,卡诺循 环的效率越大。实际过程中常采用提 高高温热源的温度来提高循环效率。,作业:,例题:,(3)卡诺循环是目前效率最高的循环,C(2):辅 P176 4,6,A(2):辅 P149 4, P150 6,A(2):书 P31 96,P32 97(同辅150 7),C(2):书 P31 96,P32 97(同辅176 7),例:书P31 96(旧辅P141 例5-3)如图所示,abcda为一摩尔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图中V22V1,p22p1,p1和V1作为已知值,求:(1)在这一循环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 2)循环效率。,解:,ab为等体吸热过程:,bc为等压吸热过程:,(1)净功,书P32 9-7 : 一定量理想气体经历了某一循环过程,其中AB和CD是等压过程,BC和DA是绝热过程。已知B点和C点的状态温度分别为TB和TC ,求此循环效率。,解:,AB为等压吸热过程:,则, AB、CD为等压过程,故, BC、DA为绝热过程,故,CD为等压放热过程:,两式相除,辅P176 4: 3.210 -2 kg氧气作ABCD循环过程。AB和C D都为等温过程,设T1=300K,T2=200K,V2 =2V1。求循环效率。,解:,AB为等温吸热过程:,DA为等体吸热过程:,BC等体放热过程:,CD等温放热过程:,9.7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不可逆过程 卡诺定理,一切热力学过程都满足热力学第一定律,那么满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任意过程都能实现吗?,一、自然过程的方向性,1、热传导现象:热量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但相反的过程,即热量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却不可能实现。,2、功变热现象:转动的飞轮因摩擦而停止,机械能因作功而转变为内能。但相反的过程,即静止的飞轮由于变冷而转动起来是不可能实现的。,3、自由膨胀:隔板分为左右两半,左边储有一定量的气体,右边为真空。抽去隔板气体自动向真空膨胀,但气体决不会自动地收缩到容器的左边去,而另一半变为真空。,4、扩散过程:容器内用隔板将两种 不同的气体分成两部分,抽去隔板,两种气体自动的发生扩散现象,但相反的过程,即均匀混合的两种气体自动地分离是不可能的。,可逆过程:,设在某一过程 P 中,系统从状态 A变化到状态B 。如果能使系统进行逆向变化,从状态 B 回复到初状态 A ,而且在回复到初态 A 时,周围的一切也都各自恢复原状,过程P就称为可逆过程。,可逆过程是一个理想过程。,如果系统不能回复到原状态A,或者虽能回复到初态A,但周围一切不能恢复原状,那么过程P称为不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一个系统在没有外界的作用下,自发进行的过程。,可逆机: 能产生可逆循环过程的机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定型包装副食品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盐酸甲麻黄碱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智能温控食品搅拌桨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物料配送智能仓储柜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智能文件加密器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智能恒温热水瓶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玉米主题咖啡馆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环保保温隔热腻子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环保再生纸信纸套装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甲羟孕酮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航海学题库(含答案)
- 2023年衡阳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八年级体育足球传接球教案
- 小学生主格宾格表格说明及练习最全
- FIDIC施工合同条件多边发展银行协调版解读
- 商超零售路在何方
- 《过敏性休克》PPT课件(PPT 32页)
- 生态修复施工组织设计
- CRH380B动车组电气系统.ppt
- 道路堆场施工方案
- 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体格检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