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织部对志野烧在器型上的改进初探_第1页
古田织部对志野烧在器型上的改进初探_第2页
古田织部对志野烧在器型上的改进初探_第3页
古田织部对志野烧在器型上的改进初探_第4页
古田织部对志野烧在器型上的改进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密级: 公 开 U D C : 编号: 中 国 美 术 学 院学士学位论文古田织部对志野烧在器型上的改进初探韩敏指导教师姓名(职务、职称) 吴光荣 (副教授) 申请学位级别 文学学士 专业名称 陶瓷艺术设计 论文提交日期 2012年5月14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2年5月21日 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 中国美术学院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阅人 年 月 日中国美术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中国美术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国美术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古田织部对日本志野烧茶碗在器型上的改进初探目录摘要关键词一 志野烧茶碗改进的背景:(一) 何为志野烧茶碗 (二) 茶碗在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重要性 (三) 古田织部为何要进行改进 1志野烧的面临困境2古田织部的想法二 古田织部的改进(一) 古田织部改进的总体概况(二) 志野烧茶碗在器型上的改进1 口沿2 圈足3 碗形三 志野烧茶碗改进后的影响及意义(一) 对志野烧的影响(二) 对其他窑口的影响及意义结语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陶瓷与工艺美术系2013届韩敏古田织部对志野烧茶碗在器型上的改造初探摘要古田织部作为安土桃山文化的集大成者,自千利休以后第四位“茶汤名人”,资助了处于困境的美浓窑口,对志野烧进行了改进,形成不同于当时日本本土陶器的风格,体现了安土桃山时代活跃开放的文化气息,对本土的制陶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使日本陶器逐渐脱离了模仿中国器物的范畴,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本文通过具体实物,对比古田织部改进前后志野烧在口沿,圈足,碗形上的变化,探讨变化方向及原因。研究古田织部对志野烧茶碗在器型上的改进,探寻古田织部改造时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与审美趣味,对于现代的艺术创作有借鉴作用。关键词古田织部 志野烧 茶碗 器型abstractGutianzhibu is of the earth peach mountain culture, after thousands of rikyu fourth brew celebrity, funded the beleaguered kiln mouth, on volunteers to burn, form is different from the Japanese style of pottery, embodies the Ann soil active open peach mountain era culture breath, for domestic ceramics produced significant influence, make Japan imitation pottery gradually moved away from China implements, forme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Comparison based on the specific physical, thou farmland weaving chi wild before burning in the mouth, ring foot, change of bowl, change direction and the reasons are discussed. Research thou farmland weaving on chi wild burn bowl shape modification, for thou farmland transformation of weaving way of creative thinking and aesthetic taste,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for modern art. KeywordGutianzhibu zhiyeshao teacup shape一 志野烧改进的背景图1.1 安土桃山时代美浓地图摘自日本战国史(一) 何为志野烧图1.2 白天目茶碗摘自日本陶瓷全集志野美浓在公元七世纪就筑窑生产须惠器,在镰仓时期其周边的濑户成为六大古窑之一,到了安土桃山时代,美浓烧得到了土岐氏,织田信长,古田织部等人的资助与扶持,成为了日本的制陶中心。志野烧是日本美浓诸窑中的一个产品,志野是日本本土出产的最早的白色陶器,也是描绘铁锈花纹最早的本土陶器,它是志野流香道之祖志野京信于室町末期(15211527)创制的。据1785年的志野烧由来书记载:“志野京信好茶道,命加藤春永于古濑户窑,椿窑烧制茶器,后称志野烧。”当时主要烧制仿宋代的白瓷,而被日本人称为“白天目”(日本用天目形碗烧制白釉,称为“白天目”;中国没有“白天目”这个概念,如图1.2)。古田织部时期志野烧处于制作高峰期,窑口集中在美浓可儿郡一带,以大萱牟田洞窑口的产品最为优秀。(二) 茶碗在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重要性室町中期,随着日本茶道向武士阶级传播,守护大名们(相当于中国战国时代的诸侯)对茶碗的需求上升,拥有高档茶器成为了武士阶级地位的象征;而日本本土的茶器产量稀少,品质低下,多数茶器需要依靠进口,尤以宋代器物居多且影响最大(当时称为“唐物”),很多日本国宝如青瓷蚂蝗绊(宋代龙泉窑青瓷碗,由于局部破损用钉锔住,如图1.3),曜变天目(宋代建窑建盏,如图1.4)等都为中国宋代器物。图1.3 青瓷蚂蝗绊图1.4 曜变天目茶碗安土桃山时代,织田信长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兴起了“名物狩猎”运动,信长用各种手段把天下的名物收集起来。织田信长自身酷爱茶道,同时希望利用茶道的力量来为政治服务。随着天下的逐渐统一,信长为弥补分封给家臣土地的不足,将自己在“名物狩猎”运动聚敛的大批名物奖赏家臣,有的时候一个茶碗能抵上几十万石的土地,信长的封赏政策极大地提高了茶器在武士阶级心中的地位,茶碗也成为茶道中最重要的器物。他的后继者丰臣秀吉也是茶道爱好者,对茶道的传播和兴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茶道迎来了本土化的黄金时段,开始向庶民阶级传播,茶碗作为茶道的基本用具,其的需求量激增,迫切需要本土茶碗的兴盛。(三)古田织部为何要进行改进1 志野烧所面临的困境:1567年,织田信长攻入美浓,改稻叶山城为岐阜城,颁布了一系列新的促进工商业发展措施,其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美浓制陶产业,信长定制了“濑户六作”,(在织田信长以前濑户和美浓诸窑统统称为“濑户”,之后由于濑户地区连年战乱,陶工外逃,加上临近美浓周围发现优质陶土,多数陶工在此筑窑)授予了各窑工不同的窑印,并在京都开设“濑户屋”,贩卖产品,对志野烧起了推进作用; 1582年,织田信长遭遇“本能寺之变”,对美浓的出资停止,志野烧也受到了影响;同时由于信长的死,美浓陷入了战乱,至1584年“小牧长久手之战”结束,美浓的战事才基本告罄,但处于缺少资金胡状态,经营比较萧条,出产的产品锐减,质量下降。2 古田织部的想法:图2.1 志野水车纹茶碗摘自日本陶瓷全集志野篇 古田织部几乎参加了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三位天下人统一天下的所有战役,但没有立下什么功劳,秀吉任“关白”后(日本古代官职,相当于中国的丞相),只得到了山城国西冈的3万5000石土地,其他的武将最少也得到了十万石,二十万石的俸禄,可见作为武士大名来讲,古田织部的生涯比较失败。织部希望在茶道和其他艺术文化方面有所作为,这与中国文人仕大夫的想法相似。二 古田织部的改进(一) 改进总体概况图2.2 志野桥纹茶碗 摘自日本陶瓷全集志野篇1585年,古田织部受封山城国西冈的3万5000石大名,拿出1万石俸禄(相当于2579000公斤大米,相当于现在的4.2亿日元左右)来资助美浓烧。最初是在美浓的久尻的大萱牟田洞窑口,织部让窑主加藤景延把当下可儿和濑户最好的窑工都召集起来,赐予各个窑工不同的窑印,并称“织部十作”,其中大多数为志野烧,还有是少量濑户烧,此时开始,志野进入了制作的高峰期一直到庆长元年(15851623年)。也就在那时,织部开始定制了自己设计的茶碗,他聘请了擅长志野烧的牟田洞窑半七。于1586年初完成了古田织部第一次自己设计定制的图2.4 志野茶碗 铭五条桥摘自日本陶瓷全集志野篇茶碗,他频繁拿着他的茶碗参加茶会.九州征伐时,丰臣秀吉看到天主教的传播广泛(由于当时日本与西班牙贸易频繁,天主教也随之在日本传播开来),并发现传教士贩卖日本平民,深感威胁,之后一改支持传教的政策,禁止天主教的传播和信仰,对舶来品的兴趣也随之大减,客观的促进了本土烧造的茶器流行。1587年,织部请长谷川等伯为他画“聚乐第”的障子(木框架的围墙,用和纸糊上,有钱人会在纸上绘制图案)为契机,请他帮助设计志野茶碗上的铁绘。织部的灵感来自于纸门上画的京都西芳寺的邀月桥,他希望把各地的名图2.5 志野 铭卯花墙摘自日本陶瓷全集志野篇物和他喜欢的东西绘成图案,画在茶碗上。1590初年,小田原征伐时,志野烧的品种已经增加,除了无地志野,红志野,还出现了鼠志野和练志野。织部拿出之前拜托长谷川等伯画的范本,让窑工们照着画到茶碗上;同时织部命商人新兵卫在京都三条通开店,出售茶碗来弥补资金的不足,三条通作为日本全国一流的市场,织部希望以此为跳板打响志野的名气。第一批绘志野在同年4月完成,但古田织部认为长谷川等伯画的纹饰太过精致完美,与志野得器型和釉面不符,不能展现他从利休那里继承的图2.6 志野 铭卯花墙摘自日本陶瓷全集志野篇佗寂美学的审美趣味,于是让牟田洞窑半七将这些茶碗上的纹饰拿给孩童临摹,然后再让窑工绘到釉下。到1590年末,织部的绘志野在京都的三条通已经小有名气,可以卖到几百贯文一个(相当于现在的2000多万日元左右),作为国货,这个价钱已经相当的高了。从“卯花墙”开始,志野的名作几乎全是绘志野,并以大萱牟田洞最为优秀。利休死后,织部接到秀吉的命令,进行了茶道改革,成为继利休之后的第四位大茶人,织部多次在重要茶会上使用志野茶碗,极大地提高了志野茶碗的知名度。图2.3 志野茶碗 铭初音 摘自日本陶瓷全集志野篇(二) 志野烧茶碗在器型上的改进图2.7 志野茶碗 铭卯花墙 剖面图1 口沿的变化图2.8 乐烧茶碗 赤乐图2.9 志野茶碗 铭振袖摘自日本陶瓷全集志野篇古田织部时期的志野,口沿部分和以往天目形碗相比,出现了的起伏。从早期的作品志野“卯花墙”(如图2.52.7)到成熟期的志野“五条桥”,(如图2.4)口沿的起伏愈加自然放松,形成了志野器型上的基本面貌。究其缘由,在“本能寺之变”后,古田重然开始跟随羽柴秀吉(后原来的丰臣秀吉),这个时期古田重然开始和千宗易(后来的千利休)来往,期间拜入其门下, 后来成为“利休七哲”之一。此时的古田重然受利休的影响比较大,主要接受了利休佗寂的茶道理念。1585年,利休在筹建秀吉的聚乐第工程时,与瓦匠长次郎结识,一起制作茶碗:由千利休定型,长次郎烧制。乐茶碗放弃了手工转盘拉坯成型,而用手工捏制成型,口沿起伏不定,后来丰臣秀吉称同窑的宗庆(长次郎的助手,乐家第二代常庆的父亲)所烧之器“天下第一”,并赐予“聚乐”的“乐”字金印与银印,乐烧(如图2.8)茶碗成为媲美“唐物”的高档品茶碗。利休的乐烧极大地影响了织部还处在试验阶段茶碗的改进,给予了他以启发,织部时期的志野烧作品虽然使用拉坯成型,但口沿有一定的起伏,是故意做出了的。2 圈足的变化图2.12 志野茶碗 铭広尺摘自日本陶瓷全集志野篇图2.10 志野茶碗 铭振袖摘自日本陶瓷全集志野篇图2.11 志野茶碗 铭振袖 剖面图志野烧在圈足上的变化比较明显。志野烧早先是仿制中国宋代的白瓷的,用天目形碗烧制白釉,称为“白天目”,利用的是手工转盘拉坯成型,其圈足都是拉完坯干燥以后,倒扣过来,在转盘修坯制成的;而古田织部时期的志野烧却与之不同,拿日本国宝志野铭“卯花墙”为例,“卯花墙”是织部成熟期开始的标志,自“卯花墙”之后,志野的产品基本都为绘志野,名作数量激增。“卯花墙”的圈足直径为6厘米,比茶碗总直径的一半稍多一些,此时的筒形茶碗的圈足的形制被规定在了碗体总直径的一半。从直观上讲,它的圈足不像是修坯的产物,更像是在坯体半干时搓了一根泥条贴在碗底部,然后在转盘上修整内外径而成的圈足,在搓泥条的时候,泥条粗细不均,导致它的圈足高度不一,但底部都是平的,明显是在转盘上压平或是修平的。志野铭“振袖”(如图2.92.11)的圈足与“卯花墙”略有不同。“振袖”是古田织部时期比较成熟的产品了,它的大致形制与现代志野的形制非常的相似。它圈足直径为6.6厘米,基本也为碗体总直径的一半。“振袖”的圈足与“卯花墙”的制作方式相似,但它的圈足内径有明显的修整痕迹,而外径没有被修整过,总体呈现不规则的圆形;圈足的底部平面比较平整,像是由于自然受力而压平整的。图2.13 志野茶碗 铭広尺摘自日本陶瓷全集志野篇图2.12 志野茶碗 铭広尺摘自日本陶瓷全集志野篇图2.11 志野茶碗 铭振袖 剖面图图2.10 志野茶碗 铭振袖摘自日本陶瓷全集志野篇古田织部时期还出现了双圈足的茶碗,内圈比外圈稍低一点,内圈只起装饰作用,与单圈足的制作方式类似。志野铭“広尺”(如图2.122.14)是织部偏早期的作品,釉面比较晦涩,釉下铁线也比较淡。“広尺”的双圈足内外有明显的修坯痕迹。而志野铭“通天”(如图2.152.17)是织部后期的作品,釉面火色明显,铁线比较深。“通天”的双圈足与“広尺”的略有不同,“通天”的双圈足内圈足在转盘修整过,外圈足有明显的受挤压后向内形成波浪的形状,同时还能明显看出外圈足并不是圆的,而是用工具廓成了多边形。织部后期的作品在双圈足方面运用的比较随意自如,但也依照了茶碗基本形制。图2.14 志野茶碗 铭広尺 剖面图3 碗形的变化图2.17 志野茶碗 铭通天 剖面图图2.16 志野茶碗 铭通天摘自日本陶瓷全集志野篇图2.15 志野茶碗 铭通天摘自日本陶瓷全集志野篇首先,古田织部时期的已经不再使用天目形茶碗,而使用筒形半筒形茶碗。茶碗的体积也增大了不少,直径基本控制在12.5厘米到14厘米之间。其次古田织部时期的筒形半筒形茶碗并不是规整的形状,开始展现不规则的动态韵味。志野铭“卯花墙”是古田织部比较重要的作品,是志野成熟期开始的标志,“卯花墙”的碗形还比较规整,除了口沿有起伏。“卯花墙”之后的作品渐渐开始有了动态,以半筒形茶碗居多。志野铭“羽衣”(如图2.18)是稍晚于“卯花墙”的作品,和“卯花墙”一样,釉面晦涩,多棕眼,可见烧制温度没有提高,基本为同一时期的作品。“羽衣”相比于“卯花墙”来说,碗形更加自由,富于变化。志野铭“振袖”为织部改造后期的产物,釉面莹润,棕眼和瑕疵比较少,通体呈现淡淡的粉红色,各方面技术都比较的成熟。此时茶碗“振袖”的形状已经和现代志野茶碗的形状较为相似了(对比人间国宝铃木藏的作品),整个造型自然,动态线条感强,与当时织部改造后的武士风格的茶道相符合,透出一股大胆奔放、自由豁达的风格,是一种动态的美。古田织部追求这种风格源于他的爱好。古田织部喜欢把一件器物按一定的技巧打碎,之后再把这些碎片用漆粘合起来;虽然按一定的方式打碎,但器物破碎中总有一定的偶然性,粘起来的的器物已经与打碎之前的形状完全不一样了,这大概就是现在所说的打散重构了。所以我认为织部时期的志野从先前规矩的形制一步步转变为不规则的充满韵味的形状,是因为织部重构器物的爱好影响了他对器物审美的基本认识,在改造志野的过程中,极力想要模仿这种重构后的形制。这一点是志野茶碗器型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这种独特的审美是佗寂的茶道理念和安土桃山文化开放的时代特色共同作用的产物。图2.18 志野茶碗 铭羽衣摘自日本陶瓷全集志野篇三 志野烧茶碗改进后的影响及意义(一) 对志野烧的影响图2.19 志野茶碗 铭峰红叶摘自日本陶瓷全集志野篇古田织部对志野烧的改进非常的成功,志野烧不再模仿“唐物”,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织部时期创制的志野大多数在江户初期成了“名物”, 成为了日本本土生产的高档茶碗;器型釉色铁绘也与当时的茶道理念相一致。然而“卯花墙”后志野产品基本都为绘志野,釉下铁绘由于工艺的日益精湛而变得清晰,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个性和韵味。江户初期,朝鲜陶工李参平在肥前的有田川的泉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