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概论1-4章.ppt_第1页
广播电视概论1-4章.ppt_第2页
广播电视概论1-4章.ppt_第3页
广播电视概论1-4章.ppt_第4页
广播电视概论1-4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播电视概论,第一章 广播电视技术 的发明与革新,第一节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明与革新,一、工业革命与近代通讯技术的发明 1、有线传送-莫尔斯电码与有线电话 2、无线电报-电磁波传递文字信息 (1)“赫兹波” (2)“无线电之父”与“泰坦尼克号”海难事件,二、广播技术的发明,1、费森登的空中传音试验 2、早期收音机的发明 1910年邓伍迪和皮卡尔德发明矿石机,这是收音机的雏形。 特点:接收性能差、信号弱,只供一人收听 3、德福雷斯特的真空三极管发明 意义:德福雷斯特利用实验广播播送了当时总统选举的得票数,实现了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新闻广播。,三、广播技术的发展,1 收音机:从电子管到晶体管 1948年,贝尔实验室正式宣布晶体管研制成功 晶体管:与产生强大热量的真空管相反,晶体管能在冷却的状态下工作。晶体管采用的半导体是处于绝缘(如玻璃)与良导体(如金)之间的固态导体。 特点:廉价、耐久、耗能小、可制成无限小,2、从调幅广播到调频广播,(1)调幅广播 中波调幅:技术简单、信号稳定、接收效果好 短波调幅:消耗功率小、传播距离远,是远距离节目传送和对外广播的主要手段。 (2)调频广播 是发射频率在超短波波段,载波频率被调制的无线电广播。优点是实现立体声广播,传送节目音质好、抗干扰能力强、容量大、可播出多套节目。缺点是只能直线传播,距离近、范围小。,第二节 图像技术与电视的发明,一、史前期:预言、原理与摄影技术 1、漫画预言:电话望远镜 2、“视觉暂留”原理与格式塔心理学 (1)1892年比利时的普拉托对“视觉暂留”原理进行了系统论证,得出视网膜上得到的印象是彼此衔接,而不是相互混淆。 (2)格式塔心理学:人的视知觉有想象补充的功能(即“完形需要”),当一个图形出现缺口,会引起视觉中一种强烈追求完整、对称,和谐的倾向。,走马盘,“视觉暂留”原理 1834年,乔治霍尔纳根据“视觉暂留”原理,制作转动画面表现活动影像的玩具 “走马盘”。,3、照相术与电影,餐桌1824年,法国人尼埃普斯用一种沥青拍摄出第一张照片 英国麦布里奇:第一次把照相技术应用到活动摄影。 1882年法国人马雷发明摄影枪 1894年爱迪生发明了供单人观看的“电影视镜”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手提式活动电影放映机,奔马分解图,英国冒险家麦布里奇利用12台照相机并拉起许多绳子系在每台照相机的快门上,马沿跑到奔跑时就会踢到拉动快门的绳子,这样12个阶段都会印在相纸上。这些组合只是“运动的画片”,不是真正的活动影像。,二、电视的发明: 从机械电视到电子电视,1、“光电效应”与影响传播的可能 2、机械电视:从尼普科到贝尔德 3、电动电视机的发明:佐里金与法恩斯沃斯,第三节 电视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一、电视接收机技术的发展 1、彩色电视的发明 三基色原理 恩制(NTSC制) 赛康制(SECAM制) 帕尔制(PAL制),2、高清晰度电视的研制,模拟式电子扫描方法 日式系统(Muse系统) HDTV计划 HD-MAC模拟高清晰度电视系统,二、采录及制作技术的发展,1、早期磁带录像技术的发明与发展 即拍即播,通过摄像机直接把信号播出去 剪辑播出,用电影胶片拍摄,经过冲洗后播出 1956年美国安培克斯公司推出新式磁带录像机 20世界60年代,日本研制成功单磁头螺旋扫描录像机,2、电子新闻采集系统-ENG到SNG,ENG(摄录一体) 可以使前期采访实现摄像机、录像机由分体向摄录一体工作模式转变。可以将前期拍摄、后期编辑和播出同步进行,从而使现场直播成为可能。成为电视节目制作的一种基本方式。,SNG(卫星新闻采集系统),突破了ENG系统传统单一的微波传送方式,而是以卫星通信系统作为传输平台,把新闻现场采集到的视频及音频信号上行发射到同步通信卫星,再传送回电视台或新闻机构总部直接转播,或经过编辑后播出,是电视采拍、编辑、播出同步合一的新型工作方式。,3、电视节目制作方式-EFP与ESP,EFP,即电子现场制作,它是以一整设备联结为一个拍摄和编辑系统一般包括两台以上摄像机,一台以上视频信号切换台,一个音箱操作台及其他辅助设备(灯光、话筒等)进行现场拍摄和现场编辑的节目生产方式,因此也称为“即时制作方式”。 特点:强烈的现场感 适用范围:事件发生现场,演出竞赛现场制作电视节目,进行现场直播或录播。,ESP,即“电子演播实验室”,一般都具有高保真的音响效果、完备的灯光照明系统和自动调光系统,高清晰的摄像系统以及质量最好的录制设备和控制设备。 特点:综合了ENG和EFP方式两者的优点,是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最高、特技手段最为丰富和理想的制作方式。已经成为电视台大、中、小型各类自办节目的主要制作手段。,三、电视传送技术的发展,1、最早的电视传送方式-地面无线电波传送 即无线电波经过地面上空的介质层,由发射台直接传到接收机。由于微波的频率极高,波长又很短,在空中的传播特性与光波相近,就是直线前进,也叫做空中传播。天线越高,传播距离越远。 特点:良好的抗灾性能,对水灾、风灾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一般都不受影响。但不能有高楼的阻挡,因此微波信号建在有高大建筑的城市,接收效果不太理想。,2、有线传送,是用优良的共用天线先接受无线电信号,再通过与电视机相连的电缆组成传输分配线路,将电视节目直接传送给用户接收机的一种区域性电视传播方式,因线路形成闭路传输系统,又称为闭路电视。 特点: 传输节目容量大。 不受外界天线干扰,工业干扰和其他无线电信号干扰,节目传送质量高。 可对传输范围实行控制,对用户实行有偿服务。 可与计算机网络及各种数据信息库相连接,把业务扩展到人们生活需要的各个方面。,3、卫星传送,1962年7月10日,美国发射世界上第一颗正式的有源通信卫星“电星一号”,实现了跨越大西洋的电视节目传送实验。 1978年中央电视台开始利用国际通讯卫星向国内观众转播世界杯足球赛决赛、第八届亚运会实况。 1984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首次通过卫星向全世界传送了建国35周年游行活动,邓小平检阅三军激动人心的画面和盛大的焰火晚会盛况。 特点:传送质量好、信息容量大,可同时传送多达几十套、上百套的电视节目和数以千计的广播节目,远非地面系统可比,卫星传送在传送数量、质量、速度、范围上都堪称人类传播史上的一次革命。,第二章 广播电视业的诞生与发展,第一节 世界广播业的诞生 一、广播业的诞生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呼号为KDKA的商业广播电台,这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进行商业经营的广播电台,也是世界公认的第一家正式的广播电台,KDKA的成立和开播标志着美国广播业的诞生,也是世界广播业的开端。,BBC到NHK,1922年10月8日,英国第一家广播电台英国广播公司由马可尼公司等6家无线电器材公司合资创办,目的是为了促销收音机,1927年私营的英国广播公司被英国政府改组为公营的BBC。 1921年,法国第一座广播电台由一家广播设备公司(CSF)建立。1922年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建立,通过埃菲尔铁塔进行定时传播。 1925年,日本私营东京广播电台开始试验广播,后合并其他台成立日本广播协会NHK。,二、广播业的发展与成熟,1、广播业及网台规模的不断扩大 NBC 1926年美国无线电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和西屋公司合资建成全国广播公司(NBC),主持两个广播网即红网和蓝网。 CBS 1927年,一些没有加入NBC的独立广播商在哥伦比亚留声机唱片公司的帮助下成立了另一个广播网,即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2、广播新闻报道的独立与成熟,音乐节目的主导地位 广播刚刚问世是更多的是被人们视作提供娱乐的无线电音乐盒。 广告收入的不断增加 慕尼黑危机 广播新闻不仅在直接和快速报道新闻方面凸显优势,广播评论员的快速反应也吸引到大量听众。在历时18天的“慕尼黑危机”中,仅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就进行了151次短波实况转播,85次无讲稿评论,改变了之前广播电台新闻评论默默无闻的状况,使得这一年成为广播新闻史上最重要也是最令人瞩目的新闻年。,3、广播经济实力及媒介地位的不断提升,广告收入的不断提升 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 “这不是我们偏心,广播的时代已经到来”,4、对外广播:广播功能的拓展,(1)、1927年,荷兰成为世界上最早开办对外广播的国家 (2)、“二战时期”的服务工具 作为主战的德国为实现其政治目的,用广播向全球宣传纳粹主义 日本的广播电台“东京玫瑰” BBC用6种语言对欧洲广播 1942年美国创办VOA(美国之音)广播电台、美军电台和伦敦美国广播电台,三、电视时代广播业的适位调整,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宫建成的英国第一座电视台正式播出节目,从而标志着世界电视业的诞生。 电视机的诞生和普及使广播业得到了很大的冲击,大批功成名就的广播明星转到电视圈,广播最受欢迎的节目也被电视借鉴,支撑广播发展的广告市场逐渐被电视蚕食。,1、专业化、地方化-广播电台的调整策略,60年代至今,广播业通过对市场的细分,产生了谈话节目、全天候新闻台、宗教台、音乐台等专业化的电台,较高的收听率带来了可观的广告收入。 节目地方化也成为广播发展的一个方向,2、开发移动空间-广播从低谷中逐步复苏,汽车工业对广播的复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自身作为弹性媒介的优势,第二节 世界电视业的蓬勃发展,一、世界电视业的初创(1936-1945) 1929年,BBC开始采用贝尔德的机械电视进行试播。 1938年9月30日,BBC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实况播出英国首相张伯伦从慕尼黑谈判归来的新闻事件。 1935年,德国纳粹政府在柏林正式播出电视节目。 1932年,法国建立第一第一座实验电视台。 1941年6月,美国第一家商业电台-全国广播公司(WNBT)成立于7月1日开播,每天播出2-3小时的黑白节目,采用525行扫描标准,从此,美国的电视业正式诞生。,二、二战后世界电视业的恢复与发展(1945-1960),1945年5月7日,前苏联第一个恢复和开办电视广播。 1945年10月,法国国营广播电视公司(RTF)开始从埃菲尔铁塔播出电视节目。 1946年7月7日,英国重新开始播出电视节目。 1953年,日本广播协会的东京电视台开播。,三、美国电视业的蓬勃发展(1960-1990),从1946年开始,美国的电视台有6家增至108家,电视台的迅速发展使得经验不足的FCC不得不于1948年9月采取“冻结”政策,停止审批新的电视台的设立申请,直到1952年4月才宣告解除。 随着“冻结”政策的解除,1960年美国电视台数量达到617个,1970年达到872个,1980年为1013个,1993年为1505个。 80年代初,美国的电视机拥有量已经达到1.5亿台。,1、电视网的黄金时代,1952年,已有广播经验的NBC和CBS在主要的大城市之间建立了电视联播网。 1960年,美国的广播电视毛收入超过12.68亿 美元,税前利润2.44亿美元,平均利润率为19.2%。 广告商的联合赞助。以这种方式取代了之前的单一广告赞助方式,致使制片人为换取播出时间,不得不将节目的版权和发行权部分出让,电视网的利润也随之大幅增加。,2、电视产业市场体系的成熟:独立制作公司和辛迪加的发展,电视政策的调整到“制播分离” 独立公司和辛迪加的快速发展 成熟完善的广播服务调查机构 80年代后,美国电视业已经成为高度专业化,细分化的媒介产品运行机制。其影视产品的出口创汇已经排在所有产品出口创汇的第二位。,3、卫星传送与有线电视的发展,1972年,美国的“天空开放政策” 1980年,美国特纳广播公司建立有线电视新闻网,简称CNN,全天候的国际国内新闻追踪使CNN成为影响最大的有线电视新闻网。 美国有线电视节目分为三类:基础有线电视服务、付费电缆电视服务、特别服务,4、电视节目形态的多元化,5、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与成熟,1948年8月15日,CBS开办了第一个电视新闻节目 1963年肯尼迪遇刺事件 1963年确立了主持人制度-沃尔特.克朗凯特 1968年9月24日,CBS开创电视新闻杂志60分钟 1980年CNN开创了全天24小时提供新闻节目,第三节 广播电视业的市场重构与全球化,一、购并:广播电视业的市场重构 1986年,美国无线电公司被通用电气公司收购 80年代后美国最大的影视制作公司“华纳传播公司”和实力雄厚的有线电视“时代公司”合并为“时代-华纳公司 1996年2月,美国政府通过新的电信法,又一次掀起合并、购并、买断产权等合资经营的高潮,欧洲大陆合并高潮,德国:卢森堡广播公司和德国贝塔斯曼的子公司乌发公司正式合并。 英国:有线和无线通信公司 法国:欧洲第一大收费电视公司 日本:1998年5月完美电视台和日本空中广播公司合并成为日本最大的卫星直播电视台-空中完美电视台,购并特点:,从广播电视本行业的合并扩展到跨行业的合并扩展到跨行业的合并 从国内的媒介合并扩展到跨国媒介的合并 合并的结果是产生了一批超级媒介集团,形成了群雄争霸的局面 目的是筹集资金、研制和采用高新技术、增加抗衡实力和提高竞争力,控制国内广播电视市场,进而面向世界扩张,占领国际电视市场。,二、广播电视业的全球化发展,第三章 我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概况,第一节 我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广播业 1、北洋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 2、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广播业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播事业,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广播事业,1、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内广播事业 1949-1956年,广播事业的大发展时期 80年代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改革运动 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确定“四级办”方针 198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正式开播形成“珠江模式” 上海“东广”运作模式 北京交通台的异军突起 2003年,广电总局确定这一年为“广播发展年”,2、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外广播事业,1950年4月10日,中央广播事业局成立国际广播编辑部,同一天“北京电台”的新呼号开始播音。 1978年5月,中国对外广播机构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广播电台”简称CRI。 1997年5月,采用世界最新数字广播技术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楼正式投入使用。 1998年,节目制作全部实现数字化。,第二节 我国电视业发展概况,一、诞生与初步发展:我国电视业的初创期(1958-1965) 1958年5月1日开始试播的北京电视台,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于同年9月2日正式开播。 1958年10月1日,我国第二座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成立。 1960年元旦,北京电视台设置固定专栏节目电视新闻,这一时期被人们称为“新闻记录片时代”。 “微型影剧院”和电视大学时代。,二、“文革”时期,遭受重创:我国电视业的挫折期(1966-1976),1、各地方电视台短暂停播 2、电视台沦为“江青集团”的舆论工具 3、审查制度严厉,电视文艺节目一片萧条 4、对外宣传受到干扰和破坏 5、电视队伍遭到严重冲击 电视技术的发展,1966年1月,北京电视台首次使用电视录像设备。 1977年5月,北京电视台的第一套节目全部改为彩色,完成了我国电视由黑白向彩色的过渡,三、复苏与改革:我国电视业的发展期(1977-1990),1978年元旦,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简称新闻联播正式创立。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称“中央电视台”,简称央视,英文缩写CCTV,确立了国家电视中心的地位。 1979年北京市开办电视台。 1980年10月,全国第十次广播电视会议提出“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1、电视节目全面启动,1979年8月,中央电视台开办为您服务,设立固定栏目主持人沈力。 1983年,我国诞生了中国电视剧权威奖项-全国优秀电视剧优秀奖“飞天奖”。 1983年,中央电视台正式开办“春晚”。 1983年8月7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了25集大型文化专题系列片话说长江,同年再次推出话说运河,掀起了当时的文化热潮。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大量引进海外电视节目。 1981年底开播动物世界,2、电视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缺点: 电视台重复建设,机构臃肿 播出秩序混乱,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和管理办法 不发达地区盲目上马,骑虎难下 制作能力欠缺 节目质量良莠不齐,一些地方出现偷录和滥放现象,3、电视台运作机制有所变化,电视由事业管理向企业经营转化 1987年2月1日,中央电视台第二套“经济信息频道”面向全国播出。 1987年5月,上海电视台体制进行改革。,四、全面发展-我国电视业发展的 繁荣期(1991-1999),1、电视技术的新发展 2、电视节目的全面繁荣 (1)新闻节目的大发展 (2)纪录片的崛起与探索 (3)谈话节目的兴起 (4)综艺娱乐节目掀起新高潮 3、电视剧市场的商业化运作 4、电视广告收入的迅猛增长 5、民营电视机构的诞生与发展 6、境外媒体悄然进入,五、市场化与全球化:我国电视业的竞争与合作期(2000-),1、广播电视集团的建立 2000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确立中国电视体制集团化的要求 2000年底,全国第一家省级广播影视集团“湖南电广传媒集团”诞生 2001年12月6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成立,2、跨国传媒加快进入步伐,2001年10月12日,中国政府先后批准3家境外电视频道在广东落地,分别是:时代华纳、凤凰卫视、新闻集团的中文节目。 2002年3月,维亚康姆宣布与上海文广集团传媒集团(SMG)成立合资公司。 同年,维亚康姆旗下的尼克儿童频道与上海文广合作成立上海东方尼克电视制作有限公司。 2004年3月5日,迪斯尼互联网集团与海虹控股签订协议,合作开发网络英语教学活动。 海外传媒着手开始在中国市场的布局。,3、民营电视迎来发展空间,2003年12月31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105号”文件。 2004年,各个民营电视制作企业开始了一系列的经营活动。,4、电视媒体竞争进一步升级,旧格局的打破,形成五足鼎立,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四家省级电视台加入广告收入10亿元以上“俱乐部”。 2001年安徽卫视确立以电视剧为主的节目战略并获成功。 2003年10月23日,上海卫视更名为东方卫视全新亮相。,5、新闻节目的新发展,重大事件的直播报道 电视新闻报道话语空间的适度扩大 新闻频道的开播 本土化民生新闻的热播,第三节 港澳台的广播电视发展,一、香港的广播电视事业 1、广播事业的发展 1928年6月30日,正式成立香港电台 1949年3月21日,英商“丽的呼声(香港)有限公司”开办“丽的呼声”有线广播电台。 1991年7月,新城广播电台正式开播,推出“新闻台”、“劲歌台”、“金曲台”三大频道。,2、电视事业的发展,1957年5月,“丽的呼声(香港)有限公司”经营的“丽的电视台”开播,以有线方式播出黑白电视节目。 1967年11月19日,“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无线电视台,TVB)诞生,是香港首家无线发送的电视台。1983年改组成立香港电视有限公司,又称“港视”。 1995年3月11日,香港华侨娱乐电视广播公司创办华侨娱乐电视(华娱),24小时用普通话向全球华人播放,自称“无色情、无暴力、无新闻”。,二、澳门的广播电视事业,1、广播事业的发展 2、电视事业的发展,三、台湾省的广播电视事业,1、广播事业的发展 2、电视事业的发展 (1)商业电视台的发展 (2)公共电视台的发展 3、有线电视的发展,第四章 广播电视传播符号与传播特性,意大利符号学家艾柯指出:“当一组人决定使用某物,并把它当做他物之载体时,就有符号存在。” 大众传播的过程不可避免的涉及符号,符号传播是媒介形式的本质。 广播媒介完全依靠声音进行信息传播。 电视媒介依靠声音和图像进行信息传播。,第一节 人声语言:从广播到电视,一、人声语言的特性 1、直接性 2、现时性 3、主观性 4、感知性,二、广播中的人声语言,1、传递信息 2、提炼主题 3、营造过渡 4、表达情绪、渲染气氛 5、塑造空间 6、张扬人物个性,三、电视中的人声语言,1、解说-指播音员或主持人波将节目内容的有声符号。 2、人物同期声-在记录图像信号的同时记录下的声音符号,经常用来表现人物的采访和人物的语言交流。 3、现场报道-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以目击者或参与者身份面向电视观众所做的图像(含现场音响)报道。 4、导语和串联词-导语是新闻报道之前由播音员、主持人说的介绍语;串联词是指上下新闻之间承上启下的简短议论、介绍。,四、广播电视人声语言的要求,1、口语化 2、规范化 第一、语言规范 第二、词汇规范 第三、语法规范 3、优美化,第二节 音乐与音响:广播电视的非语言符号,一、音乐的分类与作用 1、节目音乐-在节目后期制作时配置的音乐。 (1)背景音乐,强化情感,烘托气氛 (2)编辑手段,整合节目,创造蒙太奇效果 (3)节目的声音标志 (4)节目的间隔或过渡 (5)填充时间空档的元素,2、实况音乐,强化内容的情感 情绪力度 烘托气氛 创造蒙太奇效果 综合效果,1、实况音响,是客观物质运动声波的真实再现,具有现实还原的特点,声音的客观存在是其真实感的来源。 (1)再现事实的声音形态 (2)发挥一定的叙述作用 (3)提供节目起承转合的过渡 (4)创造蒙太奇效果 (5)突破视像的框限,拓展空间,2、音响效果,仅仅具有真实感,不具备客观真实性,只能用于表现、表达或虚构,新闻、纪录片等纪实类节目不可以使用音响效果,常用于文艺节目、娱乐节目以及广播剧、电视剧等非客观再现节目中用来增强传播效果。 (1)创造主观化音响 (2)创造现实当中不存在的音响形式 (3)营造和渲染气氛,第三节 电视画面与镜头语言,声画结合,一、电视画面与镜头的概念区分,画面:是指屏幕框架内所展示的能传达一定信息的可视形象,是造型语言的基本视觉元素,由框架、影像、构图三要素组成。 镜头:由若干静态画面组成的一段连续的动态影像流程,是电视语言的基本表意和叙事单元,既有两维平面表现三维立体的空间特性,又有影像连续运动的时间特性,展现的是形声一体化的形象。,二、电视画面的影像要素,1、景别:被摄主体在画框内呈现的范围。 远景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写,2、构图,主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