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見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壓力之處遇原則與倫理工作坊,王鵬智 博士 輔大醫學院 臨床心理系 新竹市安禾診所,2,失智症照顧者壓力歷程模式 認知行為治療法介入模式 相關倫理議題討論,大綱,3,4,臨時性記憶的減退因而影響工作能力 無法做過去熟悉的事物。 說話表達的問題。 喪失對時間和地方的觀念。 判斷力或警覺性降低。,阿滋海默症: 10 項重要警訊,5,抽象思考有困難。 東西錯置難尋。 行為或情緒轉變。 個性改變 喪失原創力。,阿滋海默症: 10 項重要警訊,6,在失智症的早期,病人可能表現出: 健忘. 在做決定,理財,方向感等方面顯得有些糊塗. 看上去好象很疲憊. 跟平時不太一樣,作一些奇怪的決定或在跟人交往中出錯; 重複已做過的事. 對時間和地點感到混淆不清.,阿滋海默症的不同階段症狀,7,在失智症的中期,病人可能會以表現出: 漫無目的地遊走. 在認朋友和家人時有困難. 變得不耐心,煩躁不安,情緒化. 很難學習新的事物. 不能組織和表達思想. 懷疑別人,或者有幻聽或幻覺. 穿衣著不當. 拒絕幫助,對他人會有暴力行為.,8,在失智症的嚴重期,病人可能會表現出: 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大小便失禁. 不能跟人溝通,無法跟從指令. 仿佛生活在幻想的世界裡(跟不存在的人說話). 容易被激怒. 不能單獨進行走路或是坐立, 睡眠時間延長. 跟外部的世界疏離.,9,失智症之現況與疾病屬性,2019/6/20,9,10,失智症的盛行率 根據內政部民國100年08月份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的老年總人口數已達到2,501,041人。據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的推估,至民國116年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以上的老人,老年人口數佔總數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老年人口中很重要的疾病之一即為失智症 由內政部民國100年第2季身心障礙者人數統計報表了解,目前台灣通報罹患失智症者有33,791人。 於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所提供之資料,台灣總失智症人口數已超過17萬人(但這僅是民國98年12月底之資料統計)。 到2036年失智症人口預計將會超過38萬人(許佩容 et al., 2004),2019/6/20,失智症之現況與疾病屬性,11,正常腦與阿滋海默症腦部對照,12,失智症之現況與疾病屬性,2019/6/20,12,失智症患者除了有明顯的記憶力和心智能力的受損之外,還會有情緒和行為的轉變,大約有七到九成的失智症患者會發展出一項以上的行為或精神症狀,13,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常常必須承擔很大的壓力和具有較高的機率經驗負面生理狀態(Belle, et al., 2006; Haley, LaMonde, Han, Burton, Rymer, et al., 2002),將近半數照顧者都有憂鬱的狀況(Etters, Goodall, & Harrison, 2008)。 臨床上與失智症家庭照顧者的晤談資料中也呈現相呼應的現象,以下為幾個例子: 照顧者A, B, C,13,14,失智症疾病和後續照護工作已經是台灣和全球刻不容緩的健康議題(Prince, Bryce, & Ferri, 2011;台灣臨床失智症協會,民99) 。 大部分的失智症照顧者是以患者的家人為主(邱憶榛、黃舒萱與徐亞瑛, 民 93),過去的研究發現,慢性疾病患者之家庭照顧者(即非正式照顧者)在照顧過程中,也被認為是疾病的受害者(Stone, Cafferata, & Sangl, 1987)。,14,15,Tomita等人(2010)的研究指出,台灣相較美國和印度的失智症家庭照顧者,是心理健康最差的一群,由此可見照顧工作確實是台灣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十分沉重的負擔和壓力。 在Roth等人研究(2008) 中指出,失智症照顧者常見的問題是心理的痛苦,並常以憂鬱症狀來呈現。 憂鬱的照顧者花較少的時間在自我照顧上,並且憂鬱也可能使得失智症照顧者無法維持照顧的角色,影響失智症患者或其他家人(Gallant Tew, et al., 2010) 。,15,16,在此個人研究試圖以 Pearlin 於 1990 年針對失智症家庭照顧者提出的壓力歷程模式(Stress Process Model, 簡稱SPM)作為了解台灣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壓力歷程的基礎研究架構(Pearlin, Mullan, Semple, Roth, Ackerman, Okonkwo, & Burgio, 2008)。 Hilgeman 等人文獻回顧中提到2006 年美國家庭照顧者聯盟(Family Caregiver Alliance)正式推薦壓力歷程模式在失智證照顧者的研究與實務上需參考此一概念化模式(Hilgeman, et al., 2009)。,16,17,照顧者背景與脈絡(caregiving context)。 壓力源:壓力源是此模式的重心,這些情境條件會對照顧者產生威脅與阻礙。可分成: 初級壓力源(primary stressors) 客觀壓力源(objective stressors) 主觀壓力源(subjective stressors) 次級壓力源(secondary strains) 角色壓力(role strains) 內在壓力(intrapsychic strain) 資源(resources):可以中介或調節上述各層壓力源之間的關係。 結果變項(outcomes):壓力歷程模式中,照顧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狀況。,17,照顧顧者壓力歷程模式(SPM),18,SPM優點在於模式中各個成分皆是獨立的(Menne, Judge, Holley & Mast, 2009)修改且加以運用以了解不同研究對象之壓力歷程。 臨床實務經驗本研究理論架構的產生,18,19,20,21,以壓力歷程模式探討女性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其正向照顧經驗、因應模式及睡眠之相關研究 Test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Stress Process in Female Dementia Family Caregivers with Positive Aspects of Caregiving, Coping Style and Sleep,天主教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 指導老師:王鵬智 博士 研究生:杜怡君,2019/6/20,21,22,2019/6/20,22,研究假設,23,2019/6/20,23,假設一:因應模式為正向照顧經驗和主觀睡眠品質的調節變項,24,2019/6/20,24,假設二:因應模式為正向照顧經驗和客觀睡眠品質的調節變項,25,主觀睡眠品質之部分: 整體主觀睡眠品質總分之臨床切截分數為5分,超越5分者即表示其自覺睡眠品質不佳,本研究之CPSQI整體分數之平均為8.68,整體分數大於五分者共有77位(92.4%),僅有7位小於五分92.4%之女性失智症家庭照顧者覺得自己睡眠品質不好 超出過去研究之37.7%的40-55歲中年女性自陳報告睡眠品質不佳(Kravitz et al., 2003) 高出過去研究57-92歲以上之女性的平均6.51分(E. Koffel & D. Watson, 2009) 超越香港的研究,305位45-55歲的一般女性有26.2%於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PSQI)整體主觀睡眠品質總分大於5分(Chung & Tang, 2006) 但仍低於50歲以上失智症照顧者所測得平均11.2分(McCurry, Logsdon, Vitiello, & Teri, 1998) 女性失智症家庭照顧者與同齡女性相比,確實自覺其有睡眠品質較差之情形存在,2019/6/20,25,26,客觀睡眠品質的部分: 客觀睡眠品質不佳之切截分數分別為:客觀總睡眠時間小時等於5小時(300分鐘)、客觀睡眠效率少於70%、客觀醒後再入睡時間大於等於90分鐘(K. Yaffe, T. Blackwell, D. E. Barnes, S. Ancoli-Israel, Knel, 2010) 本研究結果,客觀總睡眠時間之平均值為346.73分鐘,高於切截分數300分鐘,但客觀總睡眠時間少於300分鐘者仍達46.2% 本研究之女性家庭照顧者其客觀睡眠效率之平均為68.53%,小於切截分數70% 表示本研究之女性家庭照顧者其客觀睡眠品質不佳,且未達到70%效率者43.4%,其中甚有8.4%的女性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其客觀睡眠效率小於40%,2019/6/20,26,27,本研究之女性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其客觀醒後再入睡時間平均為112.23分鐘,大於切截分數之90分鐘 表示本研究之女性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其客觀睡眠品質不佳,其中約超過90分鐘仍未入睡者有54.6%,甚有12.6%之女性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其醒後需再花費240-280分鐘才可再次入睡,2019/6/20,27,28,女性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其有較高之整體正向照顧經驗與正向照顧經驗之自我肯定時,使用較高頻率之自我責備因應對個體有不良之影響 當人們有較多正向想法產生時,如個體卻又不斷的責怪自己去因應問題,內在的心理歷程一定會產生相當大的矛盾,而這矛盾可能因此對個體有不佳之影響 女性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其有較高的整體正向照顧經驗或正向照顧經驗之人生觀,其常使用責怪他人因應對於主觀睡眠品質較佳 當個體有較多之正向想法,心理能量較多時,其使用較多之責怪他人來因應問題時,對其主觀睡眠較不會受到影響,反而增加,對個體有較好之影響性。,2019/6/20,28,討論:因應模式調節正向照顧經驗與睡眠間的關係,29,當個體正向照顧經驗之人生觀越高,且採用越多的宗教因應來應對問題時,個體其客觀睡眠品質將會有所提升。也發現到,如正向照顧經驗之自我肯定越高,個體採用高頻率的宗教因應,對其主觀睡眠時間也會延長,增加主觀睡眠品質 整體而言,在個體有較高之正向經驗或想法出現時,其較常採用宗教因應對於睡眠品質將有一良好之影響,2019/6/20,29,討論:因應模式調節正向照顧經驗與睡眠間的關係,30,與正向照顧經驗變項產生交互作用且可顯著預測睡眠變項之因應方式皆為情緒導向的因應模式,其中包含了責怪他人因應、自我責備因應、宗教因應、視為神之祝福因應四種 與過去研究不一致:個體在面對壓力情境時,如採用情緒導向因應模式越多,對其睡眠品質越不佳(Haley et al., 1987; Charles M. Morin et al., 2003),睡眠時間會因情緒導向因應模式使用頻率越高而越短(Benyamini, 2009; Blumstein et al., 2004; Matud, 2004; Rao, 2009),2019/6/20,30,討論:因應模式調節正向照顧經驗與睡眠間的關係,31,本研究發現,因應模式應與正向照顧經驗產生交互作用後才可預測睡眠品質,而非僅因應模式直接與睡眠品質之間的關聯性 如正向照顧經驗高,而採用較多的責怪他人因應、宗教因應、宗教因應對個體之睡眠品質是好的,但如採用較多的自我責備或視為神之祝福因應反而對個體之睡眠品質有不良影響 一致:此與Pearlin等人(1990)阿茲海默照顧者壓力模式和而後Hilgeman等人(2009)修改的壓力歷程模式相符合,因應模式為資源變項之一,擔任著調節的角色影響著正向照顧經驗預測結果變項(睡眠) 與正向照顧經驗產生交互作用的因應模式皆為情緒導向因應,是否是因家人罹患失智症已是無法變更之事實,在情境無法變更之下,情緒導向因應對女性家庭照顧者來說反而有正面效果(Folkman & Moskowitz, 2004a)。在面對照顧情境如此大的壓力下,情緒導向因應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保考试题及答案
- 抉择考试题及答案
- 中级财务会计学(湖南工学院)知到智慧树答案
- 妊娠期高血压知识考核试题(含答案)
- 中外文学经典导读知到智慧树答案
- 成人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及预防考核试题和答案
- 中药知识二模拟试题及答案
- 药品经营企业计算机系统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
-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山西师范大学)知到智慧树答案
- 2025年度蔬菜种植与农产品电商平台会员积分体系合同
- 一例股骨颈骨折个案护理
- 《小肠的结构与功能》课件
- 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培训
- 高中生德育教育主题班会
- 婚介服务协议书范本
- 2025届高考作文备考之主题素材:家国情怀
- 蜜雪冰城加盟合同(2025年版)
- 消毒供应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
- ACS合并消化道出血治疗策略
- 数字化转型视角下H公司订单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 精益管理看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