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技术研究进展药剂学课程论文.doc_第1页
中药制剂技术研究进展药剂学课程论文.doc_第2页
中药制剂技术研究进展药剂学课程论文.doc_第3页
中药制剂技术研究进展药剂学课程论文.doc_第4页
中药制剂技术研究进展药剂学课程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代码:学 号: 陕西省中医药大学学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中药制剂技术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 _ 赵公权_ 专 业: _ 班 级: _ 指导老师: _张晓蓉老师_二一六 年 八 月目 录文题3署名3摘 要3关键词31 中药剂型与制剂的研究进展32 新技术、新工艺、新辅料的研究进展 . 83 致 谢.124 参考文献12中药制剂技术研究进展赵公权(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2014级 )摘要:本文从中药剂型与制剂的研究进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辅料的研究进展两个方面回顾了我国近几十年来中药制剂的发展历程,对文献追踪、整理分类、分析归纳。关键词:中药制剂、缓释制剂、长效制剂、靶向给药体系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目前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学科领域之一,在祖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生产应用的中药,为人类健康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医中药在防病治病、康服保健方面显示出的独特优势和魅力,以及中药所产生的特有疗效与作用,受到国内外医药学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中药事业的不断进步,中药生产摆脱了过去的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应用新工艺、新辅料、新设备,研究开发了中药新剂型,制备生产新制剂,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中药制剂领域的落后面貌,从整体上提高了中药水平,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疗效与稳定性,为中药实现现代化,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中药剂型与制剂的研究进展1.1、剂型研究进展1.1.1、传统剂型的改进提高。汤剂是传统剂型,对它的研究主要从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温度、煎药用具,以及先煎、后下、包煎、共煎、单煎后温合、相互配伍的沉淀反应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为汤剂制备及制订操作规程提供了依据。又比如丸剂也是传统剂型,对丸剂的研究改进,主要是从药剂卫生要求及促进达到标准的措施、制丸机械设备的改进、丸剂的质量控制、赋形剂的应用、缩减服用量、促进丸剂溶散及提高丸剂生物利用度等方面进行研究、改进。1.1.2、西药剂型介入中药领域。西药剂型已成功的被引入中药领域,比如有片剂、胶囊剂、橡胶膏剂、注射剂等。涉及的品种有牛黄解毒片、养血生发胶囊、牡荆油胶丸、伤湿止痛膏、复方丹参注射剂、双黄连粉针剂、柴胡注射剂等。根据中医药特点创新的剂型有颗粒剂(冲剂)、袋泡剂、口服液剂,雾化剂等。涉及的品种有感冒退热(清热)颗粒剂、板兰根冲剂、广东凉茶袋泡剂、玉屏风口服液、生脉饮等以及供超声波雾化器雾化,经肺吸入的治疗呼吸道感染的雾化液。1.1.3、目前中药剂型研究的方向。当前国内外学者十分重视新剂型的研究,关注剂型中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以及生物利用度等动态过程,使剂型微型化,定向、定量、定时或恒速释药,达到药物作用最佳化,给药方案精密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结构是唯一决定药效的因素的观念正在被打破,剂型因素同样可以影响主药作用和疗效。通过物理、化学或机械的方法,制造出了长效制剂、速效制剂与靶向给药系统。1.1.3.1长效制剂通常包括缓释制剂和控制释放制剂。(1)缓释制剂指通过适当的方法,延缓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从而达到延长药物作用的一类剂型。其特点有减少给药次数;缓释制剂包括速释与缓释两部分药物,速释部分能很快地释放、吸收,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缓释药物能在很长时间内缓缓释放、吸收,从而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保持平稳而有效的血药浓度。(2)控制释放制剂或称控释制剂,是使药物从制剂中按照一定的规律缓慢、恒速地释放,使机体内药物浓度保持相对恒定,发挥治疗作用,减轻副作用,使用药有效、安全。其特点与常规剂型比较,控释制剂释药速度平稳,接近零级速度过程,从而使释药时间延长,通常可恒速释药8至10小时,减少了服药次数;体内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常可维持24小时左右或更长时间,且平稳,能克服普通剂型多剂量给药后所产生的峰谷现象;控制释放制剂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副作用。1.1.3.2、速效制剂指药物从剂型中快速释放,从而使吸收快,发挥疗效迅速的一类制剂。目前速效制剂涉及固体分散体、微型灌肠剂(双黄连微型灌肠剂)、其他速效制剂(如注射剂、气雾剂、舌下片)硝酸甘油片、唇颊片、硝酸甘油唇颊片)。1.1.3.3、靶向给药体系指药物与载体结合或被载体包裹形成能在体内可动性地趋向靶组织释放药物的给药体系。关于靶向的含义有三种意思:一是制剂特异性地分布于特定的器官;二是选择性地指向器官的特殊(病变)部位;三是向病变细胞内输送药物。当前关于靶向给药体系的制备:(1)脂质体。脂质体系指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制剂。所谓载体,可以是一组分子,包蔽于药物外,通过渗透或被巨噬细胞吞噬后,载体被酶类分解而释放药物,从而发挥作用。可以说靶向性是脂质体作为载体最突出的优点。脂质体的作用特点:分布的定向性;与细胞膜的亲和性;长效作用;毒性低;脂质体表面的性质可改变;可改变药物动力学性质和组织分布。(2)磁性制剂。磁性制剂系将药物与铁磁性物质共包于或分散于载体中,应用于机体后,利用体外磁场的效应引导药物在体内定向移动和定位聚集的靶向给药制剂。磁性制剂的特点:减少用药剂量(因为药物随着载体被吸引在靶区周围,使达所需浓度而其他部位分量相应减少,从而降低用药的剂量);药物极大部分在局部起作用,相对减少了药物对人体正常组织的副作用,特别是降低了对肝、脾、肾等的损害;加速产生药效,提高疗效;可以运载放射性物质进行局部照射。(3)毫微型胶囊。毫微胶囊系利用天然高分子物质如明胶、白蛋白及纤维素类等制成的包封药物的微粒。它是一种固态胶体微粒,大小一般在101000nm。毫微型胶囊的特点:毫微型胶囊的活性成分(药物或生物活性物质)溶解,夹在或包在大分子物质中,或吸附与连接在大分子物质上构成的胶粒;毫微型胶囊粒子极细,能很快分散于水中成透明的胶体分散体系,适宜配制注射剂,亦可供静脉注射;毫微型胶囊是一种药物载体,可以控制药物进入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毫微型胶囊在贮存期间质量稳定。(4)靶向给药乳剂。靶向给药乳剂指用乳剂为载体,传递药物定位于靶部位的微粒分散系统。包括一级乳剂、二级乳剂(复合型乳剂,简称复乳)等。所谓复乳,指具有二种乳剂类型(WPO及OPW)的复合多相液体药剂,它的分散相不再是单一的相,而是以OPW或WPO的简单乳剂(亦称一级乳)为分散相,再进一步分散在油或水的连续相中而形成的乳剂(亦称二级乳剂),以OPWPO或WPOPW型表示。现在研究较多的是WPOPW型二级乳,各依次叫内水相、油相和外水相。1.2、制剂研究进展1.2.1、发掘继承古方、经方,经适当加减制成新制剂。如由古方四逆汤研制成四逆注射液、四逆口服液、四逆汤滴丸、四逆汤栓剂、人参四逆注射液、参胆四逆注射液(心脉灵注射液);由古方六味地黄汤研制成六味地黄丸(大蜜丸)、水丸、六味地黄胶囊、六味地黄浓缩丸;再比如藿香正气散研制成的藿香正气水(酊剂)、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硬胶囊、藿香正气软胶囊;由古方安宫牛黄丸(流行非典时期应用较多),并由此研制的清开灵注射液、牛黄醒脑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等。1.2.2、从民间验方、秘方研制成新制剂。如从湖北民间引产验方(天花粉、牙皂、狼毒、细辛)研制的天花粉粉针剂;由百宝丹秘方研制成云南白药,现又将散剂改进成胶囊剂,目前又进一步改进成云南白药伤湿膏、云南白药酊、复方云南白药灌肠液及云南白药去甲肾上腺素混悬液,以及云南白药气雾剂。1.2.3、为适应中医急症及临床需要研究成新剂型。如治疗心绞痛的三七冠心宁、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的冠心注射液,疗流行性出血热的清热解毒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益气及活血两种注射液、速效救心丸,用于止咳平喘的香叶醇栓、肺宁冲剂,治疗急腹症急性阑尾炎的锦红新片等。2、新技术、新工艺、新辅料的研究进展2.1、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进展2.1.1、微型包囊技术。微型包囊是近2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系指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囊材)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囊心物)包裹而成的直径15000Lm的微小胶囊。利用微型胶囊可以制成散剂、胶囊剂、片剂、注射剂及软膏剂等。药物微囊化以后带来的特点有:具有延长疗效、提高稳定性、掩盖不良嗅味、降低在胃肠道等中的副作用、减少复方配伍禁忌、改进某些药物的物理特性(如流动性、可压性)以及将液体药物制成固体制剂等优点。2.1.2、 -糊精包合技术。-环糊精包合物(又称-环糊精分子胶囊)是一种超微型药物载体。其原料是环糊精(简称CD),药物分子被包合或嵌入环糊精的筒状结构内形成超微粒分散物。环糊精在包合物中作为主分子,在其圆筒内的其他物质分子作为客分子被包合。-CD包合物的主要特点是:为超微结构,呈分子状,分散效果好,易于吸收;与微型胶囊类似,释药速度缓慢,副反应低;环糊精为碳水化合物,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进入机体后断链开环,形成低聚糖,参予代谢,无积蓄作用,无毒。环糊精是一种嗜碱性微生物,经培养提取得到的碱性淀粉酶,将淀粉水解环合而制成的。常见的有(6个葡萄糖环合)、(7个葡萄糖环合)、(8个葡萄糖环合)三种环糊精。近年来用于食品和药品的新型包合材料。以-CD最为常用,是以1,4糖苷键相连。筒状结构,筒内壁空腔为0.61nm,由于葡萄糖的羟基分布在筒的两端并在外部,糖苷键氧原子位于筒的中部并在筒内, -CD的两端和外部为亲水性,而筒内部为疏水性,借范得华力将一些大小和形状合适的药物分子包合于环状结构中,形成超微囊状包合物,供口服或注射,在体内经酶水解释放出药物。2.1.3、分离纯分化技术。分离纯化技术是改变中药制剂粗、大、黑的关键。常见的分离方法有沉降分离法、滤过分离法、离心分离法。常见的精制方法有水提醇沉法(水醇法)、醇提水沉法(醇水法)、酸碱法、盐析法、离子交换法和结晶法。就目前来讲,水提醇沉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精制方法。比如玉屏风口服液、抗感冒颗粒都用本法进行精制。然而在长期的应用中,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成本高,二是药物成分如生物碱、苷类、有机酸等有效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而多糖和微量元素的损失更为明显。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分离和精制的新方法。如絮沉淀法、大孔树脂附法、超滤法、高速离心法等。高速离心法是把药渣与药液一起放进离心分离器,1150r/min甩干,药渣自动排除,药汁再经100振动筛滤过,滤液1600r/min离心分离,再通过压滤机滤过。该技术工艺周期短,连续完成,得到的滤液纯净,制得的浸膏质量好。超滤是一种膜分离技术,根据体系中分子的大小和形状,通过膜的筛分作用,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分离,起到分离、纯化、浓缩或脱盐作用。基本原理是在透过溶剂的同时,透过小分子溶质,截留大分溶质。截留的粒径范围为120nm,相当于分子量为300300000的各种蛋白质分子和相应粒径的胶体微粒。超滤是在nm数量级进行选择性滤过的技术。2.1.4、制粒技术2.1.4.1、沸腾制粒。沸腾制粒亦称为流化喷雾制粒,系将混合、制粒、干燥等操作一次完成,颗粒剂、片剂生产中均使用。2.1.4.2、喷雾干燥制粒。系将待制粒中药提取液浓缩至一定浓度,经喷嘴喷射成细小雾滴,在一定流速的热气流中迅速蒸发干燥而成颗粒。加适当辅料(如乳糖、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等)经一定处理即可得理想的颗粒剂或片剂,也可作为其他制剂的原料。2.1.4.3、离心喷雾制粒。离心喷雾制粒系以一定粒度的白砂糖为母核,先置于特别设备的圆形容器里,当该容器的底高速旋转,白砂糖颗粒即在容器的周围旋转,同时将药液以雾状喷入,鼓入热风进行干燥,如此反复,即产生以砂糖为核的球形颗粒,可用于中药提取液直接制粒。2.1.5、细胞级微粉碎。以打破中药材细胞为目的的粉碎作业称为细胞级微粉碎。经细胞级微粉碎作业获得的中药微粉称为细胞级中微粉,以细胞级中药微粉为基础制做出的中药称之为细胞级微粉中药,简称微粉中药。中药细胞级微粉及细胞级微粉中药的作用与特点:一是提高生物利用度,细胞破壁后,其内容物可直接接触溶剂,其有效成分可以全部直接进入溶剂被人体吸收,而在一般粉碎颗粒和饮片中多数细胞是完整的。因此,细胞级微粉中药的有效成分释出量和释出速度,单位时内人体吸收药物有效成分的量都会比普通粉碎方法所获得的中药粉末高,其释出的药物有效成分的种类也要比普通粉碎方法全;药物进入人体后首先要经体内有益菌群菌的作用,由于细胞级微粉中药粒子小,有益群的作用会更加迅速、更强烈,经菌群作用的生成物的量值和浓度会明显提高,这也有益于人体的吸收,提高吸收强度;中药细胞碎片由于颗粒小,对肠壁的黏附作用加强,中药粒子在肠内停留的时间会增长,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二是复方粉碎的匀化作用:中药大部分是复方,复方由各药材组成,细胞破壁后,细胞内的水分及油分迁出,使微粒子表面呈现出半湿润状态,粒子和粒子之间会形成稳定的粒子团(或称之为微颗粒),每一个粒子团都包含相同比例的中药成分,使各种成分均匀地被人体吸收,这也可以增强药物作用效果。三是提高有效成分的工业提取率,由于细胞破壁率高,溶出阻力减小,细胞级微粉中药工业上用于提取药物有效成分时会明显提高提取效率。四是减小口服颗粒感。中药复方细胞级粉碎作业后的平均粒度一般在20m以下,其颗粒已低于口腔颗粒感觉阈值,因此服用时无粗糙感。2.2、新辅料2.2.1、聚乙烯醇(PVA)。主要用途:良好的助悬剂、OPW型乳化剂和乳化稳定剂;眼用制剂中用作增稠剂、润滑剂和保护剂;凝胶剂、透皮制剂、涂膜剂、膜剂的胶凝剂和成膜材料;水溶性包囊材料、缓释骨架材料等。注:本品溶解性与聚合度有关,分子量大水溶性差,但粘度增加,醇解度以80%左右水溶性好。2.2.2、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主要用途:肠溶性包衣材料,常用85%-95%乙醇为溶剂配成5-8%溶液包衣,本品包衣不需要糖衣覆盖;片心的隔离区及粘合剂以提高糖衣片质量;还可以用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