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研究论文结论部分作者立场标记语对比研究.pdf_第1页
英汉研究论文结论部分作者立场标记语对比研究.pdf_第2页
英汉研究论文结论部分作者立场标记语对比研究.pdf_第3页
英汉研究论文结论部分作者立场标记语对比研究.pdf_第4页
英汉研究论文结论部分作者立场标记语对比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0 年1 2 月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D e e 2 0 1 0 箍! 墨鲞筮垒期也些型型篮墅:塑纽幽幽照塑! 墅! 鱼蟹堕业曼塑鲤! :! 墨:垒 英汉研究论文结论部分作者立场标记语对比研究 吴格奇 (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 1 0 0 3 6 ) 摘要:本文采用H y l a n d ( 2 0 0 5 ) 提出的学术语篇中的人际交流模式,对英汉研究论文中的作者立场标记语作对比分 析,语料为英汉各3 0 篇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论文的结论部分。分析结果表明英汉论文作者立场标记语有显著差 异:1 ) 英语论文中态度标记语的出现频率是中文论文中的三倍多。2 ) 英文论文作者倾向于使用以可信度为主的模糊 限制语,而中文论文作者更多地使用以精确度为主的模糊限制语。3 ) 英文论文作者指称自己更直接,中文论文作者 指称自己委婉间接。之后的语用分析说明英汉学术文化中不同的人际互动意识和英汉社会文化中不同的面子现是作 者使用不同立场标记语的原因。 关键词:研究论文;立场标记语;模糊限制语;确定表达语;态度标记语;自我指称 中图分类号:1 - 1 0 3 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3 _ 9 8 7 6 ( 2 0 1 0 ) 0 4 - 0 0 4 6 - 0 5 A b s t r a c t :U s i n gt h em o d e lo fa c a d e m i ci n t e r a c t i o n ( H y l a n d2 0 0 5 ) ,t h i sp a p e rm a k e sa c o n t r a s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a u t h o r i a ls t a n c e m a r k e r si nC h i n e s ea n dE n g l i s hr e s e a r c ha r t i c l e s ( R A s ) w i t ht h ef o c u so nt h ec o n c l u d i n gs e c t i o n so f6 0p u b l i s h e dr e s e a r c ha r - t i d e sf r o mt h ed i s c i p l i n eo fl i n g u i s t i c sa n da p p l i e dl i n g u i s t i c s ( 3 0C h i n e s ea n d3 0E n g l i s h ) n er e s u l t ss h o w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s s i m i l a r i t i e sb e t w e e n C h i n e s ea n dE n g l i s hR A s :1 ) T h ef r e q u e n c yo fs t a n c em a r k e r si nE n g l i s hR A si so v e rt h r e et i m e st h a ti n C h i n e s eR A s ;2 ) E n g l i s hw r i t e r s s t a n c ei sm a i n l ye x p r e s s e dt h r o u g hw r i t e r o r i e n t e dh e d g e sw h i l eC h i n e s ew r i t e r s s t a n c ei s m o r eo f t e nt h a nn o tp r e s e n t e dt h r o u g ha c c u r a c y - o r i e n t e do n e s ;3 ) E n g l i s hw r i t e r sr e f e rt ot h e m s e l v e si nR A sm o r ed i r e c t l yt h a n C h i n e s ew r i t e r s F i n a l l y 。t h ep r a g m a t i ca n a l y s i ss u g g e s t st h a tt h ed i s s i m i l a r i t i e sa r ec a u s e db yt h ed i f f e r e n tp e r c e p t i o n so f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i n t e r a c t i o ni nC h i n e s ea n dE n g l i s ha c a d e m i cc u l t u r e sa n dd i f f e r e n te o n e e p t so ff a c ei nt h et w os o c i a lc u h u r e s K e yw o r d s :r e s e a r c ha r t i c l e ;s t a n c em a r k e r ;h e d g e ;b o o s t e r ;a t t i t u d em a r k e r ;s e l f - m e n t i o n 1 引言 对研究论文的传统观念认为研究论文是对独立的 外部客观现实的研究报道,其主要目的是阐释真理,它 不依赖于人的特性而存在,研究沧文的语言是客观的, 与作者个人情感无关。近年来,这种观点受到越来越多 的质疑。研究论文的社会现实性表明研究论文作为一 种出版物不是处于理想静止状态的,而是一种作者参与 的社会性占语行为。研究论文的目的决定作者不只是 单向地向读者报道客观事实,而是向汝者阐明自己的立 场,推销自己的观点。 目前,研究者f J 已从不同的视角对学术语篇中的作 者立场标记语做r 研究。研究主要是对立场的定义和 分类( B i b e r & F i n e g a n1 9 8 9 ;H u n s t o n & T h o m p s o n2 0 0 0 ; H y l a n d2 0 0 5 ) ,妒场标记语在研究论文中的特点和使用 状况( B a r t o n1 9 9 3 ;H y l a n d1 9 9 9 ,2 0 0 0 ;H y l a n d & T s e 2 0 0 5 ) 。另有相当的研究尽管没有直接提及立场这个概 念,f 日都从相关概念的角度,如情态、评价、言据性、模糊 语等来研究论文中的立场标记语( H u n s t o n1 9 9 4 ;H y l a n d i9 9 6 a ,b ;H u n s t o n & l l a o m p s o n2 0 0 0 ;C a m i c i o t t i & B o n e l l i2 0 0 4 ) 。围内也有对研究论文中的立场标记语进行研 4 6 究( 徐宏亮2 0 0 7 ) 。但大部分研究都没有直接提及立场 标记语这一概念,而足应用功能语法框架对研究论文中 的人际交流进行研究,如评价理论( 杨信彰2 0 0 6 ;王红 阳、程春松2 0 0 8 ) ,评价理沦与巴赫金对话理沦的结合 ( 李战子2 0 0 1 ,2 0 0 2 ) ,及物性结构和语类理论( 葛冬梅、 杨瑞英2 0 0 5 ;庞继贤、陈明瑶2 0 0 7 ) 。也有一些研究对 比英汉两种语言学术论文中人际意义的差异( 杨玉晨 2 0 0 3 ;陈曦2 0 0 8 ) 。 然而,日前对英汉研究论文中市场标记语的对比研 究并不多见。我们认为,既然研究论文足处于现实世界 中的,作者表达立场的方式必然受到现实世界巾种种因 素的影响,冈此,对英汉研究论文中的证场标记语进行 对比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两种文化中研究论 文的不同特点和规范,为跨文化背景下的论文写作和投 稿提供借鉴。 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拟将语料限定于语占学及应 用语言学期刊论文,采用H y l a n d ( 2 0 0 5 ) 的学术交流模 式,对英汉研究论文中的市场标记语作对比分析。 研究拟障l 答以下三个具体问题:1 ) 研究沦文作者 如何选用特定的语占来表达他们的立场? 2 ) 奖汉研究 论文中作者立场的表达方式存在哪些莘异? 3 ) 立场标 万方数据 记语差异背后隐藏着作者什么样的交际动机? 是哪些 因素影响或制约着作者立场标记语的使用? 2 立场和立场标记语 H y l a n d ( 2 0 0 5 :1 7 8 ) 认为研究论文中立场指的足论 文作者对命题的正确性或町靠性的评价,反映作者对命 题的承诺或对读者的态度。作者的立场通过模糊限制 语、确定表达语、态度标记语和自我指称四种标记语表 达出来。 模糊限制语指作者使用的特定的词汇、句子结构 等,以使信息作为一个观点而不是一个被确认的事实传 递给读者,如s u g g e s t 、m a y ,表明作者想与某一命题保持 一定的距离。确定表达语指作者用以表达对陈述持肯 定态度的语言,如c e r t a i n l y ,d e m o n s t r a t e ,表明作者对命题 的承诺以及与读者的一致性。态度标记语指作者用以 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如希单、喜爱、惊讶等的言辞,如 i m p o r t a n t ,s u r p r i s i n g l y 。在四种标记语中,态度标记语最 直接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立场。自我指称指作者用以 指称自己的第一人称代词,如l ,m y ,m e ,表示作者对论 点的权威性和责任。H y l a n d ( 2 0 0 4 :1 7 0 ) 提出,这四个方 面的、L 场标记语都是元话语,是论文中的人际交流策 略,作者借用标记语表达自己对研究沦点的认知态度, 以及对读者的情感态度以呈现给读者一个合适的专业 形象。 3 语料和方法 研究语料为英汉研究论文各3 0 篇。英文论文选自 三种S S C I 收录期刊,分别为F u n c t i o n so fI x m g u a g e ,D i s c o u m eS t u d i e s 和L i n g u i s t i cI n q u i r y 。中文沦文选自三种 C S S C I 收录期H ,分别为汉语学习、语文研究和语 占文字应用。中英论文发表的时间均为2 0 0 5 - 2 0 0 7 年, 沦文为随机抽选。 分析限于论文的结论部分,我们建立r 一个小型语 料库( 中文1 1 ,2 3 0 字,英文1 2 ,9 2 2 讧J ) 。除r 时间和精 力的限制外,把语料限定于论文结论部分的主要原因是 该部分是对研究结果的总结和对论点的蕈申,相对于其 他部分,结论部分更明显地反映作者的立场,适合作为 我们分析的语料。 我们把英文语料的P D F 文档转换成纯文本格式,用 w o r d s m i t h4 0 进行检索,统计各标记语出现的频率和分 布情况。对于汉语语料,我们把P D F 文档转换成w o r d 格式,用杏寻 具统计出各项标记语的使用频率和分布 情况,其后手动校对。 4 结果和讨论 统计结果表明,各项立场标记语在英汉论文的结论 部分中出现的频次有所不同( 见图1 ) : 图1 英汉论文中立场标记语在结论部分所占的 比例( 以每1 0 0 字为单位) 从图1 可以看出,立场标记语在中英文论文中分布 较平衡,根据出现频率,从高到低均为模糊限制语、确定 表达语、态度标记语和自我指称。英汉论文中存在一个 明显的差异:英文论文中每一项立场标记语的使用频率 都远远高于中文论文,说明英文作者更注重使用语言交 际资源与读者交流,而中文作者更强调论文的客观性。 4 1 模糊限制语 英文模糊限制语出现频次为1 9 9 次,中文为1 1 1 次, 在四项立场标记语中所占比例最高。语料显示模糊限 制语主要体现为两个类别( 见表1 ) 。 表1 模糊限制语在英汉论文结论部分的分布情况 出现频率( 百分比) 模糊限制语类别例子 中文 英文 表示数量的一些,少许 表示精确度的 模糊语 4 0 ( 3 6 1 ) 2 4 ( 1 2 1 ) s o m e a f e w 模糊语 表示程度的主要,基本 模糊语 4 6 ( 4 1 4 14 6 ( 2 3 1 ) g e n e r a l ,m a i n l y 可能,推测 表示町信度的模糊语2 5 ( 2 2 5 )1 2 9 ( 6 4 8 1 m i g h t ,s u g g e s t 合计 1 1 1 ( 1 0 0 ) 1 9 9 ( 1 0 0 ), 承表1 所示,英文论文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足表示可 信度的模糊语,中文中则是表示精确度的模糊语。表示 可信度的模糊语体现了论文作者与论文命题之间的关 系,主要由认知型情态动词,如s e e m ,和认知型形容词和 副词,如p r o b a b l e ,p o s s i b l y 构成。这类模糊限制语表面 上体现了作者对某些论点的不确定,其实,在很多情况 下是作者采用的一种语用策略。首先,这些模糊语的使 用能降低作者对命题的承诺程度,以避免观点与读者不 一致而引起读者的驳斥。其次,模糊语的使用能吸引读 者参与到语篇中来。尤其足当这些模糊语与表示心理 或言语过程的情态词连用时,如i ts e e m s ( t ow h o m ? ) ,i t m i g h tb ea r g u e d ( t ow h o m ? ) ,作者把读者当成了话语的 受话方,自然而然读者就参与到与作者的讨论中。再 者,读者读到论文的结论部分时,对所论证的问题已形 成丫自己的推理。使用模糊语可以让读者接过解读的 任务,根据自己的推理去判断论点的町接受程度。 表示精确度的模糊限制语体现了命题的真值条件, 使肯定的语气趋向缓和。这类模糊语的使用充分体现 了中文论文作者的谨慎态度。通过使用大量表示精确 度的模糊语,尤其是表示数量精确度的形容词,作者既 向读者表达r 他的沦述的精确度,义告诉读者他尊重客 4 7 万方数据 观事实,增强了他的论述的町信度。可见,英文论文作 者倾向于以作者自身为出发点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 点,中文论文作者则以命题内容本身为出发点来避免自 己的观点显得武断。 4 2 确定表达语 如表1 所示,确定表达语出现的频率在四项标记语 中占第二。不过,中文论文中确定表达语的比例不到英 文中的一半,并且呈现方式也截然不同( 见表2 ) 。 表2 英汉论文结论部分确定表达语的分布情况 出现频率( 百分比) 确定表达语类别例子 中文英文 强调显示 实情引述动词2 4 ( 3 6 4 )7 0 ( 4 2 9 ) d e m o n s t r a t e ,s h o w 表示确定的显著,典型的 副词及形容词 2 8 ( 4 2 4 15 8 ( 3 5 6 ) i n d e e d ,e v i d e n t 能,不能 表示强调的情态词1 4 ( 2 1 2 )2 9 ( 1 7 8 ) d o ,m u s t ,w i l l 表示实情的名词 O 6 ( 3 7 )f a c t ,e v i d e n c e 合计6 6 ( 1 0 0 )1 6 3 ( 1 0 0 ) , 语料显示,英文论文作者使用最多的是实情引述动 词,其中s h o w 的使用频率最高。 ( 1 ) T h ef i n d i n g ss h o wt h a ti n t e r a c t i o n so ft h i ss o r td o p r e s e n tt h ep o s s i b i l i t yo fw h a ti sd e s c r i b e dh e r ea sg a i n s a - y i n g ( D i s c o u r s eS t u d i e s ,2 0 0 6N o 8 ,P 8 11 ) 用s h o w 体现了作者对研究结论可靠性的自信。他 甚至借助情态词d o 来向渎者强调自己的立场,以引起 读者对论点的关注,并希耀用肯定的态度引导读者产生 对沦点的共识。 中文论文作者更倾向于使用表示确定的形容词和 副词来呈现自己的立场。 ( 2 ) 两组学生在对待短距离宾语上也与汉语母语 者有些差别,尤其是日语组明显接受短距离宾语。( 汉 语学习,2 0 0 5N o 5 。P 5 8 ) 从句子表层结构来看,作者只是客观报道研究结 果,确定表达语“明显”的使用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研究结 果的肯定。然而,从总体来看,中文论文中确定表达语 使用频次较低,说明作者小轻易对研究结果直接表达肯 定的态度,这一点符合汉语文化委婉间接的表达风格。 4 3 态度标记语 从图1 可以看出,英文语料中态度标记语所占比例 是中文的三倍,说明英文论文作者更蓖视与读者的情感 交流,希单通过与读者的情感交流与渎者取得一致,使 自己的观点易被读者接受。相比之下,中文论文作者更 倾向于认为呈现论点的客观性更易被渎者接受,因此, 他们尽量突出论文的客观事实。 对比结果显示,态度标记语主要分为三种类别( 见 表3 ) 。英文论文作者经常使用强调成分来修饰态度标 记语,如h i g l l l ys i g n i f i c a n t 。 表3 英汉论文态度标记语在结论部分的分布情况 4 8 出现频率( 白分比) 态度标记语的类型例子 中文 英文 重要 表重要性的标记语6 ( 2 6 I )1 3 ( 1 6 7 ) i m p o r t a n t ,s i g n i f i c a n t 有效地、很有意义 表一致观点的标i 己语1 7 ( 7 3 9 )5 2 ( 6 6 6 ) s u c c e s s f u l ,i n t e r e s t i n g h i s h l yt e n d e n t i o u s 表否定态度的标记语 O 1 3 ( 1 6 7 ) u n i n s i g h t f u l 合计2 3 ( 1 0 0 )7 8 ( 1 0 0 ) , 如M a r t i n & R o s e ( 2 0 0 3 :8 3 ) 所认为的,“强调成分让 我们能够对事物作比较我们可以说对某人或某事 物的感情相对于其他人或事物而言有多强烈”。同理, 研究论文中的强调成分能加强作者的感情,增强立场表 达力度。中文语料中没有发现这种加强感情的词语。 这种现象反映了英汉文化思维的差异,英文作者重视情 感加强词语在逻辑性和真实性上所发挥的作用,希望通 过达到与读者情感上的认同来获取读者对论点的认可, 而汉语文化认为过强的情感色彩会削弱论文的权威性 和严肃性,因此避免过多使用加强情感的词语,倾向于 用客观的言辞来传达观点( 蒋跃、陶梅2 0 0 7 ) 。 4 4 自我指称 图1 表明,自我指称在英汉研究论文中出现频率并 不高,主要原因是研究论文的目的在于客观地表达观 点,作者往往会避免呈现主观个人( H y l a n d2 0 0 1 ) 。 尽管自我指称在英汉论文中出现频次都很低,但在 英文语料中出现的频率还是高于中文语料,而且使用的 类型也呈现出较大差别( 见表4 ) 。 表4 英汉论文中自我指称在结论部分的分布情况 出现频率( 百分比) 自我指称类型 例子 中义 英文 单数第一人称 O 2 3 ( 3 1 1 ) 1 ,m y ,m e 。一单一作者论文1 4 ( 6 6 7 ) l O ( 1 3 5 ) w e ,u s ,o u r 2 ”即一“”1 多作者论文7 ( 3 3 3 )4 1 ( 5 5 4 ) 合计2 3 ( 1 0 0 )7 8 ( 1 0 0 )f 英文论文中作者有时使用第一人称单数I ,m y 或m e 来指称自己,而中文论文中没有出现“我”、“我的”等单 数第一人称代词指称作者。 ( 3 ) I nt h i sa r t i c l e ,Ih a v es i m p l ya s s u m e dt h a t , b u tIh a v er e m a i n e da g n o s t i ca b o u t ( L i n g u i s t i cI n q u i r y 2 0 0 7N o 1 ,P 7 8 ) 单数第一人称代词足责任风险很高的词,反映r 作 者对所传递的信息的个人所有权,公开申明自己对研究 观点的责任。使用单数第一人称指称自己表明作者没 有完全把自己隐藏在研究活动中,而是想直接与读者开 展对话,把观点明白无误地传递给读者,并期待读者的 讨论或质疑。 语料显示,英文论文结论部分的单数第一人称代词 中I 占_ r 绝大多数。I 主要与两种不同的动词连用,一 种足表言语过程的动词,如a r g u e ,s t a t e 等;另一种是表 万方数据 认知过程的动词,如t h i n k ,h o p e 等。I 与表言语过程的 动词连用直接体现了作者自己,也体现了作者对研究结 果的责任和权威性。I 与表认知过程的动词连用更注重 体现作者的主观观点,说明作者完全以观点持有者的身 份出现在读者面前,体现了作者自己对整个研究的贡 献,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论点所承担的责任。 中文语料中没有出现单数第一人称形式,说明作者 更重视隐藏自己的声音,突出他们对研究结果解释的客 观性( H y l a n d2 0 0 1 :2 1 6 ) 。从表4 可以看出,中文论文作 者倾向于用复数第一人称代词“我们”来指代自己。我 们把语料中的“我们”区分为包括读者的和不包括读者 两大类,并把语料根据单一作者和多个作者论文进行归 类。结果表明,中文语料中的大部分“我们”( 6 6 7 ) 出现在单一作者论文中,指称作者个人。 ( 4 )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想说明以下几点。( 语 文研究) ) 2 0 0 7N o 2 ,P 3 9 ) 中文论文中的“我们”主要用于表明研究结果。用 具有模糊性的人称指示词来指称自己是作者谦虚的表 现,说明作者想在论文中减少自己的个人贡献,谦虚地 表达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又说明作者不想完全隐藏自 己( H y l a n d2 0 0 1 :2 1 7 ) ,作者想借整个语篇社团的力量来 说明白己的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以便更容易为读者接 受。 从以上四个方面的立场标记语分布情况可以看出, 英文论文作者表达自己的观点更趋直接,希望与读者更 直接地交流,而中文论文作者与读者的交流更间接,避 免与读者的正面冲突。 5 立场标记语语用分析 英汉研究论文中作者立场标记语使用的不同特点 反映出两种文化下作者不同的人际互动意识和礼貌( 面 子) 观。 5 1 人际互动意识 英文论文作者表现出较强的学术话语内的人际互 动意识,他们希望通过与读者的互动来推介自己的观 点。首先,表不确定的模糊限制语弱化了作者的风险责 任,让读者自己判断论点的可接受性。其次,确定表达 语和自我指称凸湿了作者在文本中的存在,并有较强意 向与读者交流。再者,态度标记语的使用使作者的主观 情感得以呈现,反映r 想与读者探讨乃拿辩论的期待。 中文论文的立场标记语特点比较符合传统的修辞 风格,反映出论文作者仍然习惯于传统的学术话语模 式。表数量的模糊限制语,极少使用态度标记语,避免 自我指称都说明作者试图以保持话语的科学性和客观 性来推介研究结果。此外,用复数第一人称指代作者个 人弱化r 作者的风险责任,避免与读者最直接的交流。 5 2 面子观 研究论文中论证的过程是威胁作者自身或读者面 子的行为。首先,要说服读者是对读者的强加,威胁读 者的消极面子( M y e r s1 9 8 9 ) 。其次,表示谦虚威胁r 作 者自身的积极面子。立场标记语在减少面子威胁程度 和维护面子上起了关键作用。 以上分析表明中文论文作者更注重自身和读者的 积极面子。模糊语、避免自我指称等都是作者保全自己 积极面子的策略。作者避免在论文中提及自己,使所论 述的信息以客观报道而非作者的主观观点呈现出来,这 样就避免了读者的驳斥,保护了作者自己的面子。此 外,使用表数量不精确的模糊语暗示了信息有待进一步 核实或改进,避免受到读者的批评,保全了作者的面子。 相比较而言,英文论文作者注重消极礼貌策略的使 用。首先,使用模糊限制语尤其是与非人称结构连用, 如i ti sl i k e l yt h a t ,t h er e s u hs u g g e s t s 等一方面表明 了作者的判断和推测,另一方面为读者的反驳留有余地 ( M y e r s1 9 8 9 :1 4 ) 。因此,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避免作者的 观点强加于读者,维护了读者的消极面子。其次,使用 单数第一人称代词l 指代作者自己,尤其是用于表结论 的结构中,如Ia r g u e ,It h i n k 等一方面表明了作者的个 人贡献,另一方面向读者表明了这只是作者个人的观 点,给了读者接受或反驳的自由。 6 结论 通过对比英汉研究论文中立场标记语的使用特点, 我们可以看出英汉学术文化中不同的人际互动意识和 社会文化中不同的面子观。学术话语的习得过程足一 个对该类型话语人际意义的认同过程,在研究沦文写作 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科学客观性”,又需充分考虑话语的 人际意义。论文写作者在用外语撰写论文时,需提高语 言文化差异意识,充分考虑英汉研究论文在人际意义上 的差异,提高论文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B a r t o n ,E E v i d e n t i a l s ,a r g u m e n t a t i o n ,a n de p i s t e m o l o g i e a ls t a n c e J C o l l e g eE n g l i s h ,1 9 9 3 ( 7 ) :2 4 5 - 2 6 9 2 B i b e r ,D F i n e g a n ,E S t y l e so fs t a n c e i nE n g l i s h :L e x i c a la n d g r a m m a t i c a l m a r k i n go fe v i d e n t i a l i t ya n da f f e c t J T e x t ,1 9 8 9 ( 1 ) : 9 3 一1 2 4 3 C a m i c i o t t i ,G B o n e l l i ,E ( e d s ) A c a d e m i cD i s c o u r s e :N e wI n s i g h t si n t oE v a l u a t i o n 【C B e r l i n :P e t e rL a n g ,2 0 0 4 4JH u n s t o n ,S & T h o m p s o n ,G E v a l u a t i o ni nT e x t - - A u t h o r i a lS t a n c e a n d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D i s c o u r s e C O x f o r d :O x f o r d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2 0 ( 1 0 5 H u n s t o n S E v a l u a t i o na n do r g a n i z a t i o ni nas a m p l eo fw r i t t e na c a d e m i cd i s c o u r s e A I nC o u l t h a r d M ( e d ) A d v a n c e si nW r i t t e nT e x tA M 加厶【C L o n d o n :R o u t l e d g e ,1 9 9 4 :1 9 1 - 2 1 8 6 H y h n d 。K W r i t i n gw i t h o u tc o n v i c t i o n ? H e d g i n gi n s c i e n c er e s e a r c h a r t i c l e s J A p p l i e dL i n g u i s t i c s ,1 9 9 6 a ( 4 ) :4 3 3 4 5 4 7 H y l a n d ,K T a l k i n gt ot h ea c a d e m y :F o r m so fh e d g i n gi ns c i e n t i f i cp s e a r c ha r t i c l e s J W r i t t e n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1 9 9 6 b ( 2 ) :2 5 1 - 2 8 1 4 9 万方数据 8 H y l a n d ,K D i s c i p l i n a r yd i s c o u r s e s :W r i t e rs t a n c ei n r e s e a r ;c ha r t i c l e s A I nC a n d l i n 。C H y l a n d 。K ( e d s ) W r i t i n g :T e x t ,P r o c e u a n dP r a c t h T C L o n d o n :L o n g n m n ,1 9 9 9 :9 9 1 2 1 9 H y l a n d ,K D i s c i p l i n a r yD i s c o u r s e s :S o c i a lI n t e r a c t i o n s i nA c a d e m i c W r i t i n g M I , o n d o n :L o n g m a n ,2 0 0 0 1 0 H y l a n d ,K H u m b l es e r v a n t so ft h ed i s c i p l i n e ? S e l f - m e n t i o ni nr e - s e a r c ha r t i c l e s J E n g l i s hJ o tS p e c i f i cP u r p o s e s 。2 0 0 1 ( 2 0 ) :2 0 7 2 2 6 1 1 H y l a n d ,K E n g a g e m e n ta n dd i s c i p l i n a f i t y :T h eo t h e rs i d eo fe v a l u a - t i o n A I nC a m i c i o t t i 。G B o n e l l i ,E ( e d s ) A c a d e m i cD i s c o u F s e :N e wI n s i g h t si n t oE v a l u a t i o n C B e r l i n :P e t e rL a n g ,2 0 0 4 : 1 3 - 3 0 1 2 H y l a n d K S t a n c ea n de n g a g e m e n t :Am o d e lo fi n t e r a c t i o ni ns e a - d e m i ed i s c o u r s e J D i s c o u r s eS t u d i e s ,2 0 0 5 ( 2 ) :1 7 3 1 9 2 1 3 H y l a n d 。K T s e ,P E v a l u a t i v et h a t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 - s i g n a l i n g s t a n c ei nr e s e a r c ha b s t r a c t s J F u n c t i o n so fL a n g u a g e ,2 0 0 5 ( 1 ) : 3 9 _ 6 3 1 4 M a r t i n 。J R o s e ,D W o r k i n gw i t hD i w o u r s e M e a n i n gl e y o n dt h e C l a u s e M L o n d o n N e wY o r k :C o n t i n u u m ,2 0 0 3 1 5 M y e r s ,G T h ep r a g m a t i e so fp o l i t e n e s si ns c i e n t i f i ca r t i c l e s J 却- p l i e dL i n g u i s t i c s ,1 9 8 9 ( 1 ) :1 - 3 5 1 6 陈曦学术论著人际意义及表达手段的跨文化差异 J 西安外 国语学院学报,2 0 0 6 ( 2 ) :1 - 4 1 7 葛冬梅,杨瑞英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 J 现代外语,2 0 0 5 ( 2 ) :1 3 8 1 4 6 究 J 外语学列,2 0 0 7 ( 6 ) :1 1 5 1 2 2 1 9 李健雪话语标记语与元语用策略关系研究【J 】外语教学,2 0 0 4 ( 6 ) :4 - 8 2 0J 李战子学术话语中认知型情态的多重人际意义 J 外语教学 与研究,2 0 0 1 ( 5 ) :3 5 3 - 3 5 8 2 1 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0 0 2 2 2 庞继贤,陈明瑶英语研究论文的及物性结构与论文交际日标的 实现 J 外国语。2 0 0 7 ( 5 ) :1 6 - 2 2 2 3 王红阳,程春松英汉语言学学术书评的态度意义对比研究 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 0 0 8 ( 2 ) :5 6 - 6 0 2 4 吴哑欣。于国栋话语标记语的元语用分析 J 外语教学2 0 0 3 ( 4 ) :1 6 1 9 2 5 徐宏亮学术语篇中的作者谚场标记语研究 M 合肥:合肥工 业大学出版社,2 0 0 7 2 6 】杨信彰英语学术语篇中的评论附加语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 0 0 6 ( 1 0 ) :1 I 一1 3 2 7 杨玉晨英汉学术论文开头段语篇模式和思维方式对比分析 J 外语教学,2 0 0 3 ( 4 ) :2 0 - 2 3 作者简介:吴格奇,杭州师范大学外围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 导师,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研究方向:语用学,话语分析。 收稿日期 2 0 0 9 1 2 - 0 4 责任编校孙毅 1 8 蒋跃,陶梅英汉医学论文讨论部分中模糊限制语的埘比研 - 卜- - # - - - 4 - - - - 卜一- 卜* 卜, - 4 - 一- 4 - - - - 4 - - - t - - - t - - - t - - + , - $ - - - I - - - + - 卜一+ 一+ - - 4 - - + - + - + 一+ 卜+ 一卜卜+ 一+ + 一+ + 一+ + 一+ - - 4 - - 一一+ - + - - 4 - - - + - - - 4 - - 4 - - - + - - - I - - - + ( 上接第4 5 页) 维的固化过程,而英语偏重理性思维,汉语偏重悟性思 维这一事实,则或多或少地影响并制约着英汉双宾构式 的形式和功能,这是二者存在个性差异的深层原因。此 外,英汉双宾构式的差异与成因还会受到其他诸多因素 的制约和影响,这将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 C h o m s k y N T h eM i n i m a l i s tP r o g r a m M C a m b r i d g e :M I TP r e s s 。 1 9 9 5 2 G o l d b e r g ,A d e l e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AC o n s t r u c t i o nG r a m m a rA p p r o a c h t oA r g u m e n tS t r u c t u r e M C h i c a g o :U n i v e r s i t yo fC h i c a g oP r e s s , 1 9 9 5 3 陈俊芳单层构式语法框架卜英汉典型致使移动构式的认知对比 分析【J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 0 0 9 ( 1 ) :1 4 - 2 0 4 】黄吕静邵志洪英汉双及物构式引中机制对比研究 J 外语教 学,2 0 0 6 ( 6 ) :1 9 - 2 3 5 刘晓林,王文斌构式语言学述评 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 0 0 8 ( 1 ) :2 7 - 3 3 6 j 陆俭明再次“吃了他i 个苹果”类结构的性质 J 中国语文, 2 0 0 2 ( 4 ) :3 1 7 - 3 2 5 7 陆俭明词语的句法、语义的多功能性:对“构式语法”理论的解释 J 外国语,2 0 0 4 ( 2 ) :1 5 - 2 0 8 马卞蕾,陶明忠语法隐喻构式类比映射 J 外语教学,2 0 0 7 ( 1 ) :4 0 - 4 4 9 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J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 9 9 7 1 0 任龙波英汉双及物构式比较 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 0 0 7 5 0 ( 2 ) :6 3 - 6 6 1 1 沈家煊“在”字句和“给”字句 J 中国语文,1 9 9 9 ( 2 ) :9 4 1 0 2 1 2 申小龙佛教文化与中国语文传统的理论与方法 J 汉字文化, 1 9 9 5 ( 3 ) :8 一1 9 1 3 田延明,王淑杰英汉双宾构式差异的认知语用识解 J 两安外 国语大学学报,2 0 0 9 ( 1 ) :1 0 1 3 1 4 干望妮,孙志农试论构式语法中的“构式” J 外语教学,2 0 0 8 ( 6 ) :4 7 - 5 0 1 5 温宾利当代句法学导论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0 0 2 1 6J 徐小明中西文化思维模式差异及成冈探析 J 学术探讨,2 0 0 8 ( 5 ) :1 4 7 1 4 8 1 7 袁野动词意义、构式与体验式理解 J 外语教学,2 0 0 7 ( 3 ) : 3 6 4 0 1 8 张伯江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 J 中国语文,1 9 9 9 ( 3 ) :1 7 5 1 8 4 1 9 张高远认知一功能语法理论对动名化构式的反观 J 西安外国 语大学学报,2 0 0 7 ( 3 ) :1 0 1 4 2 0 张韧认知语法视野下的构式研究 J 外讲研究。2 0 0 7 ( 3 ) :3 5 4 0 作者简介:赵姝嫒,宁波大学外圃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 英汉语对比与翻译。 许曦明,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宁波大学翻译 研究所所长,硕士牛导师,研究方向:英汉语比较与翻译、 语音学与音系学。 收稿日期 2 0 1 0 - 0 2 - 0 8 责任编校孙毅 万方数据 英汉研究论文结论部分作者立场标记语对比研究英汉研究论文结论部分作者立场标记语对比研究 作者:吴格奇, Wu Geqi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刊名: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年,卷(期):2010,18(4) 参考文献(27条)参考文献(27条) 1.Barton,E Evidentials,argumentation,and epistemological stance 1993(07) 2.Biber,D.Finegan,E Styles of stance in English:Lexical and grammatical marking of evidentiality and affect 1989(01) 3.Camiciotti,G.Bonelli,E Academic Discourse:New Insights into Evaluation 2004 4.Hunston,S.Thompson,G Evaluation in Text-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2000 5.Hunston,S Evaluation and organization in a sample of written academic discourse 1994 6.Hyland,K Writing without con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