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1部分专题1第3讲.ppt_第1页
语文第1部分专题1第3讲.ppt_第2页
语文第1部分专题1第3讲.ppt_第3页
语文第1部分专题1第3讲.ppt_第4页
语文第1部分专题1第3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讲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有些成语有古今两个意思,但在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它的本义已经不复存在,而只存在它的引申义,如不注意这一特点,就容易犯“舍末逐本”的错误。也有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正确使用熟语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因此,积累一定量的成语知识是考生必备的条件。高考成语题命题时,往往从六个方面设置考点,一是望文生义,二是用错对象,三是褒贬误用,四是自相矛盾,五是搭配不当,六是用词重复。A.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符合语境。B.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句中用来指春雨,使用对象错误。C.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地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属望文生义。D.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未经交锋而取得胜利。而题中则说“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前后矛盾。 【答案】 A,【解析】 C浓墨重彩: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A.漫无边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也指谈话或写文章没有中心,离题很远。此处宜用“浩如烟海”。B.闲言碎语:指与正事无关的话或没有根据的话。贬义词,属褒贬失当。此处宜用“只言片语”。D.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在一起。不合语境。此处宜用“参差不齐。” 【答案】 C,很多熟语都有自己特有的适用对象,有的只用于人,有的只用于物,有的只适用于特定的人或物。如果把握不准,也会造成误用。,【解析】 A“纵令”在此是“即使”的意思。表示假设的让步。合语境。B.“浓重”在这里是形容“老校区”“旧时的氛围”很浓很重。合语意。C.“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合语境。D.“求全责备”是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该项中说班长求全责备自己,适用对象错。 【答案】 D,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考查的成语多为平时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常见成语,而试题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在语境中加以辨析。在解题时要紧扣语境,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1注意积累成语,从形、义、来源出处等方面加以把握,这是解题的基础。 2成语的使用涉及范围、意义、色彩、对象等方面,特别是一些两用成语;另外,特别要重视对一些常用成语中的关键语素的把握,如“首当其冲”的“冲”,“深孚众望”的“孚”,“不刊之论”的“刊”,提高准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这是高考命题的习惯性角度。 3紧紧把握词语所在的具体语言环境,结合上下文加 以思考辨析,要考虑成语本身的意义、色彩、范围、对象与语境是否一致,这是解题的关键。,4注意把握成语的比喻意义。高考试题所涉及的成语有许多是要从成语的比喻意义考虑,为此,在积累成语使用成语的时候,要多结合它的比喻意义来理解和分析。如“揠苗助长”用来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度,反而把事情弄糟;“刻舟求剑”用来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化的守旧思想;“守株待兔”用来比喻死守狭隘经验或妄想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火中取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