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与抗氧》PPT课件.ppt_第1页
《防腐与抗氧》PPT课件.ppt_第2页
《防腐与抗氧》PPT课件.ppt_第3页
《防腐与抗氧》PPT课件.ppt_第4页
《防腐与抗氧》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化妆品的防腐与抗氧,4.1 防 腐,4.1.1 化妆品中的微生物,1、细菌,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大,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的一类微生物,也是 化妆品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对象。,(2)细菌具有三种基本的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故分别称为 球菌、杆菌和螺旋菌。,(1)大小:个体微小,通常以微米 (m)为测量单位,(3)染色性: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4) 细菌的结构 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细胞壁 菌体的最外层,又称外膜,膜薄无色而透明,厚度在 10-20nm之间,且均匀,具有高度的坚韧性和弹性, 使细菌具有一定的形态和保护菌体的作用。失去细胞 壁后各种形态的细菌都将变成球形。细胞壁的化学 成分主要是由蛋白质、类脂质和多糖复合物等组成。,细胞壁主要功能 维持细菌固有形态 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完成菌体内外物质交换 决定菌体的抗原性 某些成分与致病性有关,细胞膜(cell membrane) 是紧接在细菌壁内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透明薄膜,厚度一般为5-8nm,约占细胞干重的10。细胞膜具有高度的选择吸收特性,将需要的营养物质摄入细胞内,将不需要的物质排于细胞外,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调节菌体内外平衡状态;还含有丰富的呼吸酶、脱氢酶等,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主要成分为:蛋白质60-70、磷脂类20-30,少量的多糖。,细胞质,细胞膜所包囊的除核质体外,呈无色透明的胶状物均为细胞 质(细胞浆),是细菌的主要基础,是蛋白质的合成中心。 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核酸、脂类并含有少量的盐和糖。 细胞质具有一系列酶系统,依靠酶的作用,将营养物质进行 合成和分解,不断更新细胞内部的结构和成分,维持菌体代 谢活动。,核质(nuclear material) 已证实有些细菌有一个细胞核,但有许多细菌具有不固定形态的核质体,即无核膜、核仁、核基质、有丝分裂器,故称为核质或拟核,分散在细胞质内。核质体的主要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是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芽胞、鞭毛、菌毛 荚膜(capsule): 定义:某些细菌胞壁外围绕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 质,称为荚膜。 形成条件:动物体内、营养丰富的培养基内 化学成分:多糖 功能:保护细菌、体外养料储藏或起堆积废物的作 用、不易被白血球吞噬,在体外能抵抗干燥。,鞭毛(flagellum) 定义:为附着在某些菌体上的细长而 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种类:单毛菌:如霍乱弧菌 双毛菌:如空肠弯曲菌 丛毛菌:如铜绿假单胞菌 周毛菌:如伤寒沙门菌 化学成分:蛋白质 性质:是运动器官,芽胞(endospore or spore): 定义: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浆脱水浓缩,在 菌体内形成的多层膜状结构的圆形或卵圆形 小体。 形成条件:缺乏营养物质,有害代谢产物堆积 性质:是休眠状态,不是繁殖方式 功能: 鉴别细菌:大小、形状、菌体内的位置 对细菌起保护作用:多层膜包绕,通透性降低 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抵抗力强,细菌芽胞形状、大小和位置,2、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什么是真菌?,真菌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可以是单细胞,也可以是多细胞, 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的一类微生物。真菌可以在培养基、腐物 中向下生长吸取营养,也可以向上生长而存在于空气中,似乎像 植物一样,但其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之分, 不具有植物特征。如蘑菇、木耳也属于真菌大家族。,真菌与细菌、病毒等的差异在于,后几种都不形成丝状结构,不能 长得达到肉眼可见,不能进行有性繁殖,生活习性不同,营养要求 较高。,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数量大 多数有益:如酿酒、发酵、 生产抗生素等 少数有害:人类及动、植物疾病。 医学(病原)真菌400种, 常见的有50-100种 真菌症明显上升趋势: 1. 滥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 2.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癌药物 和HIV感染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 等原因,霉菌的组成,由菌丝和孢子组成。菌丝是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许多 菌丝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菌丝体(低等菌丝无隔膜,高等 菌丝有隔膜),隔膜将菌丝隔成多细胞。孢子起着繁殖菌 丝的作用。,3、病毒,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50250nm左右)、结构简单、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对抗生素不敏感,而对干扰素敏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是一种独特的“分子生物”,组成病毒的物质主要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外壳构成的核蛋白的大分子,病毒不含水,本身没有代谢活动。形态:球形、杆状或丝状、砖形、子弹形、蝌蚪形等。,4.1.2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1、营养物质,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在化妆品中微生物能利用到的 营养物质有:碳水化合物与糖苷(如树胶、果胶、淀粉和糖);醇类( 如甘油、脂肪醇等);脂肪酸及其酯类(如动植物油脂和蜡);蛋白质 与氨基酸;维生素等,2、水分,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必须先溶解于水,才能被吸收利用,细胞内 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也都要在水溶液中进行。,3、PH值,4、温度,多数微生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0-30之间,几乎完全和化妆品 贮存和应用的条件一致。,5、氧,多数霉菌是强需氧性的,厌氧性的极少。故排除空气对防止微生物 生长极为重要。,6、矿物质,还需要S、P、Mg、K、Ca以及微量金属元素,普通自来水中所含 杂质几乎已能供给微生物所需的微量元素,故一般要采用蒸馏水 或去离子水。,4.1.3 防腐剂,1、化妆品中理想的防腐剂一般要考虑以下条件:,(1)对微生物有广谱性的抑制效果; (2)在较低的浓度下,有显著的活性,且在较宽的pH值范围 内能发挥作用; (3)具有较好的水渗性并在水中能产生足够的浓度; (4)有良好的配伍性,能与化妆品配方中其它组分及包装材料 相适应; (5)溶解、分散性好,不影响产品的效能、颜色和香气; (6)安全性高,对身体无毒、无刺激,不会产生过敏、光毒性。,2、防腐剂作用的一般机理,防腐剂与消毒剂不同之处在于消毒剂要使微生物在短时间内 很快死亡,而防腐剂则是根据其种类,在通常使用浓度下, 需要经过几天或几周的时间,最后才能杀死所有微生物的状态。,在防腐剂的作用下,杀死微生物的时间符合单分子反应的关系式:,K-死亡率常数;t杀死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Z0防腐剂开始作用时的活细胞数; Zt经过时间t以后的活细胞数。,3、化妆品中常用的一些防腐剂,(1)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俗名尼泊金酯),此系列物质不挥发、无毒性、稳定性好,在 酸性及碱性介质中都有效,而且颜色、气味 都极微。杀菌功能随着烃链的长度而增大, 但在水中的溶解度随之降低,因此常用于油脂 类的化妆品中,也是很好的植物油抗氧剂。,(2)脱氢醋酸(DHA),无臭、无味,溶于酒精,稍溶于水。 急性毒性:LD50(口服)小白鼠1.27g/kg 在酸性介质中抑菌效果明显,(3)季胺类表面活性剂,气味、色泽和毒性极微,且性质稳定,能 溶于水及很多溶剂。在溶液中成阳离子,是 分子中的有效部分,在碱性介质中抗菌功能 甚佳,但若与高分子的阴离子基团接触,则 会产生沉淀而失效。,LD50 (Lethal Dose,致死剂量):最早是1927年一位名叫 J.W. Trevan的学者所提出的评价药剂致命程度的度量方式, 意指在实验的标的动物中,一次给定之剂量足以在极短的时 间内使标的动物半数(50)致死的情况。通常以杀死每公 斤标的动物体重所需的剂量为表示方式,单位为mg/kg, 因此LD50值越低,表明毒性越大。,4.2 抗 氧,4.2.1 酸败及其影响因素,1、酸败:多数化妆品中都含有油脂成分,油脂中的不饱和键很 易氧化而引起变质的现象。,不饱和油脂的氧化是一种连锁自由基反应,只要其中有一小部分 开始氧化,就会引起油脂的完全酸败,其机理如下:,链终止,链引发,链转移,2、影响酸败的因素,(1)内部因素,A、不饱和键越多,就越易被氧化; B、油脂中自然存在的促进氧化作用的氧化酶,在适宜的温度与水分 光和氧的情况下,会加速酸败的发生。,(2)外部因素,a、氧 B、热 会加速脂肪酸成分的水解,提供微生物的生长条件,从而加剧 酸败,因此采用低温贮存有利于延缓酸败 C、光 可见光虽不直接引起氧化作用,但其中某些波长的对氧化作用 有促进作用 D、水分 含水的脂肪中可能发育霉和酵母,造成两种酵素脂肪酶和 氧化酶 E、金属离子 某些金属离子能破坏原有或加入的天然抗氧剂的作用, 有时成为自动氧化的催化剂,其中最严重的就是铜 F、微生物 其中的霉菌、酵母菌与细菌等都能在脂肪介质中生长, 并将其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然后再进一步分解,加速油 脂的酸败,4.2.2 抗氧剂作用的基本原理,1、链终止型抗氧剂,这类抗氧剂可以与R.和RO2.反应而使自动氧化的链式反应中断, 从而起到稳定作用。,2、预防型抗氧剂,这类抗氧剂的作用是能除去游离基的来源,抑制或延缓引发反应, 其中包括过氧化物分解剂和金属离子鳌合剂。,A、过氧化物分解剂,能与过氧化物反应,并使之转变为稳定的非游离基,从而消除游离基的来源,B、金属离子鳌合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鳌合物,使之不会催化氧化反应,金属鳌合剂主要有 柠檬酸、葡萄糖酸、酒石酸、EDTA等,4.2.3 常用的化妆品抗氧剂,1、酚类: 2、醌类 3、胺类 4、有机酸、醇、酯类 5、无机酸及其盐类,革兰染色法(Gram stain): 步骤: (1)细菌涂片、干燥、经火焰固定 (2)结晶紫染色l min,水洗 (3)加碘液媒染 l min,水洗 (4)加 95乙醇脱色 30sec-l min,水洗 (5)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l min,水洗吸干后镜检,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它是1884年由 丹麦医师Gram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不仅能 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染色反应 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 (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用G-表示。,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和重要性,染色机理: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