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6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优选学案.docx_第1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6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优选学案.docx_第2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6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优选学案.docx_第3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6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优选学案.docx_第4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6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优选学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情回顾考纲展示命题趋向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7全国卷,68;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以区域图、景观图、数据资料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以区域图、模式图等为载体,结合人类活动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016全国卷,37;2016天津卷,101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17全国卷,37;2017全国卷,12;2017北京卷,8,41;2016全国卷,1011;2016全国卷,1011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_生物_、土壤、地形等。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_岩石圈_物质循环等过程。(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_光合作用_。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_稳定_的能力。(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统一_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区域之间_相互联系_,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陆地自然带成因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_带状_分布的陆地自然带。(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_太阳辐射_的纬度差异。分异基础:_热量_。分布规律:由赤道向两极(也可以说成纬度变化方向或经线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3)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_海陆分布_的影响。分异基础:_水分_。分布规律:在_中纬度_地区最明显,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或经度变化方向或纬线方向),自然景观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原因:_海拔_的变化。(2)分异基础:_水热_状况的差异。(3)分异规律:自然景观随海拔的变化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4)表现:山麓与_水平带_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_高_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谱数目_越多_,垂直带谱越_完整_。4非地带性现象(1)形成因素:_海陆分布_、地形、洋流等。(2)表现:既可在自然带之间形成,又可在某一自然带内部出现。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意义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意义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如下:(1)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其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例1(2016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解析第(1)题,观察堪察加半岛的地形特点,大致呈南北向的山脉贯穿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南北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夏季风,使半岛东侧多雨,西侧少雨。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第(2)题,纬度高、气温低,植物生产量少,相应地,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都较少;山地多,地形复杂,适宜野生动物生存的空间小;纬度高,且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寒冷漫长,也不利于野生动物越冬。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的气候垂直差异显著。(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题目的答题模板涉及事物与问题答题要素与思路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土壤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牵一发而动全身明确主导要素的变化由这一个要素的变化分析其他要素的变化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从地理位置入手,联系气候、地貌、植被、水文、土壤等要素特征,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解释地理现象或成因方面的运用例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要从气候、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等方面分析;利用整体性原理解释桂林山水的成因,要结合气候(降水)、水、岩石、生物等方面分析分析推测某一地理现象或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 1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2陆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定义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做有规律地更替,或者说每个自然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呈条带状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做有规律地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呈条带状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重要因素水分热量成因总结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图示例典型案例非洲沿20E经线自赤道向两极自然带的变化:从赤道向两极分别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大陆东西两岸从沿海向内陆分别是森林草原荒漠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1)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思路(2)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思路例2(2017全国卷)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2)题。(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B)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解析第(1)题,3月25日,因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此处杂树在冬季时落叶,春季时长出新叶,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特点;绿化带中的杂树属于本地树种,所以该地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2)题,影响植被生长的因素主要是气温与降水,因是城市景观植物,可以人工浇灌,降水量不是其制约因素,气温条件才是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因素。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现象的分析 1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两个关键(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存在高度的因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2自然带垂直分布特点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如下图所示: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谱,与从当地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3山地雪线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雪线的分布(2)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纬度越低(高),0 温度出现高度越大(小),雪线越高(低)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地貌因素坡度越大,冰雪重力作用强,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季节因素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图示4影响林线分布的因素(1)纬度:纬度越低(高),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越多(少),热量越充足(缺乏),山地林线分布越高(低)。(2)坡向:一般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阴坡,山地林线分布较低。(3)海陆位置、大气环流中的位置:受信风带或副高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一般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同纬度相比,沿海(内陆)地区降水丰富(不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低)。(4)风、土壤状况等。5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苔原带、针叶林带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北极地区冰原带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地形起伏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科迪勒拉山系西侧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各大洲高山和高原地区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高山植被区地势高,水热条件差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欧洲西岸针阔混交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范围特别广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水分昆仑山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河水灌溉 例3(2017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解析第(1)题,按照材料中揭示的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规律。可发现阴坡符合这一规律,而阳坡在2 000 2 300米范围内,植物多样性出现异常,未按规律呈现多样性增加的特点。第(2)题,材料揭示该苔原带仅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这“部分地区”是指阳坡苔原带下部。而中部和上部并未受干扰的情况下,植物多样性明显少于阴坡。第(3)题,阳坡太阳辐射强,热量足,气温高于阴坡,蒸发量大。材料中告知阴、阳坡降水量差别不大,而湿度主要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多少,所以阳坡湿度小于阴坡。第(4)题,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随海拔升高缩小,说明自然条件的差别变小。主要原因在于,海拔越高,阴、阳坡面积减小,阴、阳坡水热差异变小,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 0002 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2016天津卷)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12题。1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D)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2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B)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解析第1题,水电站增多,会影响短时间内入海水量,但年入海水量基本不变,A错误;中游水土流失加剧会增加黄河含沙量,对入海水量影响较小,B错误;降水量的变化会影响入海水量,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降水量不会有大幅度变化,C错误;19512010年,华北地区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工农业发展迅速,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大量取用黄河水,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减少,D正确。第2题,黄河入海水量减少,河水携带泥沙能力降低,入海口处的泥沙总量减少,沉积作用减弱,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海浪侵蚀作用加剧,加剧三角洲土壤盐渍化。水量减少不会影响河水含沙量,河口地区的气候主要受海洋影响。下图为美国本土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3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B)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4影响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A)A热量B水分C地形D土壤解析第3题,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是水分条件变化造成的,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4题,纬度发生变化,热量发生变化,自然带也随着变化。(2016全国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56题。5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C)A大气温度 B降水量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6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D)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解析第5题,该题用排除法解答,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山地不同海拔降水量也有所不同,温度和降水又同时影响山地植被,只有积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积雪厚度越小。第6题,长白山纬度较高,冻害一般发生在冬季。西北坡冻害高发是因为处在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最大,气温较低。(2018湖北新高三起点)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转黄。结合下图,完成78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B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C秋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的银杏树叶转黄D城市道路两侧银杏树的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8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反映了(C)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非地带性现象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析第7题,秋季银杏树叶由绿转黄,之后逐渐落叶,可知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A正确;由材料可知,随着气温下降,银杏树叶由绿转黄,说明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气温,B错误;南京纬度较低,气温高于北京,银杏树叶晚于北京的银杏树叶转黄,C错误;城市道路两侧树木的主要作用是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降低噪声等,D错误。第8题,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主要受纬度影响,南京纬度较低,气温高于北京,因此银杏树叶晚于北京银杏树叶转黄,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正确。例读图,回答下题。(12分)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图中阴影区过度灌溉对河流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样卷展示得分:9分过度灌溉会导致入海水量减小,海水倒灌,河口一带水质变坏。下游河流,尤其是河口一带泥沙沉积减少,营养物质减少,导致海岸线后退,渔业资源减少。下游水量减小后,地下水位降低,很多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破坏样卷剖析失分原因:未能答出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内容。扣3分标准答案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过度灌溉导致下游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营养物质减少,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强,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生物多样性减少,下游生态系统破坏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 000毫米。湖面万千飞鸟,湖中鱼群游弋,其西北面是面积广阔的芦苇地。出售芦苇成为当地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总收入并不高。博斯腾湖及周边地理事物示意图材料二博斯腾湖是淡水湖,但是其南侧不远处有一个槽状盐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盐层。下图为盐池附近的地质剖面示意图。(1)推断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判断理由。(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湖泊、飞鸟、鱼群、芦苇之间的关系。(3)结合水循环过程简述盐池盐层的形成过程。解析第(1)题,博斯腾湖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周围有高大山地,高山上部有永久积雪和冰川,所以高山上的冰雪融水成为其主要补给水源。第(2)题,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良性生态系统。第(3)题,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降水、径流、下渗、水汽输送等,博斯腾湖含盐量低、为淡水湖,该湖水通过含水层渗透(地下径流输送)到盐池后,由于内陆地区降水少,蒸发强烈,水分蒸发后,盐分大量累积、逐渐形成盐层。答案(1)高山冰雪融水。该区域深居内陆,降水量小,周边存在高大山脉、有较多的冰雪融水汇入湖泊。(2)适宜的湖水深度有利于芦苇生长,芦苇为鱼群提供饵料,芦苇地为飞鸟提供栖息地,鱼群为飞鸟提供食物,鸟类为芦苇提供肥料。(3)博斯腾湖湖水通过含水层渗透(地下径流输送)到盐池,盐池池水蒸发,盐分逐渐累积,形成盐层。课时达标(十六)下图为各种生态问题关联图。读图回答12题。1此图说明了(A)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B陆地环境的差异性C人类可征服自然界D自然与人类是对立的2由图可知,导致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B)A植被破坏B人口激增C气候异常D物种灭绝解析第1题,从关联图中可以看出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表现的是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第2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的出现都是人口增长导致的,因此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口激增。右图是我国某地区典型植物示意图,这种植物地上部分高度不足50 cm,但根系长度在20 m以上。据此回答34题。3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判断该地区的自然特征是(A)A气候干旱B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C水土流失严重D植被以草原为主4下面各图所示景观最有可能属于该地区的是(B)解析第3题,根据植被地上部分矮小、根系发达的生长情况可以判定该地区气候干旱少雨,A项正确。该地区应该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降水少,地表水缺乏,不易引发水土流失。植被应以荒漠植被为主。第4题,A项反映的是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景观,B项反映的是沙漠景观,C项反映的是梯田景观,D项反映的是竹楼景观。结合上题分析可知,B项正确。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分布的特征。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地表径流、侵蚀产物、有机质、氮及溶解养分中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截获。下图为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读图,完成57题。5形成a处堆积物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B)A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D风化作用6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D)A增加湿度和径流B减小风速和沙尘C阻止冰川和固沙D拦截径流和泥沙7从植被分布的格局看,该地区最可能位于(A)A荒漠地区B沿海地区C湿地区D热带地区解析第5题,地表径流将泥沙带到灌丛斑块处,形成堆积物,应是流水沉积作用的结果。第6题,灌丛可以对地表径流起到一定的阻滞作用,拦截径流和泥沙,减少水土流失。第7题,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植被稀少,应位于荒漠地区。红叶景观是秋季富有色彩和观赏性的旅游景观,下图为我国部分红叶观赏地及10月份红叶的最佳观赏区图。据此完成89题。8下列四地中,观赏红叶时间最早的是(A)A红叶谷B香山C栖霞山D五指山9九寨沟、香山两地观赏红叶最佳时间大致相同,其主要原因是九寨沟比香山(B)A纬度更低B海拔更高C距海更远D降水更多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四地中红叶谷的纬度最高,入秋最早,故选A。第9题,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海拔较香山高,虽然九寨沟的纬度较香山低,但入秋时间和香山接近,两地观赏红叶最佳时间大致相同,故选B。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10该山地南坡属于(D)A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C阴坡和迎风坡D阳坡和迎风坡11图中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B)A高山草甸B高寒荒漠C针阔混交林D高山针叶林解析第10题,迎风坡水汽较充足,雪线分布比背风坡低一些。从图中可以读出,相对于北坡,南坡的气温较高(海拔4 800米处7月气温高于3 ),为阳坡;雪线分布较低(海拔5 500米处),为迎风坡。第11题,雪线以上为终年冰川。靠近雪线处气温低,降水少,为高寒荒漠,图中之间海拔高,气温低,形成高寒荒漠。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1214题。12图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为(A)A温带大陆性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亚热带湿润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13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D)A洋流B光照C热量D水分14该山脉可能位于(C)A亚洲大陆东岸B澳大利亚大陆西岸C南美洲南部西岸D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岸解析第12题,据图中基带为落叶林可知该地是温带地区,山脉东侧山麓自然带是荒漠,应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第13题,据图可知,山脉西侧是落叶林,东侧是荒漠,体现水分不同。第14题,根据大陆西岸是落叶林可确定山脉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东侧为荒漠,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结合备选项可确定是南美洲南部西岸。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1516题。15甲、乙、丙代表的景观分别是(A)A雨林常绿硬叶林荒漠或半荒漠B雨林常绿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