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ppt_第1页
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ppt_第2页
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ppt_第3页
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ppt_第4页
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学习重点,四气对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基础代谢的影响 五味的现代认识 归经、升降浮沉研究概况 有毒无毒的认识进展,本章学习要求,1.掌握中药四气对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基础代谢的作用趋向 2.熟悉中药五味与化学成分、功效、药理效应间的关联 3.熟悉中药归经的概念和主要研究方法 4.掌握对中药有毒和无毒的现代认识 5.了解中药升降沉浮的研究现状,第一节 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四气的概念,寒、热、温、凉 反映中药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即具有清热、凉血、泻火、滋阴、清虚热等功效的药物,性属寒、凉 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即具有祛寒、温里、助阳等功效的药物,性属热、温,现代研究,寒凉药、温热药对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物质代谢等有规律性影响,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寒凉药抑制性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镇静、催眠、解热、镇痛 用寒凉药或温热药制备寒证或热证动物模型,发生类似寒证或热证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模型动物脑内神经递质含量也发生相应变化,2.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寒凉药对自主神经系统具有抑制性 温热药具有兴奋性效应 动物实验结果与临床相似,寒证或热证患者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环核苷酸与自主神经系统有联系,cAMP和cGMP水平分别受肾上腺素能神经、受体以及胆碱能神经、M受体的调节 寒证、阳虚证病人副交感-M受体-cGMP系统功能偏亢,尿中cGMP的排出量明显高于正常人。 寒证、阳虚证病人服用温热药和助阳药,细胞内cAMP含量提高,cAMP/cGMP比值恢复,3.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有兴奋性效应,寒凉药具有抑制性作用 主要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下丘脑-垂体-性腺 寒证模型动物其肾上腺皮质对(ACTH)反应迟缓,注射ACTH后其尿液中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达峰时间延迟;注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后,血液中孕酮含量达峰时间延迟;用温热药治疗后,动物尿液中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以及血液中孕酮含量达峰时间提前,4.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温热药提高机体基础代谢,寒凉药降低基础代谢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与对机体酶活性的作用有关 温热药仙茅、肉苁蓉、菟丝子等显著升高小鼠红细胞膜钠泵活性 寒凉药生地黄、知母、黄连、黄柏、大黄、栀子等抑制红细胞膜钠泵活性,5寒凉药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寒凉药抗病原微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金银花、大青叶、白头翁等以及菊花、葛根、柴胡等,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穿心莲、鱼腥草、金银花、黄连等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青黛、山豆根、穿心莲等治疗肿瘤性疾病有效,第二节 五味的现代研究,五味:辛、酸、甘、苦、咸,五味大多是味觉反应,部分系根据临床功效来确定,辛、酸、甘、苦、咸的物质基础与所含化学成分有关 五味与其化学成分之间,表现出平行性、规律性 中药通过五味,即与之相对应的化学物质作用于机体,发挥功效影响,治疗疾病,辛味药:挥发油、苷类、生物碱,辛:发散、行气、活血 解表药中辛味药占88.9%,多数含有芳香刺激性的挥发性成分,具有发汗、解热作用 理气药大多味辛,主要通过挥发油对胃肠道平滑肌运动、消化液分泌或消化酶活性等产生调节作用 活血药一半以上为辛味(川芎、红花、延胡索等),扩张血管、抗血栓,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鞣质 酸:能涩能收 有机酸和鞣质具有收敛、止泻、止血、消炎、抗菌等作用 酸涩药诃子、石榴皮、五倍子等含鞣质较高,鞣质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结合,使其轻度变性,从而减少对有害物质的反应性,产生收敛止泻作用。鞣质与出血创面接触,由于蛋白质和血液的凝固,起到止血和减少渗出的作用 乌梅体外抑菌作用源于酸性,甘味药以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等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为主,苦味药:生物碱、苷类,苦:能泻、能降、能燥、能坚 黄连、黄芩、黄柏、苦参生物碱,有抗菌、 抗炎作用 栀子、知母苷类成分,抗菌、解热、利胆 大黄蒽醌苷致泻 苦杏仁苷止咳、平喘 44种长期毒性试验阳性中药,苦味药(如青黛、青蒿、蒲公英、半边莲、虎仗、野菊花等)占相当比例,咸味药:钠、钾、钙、镁等无机盐,芒硝因含多量硫酸钠,具有泻下作用 昆布、海藻含有碘,用于单纯性甲状腺肿 温肾壮阳药中咸味药占有相当比例,例如鹿茸、海马、蛤蚧、紫河车等,第三节 升降浮沉的现代研究,升降浮沉:中药性能在人体内呈 现走向趋势,向上向外称为升浮,向下向内称为沉降 升浮药具有升阳、举陷、解表、祛风、散寒、开窍、催吐、温里等功效 沉降药具有潜阳、降逆、止咳、收敛、固涩、清热、泻火、渗湿、通下等功效,补中益气汤选择性地提高在体及离体动物子宫平滑肌的张力,加入升麻、柴胡的制剂作用明显 如果去掉升麻、柴胡则见作用减弱而且不持久,单用升麻、柴胡则无作用,第四节 归经的现代研究,归经:中药对机体脏腑经络选择 性作用,归经是从药物功效以及疗效总结而来的,是药物的作用以及效应的定向与定位 许多中药可以同时入两经或数经,说明该药对机体具有广泛的影响,中药归经理论的实验研究方法,1药效与作用部位关系分析法 对429味中药的药理作用和其归经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有明显的规律性,与中医理论基本一致,抗惊厥:钩藤、天麻、全蝎、蜈蚣等22味中药 入肝经,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相吻合 泻下:大黄、芒硝、芦荟等18味入大肠经,与大肠为 传导之腑一致 止血:仙鹤草、白芨、大蓟等21味中药入肝经,符合 “肝藏血” 止咳:杏仁、百部等18味,祛痰:桔梗、前胡、远志 等23味,平喘:麻黄、地龙等13味,入肺经, 符合“肺主呼吸” 鹿茸、淫羊藿、补骨脂等53味壮阳药入肾经,符合肾 主生殖 存在问题:传统医学脏腑现代医学脏器,2.中药有效成分体内分布观察法,对23种中药的归经与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进行比较,发现其中14味中药(占61%)归经所属的脏腑与其有效成分分布最多的脏器基本一致,例如,杜鹃花叶(归肺经)所含杜鹃素肺组织分布多 鱼腥草(归肺经)所含鱼腥草素肺组织分布多 丹参(归心、肝经)所含隐丹参酮肝、肺分布最多,3微量元素分析法,中药归经是以体内微量元素的迁移、富集和亲和运动为重要基础,补肾中药补骨脂、肉苁蓉、熟地、菟丝子等含有较高的锌、锰络合物 锌、锰等微量元素与人类生殖发育有密切关系,并在性腺、肾上腺、甲状腺等部位富集,以及机体缺少锌、锰可以引起蛋白质、核酸代谢障碍 认为富含锌、锰是补肾中药归肾经的物质基础,4环核苷酸分析法,将五味子、鱼腥草、麻黄、延胡索等十味中药水煎剂分别给动物灌胃,测定动物脑、心脏、肺脏、肝脏、肾脏等十种组织器官中cAMP与cGMP水平 结果,cAMP、cGMP及cAMP/cGMP比值变化显著的脏器,与各药物归经的关系非常密切,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中医药理论体系与现代医学的差别 中医的“脏腑”与现代医学“脏器”不能很好对应 在研究中多使用单味中药,而中医临床多使用复方 正常动物与病理状态下动物对同一药物或方药的反应有差别 归经既然是选择性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宏观表现上,还是微观上,第五节 中药毒性的现代研究,中药有毒、无毒是药性组成部分 毒”指药物的偏性,用之得当,以偏纠偏即是对疾病产生疗效的基础;用之不当,对机体产生非预期的反应则是产生“毒性”的根源。 “毒性”包含现代意义的毒性反应、副作用、变态反应等,神农本草经记载中药365种,按药物的毒性大小分为上、中、下三品 上品120种“无毒” 中品120种“无毒、有毒,斟酌其宜” 下品125种“多毒,不可久服” 历代本草中对有毒中药常标明“小毒”、“大毒”,以示区别、警示,毒性药品管理品种,砒石、砒霜、水银、红升丹、白降丹、红粉、轻粉、雄黄 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枝蒿、洋金花 斑蝥、青娘虫、红娘虫、蟾酥,中药常见毒副作用,一、单味中药的毒副作用 1心血管系统毒副作用 常见:心律失常、心悸、胸闷、循环衰竭,严重者死亡 含乌头碱类中药,如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 含强心苷药物,如蟾酥、万年青、夹竹桃叶等,蟾毒类的基本结构与强心苷元相似,所以对心脏的毒性作用也与洋地黄相似。 蟾毒兴奋迷走神经中枢或末梢,并直接作用于心肌。电生理变化为静息期膜电位减小,除极速度及传导速度变慢,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室停搏等心律失常 万年青、夹竹桃叶毒性作用与强心苷相似,乌头类的毒性成分是生物碱,以乌头碱的毒性最强,突出表现为可致不同形式的心律失常 直接兴奋心肌,加速心肌细胞内钠离子内流,促进心肌细胞膜去极化,诱发心室内异位节律点,缩短心肌不应期而致早搏、室速、室颤。兴奋心脏迷走神经,引起窦房结自律性降低而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抑制房室传导,产生传导阻滞,2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常见:口唇麻木、嗜睡、抽搐、惊厥、牙关紧闭、眩晕、意识模糊、烦躁不安、昏迷、瞳孔缩小或放大,严重者死亡 产生反应的中药:斑蝥、鬼臼、马钱子、曼陀罗、天南星、细辛、乌头类药物等,马钱子所含士的宁为一种生物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首先兴奋脊髓的反射功能,中毒可产生惊厥 进而兴奋延髓的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乃至引起呼吸困难、衰竭而死亡,3消化系统毒副作用,常见: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痛、腹泻等。肝毒性:如黄疸、肝肿大、肝炎、胆汁淤积、肝硬化、肝细胞坏死 中药:鸦胆子、了哥王、常山、苦楝皮、川楝子、巴豆、北豆根、芫花等 肝毒性:黄药子、千里光、川楝子、雷公藤等 肝毒性成分:靛玉红、斑蝥素、补骨脂酚、川楝素、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4呼吸系统毒副作用,常见:咳嗽、呼吸困难、肺水肿、呼吸麻痹、呼吸衰竭、甚至窒息死亡 中药:苦杏仁、白果、山豆根、桃仁、商陆等 白果、苦杏仁等含有氰苷、氰氢酸,氰苷水解后产生大量的氢氰酸,对延脑各生命中枢先刺激后麻痹,并能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阻碍新陈代谢,导致组织细胞的窒息 商陆可致呼吸中枢麻痹,5泌尿系统毒副作用,常见:尿少、尿闭、尿频、尿急、浮肿、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尿毒症、肾功能衰竭 中药:矿物类,如砒石、砒霜、雄黄、水银、轻粉、红粉、铅丹、雷公藤、斑蝥,马兜铃酸肾衰,马兜铃科药物如关木通、广防已、细辛、马兜铃、青木香等,所含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 毒性病理特征:早期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萎缩或细胞脱落,造成肾小管功能障碍 后期为快速进展性肾间质纤维化,肾间质水肿,发展到终末期肾衰 纤维化机制:可以直接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损伤肾血管壁,使管壁增生、增厚,管腔狭窄,引起间质的慢性缺血,6.造血系统毒副作用,常见: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者死亡 中药:雷公藤、斑蝥、狼毒、芫花等 雷公藤多苷在治疗剂量下即可抑制CD34+骨髓细胞中的生长因子反应而产生明显的造血系统毒性。雷公藤内酯也能产生明显的骨髓抑制,7变态反应,表现:药热、皮疹、荨麻疹、哮喘、发热、黏膜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可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较多 中药:鸦胆子、威灵仙、天花粉、地龙、牛黄、冰片、僵蚕、蜈蚣等 引起过敏反应的变应原主要是大分子动植物蛋白,以及其他分子质量相对较大的抗原或半抗原 抑制免疫中药:雷公藤、防己,致畸胎、致突变及致癌,雷公藤、槟榔、款冬花、千里光、石菖蒲、广防己、关木通、马兜铃、细辛、土荆芥、雄黄、砒霜、土贝母、野百合等过量长期使用均可增加致突变及致癌机率 槟榔有生殖毒性和致突变作用,毒性成分:槟榔鞣质 小鼠腹腔注射大剂量槟榔鞣质连续10天以上,染色体出现明显畸变。大鼠食含槟榔的饲料,癌变发生率明显增加,半夏,半夏“孕妇服之,能损胎” 生半夏,具有很强的胚胎毒性。9g/kg(相当于1/5 LD50)即对胚胎有很大毒性。 制半夏毒性明显减小,但加大剂量到30g/kg也可产生胚胎毒性,可引起部分孕鼠阴道出血,死胎率增加,菖蒲(水菖蒲、石菖蒲),-细辛脑和-细辛脑具有致癌、致突变作用 细辛含的黄樟醚、细辛脑是致癌、致突变物质 水菖蒲挥发油含-细辛脑,可引起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二、中成药的毒副作用,单味药的毒性是中成药产生毒性的基础 过量服用龙胆泻肝丸产生的慢性肾损害 主要有过敏反应,包括全身过敏反应、皮肤损害、药热甚至过敏性休克等,其次为肝肾功能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 中药注射剂易引发过敏反应,严重者死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