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1).ppt_第1页
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1).ppt_第2页
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1).ppt_第3页
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1).ppt_第4页
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第1课,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中儒、道、法、墨诸家的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2.知道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4.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重难点: 百家争鸣;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概念呈现,1.含义:“百家”泛指数量多;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在此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 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 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百家争鸣” 形成原因,a经济: b政治: c阶级关系: d思想文化:,生产力大发展,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私学兴起,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社 会 大 变 革,e 根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一)儒家学派 (二)道家学派 (三)法家学派 (四)墨家学派,(一)儒家学派,1、代表 2、主张,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 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材料,1、子曰:“仁者爱人。”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子曰:“有教无类。” 4、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孔子的主要成就和文化贡献。,1.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a.“仁”(核心)和“礼” b.“为政以德”(德治) c.“敬鬼神而远之”(民本),a.创办私学;b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c.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d.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a.言论被总结为论语 b.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知识梳理,大思想家:提出“仁”、“礼”、“中庸”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重要思想 大教育家:开创私人办学先河,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和一系列教育理念 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晚年整理文化典籍:六经 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孔子及其说学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阅读下列材料:,知识归纳:,主要思想,3.仁政:提出“政在得民”,4.民本:提出“民贵君轻”,评 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促进生产发展, 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孟子,1.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2.大丈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5.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荀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反映了荀子的什么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 唯物思想;“君舟民水”.,荀子,主要 思想,2.政治:主张“仁义” ,“君舟民水”,1.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知识归纳:,3.礼: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礼”,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爱人,为政以德 足食民信之,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习探究,教育理论:,个人修养:,维护社会稳定:,伦理道德:,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仁、德治、民本思想等 (取消农业税),(二)道家学派,1、代表 2、主张,春秋老子,道家创始人 战国庄子,名人档案,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约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楚国,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道家创始人;“中国哲学之父”,道德经,老子,道家1号人物:老子,靓名:,生卒:,籍贯:,从政经历:,头 衔:,代表作:,“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1.“道”是万物的本源,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朴素的辨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老子的主张,3.方法论: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弱者道之用”,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道德经,4.无 为 而 治,5.小 国 寡 民,1.“道“是万物的本源 2.朴素辩证法思想 3.方法论:以柔克刚,4.“无为而治” 5. “小国寡民”,政治主张:消极悲观的态度,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 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问题探究,名人档案,个人气质:,庄子。名周,字子休,约前369年前286年,宋国,爱好隐居,不轻易出国,不慕功名,无意仕途, 拒绝高官应聘(楚相),著述立说,庄子,潇洒飘逸、崇尚逍遥,庄子,道家2号人物:庄子,靓名:,生卒:,籍贯:,出国经历:,从政经历:,主要工作:,代表作:,治理国家就像养鱼,经常到鱼缸去翻滚,鱼很快就死了。让鱼儿自由生长。,这反映了什么样的观点?,1.无为而治 2.“道”是最高准则; 3.提出“齐物论” 4.崇尚自然。 5.鄙视富贵利禄,(三)法家学派,1、代表,李悝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法家的典型主张),名人档案,代表作:,韩非,约前280-前233,韩国,因秦王之邀到秦,却遭同学李斯暗算,虽有心变法图强,但却遭韩王冷落,韩非子,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贵族,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靓名:,生卒:,成分:,籍贯:,头衔:,从政经历:,出国经历:,韩非子,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阅读下列材料:,请思考:韩非子子哪些思想主张?,韩非子,理论来源,观点主张,集权观:加强君主 集权,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法、术、势三派,道家思想,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发展趋势,作 用,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知识梳理,“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民,皆守株之类也。”,守株待兔,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知识点拔,课堂探究: 结合韩非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思想?,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参考答案,(四)墨家学派,1、代表 墨翟(创始人),2、主张,墨 子,阅读下列材料:,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战争使)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墨子,请思考:墨子有哪些思想主张?,墨子,“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主张,非攻 尚贤 节俭,特点,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核心思想,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上述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张?,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知识巩固,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儒家的“仁政” 法家的法治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墨家的兼爱、非攻,“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反对战争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古为今用,孔子,春秋,孟子,荀子,战国,墨子,战国,老子,春秋,庄子,战国,韩非,战国,提倡“仁”和“礼” ;“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仁政”;“民贵君轻”;,“制天命而用之”“君舟民水”,“兼爱”、“非攻”;“尚贤”;节俭,道;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齐物论;乐天安命、顺从自然,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君主集权;变法革新,课堂小结,2010各地高考试题 1“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B,2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