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说明及题型.ppt_第1页
化学中考说明及题型.ppt_第2页
化学中考说明及题型.ppt_第3页
化学中考说明及题型.ppt_第4页
化学中考说明及题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背景下的 化学中考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刘江东 ,从课标到中考,课程标准,中考试题,中考说明,一、加强考试说明的研究,认识考试说明的重要性 命题依据 考试说明、课程标准、教材 备考依据 历年中考试题 备考参考书 中考复习指导用书,根据以上四点,做好复习内容和要求的把握; 习题集和模拟题不具备确定考试内容和要求的功能,根据考试说明确定参考书选用的内容(复习内容),而不是根据参考书中的习题确定复习内容,考查内容的变化,知识与技能(基础和核心),“” “” “”的理解 水平层次=难度,?,关注考查要求,影响试题难度的主要因素 知识的水平层次(知识的深度) 知识的广度 知识的掌握程度 试题的综合度 试题素材的内容(陌生度、阅读量) 试题的呈现形式 试题的能力要求 ,0.96,0.93,0.84,那道题得分率最低?为什么?,考查形式相同,难度:0.44,难度,难度:0.89,难度,0.69,0.79,那道题得分率最低?为什么?,考查形式不同,那道题得分率最低?为什么?,0.58,0.78,0.59,0.11,只列出考查知识点的局限性 关注中考说明中的考试要求,明确考试要求 “”表示的是考查方式 明确考查要求 知识内容+考查方式,“”,记住没记住,“”,有分析过程,“”,有应用过程,明确考查要求 “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 “认识”、“了解”、 “看懂”、 “识别”、 “能表示” “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知识与技能,“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糖类是人体所需 的主要来源。,“认识”、“了解”、 “看懂”、 “识别”、 “能表示”,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为什么不选用MnO2、CO2?,“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在水、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是什么” 再现学过的内容,“为什么”;知道原因 再现学过的内容,强调讲透,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 A体积增大 B质量增大 C间隔增大 D个数增多 解释问题 应用,再现Cl-的形成过程, Cl2中和NaCl中Cl的差异, MgO的形成过程,强调对概念的本质的认识(应用概念要素进行辨析);不要求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不应出现溶解度的计算应用),过程与方法(发展点),初中化学升学考试中涉及的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对能力的要求上。初中化学升学考试中对能力的要求是以初中化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既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又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化学学科考试中涉及的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对能力的要求上。能力要求是以初中化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基本的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为何进行修改? 修改的依据是什么? 修改后的优势是什么?,在能力水平上,从获取知识的能力,到分析、解决问题,到能够应用科学探究研究问题,是从低到高的关系。 本质上学科能力没有差异,不是提出全新的能力要求,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是表述而已。,学科能力逻辑关系,获取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研究能力,基本能力: 广泛体现在考题中,题目提供知识信息,运用所学的方法、概念,解决问题,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学过知识,阅读习惯,阅读习惯,题目信息(素材) 阅读习惯,题目信息(素材),题目信息(答题要求) 阅读习惯,读图能力,整合信息(解题工具),微观示意图读图,装置图和现象告诉我们什么?,整合信息(解题工具),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归纳和演绎等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能够将分析问题的过程和结论,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模型、图形、图表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根据方程式计算,质量分数计算,分析过程表达,将实验信息变为方程式; 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8个具体反应,将反应信息依次分解取出,逐渐圈定具体反应,化学用语表达,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实验的基本功,科学探究过程: 方案设计、分析结论,作出解释的能力,理解方案设计,进行方案设计,作出解释的能力,准确表达,化学元素观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化学与社会发展 科学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色),二、新课程理念在中考中的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试题联系生产、生活程度,(2006)北京市正在实施“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其中修缮长城使用了大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俗称是 A火碱 B烧碱 C熟石灰 D小苏打,关注热点话题,把对知识点的检测同大量生活现象及生活常识结合起来,专门考查物质的用途,10(2006)有人通过闻茶的方法就能判断出茶的产地。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结合实例考查概念,7(200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14(2007)洋葱被誉为“蔬菜皇后”。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这说明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质量很小,11古人曾有赞美菊花的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浓郁的花香遍布长安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25(2007)小东发现野营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了一些,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方便添加木柴,20(2006)小红在餐厅看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24(2005)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A纸不是可燃物 B没有与氧气接触 C没有达到着火点 D水能灭火,12(2007)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 B3 C4 D7 6 (2006)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H B H2O CH2 D2H,20(2005)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碳原子 B氧原子 C氧分子 D二氧化碳分子 8(2004)下列微粒中,能够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AH BH+ CH2 DH2O,10(2007)每年的6月1日为“世界牛奶日”。牛奶中富含的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这里说的钙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15 (2007)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21(2005)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电子层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15(2006)下列化肥中,属于钾肥的是 AKCl BNH4HCO3 CNH4Cl DCa(H2PO4)2 11含氮、磷元素的大量污水任意排入湖泊、水库和近海海域,会出现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问题。下列物质中,大量使用不会引发水华、赤潮的是 ACO(NH2)2 BCa(H2PO4)2 CNa2CO3 DNa5P3O10,从化学式能帮助我们什么的角度去学习和掌握化学式,绝不是记忆符号,关键在于知道如何表述一个反应,而不是记忆一组符号。这是准确记忆化学反应的基础。,选材内容更重视思想性、教育性和知识性,21为配合今年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北京开展了“为首都多一个蓝天,我们每月少开一天车”的主题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尾气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B每月少开一天车不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C汽车尾气中只含有CO2和H2O D“为首都多一个蓝天”是每一个市民的责任 【答案】 D 难度系数:0.95,正常情况下,人每日摄入的油脂不超过60 g,由此计算,每日食用该糕点最多不应超过 g。 北京奥运会将有数以万计的观众。针对观看比赛时产生的垃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这些垃圾应随身带出赛场,分类回收 这些垃圾可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发电 这些垃圾中的塑料制品不要随意丢弃,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