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宋代瓷器粉盒_第1页
刍议宋代瓷器粉盒_第2页
刍议宋代瓷器粉盒_第3页
刍议宋代瓷器粉盒_第4页
刍议宋代瓷器粉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密级: U D C : 编号: 中 国 美 术 学 院学士学位论文刍议宋代瓷器粉盒吴洁瑶指导教师姓名(职务、职称) 吴光荣(副教授) 申请学位级别 文学学士学位_专业名称: 陶瓷艺术设计 论文提交日期 2012年5月17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2年5月24日 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 中国美术学院 答辩委员会主席 _评阅人 _2012 年 5 月 16 日中国美术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中国美术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国美术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密级: 刍议宋代瓷器粉盒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陶瓷与工艺美术系吴洁瑶刍议宋代瓷器粉盒目录摘要 关键词(中文)2摘要 关键词(英文)3引言 4第一章 宋代粉盒出现的文化背景5第二章 宋代各个窑口的粉盒特征第一节 宋代耀州窑6第二节 宋代磁州窑7第三节 宋代越窑8第四节 宋代龙泉窑10第五节 宋代景德镇窑11第三章 宋代窑口粉盒之比较13结语 15参考文献 15致谢 15摘要宋代的工艺美术,具有典雅、温润和质朴的艺术风格,不论陶器、瓷器等,都以质朴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缛的装饰,使人感到一种清淡的美。粉盒,是存放粉饼、胭脂等化装品之用,制作精致,是贵族们竞相追逐的小物,瓷器粉盒大多流行宋代,大小不一,具有实用性和广泛性。粉盒的造型和装饰在宋代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文章分析了粉盒宋代耀州窑、磁州窑、越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的特征,通过胎质、釉色、装饰等方面的比较,使得对粉盒有了更进一步了解。关键词宋代粉盒 造型 装饰AbstractArts and crafts in Song Dynasty has a elegant,gentle and simplicity style. Regardless of pottery and porcelain, they are winning with simple styling and few overelaborate decoration.Powder box,a small thing which nobles race to chase, is used for storing powder pie Rouge and other makeup products. Porcelain powder box varies size is most popular in song dynasty. This exquisite container is cery common in Jingdezhen kiln, and Yaozhou kiln, and Cizhou kiln, and Yue kiln. Under the technology of different kiln,the modeling and decoration of powder box had inherited and development in Song Dynasthe modeling and decoration of powder box had inherited and development in Song Dynasty. This article by comparison of every kilneye characteristics in Song Dynasty,the modeling and decoration of powder box had a better understanding.KeywordsPowder box in the Song Dynasty Shape Decoration引言盒,古时作“合”,一般由盒盖和盒身扣合成器。“盒”按照质地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如陶盒、瓷盒、漆盒、木盒、铅盒、玉盒、滑石盒、金银盒等。 唐宋黄堡窑瓷盒研究 王国颖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2005.5根据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情况来看,其中,陶质的盒子出现在先秦时期,多作明器之用。而瓷质的盒子在西晋晚期至东晋早期或更早的时期出现,从南北朝、隋代,到唐、五代,瓷盒有了更多的发展,宋代是瓷盒发展的鼎盛时期,但到了金元,瓷盒略有衰微,明、清、民国时期,瓷盒发展又达到了一个高峰。直到今日,瓷盒也仍是既有实用性又有装饰性的生活物品,如瓷质的粉盒、首饰盒、印泥盒等都是具有实用性和工艺价值的。图2 妆靓仕女图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收藏图1 女史箴图大英博物馆收藏粉盒与古人的生活紧密相连,是贵族仕女存放粉饼胭脂等化装品的器物。在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图1)其中一段描绘了一位女子梳妆完毕的场景,画中她正对镜子检视自己的妆容,另一女子则在为她梳理长发。由于当时人们是席地而坐的,所有梳妆用品都是摆放在地上,其中妆奁一目了然。另外,宋人苏汉臣所绘妆靓仕女图(图2),也描绘了一位女子晨妆的场面。她注视着镜中,检视自己的妆容是否完美,在图中可看到她的梳妆台上放置着套盒模样的妆奁,一只粉盒的盖子敞开着,仿佛正在使用中。瓷器粉盒大多流行于宋代,直径大约六至十四厘米,高约二至五厘米。在景德镇窑、耀州窑、磁州窑、越窑、较为常见。根据各个窑系的技术的完善,粉盒的装饰和造型在宋代得到了继承和发展。第一章 宋代粉盒出现的文化背景宋代的工艺美术,具有典雅、温润和质朴的艺术风格,不论陶器、瓷器等,都以质朴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琐的装饰,让人有一种清淡的美感。宋代是文化较发达的时期,有着复古的审美情趣,宋代推承六朝清谈的玄学理念,影响了这个时代的美术风格,反对唐朝张扬的三彩情结,内敛的审美倾向对整个时代的瓷器发展有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宋代瓷器体现出了道家的美学思想。在工艺上,它的造型呈现出质朴无华、平淡自然之风,装饰部分却凝聚了浓郁的民俗美学思想。理学限制了奇巧无益的器形的产生,因此宋代一般都使用实用的器形,这在陶瓷上体现得最为明显。瓷器的民俗化进程是随着宋代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展开的。在宋代初期,手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促使商品经济得到了繁荣与扩大。由于制作的专业性以及需求旺盛,城市及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成为瓷器的消费市场,宋瓷的民俗化进程得以顺利展开。宋代,瓷业生产迈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各地的瓷窑为了满足各阶层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烧制了丰富多彩的瓷器。宋代瓷器在继承传统装饰艺术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整个器物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它的纹饰题材非常丰富,花卉是主要装饰内容,常见的还有龙、风、鹤、鹿、兔、鸭、麒麟、山水、鸳鸯婴戏等装饰纹样;也有回纹、折枝纹、卷叶纹、曲带纹、云纹、莲瓣运用在器物之上。从纹饰的构思和组合来看,宋代瓷器装饰纹样追求变化和统一。纹饰中的丰富变化,表现在动物有飞禽与鱼类,各类植物有根、茎、叶、花之分等等。统一则表现在纹样虽然变化丰富,但还是按一定的规律,使纹样的每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大多采用大量的植物纹样,基本是以花为主,枝叶穿插在其中,二者主次分明,疏密有序,相互呼应。总之,宋代纹饰的构成,是在统一中求得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它的纹样寓意深刻,富有诗意,如器物装饰纹样用牡丹花,有富贵之意。碗底用鱼纹,表示“年年有余”,“吉庆有余”之意。宋代瓷器的装饰艺术用写实的表现手法,线条明快,题材丰富,图案对称,把我国古代陶瓷装饰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第二章 宋代各个窑口的粉盒特征第一节 宋代耀州窑耀州窑在宋代进一步达到鼎盛,成为我国“六大窑系”中最大的一个窑系,其产品则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被誉为“北方刻花青瓷之冠”。 唐代耀州窑主要生产青釉瓷,兼烧黑瓷、白瓷,瓷器胎釉厚重,不透明,纹饰简单,造型单一。宋代耀州窑的制瓷技术逐渐成熟,并且达到了鼎盛时期。图2.1.1英囯伦敦大卫德基金会收藏在装饰技术上,北宋晚期刻花、印花并用,但主要为刻花。此时,以刻花为饰的瓷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趋于成熟。刻花采用直角拐刀深刻,刀法宽阔有力,线条粗放流畅,出现一种浮雕的效果,自由奔放,灵活而富于节奏感,从而形成耀州窑刚劲活泼的艺术风格。英囯伦敦大卫德基金会收藏的这件粉盒(图2.1.1),釉色青中泛黄,有玻璃光,盒盖满刻花卉,缠枝牡丹纹饰富丽多姿,刻花采用凸雕工艺,偏刀切削,刀法虽犀利,但表现花卉却委婉,枝枝摇曳,凹处填釉,立体感强。图2.1.2耀州窑青釉刻花粉盒 图见百盒千盒万盒耀州窑瓷器胎较厚,刻花时产生有斜度的刀痕,上过一层薄釉后,凹处积聚的釉较多,凸处的釉则较少,使图案有深浅、浓淡,显得清晰而富立体感,有浅浮雕的效果,珠圆玉润,这是耀州窑的一大特色。在当时,耀州窑刻花、印花青瓷器很受欢迎,风靡一时,许多窑场争相仿造,形成了庞大的耀州窑系。这件耀州窑青釉刻花粉盒(图2.1.2),出自北宋,直径6.1厘米,高3.3厘米,直臂平面,足斜削且不施釉,盒面刻花卉一枝,粗枝大叶,颇具西北风格。图2.1.3耀州窑青釉全素高装盒 图见百盒千盒万盒越窑有素面的粉盒,正如这件(图2.1.3)耀州窑青釉全素高装盒,直径6.6厘米,高5厘米,全素,色泽沉着,深腹,浅盖,有圈足。第二节 宋代磁州窑磁州窑是我国宋代重要的磁场,是宋代北方名窑的代表。在多种装饰方法中,以釉下彩最为流行。它是在继承了唐代长沙窑的釉下彩绘画风格和技法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其产品以白瓷、黑瓷和白地釉下黑褐色彩绘瓷为主。白瓷装饰有划花、剔花、绿斑、褐斑及珍珠划花等。磁州窑的釉下彩以花斑石为原料,以中国画技法为基础,装饰题材多取于当时普遍流行的生活情景,如马戏、熊戏、孩童钓鱼、池塘赶鸭等,线条流畅,风格豪放,情趣盎然。装饰图案有花蝶飞凤纹、卷叶纹、如意纹、波浪纹,以及芦雁小景等。常见的这些具有自然情趣的纹饰大多与当时妇女的日用瓷器有关,如盥洗的盆、盛装脂粉的奁盒等。由于磁州窑的釉下彩是以单色画成,有白釉釉下黑彩、白釉釉下赭彩、白釉釉下绿彩。画师在绘画时,需在泥坯干燥以前一气呵成。画师的技术需要相当熟练和流畅。由此形成了挥洒自如、粗犷豪放的一代画风。这也是中国瓷器从以刀刻划“胎装饰”向以笔绘“彩装饰”的划时代的重要转折。图2.2.1 磁州窑白釉褐彩折枝花卉纹大盒 图见百盒千盒万盒磁州窑白釉褐彩折枝花卉纹大盒(图2.2.1),直径17.6厘米,高5.8厘米,出自北宋,尺寸巨大,盒面渐隆,弧线优美,上绘折枝花卉,花一朵,叶三枝,画面充盈,极富视觉效果,并且设置有定位钮。图2.2.2磁州窑白釉褐彩水草纹粉盒 图见百盒千盒万盒北宋的磁州窑白釉褐彩水草纹粉盒(图2.2.2),直径11.2厘米,高2.6厘米,盒面上绘有折枝水生花卉,不拘一格,莲花、茨菰融为一体,虽不合理,但不突兀。第三节 宋代越窑唐代曾经光辉显赫的越窑瓷,在北宋时期依然闪烁余辉。这一时期的青瓷胎土一般呈灰色或灰白色,胎质坚致细腻,很少见到气孔或杂质。釉色青黄或青绿,晶莹滋润,胎质结合紧密,少有剥釉现象。一般越器呈青黄色,虽滋润却多不甚透亮;秘色器则多呈青绿,光亮度和玻璃质感比一般越窑瓷强。施釉方式均为内外满釉。图2.3.1北宋青釉素面套盒 图见收藏界第71期为突显“如冰似玉”的釉质美感,有些粉盒的呈现素面,正如这件北宋越窑青釉素面套盒(图2.3.1),直径9.6厘米,高9.5厘米。青瓷套盒盒身两层,上面一层形简直身,盒盖平顶、折肩、直口,下面一层口直折腹,高圈足外撇,整个器型端庄大方。有的则采用刻划画、印花、镂花和加绘褐彩装饰。其中以细线条的划花最为精致,加上诸多刻划技法并用,纹饰立体效果尤佳。纹饰题材以最具典型,这件宋代青釉婴戏牡丹纹粉盒(图2.3.2),底径7.6厘米,直径14.1厘米,高5.5厘米,呈宽扁型,盒身平底,浅腹;盒盖直口较短,圆肩,微微隆起的盖面轮廓线非常优美流畅。盒盖的肩部饰一圈刻花的细线卷云纹,上有三周阴线弦纹,中央饰有婴戏牡丹纹。画面上的牡丹采用直立式构图,一枝牡丹又分出若干卷曲枝条;四个婴孩上下左右对称布局,他们或斜坐、或骑跨在牡丹枝条上互相张望,一手还抓着牡丹枝条摇晃、姿态活泼可爱。图2.3.3北宋青釉刻划花荷莲图粉盒 图见收藏界第71期图2.3.2宋代青釉婴戏牡丹纹粉 图见收藏界第71期这件北宋青釉刻划花荷莲图粉盒(图2.3.3),直径12.3厘米,底径6.7厘米,高4.3厘米,盒盖扁平微微隆起,一周斜刀深刻的凸弦纹将盖顶划分出一个圆形装饰区。一枝卷曲的莲卧于中央,四片扇形荷叶呈放射状置于四周。装饰区外还围有一圈细线卷草纹。由图可见,不论是莲,还是荷叶,都已经完全图案化,整齐规矩,但却显得呆板,缺乏生机。但此盒的釉色清幽淡雅,宛如一池碧波,与装饰主题相得益彰。图2.3.5北宋青釉刻花牡丹图粉盒图见收藏界第71期图2.3.4青瓷魔羯纹粉盒 浙江余姚文物管理局收藏 浙江省余姚市文物管理局委员会收藏的青瓷魔羯纹粉盒(图2.3.4),高5.5厘米,口径12.2厘米,底径10.2厘米。此盒呈扁圆形,分底盖两部分,子母口,腹较浅,高圈足,圈足外撇,盖面饰魔羯戏珠纹,以汹涌的海水衬底,两魔羯相对,中为一珠。魔羯头似狰狞的龙头,嘴张大,身粗壮,遍身饰鱼鳞纹,尾如鱼尾。整个图案布局合理,刻花细腻传神,胎青灰,胎质坚实,通体施青釉,釉色泛青,釉面莹润,类冰似玉,有细碎冰裂纹,属秘色瓷,是越窑青瓷发展高峰时期的作品。图2.3.5北宋青釉刻花牡丹图粉盒 图见收藏界第71期这件北宋青釉刻花牡丹图粉盒(图2.3.5),直径14.1厘米,底径11厘米,高5厘米,盒底有圈足,盖面上刻满牡丹,花纹凸起,布局丰富,虽然线条柔美有余,却刚性不足,图面显得有些呆板,但微微隆起的盖面与浅浅的盒身却给平坦的形体增添了一分生动与美感。进入北宋的越窑,恰似一个历经辉煌后逐渐走向没落的贵族,虽已无进取之势,却也不失优雅之风度,次器型制作规整精细,也算是一个精品之作。第四节 宋代龙泉窑龙泉窑,创烧与北宋早期,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明代中叶开始衰落,清代中叶结束。唐代著名的,对龙泉窑的兴起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北宋,龙泉要处于初创期,胎质较薄,灰胎,釉色多为青、黄釉,釉层较薄,其产品与越窑、瓯窑、婺窑出产的颇为相似。到了南宋,胎体厚重,龙泉青瓷的成功烧造,其釉层肥厚滋润、色泽青翠纯正、风格柔和典雅、品质宛如碧玉而使世人为之倾倒,成为极富盛名的古代著名瓷窑。龙泉青瓷分为白胎青瓷和灰黑胎青瓷两大类。白胎青瓷式样优雅、品种繁多,瓷器胎骨厚重,制作工整、精细。在胎中掺加了适量的紫金土,使足底露胎部分呈现一圈纤细的朱红色,成为龙泉青瓷的一个特色。灰黑胎青瓷,胎骨薄而坚硬,呈灰、灰褐或深紫色。釉色中,最具魅力的还属粉青、梅子青,粉青,青绿粉润,釉面光泽柔和,釉面略带乳浊呈失透状;梅子青,比粉青更青翠深沉,光泽度较强,釉层略带透明,梅子青被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之作。在装饰手法上,以刻划为主,辅以篦点纹。常见的纹样有云纹、波浪纹、团花纹、蕉叶纹、婴戏纹等。到了北宋末年,流行浮雕莲瓣纹装饰器物的外部。图2.4.1南宋龙泉窑青釉刻划并蒂莲纹盒 图见百盒千盒万盒龙泉窑受越窑影响,创作出自己风格的粉盒。这件南宋的龙泉窑青釉刻划并蒂莲纹盒(图2.4.1),釉色温润,器型规整,端庄有致,盒盖微微隆起,盒面划出一对并蒂莲花,疏朗清晰,刻划风格受耀州窑影响。图2.4.2 南宋景德镇青釉刻划莲花纹盒 图见百盒千盒万盒南宋龙泉青瓷的造型稳重大方,浑厚淳朴而又不失秀媚,装饰普遍采用刻花和堆塑法,颇具艺术匠心。这件南宋的景德镇青釉刻划莲花纹盒(图2.4.2),釉色青翠,盒盖饰一枝莲花,寥寥数刀,简洁明快,韵味十足,装饰风格沿袭北宋。第五节 宋代景德镇窑南窑笔记记载:“景德陶之著名,则在于宋。盖因陶工制景德年号于器底,故天下咸知有景德之窑。” 南窑笔记中国清代有关景德镇窑瓷器业的札记著作,1911年被黄宾虹收入美术丛书图2.5.1景德镇青白釉印花如意纹粉盒 图见百盒千盒万盒宋代,景德镇瓷器以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的影青瓷而闻名。关于影青本身,就有诸如“映青瓷”、“清白瓷”、“隐青瓷”等多种说法,虽然名称不同,但实质上都是指同一种瓷器。图2.5.2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双凤纹盒 图见百盒千盒万盒这样的特点同样可以在粉盒上体现出来,这件南宋的景德镇青白釉印花如意纹粉盒(图2.5.1),盒盖中心戳印轮花,用连珠与如意纹相隔,双层如意纹环绕其周,一凹一凸,营造了立体感,虽然体量小,却十分醒目。图2.5.5景德镇窑青白釉贴塑柿形三联盒 图见百盒千盒万盒宋代景德镇青瓷的装饰手法主要为刻花、划花和印花三种装饰手法,其装饰手法近于定窑风格,却又有自己的特色。定窑刻花、划花以细腻飘逸见长,景德镇窑刻花、划花则于简练流动中见功力。在题材上,为荷花、水波纹、牡丹、鱼、菊花、飞凤、芦雁、人物等。飞动的花草、翻滚的波浪、奔跃的孩童等,无不具有清新活泼之美。这件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双凤纹盒(图2.5.2),此盒呈现湖蓝色,是南宋典型的釉色,盒盖上印有双凤,纹饰凸起,清晰利落,双凤呈祥,寓意美满。 图2.5.6景德镇窑青白釉褐彩贴塑鸟形三联盒图见百盒千盒万盒图2.5.3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双凤纹盒 图见百盒千盒万盒图2.5.4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四碟粉盒 图见百盒千盒万盒景德镇青白瓷及龙泉窑青瓷盒有在大盒中放置三个小盒,俗称“子母盒”。这类的盒可以把譬如点唇用的朱盒、敷脸用的粉盒、描眉用的黛盒等,分别都放置在大盒里面,可集化妆品于一器,也更方便了古代妇女梳妆之用。这件北宋的景德镇窑青白釉点褐彩凸雕牡丹纹盒(图2.5.3),盒形断面呈斗状,为北宋早期特征,盒面凸雕一枝硕大的牡丹花,花心点褐彩,在盒内置放三碟。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四碟粉盒(图2.5.4),出自北宋,盒扁平,刀法细碎,盒面上刻缠枝花卉,盒内置有四碟,卧有一龙使其分隔,此类粉盒三碟多见,四碟较为罕见。宋代景德镇粉盒有些还采用三盒相连的造型,这件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贴塑柿形三联盒(图2.5.5),三盒相连,各自独立,用柿钮相接,在中间置有主柄,与三个小柄相连。景德镇窑青白釉褐彩贴塑鸟形三联盒(图2.5.6),则是三鸟相连,首尾呼应,鸟身与头部多处点有褐彩,颇为生动。 图2.5.7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模制莲花盒 图见百盒千盒万盒南宋以后,瓷器雕刻刀法变得细弱,模印出现。较之北宋的景德镇青白瓷、龙泉青瓷,南宋装饰已开始程式化,商品化特征明显,不论外形的成型,还是具象的纹饰,景德镇开始大量借用模具生产,提高产量。这件北宋的景德镇窑青白釉模制莲花盒(图2.5.7),全器模制,仰覆莲花,上置一五星花柄。南宋的景德镇青白釉印花牡丹纹盒(图2.5.8),也为模制,盖面略鼓,追求藤编效果,妙肖传神,盒盖印有牡丹纹。图2.5.8南宋景德镇青白釉印花牡丹纹盒图见百盒千盒万盒第三章 宋代窑口粉盒之比较宋代耀州窑的粉盒胎薄均匀,胎色灰白;越窑的粉盒胎质细腻,胎质呈灰色,两者都以刻花见长。耀州窑粉盒的常用图案,如波浪纹,缠枝花卉,鱼、鸟等,讲究严谨和对称,常常布满全器,风格粗放健美,生动自然;越窑粉盒以细线条的划花最为精致,加上并用诸多刻划技法,纹饰立体效果最佳,纹饰题材以莲瓣纹、鹦鹉纹、蝴蝶纹最具典型。图3.1为宋代耀州窑和越窑的素面粉盒的侧面图的比较。 耀州窑,盖面微鼓,浅盖,子母口,深腹部,矮圈足 越窑,盖面平顶,盖部边缘饰一道凹线纹,折肩,上层直口,下层直口折腹,高圈足外撇。磁州窑自北宋中期以来,变成我国北方民窑系统中最强大的装饰主流,影响了整个中国陶瓷装饰审美的导向。其产品装饰效果极强,几乎达到了极致的程度,这其中特别以白釉绘黑花、白釉绘铁锈花瓷最值得赞许,这与定窑、耀州窑以烧制印、刻花白瓷和青瓷为主的单一品种形成强烈反差。此时,胎质质地坚细呈灰白色。 南宋的龙泉青瓷,使得被誉为缥瓷的瓯窑、千峰翠色的越窑等青瓷都黯然失色,龙泉青瓷最具魅力的粉青和梅子青一直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