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技术概论复习资料重点.doc_第1页
影视技术概论复习资料重点.doc_第2页
影视技术概论复习资料重点.doc_第3页
影视技术概论复习资料重点.doc_第4页
影视技术概论复习资料重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视技术概论复习资料(重点)1.电影拍摄可分为几个时期?(1)前期拍摄阶段 (2)拍摄阶段 (3)后期制作阶段电影的产生和发展的几个时期(1)电影的雏形时期:1895年前的活动图画时期(2)电影的发明:活动图画演变为活动影像时期(3)电影的稳固和发展时期(4)电影面临挑战的时期2. 视觉暂留现象的概念及提出人物和提出时间1824年英国人Peter Mark Roget提出视觉暂留现象。视觉暂留概念:即人眼观看目标时,光信号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影像,外界刺激停止后,视觉影像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持短暂的时间,一般为1/51/30秒,常取1/10秒。3.摄影术的发明时间和人物1839年8月19日,法国人达盖尔发明摄影术。4.电影的诞辰日,人物和代表作品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在巴黎卡布辛路14号的“大咖啡馆”中第一次公开放映他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辰日。5. 电影技术形式的四个时代(1)无声片(默片)时代 (2)有声片时代 (3)彩色片时代 (4)数字技术电影时代6.电影影像活动原理生理因素视觉暂留:人眼观看目标时,光信号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影像,外界刺激停止后,视觉影像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持短暂的时间(一般为1/51/30秒,常取1/10即0.1秒)心理因素似动(apparent motion)现象(现象 ):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无数运动物体的动感经验,并形成了对物体运动印象的条件反射。人眼仅需1/4秒就能记录一副图像,并将之传至大脑进行记忆和理解。若在同一个1/4秒内观看物体运动两极位置的图像,人眼就会把这两幅图像当作同一个运动过程来感受,并通过大脑叠加在一起产生动感印象,这就是我们把电影画面看成是活动影像的主要原因。3、物理因素间歇运动机构:摄影机和放映机必须借助间歇输片机构使胶片在片门处作一停一动的间歇动作。摄影机通过间歇运动曝光记录客体运动的分解动作,放映机则利用间歇运动将已摄制的分解动作画面投影于银幕,合成活动客体的影像。如果手持胶片观看,则只能看到分解动作的画面,不会看到活动影像。7.电影每秒放映画幅是多少,及原因电影每秒放映画幅24张。原因:a.人的视觉生理和心理要求: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走片速度最少需要10幅/秒以上,才能使人眼有动作的感受。b. 减小人眼观看电影放映画面时的闪烁感要求:由于间歇运动,电影放映时银幕画面随时间的变化形式表现为明暗周期性交替闪烁感。提高走片速度可逐步消除其对人眼观看画面的影响。c.声音录制质量的要求:走片速度越快,声音录制的质量越高。d.经济因素的限制e.电影机间歇运动机构加工技术和成本的限制8.电影画幅的定义,及其规格胶片宽度的确定:1925年法国巴黎国际电影会议正式确定画幅宽高比:(A)人眼的视角 (B)美学上的考虑 (C)声带的要求画幅规格:a.35mm无声电影的画幅规格满画幅 (画幅尺寸:24mm18mm, 画幅宽高比:1.331)b.35mm有声电影的画幅规格经典画幅(画幅尺寸:22mm16mm ,画幅宽高比:1.371)c.35mm有声电影的画幅规格“遮幅式”(欧洲:画幅尺寸为22mm13.25mm,画幅宽高比为1.66 1 美国:画幅尺寸为22mm11.85mm,画幅宽高比为1.851)d.35mm有声电影的画幅规格变形宽银幕 (画幅尺寸:22mm18.66mm ,画幅宽高比:2.351)e.16mm有声电影的画幅规格 (画幅尺寸:10.05mm7.42mm 画幅宽高比:1.351)f.超16mm画幅规格: 将原底舍弃一拍片孔g. 8mm和超8mm画幅规格 (8mm片宽为16mm片的一半 超8mm胶片孔尺寸改为窄片孔,改变片孔距)h.宽胶片:70mm9.电影拍摄胶片种类a.负片(按不同分类分为:黑白全色片和多层彩色片或日光片和灯光片或35mm和16mm胶片) b.反转片(正片) 10.物体的固有色的定义物体在太阳光条件下呈现的颜色定义为该物体的固有色。11.消色、彩色、发光体、物体的颜色消色非选择性吸收、反射、透射;彩色选择性吸收、反射、透射;发光体的颜色由发光体本身决定;物体(非发光体)的颜色由光源和物体的特性共同决定,无光便无色;同一物体在不同光线条件下一般呈现不同的颜色。12.间歇运动机构摄影机和放映机必须借助间歇输片机构使胶片在片门处作一停一动的间歇动作。摄影机通过间歇运动曝光记录客体运动的分解动作,放映机则利用间歇运动将已摄制的分解动作画面投影于银幕,合成活动客体的影像。如果手持胶片观看,则只能看到分解动作的画面,不会看到活动影像。13.电影录音方式和常见设备电影录音方式:机械录音 光学录音 磁性录音常见设备:话筒(传声器) 话筒竿和防风罩 调音台 磁带录音机(前期拍摄)磁片录音机(后期制作) 35mm磁片(有齿孔)耳机14.双片系统概念双片系统:在外景地或在布景中,摄影机拍摄画面,录音机录下声音,这种方法称为双片系统摄影,即声音和画面由两套独立的设备摄录在两条胶片上,并且一直保持在其上,直到全片完成时才合成到最后的正片拷贝上。15.“双耳效应”概念当声源(包括复杂的集群信号)偏向左耳或右耳,即偏离两耳正前方的中轴线时,声源到达左、右耳的距离存在差异,这将导致到达两耳的声音在声级、时间、相位上存在着差异。这种微小差异被人耳的听觉所感知,传导给大脑并与存贮在大脑里已有的听觉经验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声音方位的判别,这就是双耳效应16.底样片制作的步骤(8个 配光的详细介绍)1.冲洗底片(洗片机和冲洗车间)2. 底片除尘(冲洗车间)3.底检(底片鉴定、整理车间):摄影的曝光控制状况、聚焦清晰状况、画面完整性、干扰物介入情况、画面稳定性和其它机械性损伤,洗片加工的显影程度、画面匀净度、机械性损伤及细微表观质量,胶片原材料弊病等等 4.配光(配光室确定印片条件) 配光分为:配光机配光 “小底片”配光配光是电影工艺后期制作阶段的一道重要的工序;配光的基本含义是指电影后期制作中,冲洗底片后准备印制正片前,为印片机印片时发出的光强和光色等提供控制参数,即决定印片条件的一道工序; 配光的基本目的是针对同一时空条件下的内容,由于电影前期拍摄的需要往往在不同时空条件下拍摄完成,为使剪辑后银幕上同一时空的画面形象影调和色调统一而在电影后期制作中所必需的一道工序; 配光也是电影艺术创作中后期制作阶段二次创作的有力手段。5.印片(印片车间) 6.冲洗加工印出的正片(冲洗车间)工作样片7.放映样片(摄制组和洗印部门共同观看)8.声音转录 (包括:先期录音,同期录音和后期录音)17.“数字中间片”概念数字中间片 (DigitalIntermediate,或简称DI) :指一种影片的处理方法或处理过程,即将整部影片进行高分辨率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完成编辑、颜色处理、视觉特效、字幕等一系列工作并最终将完成的影片输出到电影胶片或其它类型的介质上。18.声音的三要素响度 、音调 、音色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范围:2020KHZ)19.调频、调幅的解释可闻声波的电信号必须和载波结合,即经过调制变成高频电磁波才能传播得更广更远。调幅:调整中波,短波 调频(87赫兹以上):双声道调频立体声广播的制式20.电子影像活动原理(答案同习题6)生理因素视觉暂留:心理因素似动(apparent motion)现象(现象 ):物理因素扫描:逐行扫描与隔行扫描21. 隔行扫描把一帧图像分为两场扫完的扫描方式称为隔行扫描。电子束首先扫描一帧图像中的1,3,5,7.等奇数行,形成奇数场图像,然后在再扫描该帧图像的2,4,6,8.等偶数行,形成偶数场图像。奇数场和偶数场镶嵌在一起,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人们看到的就是一幅完整的图像。(把25帧图像分成50幅图像)22.电视广播制式:NTSC SECAM PAL我国电视广播制式为PALD,场频50Hz,帧频25Hz,每帧2场、625行,行频15625Hz。23.音频与视频信号的区别记录音频信号和记录视频信号的一个显著区别视频信号先经过调频处理才记录到录像带 24.全电视信号包括:图象信号 同步信号(行同步脉冲、场同步脉冲) 消隐信号(行消隐脉冲、场消隐脉冲)25.摄像机分类、及组成原理摄像机的分类:按质量分类 :广播级 业务级 家用级按摄像器件分类 : 摄像管摄像机 CCD摄像机 按信号方式分类 :模拟摄像机 数字摄像机 组成原理: 1.光学系统:光学镜头、滤色镜片/光的分色系统从物理含义上看,光学镜头是指安装在摄像机上的、由许多光学玻璃镜片及镜筒等部分组合而成的光学装置。滤色片则对所拾得的光像作颜色的预矫正处理;分色系统则是将进入镜头的外来光分解为RGB 三个基色光像。 2.光电转换系统:包括摄像器件和扫描电路,将光图像转换为随时间变化的电信号。3.预放器:将摄像器件出来的信号进行放大。4.视频处理系统:对预放器输出的视频信号进行矫正、处理加工后,供给彩色编码器。5.彩色编码器:将三基色信号转换为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 26.彩色分色a 平面分光系统与分光原理 (见课件幻灯片52页)b 棱镜分光系统与分光原理 (见课件幻灯片53页)27.录像机的分类按用途分:广播级、专业级和家用录像机 按信号处理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按视频磁头分:单磁头、双磁头、三磁头、四磁头 (重点)按视频磁头扫描方式分:垂直扫描 螺旋扫描 水平扫描录像机 28.胶转磁工艺胶转磁工艺就是 利用电视电影机将胶片图像转换成视频电子信号; 利用磁带录像机将视频电子信号记录于录像磁带上(胶片扫描器是将胶片图像转换成数字视频信号的“胶转磁”设备,)29.电影图象数字处理系统电影图像数字处理系统,功能上讲由三大部分构成:胶片扫描器、数字工作站和胶片记录器 胶片扫描器就是将胶片图像转换成数字视频信号的“胶转磁”设备,胶片记录器则是将数字视频信号转换为胶片图像的“磁转胶”设备。 30.数字影像的概念包括化学影像和电子影像包括:模拟信号,模拟方式 和 数字信号,数字方式31.立体声的概念在同一时空中,人的双耳不仅能获知声源的音色、音调和音强,同时还能获知声源的方向感和距离上的空间感,这就是立体声;在不同时空中,采用电声系统及相关技术对声源的声音进行转换、处理、记录、传递和重现,人耳通过扬声器感知另一时空中声源的声音。若未采用相应的立体声技术,则人的双耳仅能获知声源的音色、音调和音强,此即单道声;若采用相应的立体声技术,人的双耳不仅能获知声源的音色、音调和音强,同时还能获知声源的方向感和距离上的空间感,此即立体声。32.什么是非编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就是借助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使视音频信号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制作合成。一台高性能多媒体计算机,配以专用的视频图像压缩解压缩卡,再加上一个大容量高速硬盘或硬盘阵列便构成了一个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基本硬件系统。再加上相应的制作软件就组成了一套完整的非线性编辑系统。33.线性编辑系统线性编辑系统是指传统的磁带录像编辑,镜头素材中的视频音频信号以线性方式记录在磁带上,重放和编辑必须按照先后顺序进行。 主要由放像机、编辑录像机、控制机、监视器、调音台、字幕机、视频特技切换台等组成。34.非编系统的工作原理非编系统的工作原理简单的讲就是采集,编辑加工,下载1、非线性编辑系统把信号源传送来的视频、音频信号,分别经过图像压缩解压缩卡、声音卡转换成数字信号即A/D转换(把连续的信号进行采样量化并进行编码,从而换化为数字信号),再经过数据压缩形成数据流存储到高速硬盘中。2、按创作意图运用相应的编辑软件对存在高速硬盘中的数据流进行编辑和特技加工。3、由高速硬盘将数据流送至相应的板卡转换成模拟的视音频信号送入录像机录制下来。(或直接输入数字视音频信号,编辑后通过数字输出接口录制在数字录像机上。) 35.非编系统的组成组成:高性能多媒体计算机+大容量高速硬盘+广播级视音频处理卡+专业非线性编辑软件硬件系统主要有:计算机硬件平台,视音频处理卡,大容量数字存储载体,非线性编辑接口 软件系统主要有:稳定可靠的操作系统和方便实用的非线性编辑软件 36.数字电影的概念,特点广义的数字电影是涉及拍摄、胶转数、压缩、编码、加密、传输、显示等多种技术,集数字化拍摄、制作、存贮、发行、放映、安全等多个环节于一体的一个完整系统。数字电影的特点:(1)降低制作和发行成本 (2)有利于后期再加工(3)灵活的发行方(4)高质量无损伤传输 (5)影像的空间稳定性和时间稳定性好 (6)有利于版权保护 (7)有利于院线开展增值服务(8)利于环保 37.举例说出使用了数字特技并具有历史意义的几部电影 苏格兰玛丽女王的死刑 第一部使用了“停机再拍”特技,金刚1933 年, 印度橡皮头 使用了遮片和二次曝光技术;指环王,侏罗纪公园1993年,大白鲨机械特效技术 ,外星人,玩具总动员1995年 ,星球大战第一次使数字技术进入电影,“工业光魔公司”1977年, 月球旅行记 使用了模型和绘画接景技术,泰坦尼克号,骇客帝国1999年,终结者2 第一部全部由数字技术做成的电影,星战前传32005年,云水谣我国首部用中间片技术调色做成的电影38.数字院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