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中山水——晚清浅绛彩山水瓷板画初探_第1页
瓷中山水——晚清浅绛彩山水瓷板画初探_第2页
瓷中山水——晚清浅绛彩山水瓷板画初探_第3页
瓷中山水——晚清浅绛彩山水瓷板画初探_第4页
瓷中山水——晚清浅绛彩山水瓷板画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陶瓷与工艺美术系李淑芹晚清浅降彩山水瓷板画初探分类号: 密级: 公 开 U D C : 编号: 中 国 美 术 学 院学士学位论文瓷中山水晚清浅绛彩山水瓷板画初探李淑芹指导教师姓名(职务、职称) 许群 (副教授) 申请学位级别 文学学士 专业名称 陶瓷艺术设计 论文提交日期 2013年5月14 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3年5月21 日 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 中国美术学院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阅人 2013年 5 月 14日中国美术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中国美术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国美术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12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陶瓷与工艺美术系2013届李淑芹晚清浅绛彩山水瓷板画初探瓷中山水晚清浅绛彩山水瓷板画初探目 录摘要 关键词(中英文)3正文第一章 晚清浅绛彩山水瓷板画的源流1第一节 浅绛彩的兴起与盛行1第二节 浅绛彩山水瓷板画的发展2第二章 晚清浅绛彩山水瓷板画的艺术风格3第一节 充满文人气息的题材和构图3第二节 古朴淡雅的用色和表现手法3第三章 晚清浅绛彩山水瓷板画的工艺技法4第一节 材料与烧成工艺4第二节 绘画工艺5第四章 晚清浅绛彩山水瓷板画主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6第一节 程门6第二节 金品卿7第三节 王少唯8第四节 其他艺术家8结语10参考文献11摘 要 浅绛彩山水瓷板画色彩淡雅,吸取文人画特点,用笔技法亦与国画相似,是国画与陶瓷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中国文人画入瓷打破了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这无疑是陶瓷发展史上一个独特的阶段。本文通过对晚清陶瓷发展及这个时期的文人山水画的分析,对瓷板山水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从“书画入瓷”这个主题入手,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现有文献,对浅绛彩瓷板山水画的源流、技法、主要艺术家及其作品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关键词晚清 浅绛彩山水瓷画 艺术风格AbstractThe light colorful landscape painting is the first intimate contact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and ceramics. The light colorful landscape, with quietly elegance is drawn with the same pen techniques similar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and absorb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i paintings. This thesis explors the porcelain paintings , aiming to learn ceramics development in the late Qing. Whats more, by doing this. Puting Chinese literati paintings into the porcelain has broken the rules of the traditional ceramic decorative art, which is undoubtedly a unique stage in the ceramic history . Keywordlight colorful landscape late qing dynasty porcelain painting proces第一章 晚清浅绛彩山水瓷画的源流第一节 浅绛彩兴起与盛行浅绛彩出现于晚清政治内忧外患、经济衰退的历史阶段,加上鸦片战争爆发,百姓的生活非常困苦。1853年太平军攻入江西、湖口等地,占领南京建立政权,接着太平军在景德镇进行了长达7年的统治。期间太平军把御窑厂当成了打击对象,接着在攻下景德镇后,火烧御窑厂,厂里的库存瓷样因此散失,官员、画师、工匠等有的被杀,有的侥幸逃脱。这段时间里,原御窑厂有一些能躲过杀身之祸的画师们,虽然性命得以保全,但面对生计之困仍需重操画笔,由于青花和粉彩需要的原料和工序繁复,且成本高,处于战争环境之中不一定有销路,他们只有选择省工省料的浅绛彩,依靠画技绘瓷谋生。1855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清政府重建御窑厂。重建后的御窑厂虽因社会状况相对稳定,但是皇室对瓷品的需求却较少,御窑厂很难再维持下去,画师只好另谋出路维系生活。辛亥革命后,景德镇御窑厂倒闭,浅绛彩走向衰落。 第二节 浅绛彩山水瓷板画的发展图1.1浅绛彩山水瓷画艺术深受宋元以来文人画影响,设色古朴淡雅,画意幽静深远,且深受浅绛山水卷轴画和清初“四王”的影响。元代黄公望以赭石入画,独创“浅绛山水”,是“浅绛山水”的鼻祖,像他的传世作品富春山居图(图1.1)便是浅绛山水的代表,由此浅绛山水开始成为文人画的重要品种。居画坛正统的董其昌、清初“四王”极力推崇浅绛山水,元明清画坛受到黄公望、董其昌、“四王”的影响浅绛彩山水画十分流行。 “四王” 因受清代统治阶层青睐占清代画坛的主流地位,他们主张“元四家”及其传人的风格技法,并尽力去模仿,作品中往往题注“仿子久山人笔法”、“仿子久老人笔法”。景德镇瓷画总是受到当时流行的卷轴画影响,从“四王”作品中得题注可以证明在清代画坛主流的影响下,浅绛彩瓷画作者对浅绛山水的文人情怀极为推崇。 浅绛彩山水的衰落期是在宣统至民国初期,由于时代的变迁,市场已经对这种瓷艺审美疲劳,其自身也有诸多缺点,以及其他彩瓷业的兴起,因而大批浅绛彩画家后改画粉彩瓷了。尤其新粉彩和洋彩的出现,因为他们要比浅绛彩瓷画表面要鲜亮,色彩要丰富的多。由于烧成工艺及原料限制,早期的浅绛彩经过几十年的时间以后,大都会剥落,掉色,所以浅绛彩不可避免的被新粉彩和洋彩所代替了。第二章 晚清浅绛彩山水瓷画的艺术风格图2.1第一节 充满文人气息的题材和构图浅绛彩山水瓷画在创作题材上往往模仿宋、元以来名家的画,有着深厚的文人绘画风格和清新淡雅的画面。在当时浅绛彩不仅受到有着相当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阶级欢迎,而且普通百姓也非常喜爱,在晚清一时间非常流行,无论是日用器皿还是陈设瓷都可看到浅降彩的身影。构图上吸取了元以来文人画的特点。清前期的陶瓷工艺品在主要画面周围铺上纹样,而浅绛彩艺术家把整个瓷面看做卷画纸面,摒弃那些纹样。并吸取文人画中“三远法”,远、近、中景之间留白表示山水云气,如图2.1程门携琴访友图,画面前景,小桥横跨,古松林立;中景以上,峰峦迭起,云烟缠绕。晚清浅绛彩瓷多山水小景,大都是低山和缓丘,很少崇山峻岭。同时浅绛山水艺术家注重诗书款印与画面结合,浅绛彩瓷艺人喜欢将瓷胎视为纸绢,将瓷画视作卷轴画,在瓷画上提名落款,并以矾红印章。如图2.2为程门江舟泊崖瓷板画中题款,印朱白印章两枚,为“门”、“雪笠”三字。这与明末清初的写意山水瓷画比较更接近宋元以来文人画特点。浅绛彩瓷画的题款较为简练,而光绪以后较为丰富。图2.3图2.2第二节 古朴淡雅的用色和表现手法图2.4浅绛山水用色多以赭、绿相间,轻描淡染,施彩浅淡,意境幽远,与传统粉彩色彩浓艳、富丽大相径庭。其独有的淡雅、古朴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开辟了陶瓷绘画的文人画派先河。在浅绛彩艺人眼中,江南山石土皮的颜色与赭彩接近,把浅绿色与赭色相结合,如图2.3,将晚清文人浅绛山水纸画与浅绛瓷画作比较,可以清楚的看到,浅绛彩纸画中树的画法和用色被应用于瓷画中,体现文人画用色特点,同时体现自然山石树木的真实色彩,再如图2.4 俞子明的山水图瓷板,淡青绿色表现春意盎然。浅绛彩除了模仿文人画的用色,还追求文人画轻描淡染的色调,浅绛山水也称“吴装”山水,浅绛彩瓷画的许多传世佳作颇得“吴装”山水画色调之妙。图2.5自唐朝开始,写意渐渐地成为文人画的主要创作手法。除了花鸟、人物题材有些兼工带写外,大多数浅绛彩瓷画以写意为主。与清代青花山水瓷画不同,浅绛山水瓷画中水流的画法以留白和色彩渲染为主,而清代青花山水以局部短线表示,只以画面近、中景的穿插留白来表示。浅绛彩山水瓷画的远山常用蓝彩隐出,以形象黛色山峦,如程门素山秋风圆瓷板(图2.5),瓷板画中分为三段式构图,其中近景湖岸、古树,中景山岗,远景大山崇岭,层次分明,用笔简练。皴法是唐以来中国绘画变现山石土皮树木纹理的重要手段,从康熙时期开始,彩绘山水瓷画逐渐流行皴法,浅绛彩瓷画使用的皴法使得传统国画这一基本技法全面融入瓷画艺术中去。图2.5第三章 晚清浅绛彩瓷板山水画的工艺第一节 材料与烧成工艺图3.1 浅绛彩的彩绘工艺是在粉彩用料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浅绛彩在粉彩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改良。(1)、粉彩用的黑料是高纯度的钴土矿,加工成粉状,倒入乳香油调成泥状,作画时用笔沾嫩油加以稀释开始勾勒,勾线后要用一种透明的铅质料“雪白”将线盖住,烧成后的黑线深而亮。浅绛彩使用的黑料称作“粉料”,是在粉彩黑料基础上直接加进了铅粉配置制而成的,色层较薄,勾线后不用“雪白”盖住,烘烤后有光泽而且不易脱落,这样就省去了一道工序,化繁为简。但是时间一长就会掉色或剥落,尤其是一些人物画的面部会浑浊不清,又因为不用在画面上盖一层“雪白”,瓷面不光滑也容易藏纳污垢,这都是其致命缺点,如图3.1,也是其无法长久传承下去的原因。(2)、粉彩的色料以硅酸钾铅为主要溶剂,配入各种金属氧化物,运用金红和含铅、砷、硅元素的白色粉料(俗称玻璃白),以及用玻璃白调配出来的一些色料,由于各种成分、性能不同填色的方法也不同。如浅降彩中,需要用胭脂红的画面上,用胭脂红参入一些玻璃白,而在粉彩中一般要先涂一层玻璃白做底色再上胭脂红。图3.2制作瓷板自雍正时期出现,由于当时瓷板都是平烧,瓷板背面不上釉,都放在匣钵中烧制,这样就受到匣钵大小限制,所以只能烧制一尺五寸左右的小瓷板。后来尺寸大的瓷板采用了竖烧工艺,即将瓷板竖着烧制(如图3.2):瓷板中间用高岭土泥条作支撑来固定瓷板,一起放入窑中,烧成后敲掉。浅绛彩是低温烧成的,温度在650700之间,与粉彩烧成温度相似,由于浅绛彩是釉上彩,属于二次烧成,即在已经烧结烧的瓷器釉面上用彩料绘画后再经低温焙烧,这样色彩能够牢固附在瓷面上不变色,颜色比釉下彩烧成鲜艳,但由于是绘在瓷面上,时间一长容易被磨损。第二节 绘画工艺浅绛一词原来是国画技法中的名称,是国画中一种设色技巧:以水墨勾画轮廓以及稍加皴擦,色彩以淡赭、花青为主,专指山水画,起源于元代,代表画家是黄公望。浅绛山水画基本上先用墨线施以浓淡变化开始勾勒山水画的大轮廓和结构。接着渲染山石、树木的轮廓线,用淡赭石墨线。最后用接近淡花青色来渲染,整幅画色调以淡红青色或淡赭石色为主。浅绛彩画师普遍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大多兼善山水、人物和花鸟;从图稿设计、勾画到渲染都由一人完成,能自由表达画者的风格与个性,浅绛则多借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稿,比起粉彩的“工”浅绛更显“放”。浅绛彩瓷板山水构图运用国画山水的虚实疏密,如在程门的山水瓷板画(如图3.3)中“三远”、“散点式”等形式可见一斑。浅绛山水笔法上仿国画山水的写意,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征:陶瓷釉面光滑且坚硬,没有吸水性,油调的黑料粘性大,运笔瑟滞而线条不畅,多用油稀释则浮滑。图3.3 第四章 晚清浅绛彩山水瓷画主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图4.1第一节 程门程门,安徽黟县人。又名增培,字松生,字雪笠,号道人,使用的名款多为:雪笠程门。他的艺术创作主要集中在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是景德镇御窑厂的釉上彩画师,也是最早在民间从事浅绛彩瓷加工的艺术家,被公认为浅绛彩的鼻祖,浅绛陶瓷艺术的开拓者,同时又是新粉彩的奠基人。程门自幼聪慧,书画皆精,画最为突出,山水花鸟人物都比较擅长,其中最擅长画山水,师承宋元诸家及清初“四王”,秉承了宋人的严谨,元人的豁达,四王的俊秀(如图4.1)。图4.2浅降彩山水瓷板画中,画师的名字首次出现在作品上,这是由程门开创的,之前绝大多数瓷画不署艺人款,而浅降彩瓷画打破了这一规则,使画师投入自己的创作情感到作品中去,大大增强了画师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晚清浅绛彩作品多数被士大夫阶层所收藏,有很多作品是应人之托而创作的,为满足这些爱好者的要求,程门的山水题材内容主要表现文人闲适的情怀。程门笔下的云山飞瀑、水阁松风,或柳阴待度、苍山野水,气象荒寒,远隔尘嚣,独标高迈。涉笔花鸟也清幽简淡,改变传统瓷绘的崇楼高阁、桃红柳绿、玉兰牡丹之类的吉祥题材。图4.3程门山水画笔意生动,用笔轻重适宜,偃竖曲直,中锋侧锋,变化多端。线条有的遒劲有力,有的飘逸婉约,视景物特征灵活运用,如“昌江送别图”(图4.2),“绝壁横空图”(图4.3)中的柳树婀娜柔美,颇有飘逸之感。程门设色古雅,他用的赭色与黑料交融巧妙,画面又配合深浅绿色,色彩沉着不火气,潇洒古雅的文人气质流露无疑。程门的山水瓷画中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昌江送别图”(图4.2)为赠友之作,题款云:“玉卿仁兄彼此过从相得甚洽。兹奉调省,黯十载之题襟,怅一朝之判诀。因留鸿爪,用祝莺迁” 。表现文人之间赋诗唱和之意,这段题跋文辞简洁,情感真挚。第二节 金品卿图4.4金品卿,名诰,字品卿。作品主要出现在同治、光绪年间,是御窑厂的釉上彩画师,擅长浅降彩山水和花鸟人物,成就最大的是花鸟作品,作品主体一般用不同浓度的灰色加一点赭石等颜色完成,即使在画面中有一些鲜亮的颜色,也是作为陪衬存在。他的山水模仿明代沈周、文徵明,设色力求避开艳俗之色。金品卿是运笔大师,有“巨笔”之称,早当时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所以他与官爵高的士大夫交游密切。金品卿与王少维山水风格颇为接近(图4.4),两个人用的浅降色料完全一致,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的双方都有对方的影子存在,这是两高手互为感染、互相切磋的结果。金品卿不仅擅长浅降彩,对于粉彩也有专研,他的作品受到西洋水彩画的影响,金品卿的书法与他的画风一致:温文尔雅,内敛却颇有骨气,结合董其昌意蕴悠远。图4.5第三节 王少维 图4.6 王少维,安徽泾县人,他的浅绛彩作品活跃于同治十二年到光绪十三年间。王少维的名号及印款很单一,名号多为少维王廷佐、王少维、也有吴门少维,印章有王氏少维、吴人、王氏、廷佐等。他是御窑厂在籍画师,擅长山水和人物,“与金品卿称御窑厂两只笔、浅绛瓷王(陈琦,2011,P24)”,他画人物画用笔疏简浅淡,造型严谨,神行并茂。他画的山水,无论是一草一木,还是崇山峻岭,或是小桥流水,极具一种淡静宁谧之气,引领着人们悄无声息地归趋于一种崇高的禅意之境。如图4.5,落款:庚辰(1880年,光绪6年)秋仲,仿清溪外史书法写,为启山四兄大人法政。少维。印章:吴人。第四节 其他艺术家汪友棠、高心田等除上述三位很多人熟知的大师以外,其他浅绛山水名家有很多,虽然不及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但他们的艺术成就相当。如:汪友棠,安徽人,名汪棣。传说早年唱过戏,后来以绘瓷为生,他的作品大多出现在光绪后期,他是程门的学生,在当时陶瓷界影响不是很大,世俗对他的认可度有限,仅把他看作是程门弟子之一而已。汪友棠早年跟随程门,练就了他扎实的瓷绘功底,加上他自己勤奋好学,以陶瓷为职业,所以他的传世作品很多,所画山水有程门遗风,如图4.6为汪友棠山水圆瓷板,题款:岁属壬辰(光绪十八年),孟秋月中浣写于昌蒲修竹草舍。画中采用平远式构图,浑圆山岭以染代皴,染皴俱下,浑厚有佳。图4.7 再如:高心田,四川成都人,擅长画山水,他是浅绛彩转向新粉彩承前启后的画家之一,图4.7是高心田于清光绪年间作的山水瓷画,画中山水运笔自然流畅,色彩古朴淡雅,他受到当时海派画风影响深刻,作品风格简洁,同时他的作品对晚清和民国初年的瓷绘界有较大影响,像之后的珠山八友等人。结 语浅绛彩山水瓷板画明润淡雅的画风,深受当时国人喜爱,是国人对文化需求的具体化,它的产生、发展到衰落应该说是中国陶瓷史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从历史角度看,浅绛彩兴起处于晚清,它具有这个时期的多元化特征;在艺术风格上继承文人画淡雅、古朴的特征; 绘画技法上它打破了传统粉彩对的束缚,让工匠们投入自己的创作热情;主要艺术家程门等人,对民国著名的珠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