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经典2014)课件集.ppt_第1页
社会学概论(经典2014)课件集.ppt_第2页
社会学概论(经典2014)课件集.ppt_第3页
社会学概论(经典2014)课件集.ppt_第4页
社会学概论(经典2014)课件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学概论,第一讲:导 论,本导论主要回答四个问题: 1、什么是社会学?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学? 2、社会学概论的基本内容构架 3、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假设 4、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视角,第一讲:导 论,1、什么是社会学?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学?,社会学是对于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第一讲:导 论,1、什么是社会学?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学?,社会学告诉我们,生活总是与我们的第一眼印象不同,要更为复杂。要想真正认识事物,就要透过表面现象寻找作为原因的社会因素,这种穿透“凭经验”、“想当然”的社会表面现象的过程,被社会学家彼得伯格称为“揭穿真相”。,“揭穿真相”,第一讲:导 论,2、社会学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构架,一、社会与文化 基本概念: 文化 文化整合 文化变迁 亚文化 价值观 社会结构 地位 角色 群体 组织 社会类型,二、社会互动 基本概念: 社会互动 共享 沟通 交换 合作 冲突 竞争 强制 社会网络 社会化 生命历程 再社会化,三、群体与规范 基本概念: 社会群体 初级群体 次级群体 群体规范 遵从 越轨 组织 组织结构 制度化 社会控制 犯罪,四、社会不平等 基本概念: 社会分层 社会流动 阶级与贫困 社会福利 民族与种族 年龄与不平等 性别角色 性别歧视,第一讲:导 论,2、社会学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构架,五、社会设置 基本概念: 家庭 亲属 婚姻 爱情 离婚与再婚 教育与平等 教育与价值观 宗教 权力 国家 政府 经济制度 劳动,六、社会环境 基本概念: 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生育控制 城市与城市化 大都会社区生活 城市生态与城市危机,七、社会运动 基本概念: 集群 集合行为 集群类型 大众行为 谣言 舆论 社会运动的类型 社会运动过程,四、社会变迁 基本概念: 非物质文化 文化进程 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现代化 后工业社会 全球化 可持续发展,第一讲:导 论,2、社会学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构架,九、社会学研究方法 基本概念: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测量 测度 信度 效度 个案研究 问卷调查 抽样技术 数据处理 社会指标,第一讲:导 论,3、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假设,人类行为由社会和社会环境所塑造 (以自杀研究为例),第一讲:导 论,3、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假设,请你根据一般常识判断一下,在下列关于自杀及其原因的判断中,哪一条是正确的? 1、因为妇女具有依赖性,受压抑、受性因素影响,所以他们比男人自杀率高。 2、年轻人比老年人自杀率高。一个人年轻时,生活的压力和不确定性最强。 3、由于历史上的不平等、种族歧视,美国黑人比白人自杀率高。 4、很多人在节日自杀,因为这时候一些人最感寂寞、最感沮丧。 5、当传媒中不断地谈到其它人自杀时,受其影响,人们更易于自杀。,第一讲:导 论,3、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假设,按性别、种族和年龄分组的每十万人口中发生的自杀之比率(美国),第一讲:导 论,3、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假设,自杀的四种类型,第一讲:导 论,3、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视角(理论范式),一、功能论视角的第一原理: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功能主义的视角强调这样一种模式,即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维持了社会稳定。,第一讲:导 论,3、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视角(理论范式),二、冲突论视角的第一原理: 社会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冲突论强调人们因有限的资源、权力和声望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第一讲:导 论,3、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视角(理论范式),三、互动论视角的第一原理: 沟通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互动论更关注社会的微观方面,它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交往的,他们又是如何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意义的。互动论者强调,人们总是处在创造、改变它们的生活世界的过程之中,并着力探索人们的动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第二讲:社会与文化,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但并非是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由个体组成一种复杂关系的层级式组织系统。这个系统的构成样式我们称之为社会结构,而这个系统中所有人的全部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我们称之为社会文化,因此,社会就是共享文化的人的相互交流,而文化则指这种交流的产物。,某些动物似乎也有一定的社会组织结构,但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根本的区别在于人类是“有文化”的。,一、文化的定义,第二讲:文化与社会,什么叫“有文化”? 那就是,人类的成果(知识、经验、观念等)可以代代相传并积累增长。,一、文化的定义,第二讲: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共享是什么意思?,一、文化的定义,第二讲:文化与社会,共 享: 就是指人类能够运用共同理解的符号学习、交流、传递和运用文化成果。,一、文化的定义,第二讲:文化与社会,1、符号 所谓符号,是指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有意义地表达其自身之外的事物的东西。,二、文化的构成要素,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关于如何区分对与错、好与坏、违背意愿或符合意愿的观念。价值观是决定社会的目标和理想的普遍和抽象的观念,它通常是充满感情的,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正当的理由。,二、文化的构成要素,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价值观 典型的价值观往往成对出现,有正面的价值观就必有反面的情形。有被崇拜的价值,就必然有被唾弃的价值。如“利”与“义”,“耻”与“荣”、“怯”与“勇”等等。,二、文化的构成要素,第二讲:社会与文化,3、规范 规范是指人们在特定环境下被要求如何行动、如何思考、如何体验的期望。,二、文化的构成要素,第二讲:文化与社会,3、规范,二、文化的构成要素,规范与价值观是两个十分密切的概念。规范是特殊的、具体的,它受到具体情况的限制,它们通常被视为行动的指针,决定一个人在特定的情况下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价值观是一般的,而且经常被视为判断规范的标准。,如果说,“金钱至上”代表一种价值观;那么,“必须通过做生意来赚钱”则是一种规范。,第二讲:文化与社会,3、规范,二、文化的构成要素,比较重要的社会规范包括:社会习俗、道德、法律、约制等。,第二讲:文化与社会,4、物质文化,二、文化的构成要素,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物质形态机器、工具、书籍、衣服等称为物质文化。,第二讲: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差异性,三、文化的分析,每一种文化都是不同的,造成文化差异的关键要素有:自然条件、技术水平、语言、信仰、历史传统、与别的文化联系程度等。,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文化的普遍性,三、文化的分析,人类学的比较研究已经证明几乎所有的文化都具有相同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意义的基础,我们称之为文化的普遍性。,婚姻和家庭是两个重要的文化普遍性。每个社会都有性别不同而造成的社会分工,每个社会都必须抚育儿童。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缺乏婚姻和家庭系统的社会。但是,和其它文化普遍性一样,婚姻和家庭的具体形式在不同的社会中很可能大相径庭。,第二讲:文化与社会,3、种族中心主义,三、文化的分析,种族中心主义是指用自己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其它文化,并很自然地认为自己的文化是对的、而其它文化是错的这样一种倾向。,反过来,那种认为其它文化强于本土文化的他国中心主义观念必须避免。他国中心主义有时被认为是一种“倒过来的种族中心主义”。,第二讲:文化与社会,4、文化相对性原则,三、文化的分析,文化相对性原则认为,要真正理解和正确评价一种文化特性,就必须把它视为一个更大的文化或社会的一部分。,第二讲:文化与社会,5、亚文化,三、文化的分析,并不是每个社会都是以一种由其所有成员平等共享和接受的单一文化为特征的。当一个社会的某一群体形成一种既包括主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包括一些其它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被称为亚文化。,第二讲:文化与社会,6、反文化,三、文化的分析,那种直接对主流文化的中心因素如价值观、信仰、观念、风俗习惯等构成挑战的亚文化,我们称之为反文化。,第二讲:文化与社会,7、文化整合与文化矛盾,三、文化的分析,当各个文化特征相互之间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时,我们说这个文化体现了很高程度的文化整合。 反之,如果这些文化特征中出现了逻辑上的冲突,我们就称之为文化矛盾。 当然,文化要素间也可以是既不一致,也不矛盾,而是一种中立的关系。,第二讲:文化与社会,8、文化变迁,三、文化的分析,文化变迁主要有两种方式来推动,一是文化内部发生的,一是对外来文化影响的回应。文化变迁可能是社会内的多种紧张关系、中途及新发展的结果。文化变迁也可能是文化传播的结果,通过文化传播,一种文化的特征和模式被扩散到另一个群体或社会中。,第二讲:文化与社会,1、社会结构的定义,四、社会结构,所谓社会结构,就是指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中的各要素相互关联的方式。,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一个稳定的结构,我们将怎样生活?,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社会结构的单位,四、社会结构,1)地位: 指的是在某一群体或社会中某一确定的社会位置。有两种主要的地位类型:自致地位和先赋地位。,所谓自致地位,是指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作为个人努力与否的结果而获得的地位被称为自致地位。,所谓先赋地位,是指某人所拥有的被指定的、并且通常不能被改变的社会地位。,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社会结构的单位,四、社会结构,1)地位: 每个人会拥有多重地位,而同一个人同时拥有的不同地位则常常能够揭示出关于某一社会结构的大量信息。 其中决定某人总的社会地位的那个关键性的地位叫做首要地位。,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社会结构的单位,四、社会结构,2)角色: 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按照拉尔夫林顿的说法,一个人占有的是地位,而扮演的是角色。,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社会结构的单位,四、社会结构,2)角色: 角色的学习就是要领会某一特定身份被期待的或是必需的行为,换言之,即把握好对具有某种身份的人的“规范”。,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社会结构的单位,四、社会结构,2)角色: 某个身份可能伴随着一些相关的角色。这些与某一种身份相联系的角色的集合就叫做一个角色集。,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社会结构的单位,四、社会结构,2)角色: 每个人都可能具有两个或更多的角色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两种或更多的身份,当来自于这些角色与身份的要求出现对立时,置身于其中的个人就处于了一种角色冲突的状态。,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社会结构的单位,四、社会结构,2)角色: 有时,相互对立的要求被置于同一角色之中,由这种情形而导致的个人压力就称之为角色紧张。,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社会结构的单位,四、社会结构,2)角色: 人们偶尔也会为了使自己与主要的生活角色更加相配,而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自我形象。有时因为改变的程度如此剧烈,使得他们在角色行为的表现中几乎丧失了自我。这种情形被称为“个人与角色的混同”。,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社会结构的单位,四、社会结构,3)群体: 所谓群体,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共同认同和团结感的人所组成的人的集合。群体内的成员相互作用和影响,共享着特定的目标和期望。,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社会结构的单位,四、社会结构,3)群体: 每个群体也可以被叫做一个社会系统因为它们同样具有所有系统所具备的一些基本结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从下面三个维度去描述:群体中的结构水平、群体内的亲密程度和群体中的不平等与差异。,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社会结构的单位,四、社会结构,3)群体从群体内的结构水平描述,某些人类集体有某种共同之处,但不具有共享特征,不具有社会结构,因此在社会学的意义上并非是群体,我们把这些集体叫做社会类属。,另一类不属于真正群体的集体就是集合,指在某个特定场合中面对面相处的人们,但他们之间并没有发生互动,也缺乏最基本的社会结构。,除了集合外,还有一些结构松散、比社会群体等集合性实体更具自发性和临时性的集群。此类集群中所发生的行动被称为“集合行为”。,一些规模较大且更具结构化的群体被称为组织,即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标而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群体。,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社会结构的单位,四、社会结构,3)群体从群体内的亲密程度描述,初级群体是一种规模较小又非专业化的群体。他们中的成员在交往时既直率又亲密,最熟悉的群体就是家庭。,次级群体是指成员间以一种有限的、非个人方式交往的规模更大、更具专业化的群体。最常见的次级群体就是组织。,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社会结构的单位,四、社会结构,3)群体群体中的不平等与差异,社会等级化能够产生出非常牢固的社会群体。例如印度的种姓群体就是已知人类社会最严格、高度结构化的社会群体。另一种我们较为熟悉的社会集群就是民族群体。一个民族群体由具有共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以及相互认同感的人所构成。,在每一个已知的人类社会中,人们都倾向于根据财富、权力和声望将人们及其社会地位排出等级。这种排序被社会学家称之为“社会分层”。,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社会结构的单位,四、社会结构,4)宏观社会结构之一:社会设置,社会设置是指用来满足社会基本需要的社会结构中相对稳定的一簇要素,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最常见最典型的社会设置就是家庭。,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社会结构的单位,四、社会结构,5)宏观社会结构之一:社区,当一群人集中于个人家庭和工作地点,并且以社会互动的日常模式(例如与工作、购物和上学等相关的生活模式)为基础时,我们通常将这种集合叫做社区。,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社会结构的单位,四、社会结构,6)社会与社区,社区(community)和社会(sosiety)是经常被混用的一对术语。当简单地指一群居住在一起并具有共同文化的人的时候,它们是可以互换的。然而社会学家通常依据规模的大小、独立和自足的程度来将二者区分开来。社会更是一个包含了广泛的、以地域为基础的、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所有社会设置的社会性集合。这种广泛性正是一个单一社区所缺乏的。,第二讲:文化与社会,3、社会的基本特征,四、社会结构,1、几乎所有的社会成员关系都发生在社会的边界以内。超出社会边界的行为将受到严格的正规控制。例如与外国的关系就要受到严格管理。 2、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个社会要建立起一些社会程序和机制来获取和分配经济的或其它种类的资源。 3、作出决策和解决争端的最终权威属于整个社会。 4、社会是其成员效忠和捍卫的最高一级的组织形式。 所有社会成员分享着共同的、独特的文化,通常也拥有共同的语言。,第二讲:文化与社会,五、社会类型,当代的社会学家普遍采用两种划分社会的方法:一种是以社会成员如何生存(即他们的生存方式)为基础的分类,另一种是与一个社会的整体社会结构相关的分类方法,即公社的还是社团的社会。,第二讲:文化与社会,五、社会类型,当代的社会学家普遍采用两种划分社会的方法:一种是以社会成员如何生存(即他们的生存方式)为基础的分类,另一种是与一个社会的整体社会结构相关的分类方法,即公社的还是社团的社会。,所谓社会生存方式,就是人们如何被组织起来以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方式。,第二讲:文化与社会,五、社会类型,狩猎和采集社会 园艺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后工业社会,按照生存方式的分类,第二讲:文化与社会,五、社会类型,公社社会的特点: 1、劳动分工程度与角色的专门化程度不高。 2、家庭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设置。亲属关系几乎是所有社会组织的基础。 3、绝大多数的社会关系都是人格化的和持久的。 4、社会行为主要由习俗和传统来加以规范。,按照社会整体结构划分,第二讲:文化与社会,五、社会类型,社团社会的特点: 1、社团中存在着广泛的劳动分工和高度专门化的角色分类。 2、家庭的影响力有所丧失,家庭的一些活动分别被经济、宗教、政治等其它一些社会设置所取代。 3、许多社会关系都是非人格化的、短暂的。 4、社会行为由法律而不是习俗来管束。,按照社会整体结构划分,第三讲:社会互动,一、社会互动的定义,所谓社会互动,就是人们以相互的或交换的方式对别人采取行动,或者对别人的行动或期望作出回应。,人们在社会化过程学会意识到自身行动对他人的后果,所以它的行为都是以他人为导向。,如果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障碍,可能他就不能很好感知自身行动对他人的后果,它的行动就可能是以自我为导向的。,第三讲:社会互动,二、符号互动论,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学习由社会建构并由大家共享的象征意义,同时,人类还与他们自己交流这些意义,一句话,人类互动是基于有意义的符号之上的一种行动过程。,米德的观点,第三讲:社会互动,二、符号互动论,互动论的三个基本原理: 第一,我们依据我们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而对其采取行动; 第二,我们所赋予事物的意义源于社会互动; 第三,在任何情况下,为了赋予某种情境以意义,并决定怎样采取行动,我们都要经历一个内在的阐释过程我们“与我们自己交流”。,布鲁默的观点,第三讲:社会互动,二、符号互动论,按照符号互动论的观点,在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考虑与其它人在同一社会情境下的行动和思想一致。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必须阐释他人行为的象征意义。,第三讲:社会互动,二、符号互动论,人们如何理解他人对于某些符号所赋予的意义?米德认为,这种重要的理解是经由他所说的角色借用过程而获得的。人们往往站在他们互动对象的角度来想象自己。通过密切注意互动对象使用语言或其它符号的方式,我们可以领悟到对方通过语言和行为所要传达的意思。,第三讲:社会互动,二、符号互动论,所谓共享定义,是指我们一般假定:不仅是对语言及其它具体符号,而且还包括日常社会情境,别人与我们都使用同样的定义。多数共享定义,或者说“情境定义”迷失在无意识当中领会的。,共享定义,如果共享定义遭到破坏,我们将如何生活?,第三讲:社会互动,二、符号互动论,这种关于定义的共识是人类互动得以进行的关键。由于某个社会的成员以同样的方式解释和定义多数同样的情境,所以他们可以以某种组织化的方式共同采取行动。,共享定义,第三讲:社会互动,二、符号互动论,这种关于定义的共识是人类互动得以进行的关键。由于某个社会的成员以同样的方式解释和定义多数同样的情境,所以他们可以以某种组织化的方式共同采取行动。,共享定义,托马斯定义 如果人们将某种情境定义为真实的,那么这种情境就会造成真实的影响,第三讲:社会互动,二、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的原则:某个人的态度取决于他(她)在首次遭遇时如何看待事物,他(她)所见到的东西,这些东西对他们的定义,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反应。,第三讲:社会互动,三、拟剧论,这种观点把人们看成戏剧中的演员:当人们扮演角色时,他们的表演是由观众来判断的,这些观众对表演的失误非常警觉,而这些失误则有可能反映演员真实性格的某些方面。,因此,人类互动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为了使他人按照我们的愿望看待自己而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努力。尤其在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的情景中,人们通常小心策划他们的表演,以便使其行动与他们所想创造的印象一致。,第三讲:社会互动,三、拟剧论,前台与后台,拟剧论者把针对陌生人或偶然结识的朋友的行动叫做“前台”行为。只有关系更为密切的人才被允许看到“后台”正在发生的一切,也就是说,了解行动者的真实情感。,前台和后台也可以指实际的物质场所,在这些场所中,只能有某种特定的表演。比如,在家中,客厅最有可能被当作前台,而则表现出了后台特征。在学校,老师们的起居室是后台,而教室则充当前台。,第三讲:社会互动,三、拟剧论,按照拟剧论的观点,一旦行动者意识到他的表演已经失败,没有能够在观众中制造出所预期的印象时,就会出现尴尬情形。 表演者的尴尬通常也伴随着观众的尴尬。为了避免这种尴尬,观众通常忽视表演中的过失,因此也就帮助表演者保全了脸面。这就是“有意忽视”。,有意忽视,第三讲:社会互动,四、本土方法论,本土方法论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套我们大家都不言自明的规则或程序,它可以指导我们在新的或陌生的情境中的行动。这些规则主要来自于一些民俗规则,涉及许多人们彼此拥有的隐含的理解和预期,或者某些背景假设。人们对于这些背景假设太习以为常了,以至于很少去注意它们。但是,当这些背景假设遭到破坏或挑战时,它们对于社会行为的影响就很明显。,第三讲:社会互动,五、非语言沟通,借助符号而不是语言所进行的沟通被叫做非语言沟通。身体外貌、衣着和个人财物,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非语言沟通形式。其中,两种最重要的非语言沟通形式是身体语言(包括动态或静态的体语和面部表情)和个人空间。,统计研究表明,多数人一天只讲10-11分钟的话。通常情况下,在两个人交谈时,语言对情境的社会意义的表达平均不到35%,剩下的65%的意义都是由非语言方式表达的。,第三讲:社会互动,六、社会沟通的形式,个人或群体采取某种方式彼此交往,这种交往旨在获得报酬或回报,这样形成的关系就是交换关系。,1、交换,多数社会交换所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互惠。按照这一原则,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的每一次让渡都包含着关于某种回报的期待。互惠原则假定当事人之间存在某种基本的平等关系,它有助于通过创造持续的相互间的义务来维持交换的平等。,第三讲:社会互动,六、社会沟通的形式,合作是指这样一种互动形式,即由于有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对于单独的个人或群体来说很难或不可能达到,于是人们或群体就联合起来一致行动。,2、合作,合作的四种类型:自发互助合作、习惯传统合作、直到合作与契约合作。,第三讲:社会互动,六、社会沟通的形式,作为合作的对立面,冲突是针对珍稀物品或价值的斗争。为了达到所向往的目标,打败对手是必要的。,3、冲突,冲突的四种主要类型:群体之间的战争,群体内的冲突,打官司和理念之间的对立。,第三讲:社会互动,六、社会沟通的形式,竞争是遵循某些规则的一种合作性冲突,在这种形式的互动中,达到所追求的目标要比打败对手更重要。,4、竞争,为了防止竞争转变为冲突,竞争双方必须预先就“游戏规则”达成一致意见,并且,在遵守这些规则上必须协作。,第三讲:社会互动,六、社会沟通的形式,强制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将其意志强加于另外一方的互动形式。,5、强制,在本质上讲,所有这些形式的强制都是以使用物质力量或暴力的威胁为最终基础。但是,一般而言,强制的表现要微妙得多。对于父母的爱,对于国旗的敬重,对于上帝的信仰,以及对于孤独的恐惧,都可以作为强制的手段。,第三讲:社会互动,七、社会网络,社会网络由个人之间复杂的联系网组成。网络与群体有某种相似性:其成员之间偶尔有互动,并通常共享某种认同感和团结感。他们可能还有某些共同目标和期望。但是,与将群体成员凝结在一起的各种关系相比,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一般更具有局限性和弥散性特征。,第三讲:社会互动,七、社会网络,1、社会网络的密度,所谓密度,就是网络中个人关联的程度。如果你的大多数朋友都彼此相识而不只是认识你,那么,你的朋友网络是紧密的连接,或者说是稠密。如果你的朋友们彼此一般都不认识,那么,你的朋友网络是松散的连接。,第三讲:社会互动,七、社会网络,2、社会网络的多重关系,所谓多重关系,指的是两个人卷入交往的多种方式。这种交往可能是简单的单向交往例如售货员与其顾客之间的交往;也可能是多重关系的交往例如,那些卷入家庭生活的人们之间的交往。,第三讲:社会互动,七、社会网络,3、社会网络中的强关系与弱关系,所谓强关系,是指人们在其中投入更多时间、更多情感,并且彼此更为亲密也更为地提供互惠性服务的关系。 所谓弱关系,是指那种自我卷入不多甚至没有卷入的关系。,第三讲:社会互动,八、社会化,1、社会化的定义,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所谓人格,指的是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观照的模式,它们构成了特殊个体的一系列鲜明的品质特征。人格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部分:认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觉和记忆)、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水平)及情感(感觉与感情)。,在一般语汇上,人格具有多重的涵义,主要有: 个人的尊严、名誉、价值的总和。 指一个人的“个性”。 人的道德品质。,第三讲:社会互动,八、社会化,2、社会化的生物学原因,人类整个生命的15%-25%的时间是依赖他们父母的,这个延展了的依赖时期,为学习文化意义与社会技能提供了必要的时间,也与他人和社会总体建立了终生的社会和情感联系。 人类缺少很强的社会本能或遗传的生物性的固定行为模式,替代这些本能的是文化。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学习文化模式。这就是社会化过程的目的。,第三讲:社会互动,八、社会化,3、婴幼儿的社会化,当婴儿在吮吸母乳或者被父母拥在怀里用奶瓶喂奶的时候,他们接受了三种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温暖、食物以及与人类的接触。,第三讲:社会互动,八、社会化,4、人格发展理论,“镜中我”理论: 自我作为一种社会产物,它的出现有三个阶段。首先,我们察觉到我们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其次,我们领悟了别人对我们行为的判断;第三,基于对他人的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我们的行为。简单地说,我们根据想象别人对我们自己行为外表的感觉来理解自我。,第三讲:社会互动,八、社会化,4、人格发展理论,“主我-客我”理论: 米德将自我分为两个部分:“主我(I)”与“客我(me)。”“主我”包括每个人自发的独一无二的、“自然”的特征,“客我”是自我的社会部分对社会要求的内化和对那些要求的个人意识。“主我”首先发展起来,“客我”要经过很长时间才得以出现。米德认为自我的发展包含主我与客我之间的一系列连续交流,在这种交流过程中,主我不断地对变化着的客我作出反应。,第三讲:社会互动,八、社会化,4、人格发展理论,“主我-客我”理论: 客我在社会化过程中经历了三个极不相同的阶段: 1.模仿阶段:在这阶段,儿童仅仅模仿父母的动作,真正的“客我”尚未发展起来。 2.嬉戏阶段:这时孩子开始从事角色借用:他们把自己想象为处于他人的角色地位,从而发展起从他人角度看待自我与世界的能力。 3.群体游戏阶段:三四岁以后,儿童开始走出家庭,与更多的人和群体发生联系,儿童开始关心在非家庭群体、包括作为整体的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发展起了一般意义上人们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的观念,当能够这样做时,他们已将“社会”内化了,“客我”的形成过程已经完成。,第三讲:社会互动,八、社会化,4、人格发展理论,“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超我大致相当于米德的“客我”,即对从社会习得的“应该如何”和“必须如何”的内化。这就是对人格的审查、意识和社会监控。本我包含无意识记忆和生理的、心理的冲动,尤其是性冲动。自我在超我和本我之间扮演着一个中介角色,大多数情况下处于无意识之中。如果一个人要达到心理健康,人格的这三个部分,必须终其一生都是和谐的。,第三讲:社会互动,八、社会化,4、人格发展理论,“认同危机”理论: 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是由“认同危机”来定义的。一个稳定的自我认同源自于对这些认同危机的积极解决,下面是主要八个认同危机的概括: 1、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期);2、自主与怀疑(儿童早期) 3、主动与内疚(学龄前); 4、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期) 5、认同与角色混淆(青春期);6、亲密与孤独(青年期) 7、代际关怀与自我沉浸(中年期); 8、完美与绝望(老年期)。,第三讲:社会互动,八、社会化,4、人格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智力发展要经过下列几个阶段: 1、感觉运动阶段:1岁半到2岁。他对世界的了解,是完全通过他们的感觉器官的,儿童学会在大脑中建构和再构客体。 2、前操作阶段:2岁左右到7岁。孩子学会使用和理解符号,并且第一次有了描摹客体的企图。在这个阶段,儿童是高度的自我中心主义者。 3、具体操作阶段:7-11岁之间。儿童能够形成关于事物之间联系的概念和事物的因果联系。他们也开始发展起从他人的位置来想象自我的能力。 4、形式操作阶段:12岁到15岁。青少年发展起了高度抽象思考的能力。他们可以对现实的可能性进行思考,建构理想,以及对未来进行实际的推理。,第三讲:社会互动,八、社会化,5、社会化的主体,家庭: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重要的社会化群体一直就是家庭。这种连续不变的重要性源于它在一个人一生中关键的头几年中所处的最初社会化的地位。 学校与幼儿园:有史以来,家庭以外的最主要的儿童社会化主体是学校。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儿童被教之以在这个社会和文化传统中他们所需要的技能和态度。 同辈群体:由于同辈群体帮助青少年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平等位置,因此它对青少年有特别的影响。 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把社会生活的前台和后台的界限搞得模糊不清,成为强有力的社会化主体。它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第三讲:社会互动,八、社会化,6、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大量的人类生活是以群体的形式进行的,以至于那些喜欢独处者被贴上“孤独者”的标签,并认定为有偏离行为。社会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认为人类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人类就是生活在所有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群体中。,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1、群体中的关系,初级关系 初级关系是一种个人的、情感的、不容易置换的关系,它包括每个个体的多种角色与利益。它以大量的自由交往和全部人格的互动为特征。,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1、群体中的关系,初级关系 初级关系是一种个人的、情感的、不容易置换的关系,它包括每个个体的多种角色与利益。它以大量的自由交往和全部人格的互动为特征。,初级关系,因而也就是初级群体,为人们提供了人格发展的机会。这些关系有助于我们把对自我的形象扩展为一种复杂的、多层面的个体。更进一步说,在人们与其它人或群体发生冲突的时候,初级群体是主要的认同来源和安全来源。,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1、群体中的关系,次级关系 次级群体是为达到特殊目标而特别设计的群体,其成员主要以次级关系来相互联系。与初级关系相比,次级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缺乏情感深度的关系,它所包含的只是一个人人格的某些有限方面。,非人格特征反映了次级群体的目的:达到务实的目标,而不是提供情感支持或作为自我表达的工具。,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1、群体中的关系,初级关系与次级关系特征比较,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2、形成群体的目的,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有两类,即工具性需要和表意性需要。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的界限也十分明显。社会学家相信,这两个方面的差异,就是人们为什么形成社会群体的两个基本原因。,一些群体满足工具性需要也就是说,群体帮助其成员去做那些不容易单独完成的工作。,另一些群体的形成主要是为了满足表意性需要这就是说,群体帮助其成员实现情感欲望,通常是提供情感支持和自我表达的机会。,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3、群体结构,群体越大,它就越复杂、越正式。每增加一个新的成员,群体中可能的社会关系成几何级数增长。 因此,群体的规模与其功能密切相关,而“恰当”的群体规模强烈地依赖于它的目标,群体规模,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3、群体结构,传统惯例控制了几乎所有的群体行为,群体成员严格恪守相互帮助的复杂规则,它们精确地告诉群体成员在大多数情景下如何行动。,群体规范,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3、群体结构,许多群体规范以角色期待的形式出现。他们发现在每个小群体中都会产生一些相同的基本角色。每种角色都以不同的方式对群体的任务或活动作出贡献。一些人扮演着说话者的角色以保持交谈的继续。另一些人为群体出主意。还有另外些人也维持着交谈的继续进行。最后,最受人喜欢的人扮演着协调者的角色。,群体角色,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4、群体的运作,群体决策有四个明确的阶段。在定向阶段,群体被引到问题上来,并对一些事实进行分析。在评价阶段,成员对问题作出估计,并对其它人的观点作出反映。在第三阶段,群体开始谈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达成共识的斗争中,产生了派系也建立了情感。当决定最后出现,第四个阶段就开始了。在这个阶段,群体试图重新回复代开始时的和谐关系。,决策,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4、群体的运作,遵从指与习惯、规则或普遍意见一致的行动。许多实验都表明了群体内部的遵从压力是如何强大的。小群体成员倾向于通过确定对现实的共同观点来减少情景的模糊性。成员内化了群体的共同观点,甚至在离开群体后还继续持有这种观点。,遵从,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4、群体的运作,信息遵从是指:群体成员并未明确感到对群体成员的意见和判断的遵从压力,而仅仅由于感到群体成员所表达的选择一定有很好的理由,他们才决定接受群体的观点。 规范遵从是指:来自他人的真实的或想象的压力。 服从是指:认同现实的或者想象中的领导期望,遵从,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5、群体的界限,群体成员一般说来对于他们的内群体(即他们所属的群体)都有特别的感觉。他们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别的群体,或者说是外群体(即他们所不属于的群体),认为外群体不如内群体重要。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内群体中找到优点,这反映了我们对肯定性自我形象的需要。获得类似的自我形象对群体成员来说极为重要。,内群体与外群体,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5、群体的界限,参照群体是指对个人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等的形成特别重要的群体。参照群体作为一个心理参照点,反衬出其它群体在变迁中所产生的要求和期望。正面参照群体的价值和标准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社会基础。,参照群体,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6、组织的特性,除了清晰陈述的特定目标以外,一般说来组织还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第一,为了更高效率地达成群体目标而进行的劳动分工和权威的分配。 第二,权力相对集中在领导或者执行主管手中,他们使用权力控制组织成员活动并将它们导向组织目标。 第三,组织中成员不是固定的,这使得组织可以超越某一特定成员而生存;组织成员死亡、辞职、退休或者解雇时,可以用常规性的方式来加以替补。,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7、组织结构,正式结构 组织的正式结构是指导组织成员活动的一套明确陈述的规定、纪律和程序。正式结构的显功能是富有效率地达成组织目标。每个成员都分担了特定的组织任务,必须清楚与别的任务承担者的成员关系。组织也必须提供正式的约束手段,即运用于群体成员的详细奖惩规则,以此确保组织成员对规则的服从。在一个规模大而复杂的组织中,通常确立一些正式手段来衡量群体成员的绩效,例如工资审核,或者由上级所作的年终评估等。,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7、组织结构,非正式结构 非正式结构是由群体成员的互动所形成的人际关系。虽然非正式关系并不在组织的规划之中,但是对组织的功能发挥却必不可少。正式规则和程序并不能解决组织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它甚至还不如非正式规则有效率。非正式结构有助于组织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否则组织效率可降低、目标难于达成。然而在有些情况下,非正式结构也产生消极性后果。,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7、组织结构,科层制 科层制是一种运作于明确的规章和程序之基础上的等级权威结构,其主要特征如下: 1.全体员工分化成较小的部门,每一个部门的责任都有详细描述。 2.权责分明。雇员都处于一定的等级制度中,每人都对上一级的监督者负责。 3.基于专业技术资格之上的人员用工制度。 4.详细的规章制度严格规定了工作人员的操作规程。 5.在科层制中确立了一套科层制职业发展的方式,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8、组织过程和变迁,制度化 一个组织一旦建立,它就走向制度化的历程: 首先,进行群体活动的方式开始建立起来,有时候,这指的就是标准化操作程序。标准化操作程序最终会限制组织在多种行为之间进行选择的自由。 其次,程序越固定,员工之间的关系就会越正式。结果,组织行为就越稳定,越可以预见。但是当非正式关系变得越不重要时,要创造新的交流方式和新的结构就越难。 第三,组织目标开始越来越没有弹性。,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8、组织过程和变迁,目标置换 制度化的另一种负面效应就是目标置换。当组织员工更加关注组织本身的存续和他们在组织中的位置,而不去关心是否与组织的实际目标相符合时,这一现象就会发生。 目标置换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组织成员热中于保持他们自己在组织的地位,因而就把这个目的当成了组织的目标。其次,当组织规章制度本身成为目的时目标置换也会发生。目标置换的第三种形式是雇员之间非正式结构的发展,导致他们保全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组织的需要。,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1、越轨的定义,社会越轨,是指社会成员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常越轨是指主观上基本接受社会规则的合法性,但却因个人目的而做出违犯行为。大多数犯罪行为归入这一类。实际上任何一个人都不赞同反常越轨,即使是越轨者在大多数场合也不赞同。,不遵从越轨是指由于越轨者相信规则是坏的,以至于有必要通过蓄意地和集体地违犯它而向它进行道义上的挑战。不遵从越轨者的目标不是个人得失而是改变规则。这类越轨是一种良知未泯的行为,而这里的良知则基于一定的社会理想。不遵从的越轨者常常被他们的支持者当作英雄,而且,如果他们的努力获得成功,他们就会最终得到全社会的支持。,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1、越轨的定义,关于社会越轨,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越轨行为未必就是坏的和不可接受的行为。 第二,越轨行为并非总是自愿的。 第三,越轨行为未必是犯罪行为。 第四,越轨行为,虽不被赞同,却是一种普遍地文化现象。 第五,越轨可以是个人干的,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所为。,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2、社会控制,旨在防止越轨并鼓励遵从的努力就是社会控制。社会控制主要由两种类型: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内在社会控制指那些引导人们自我激励并按遵从的方式行动的过程。外在社会控制则是运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约束来促使人们遵从的各种外在压力。,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3、越轨的社会功能,1、越轨有助于澄清并定义社会规范。许多社会规范在被破坏之前还模糊不清。这时,群体对越轨的反应进而澄清了规范。 2、越轨能增进群体的团结 3、越轨能带来社会系统所需要的变迁。 4、越轨促使人们更愿意遵从。,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4、越轨与社会功能失调,长期或广泛的越轨能从几个途径导致社会功能失调: 首先,如果越轨广泛流传,就可能弱化人们遵从的动机。 其次,越轨可能使生活不可预知并充满危险。所有复杂的社会互动都基于这样一个假定,即人们通常会固守自己的角色定位。如果人们,特别是那些地位显赫的人,不能遵守人们期望他们遵守的社会规则,社会生活正常进行就会产生问题并处于危险之中。 最后,尽管一个高度组织的社会系统能承受大量的越轨而不会出现严重混乱,但当大量的人长时间地越轨时,当越轨渐渐严重地破坏掉对基本社会机构的社会价值观的信任时,或者当越轨引发了社会不能容纳的冲突时,就可能出现社会解组。,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5、几种社会理论,结构紧张理论,该理论认为,当社会的文化与架构之间存在紧张或冲突时,越轨就可能产生。所有文化都提出了作为普遍欲求的某些目标,同时也明确指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合法手段或社会认可的手段。但是,在社会快速变化和社会不平等广泛存在的环境里,属于某些群体的人可能很少或根本没有机会通过合法的途径去实现文化上的成功目标。社会结构限制了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结果,这种群体的人就会体验到社会失范,他们可能失去对这些目标的兴趣,或者失去通过合法的途径达到成功目标的兴趣,或者同时失去二者。,所谓失范,是指规范和价值相互冲突或者规范与价值相对脆弱、阙如的一种社会状况。,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5、几种社会理论,结构紧张理论(创始者:罗伯特默顿 ),受阻群体可能以五种方式对其社会失范的困境产生反应。 1.最通常的反应是遵从。 2.“革新”,接受目标(但拒绝社会认可的手段,而代之以“新”的非法的手段。 3.“仪式主义”,机会受阻的个人接受手段但拒绝目标。 4.“退却主义”,既拒绝目标也拒绝手段 5.“反叛”,拒绝文化上赞同的目标和手段,代之以新的与他人协调的目标和手段。,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5、几种社会理论,文化传递理论,该理论认为,越轨,像遵从一样,是从一个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习得的。我们每个人都受到了遵从和越轨行为的双重影响。这些影响在个人的思想中展开斗争,哪个方面在思想上占了上风,哪个方面就会去引导人们的行为。如果走向越轨的社会化强度超过走向遵从的社会化强度,一个人就会变为越轨者。有几个不同因素打破平衡偏向越轨:与教唆越轨的人联系密切,与之交往的次数就越多、越频繁和越持久,且接触时的年龄越小,当事人变为越轨者的可能性越大。,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5、几种社会理论,社会控制理论,一类控制理论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认为某些人比他人更缺乏控制自己内在冲动的能力。 另一个更为详细的社会控制理论强调,犯罪是由人们社会联系的纽带弱化所引起的:在我们大多数人中起约束作用的四大关键社会纽带却在犯罪者那里典型地呈软弱状态。这些纽带包括,“附属”于其它遵从者,特别是父母和同辈;“奋斗目标”,他投入时间和汗水为实现诸如上大学等传统目标而工作,而越轨行为则会威胁到这些目标地获得;“参与”常规活动,以减少可能越轨的时间,以及“信仰”,接受常规道德观念。,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5、几种社会理论,冲突理论,冲突理论学家认为,社会上有权有势的人同那些没有权力和地位的人的价值观大不相同。因为社会规则和法律是在社会权势参与下制定的,因此无权无势的人越轨频率更高,只不过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社会规则并未反映他们看待事物的特殊方式。 马克思主义的冲突理论认为,最能够解释大多数越轨的,是阶级冲突,而不是一般的文化差异。法律不是为了平等地保护社会中所有成员而制定出来的;而且法律也没有必要反映全社会的道德思考。,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5、几种社会理论,标签理论,标签理论家强调一个行为及其违反者只有当被标签为越轨时才变成了越轨。该理论区分了两种越轨:初级越轨,即偶尔卷入违犯社会规范的行为,并未对个人的心理形象和社会角色扮演发生持续影响;二级越轨,卷入违犯社会规范的行为,并被他人标签为越轨而且越轨者本人也这么接受了。在二级越轨中,越轨者以越轨者的角色来认知他们的行为和自我观念。 标签理论家们将成为越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权威者或关系密切的人对越轨行为的察觉;第二步是对越轨者的标签;第三步是越轨群体或越轨亚文化为加入该群体或文化的人提供越轨行为的社会支持。一旦经历了这三个步骤,这个个体就开始了他的越轨生涯,也即接受了越轨亚文化中的越轨认同与生活方式。,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一、社会分层,所谓社会分层是一种根据获得有价值物的方式来决定人们在社会位置中的群体等级或类属的一种持久模式。马克斯韦伯确定了社会分层的三个关键维度我们通常称这些维度为财富和收入(经济地位)、权力(政治地位)和声望(社会地位)。,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