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上.ppt_第1页
中国古代建筑史-上.ppt_第2页
中国古代建筑史-上.ppt_第3页
中国古代建筑史-上.ppt_第4页
中国古代建筑史-上.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建筑史,绪论 第一篇 木构架建筑概论 第二篇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及建筑类型 第三篇 中国古典园林 第四篇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绪 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历程,中国建筑史课的作用,中国建筑史的历史地位及特点,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历程,一、近代欧美学者对中国建筑文化的研究,英国著名建筑史学家班尼斯特弗莱切尔(Banister Fletcher)比较建筑史 (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历程,李约瑟(Noel 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 (1900年1995年)。生物化学家,汉学家,科学技术史学专家。相关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 “西欧人很自然的会从现代的科学技术来回溯过去,认为科学思想的发展起源于古代地中海各民族的经验和成就,。一些早期的著作全都不自觉的透露出,作者们甚至连其他民族在人类认识自然环境的历程中同样有所贡献这一事实也不知道。” “。有一些欧洲学者也早就已经模模糊糊察觉到,远在欧亚大陆另一端的这一浩瀚繁荣的文明,至少也和他们自己的文明一样的错综复杂和丰富多彩。”,二、近代日本学者对东方建筑的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历程,二十世纪初,日本学者伊东忠太、关野贞、常盘大定等人以深入中国腹地获得第一手调查材料和厚实的汉学基础,从追溯日本佛教建筑的源流入手,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了比较科学的考察。,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历程,法隆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历程,三、 中国人研究中国建筑,朱啓钤,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历程,梁思成 林徽因,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历程,刘敦桢,营造学社的主要贡献是几个方面:,1、对中国古代建筑遗迹、遗址进行调研,测绘、调查、摄影,结合实践对古代建筑文献的深入研究,使我们中国建筑自远古至于明清的历史发展脉络有了较清醒的认识。 2、对古代文献进行整理与翻译,使之与西方名词对应。 3、他们阐明了以官式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建筑的结构原理与由此产生形式特征,为中国风格新建筑的创造确立了中国古典的规范; 4、他们依据19世纪以来在西方建筑评论中占主导地位的结构理性主义标准评价中国建筑,证明它具有与西方古典建筑、哥特建筑和“国际式”现代建筑相同的特征,从而反驳了西方学者和中国一般公众对它的贬斥态度,并赋予它在现代建筑的条件下存在的意义。,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历程,中国建筑史课的作用,一、读懂建筑史的两方面硬传统和软传统 硬传统:表层建筑遗产,看得见摸得着的. 软传统:隐藏在硬传统之后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多层次的.包括建筑的构成机制、发展规律、创作思想、设计意匠、哲学观点、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意识、文化心理等.,中国建筑史课的作用,软传统的多层次结构支承硬传统.以园林为例: (1) 中国传统园林中水口的设计采用“不尽尽之”的设计方法 “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 画论中说:“一望即了,画法所忌,山水家秘宝,只此不了两字。” (2) 中国在造园界的设计思想是“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3) 支持产生以上设计思想的是审美观价观“无为” “辅万物之自然,吾不敢为”老子 “莫之为而常自然”庄子 (4) 哲学观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自然观 (5) 自然条什、社会条什,中国建筑史课的作用,二、培养建筑创作“黑箱型”思维 黑箱型,与白箱型相对而言,属于特殊的模糊型 白箱型思维: 信息输入 信息输出 白箱型思维特点: 从思维环节看:经过公式推导;按数理逻辑演绎,有确定的科序;思维活动不因人而异;思维活动是透亮的是逻辑性思维. 从输出端看:有确定的答案;可定量的,是非正误一目了然,思维活动,中国建筑史课的作用,黑箱型思维: 信息输入 信息输出 黑箱型思维特点: 从思维环节看:无公式推导;不按数理逻辑演绎,没有确定的程序:思维活动不因人而异;思维活动是透亮的是创造性思维. 从输出端看:没有确定的答案;不可定量的,思维活动,中国建筑史课的作用,数学运算思维白箱型思维 建筑设计思维黑箱型思维 结构设计思维灰箱型思维,入,出,中国建筑史课的作用,三、借鉴传统,保护传统 ()借鉴:三种方式: l) 式的借鉴低层次的借鉴 2) 符号借鉴中层次的借鉴 3) 法的借鉴高层次的借鉴 (二)遗产保护,中国建筑的历史地位及特点,一、古老的建筑体系.六大原生型体系之一. l、古埃及建筑体系4000B.C以金字塔为代表 2、古西亚(伊朗、伊拉比)建筑体系4000B,C 3、古印度建筑体系3000B,C 4、古爱琴文明4000B.C-2000B,C 5、古代美洲建筑15ooB,C | 6、古代中国2100B.C,中国建筑的历史地位及特点,中国建筑的历史地位及特点,二、绵延不断 三、多样性 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 四、发展迟缓 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形成于汉,成熟于唐,宋代精致化,明清高度成熟,不好听叫烂熟. 英,李约瑟“中国建筑的发展是漫步走的专家”,中国建筑的历史地位及特点,五、体系独特相对封闭 原因:地理结构;经济结构;思想观念结构; 中国的文化是“纯金”文化.优点是造成了独特的中国建筑风格,有很深的传统文化积淀. 缺点是局限性人. 最好为“合金文化”.如美国、日本.,中国建筑的历史地位及特点,六、木构架的优缺点 优点 (一)取材方便,易于加工。 (二)适应性强,内部空间灵活。 (三)抗震 (四)施工速度快 木材加工远比石料快。 中国建筑观念强调实用性,老子道德经:“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技术上的优势:采用建筑模数制。 (五)便于修缮、搬迁 榫卯节点有可卸性,替换某种构件或整座房屋拆卸搬迁,都比较容易做到。 (六)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国建筑的历史地位及特点,缺点 首先,生长期成材期长,导致木材越来越来稀少。 其次,木架建筑耐久性较差(易遭火灾,易腐蚀)。 再次,木架建筑采用的基本上是简支梁体系,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第一篇 木构架建筑概论,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 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 第三章 木构架建筑的台基和栏杆 第四章 木构架建筑的屋顶 第五章 木构架建筑的装修和用色,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单体建筑平面 庭院式组群布局,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1 单体建筑平面 一、单体建筑平面的构成要素间 1、间的概念 (1)四柱之间; (2)两榀屋架之间 2、 出廊 周围廊 前后廊 等级递减 前出廊 不出廊 出廊作用:(1)空间组织上有利; (2)结构上更稳定。,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3、面阔和进深 4、间的组合 官式建筑:面阔方向开奇数间 民间建筑:开间数不严格 5、间的名称 明间; 次间; 梢间; 尽间,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6、间的不等宽现象: (1)依次递减; (2)明间最大,尽间最小,其它间相等。 为什么不等宽? 功能要求 经济原因 艺术效果 结构要求 视线说 二、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形式 正式:长方形是唯一的平面形式。 杂式:自由,可采用出长方形以外的任何形式,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2 庭院式组群布局 四种布局方式: 纵列式; 横列式; 散点式; 庭院式(中国主要的布局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擅长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建筑群以中轴组织群体,规则、有序、主次分明。,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庭院式布局的多元功能 1、空间聚合功能。联系方便,适合于中国家庭结构。 2、气候调节功能 3、场所调试功能 4、防护戒卫功能 5、伦理礼仪所需,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二、庭院式的构成形制和组合方式 ()构成形制 1、廊院式 单核 多核 二合院;三合院;四合院 2、合院式 中庭式:离散式;毗连式 中殿式:配殿贴边;配殿内移,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二)组合方式 1、对称式组合(规则形) 条件:表现庄严气派;讲究排场;地段条件允许的建筑. 2、半对称组合 条件:要求一定气派,不追求严肃;地段的限制不能全部对称. 3、不对称式布局 条件:要求活泼;从功能实际出发;地段的限制,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三、庭院式组群布局的特点,(一)突出内向型布局 特点: l、使用功能:安静、私密性强 2、精神功能:含蓄,艺术表现力主要在内部庭院. (二)突出建筑空间的艺术表现力 空间美 建筑美 形式美,庭院式的表现重点,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三)突出建筑艺术的时空性 时间艺术:音乐 空间艺术:雕塑 时空艺术:中国的群体建筑,戏剧.具有历时性. 共时性欣赏:时空性不强,一眼可望尽,如西方集中型建筑,但内部空间复杂. 历时性欣赏:中国建筑,时空性强,但内部空间简单.,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四)突出单体门的作用 玉篇 “在堂房曰户,在区域曰门.” 作用: 1、用大门承担建筑组群的外显立面,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屋宇门 山门(庙) 戟门(住宅宫殿) 塾门(宫殿) b) 墙门 高墙门、矮墙门、洞门 c) 牌楼门: 区域划分;纪念意义 与墙门合用棂星门 d) 台门,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2、 门面成为组群艺术空间序列起点 形成了固定模式,用影壁(照壁) 1)种类:跨山影壁;撇山影壁;一字影壁; 八字影壁;一封书(撇山) 2) 位置: 门内;门外;与门在一起 3) 作用:遮挡视线; 组织空间,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3、 门成为庭院节点,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4、 门屋结合,某佛寺天王殿平面,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五)突出亦内亦外的复合空间,内部空间有顶界面的空间 外部空间没有顶界面的空间,怎样做亦内亦外的空间? l) 内部空间外部化.减少侧界面. 2) 外部空间内部化.小天井空间, 侧界面强烈,墙高,围得死,但无顶.,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两种构架型制,斗栱,雀替,对木构架的评价,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我国木建筑形式: 井干式 承重维护结构于一体,耗材,体量受限制,构架式: 抬梁式(叠梁式) 穿斗式(立帖式),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1 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一、两种构架的特点 1、抬梁式(叠梁式) 1)、构架特点: 是一种梁柱结构。主要结构部件包括柱、梁、檩、枋。柱上搁置梁头,梁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 2)、优点:可以获得较大的空间 3)、缺点:梁较大,耗材多 多用于官式建筑及北方建筑,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抬梁式靠自重来稳定建筑,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2、穿斗式(立帖式) 1)、构架特点: 是一种檩柱结构体系。主要结构构件有:穿、柱、檩、挑。用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 有密檩穿斗和疏檩穿斗两种,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穿斗式靠穿来增加稳定性,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2)优点: 以竖向的柱代替横向的梁 以小材代替大材 简化了屋面用材 简化了悬挑的构造 增加了构造的灵活性 整体刚性好 3)缺点:空间小,平面布局不灵活 多用于南方民居,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二、抬梁式构架的基本构件柱、梁、檩、枋 1、柱: 角柱 檐柱 中柱 山柱 金柱 瓜柱 (童柱),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2、梁:宋称栿 承受几根檩子就叫几架梁 挑尖梁大式做法(抱头梁小式做法 ) 单步梁;双步梁,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3、檩: 小式称桁,宋称槫 与屋脊平行的构件 名称: 脊檩;金檩;檐檩;挑檐檩 4、枋: 梁下的联系构件,不能承重 进深方向:随梁枋; 穿插枋 面阔方向:垂直山墙 随檩,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三、大式做法和小式做法,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2 斗栱,斗栱:中国古建筑中用以连接柱、梁、檩、枋的一种独特构件,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的结构构件。有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一、斗栱的作用 1、增加承托作用。增加挤压面。 2、支撑挑檐檩 3、联结柱网 4、减少净跨 5、抗震 6、装饰作用 7、等级标志 8、模数作用,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二、斗栱的组成,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斗栱构件名称:,构件的位置: 坐斗:一组斗栱最下的构件 十八斗:除坐斗以外 槽升子:正心栱之上的升 三才升:除槽升子之外的升,清 宋 斗: 坐斗 栌斗 十八斗 交互斗 升: 槽升子 齐心斗 三才升 散斗,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清 宋 栱: 横栱:瓜栱 瓜子栱 正心瓜栱 泥道栱 万栱 慢栱 正心万栱 泥道慢栱 厢栱 令栱 翘 华栱,横栱:平行于立面的栱 翘:垂直于立面的栱,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昂:斗栱中的斜置构件,起杠杆作用 杪下昂 宋式斗栱称呼. 翘昂踩 清式斗栱称呼.,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枋 清 宋 正心枋柱头枋 挑檐枋撩檐枋 井口枋平棊枋 拽枋 罗汉枋,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三、斗栱的出跳 出跳得多少代表了等级的多少.注意宋清的出跳差别. 宋:出一跳四铺作 出两跳五铺作 。 出五跳八铺作 清:。跴(踩) 宋代出跳与铺作的关系:栌斗算作一层,再加上耍头和衬方头,得到常数3.再往上数方木的层数或出跳数,与常数3相加,即铺作数.,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与斗栱相关的概念: 重栱:指斗栱或跳头上置两层横栱. 计心造:哪一跳上有横栱的,那一跳的做法便称计心造. 并计心:每一跳都用计心造做法的. 偷心造:哪一跳上没有横栱的,那一跳的做法便称偷心造. 插栱:每一跳都用偷心造做法. 卷杀:对木构件做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四、斗栱的类别 1、按位置 清 宋 柱头科柱头铺作 平身科补间铺作 角科转角铺作,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2、按做法 两材斗栱 翘昂斗栱 品字斗栱 隔架科斗栱 溜金斗栱,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五、斗栱的模数 l、 宋代的材分制 2、 清代的斗口制,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3 雀替,宋称绰幕枋.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的一个构件。,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作用 1、增加挤压面 2、减少梁枋净跨 3、改善节点构造 4、取得艺术上的过渡,美化了梁枋关系 二、雀替的种类 大雀替;小雀替;龙门雀替;通雀替;骑马雀替;花牙子,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4 对木构架的评价,、木构架起框架体系,有着广泛的适应性 1、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建筑 2、可以适用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 3、可以搭配使用各种地方材料 4、可以适应不同的造型 二、木构架体系有严格的模数制 优点:易设计,易建造,易备料,易雇工,易普及,水平有保证,高度定型化标准化 缺点:卡的太死,程式走向僵化,不利于创新,使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迟缓.,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型制,三、达到高度成熟水平 四、费工费料 五、木构架的技术局限 1、没有形成三角杆件体系 2、梁架之间缺乏联系 3、梁架和基础结合的不密切 4、后期断面不合理 六、耐久性差,易腐蚀,第三章 木构架建筑的台基,台基的作用和构成 普通台基 须弥座台基 栏杆,第三章 木构架建筑的台基,1 台基的作用和构成,一、作用 1、防水避潮 2、稳固基础 3、调适构图 4、扩大单体建筑的体量 5、组织空间 6、等级标志,第三章 木构架建筑的台基,二、构成 台明台基的主体 台阶台基的踏步 勾栏台基的栏杆,高级的台基设 月台台基的延伸,高级的建筑才有,第三章 木构架建筑的台基,2 普通台基,一、组成 陡板石 阶条石 土衬石,角石 象眼石 垂带石,砚窝石 踏跺石,第三章 木构架建筑的台基,二、台阶 1.类别: 按部位:正阶踏跺、垂手踏跺、抄手踏跺,第三章 木构架建筑的台基,按做法:垂带踏跺、如意踏跺、礓礤,垂带踏跺,第三章 木构架建筑的台基,2、阶的坡度:(出自北宋喻皓木经 峻前竿垂尽臂,后竿展尽臂 平前竿垂手,后竿平肩 慢前竿平肘,后竿平肩 喻皓,北宋初著名木工。一生中最重要的两项成就: 著木经三卷,已失传; 主持设计建造开封开宝寺灵感塔,高36丈,989年竣工,1044年毁于火灾。,第三章 木构架建筑的台基,3、细部处理: 1) 角柱石 2) 台阶断面 3) 垂带石 4) 砚窝石,第三章 木构架建筑的台基,4、台阶的演变: 早期:两阶制东西阶制(应礼制,但艺术处理上不合理) 后期:东西合一,第三章 木构架建筑的台基,3 须弥座台基,高级建筑的台基,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 须弥原为佛经中的山名,称圣山为须弥山,在印度把须弥山作为佛像的基座,意思是佛坐在圣山之上,更显示佛的崇高与神圣。,第三章 木构架建筑的台基,第三章 木构架建筑的台基,宋、清两种须弥座台基的比较: 1、层次多,线条细分层少,线条粗 2、自身主次分明,强调主体自身层次不分明,不强调主次 3、个别线脚不合理线脚合理 4、清秀、精细,女性美庄重、精硕、厚重,男性美,第三章 木构架建筑的台基,4 栏杆,一、作用 1、防护作用 2、分隔作用 3、剪影花边作用 4、尺度标志 二、种类及构成 种类:寻杖式、栏板式、籤子式 以寻杖式栏杆为主讲解,第三章 木构架建筑的台基,清式,宋式,第三章 木构架建筑的台基,宋、清寻杖式栏杆的比较: 1、构件之间打榫卯,且分件多构件基本为一体 2、望柱之间距离大望柱之间距离小 3、通透度大,虚空通透度小 4、清秀苗条稳定健美强劲,第三章 木构架建筑的台基,四、抱鼓石 作用:顶住最末一根望柱,以保持栏杆的稳定,以优美的形象作为栏杆的型处理,第四章 木构架建筑的屋顶,屋顶的种类,屋顶的形态和作用,屋顶的构造做法,屋顶的瓦件,评价屋顶,第四章 木构架建筑的屋顶,1 大屋顶的种类,一、正式建筑 1、硬山层顶 两坡,山墙 突破屋顶,第四章 木构架建筑的屋顶,2、悬山屋顶 两坡,山墙不突破屋顶,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又称为挑山或出山)。,第四章 木构架建筑的屋顶,3、歇山屋顶 四坡屋顶,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若加上山面的二条搏脊,则共应有脊十一条。,第四章 木构架建筑的屋顶,4、庑殿屋顶 完整的四坡顶, 宋称四阿顶,第四章 木构架建筑的屋顶,二、杂式屋顶 1、攒尖顶 2、盔顶 3、盝顶 4、勾连搭屋顶 5、卷棚 6、重檐顶,第四章 木构架建筑的屋顶,盝顶,卷棚,勾连搭屋顶,第四章 木构架建筑的屋顶,三、中国古代大屋顶的等级序列,重檐庑殿 重檐歇山 庑殿 歇山 卷棚歇山 悬山 卷棚悬山 硬山 卷棚硬山,第四章 木构架建筑的屋顶,2 屋顶的形态和作用,一、形态 1、深远的出檐 2、凹曲的屋面 3、翘起的翼角 4、反宇的檐口 5、突出的脊饰 6、丰富的瓦件,第四章 木构架建筑的屋顶,二、凹曲屋面的作用 1、帐幕说 2、杉树说 3、构造说 4、功能说排水,调节阳光,第四章 木构架建筑的屋顶,(1)排水: 考工记:“轮人为盖,上欲尊而宇欲卑,则吐水疾而霤远。” 物理学角度看凹曲线更利于水珠下滑。 (2)纳阳 班固西都赋“上反宇以盖载,激日景而纳光”。,第四章 木构架建筑的屋顶,3 屋顶的构造做法,一、举架法和举折法 1、举折法 宋代屋顶构造做法 由前后挑檐枋之间的宽度定好脊檩的宽度,再往下推算其他檩子的高度. 2、举架法 清代屋顶构造做法 先规定最下架为五举.解决了宋代最末折坡度也许会小于1:2的问题.,第四章 木构架建筑的屋顶,二、出檐和翼角 出檐:檐不过步 上檐口 一步架(22斗口) 翼角:起翘和出翘 三、特殊做法 1、推山 2、收山 3、挑山,第四章 木构架建筑的屋顶,4 屋顶的瓦件,、屋面瓦 板瓦、筒瓦、勾头瓦、滴水瓦、帽钉 二、屋脊瓦件,第四章 木构架建筑的屋顶,三、吻兽 正吻,垂兽,戗兽,仙人走兽,套兽,第四章 木构架建筑的屋顶,第四章 木构架建筑的屋顶,仙人走兽: 仙人骑鹤;龙;凤;狮;天马;海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猴。,第四章 木构架建筑的屋顶,5 屋顶的评价,、大屋顶反映的传统艺术 (一)理性传统 指按功能需要,工程技术,审美要求的三者有机结合。 (二)惰性传统 指某一构件的出现之初,既有功能要求,又符合审美要求,但发展发到后来,从功能技术上不需要了,但还是被留下来,变成了虚假的构件,成了装饰品。,第四章 木构架建筑的屋顶,二、大屋顶的性格序列 硬山朴素拘谨 悬山舒放大方 歇山华丽丰富 庑殿宏大壮观 攒尖顶高耸活跃向上 三、大屋顶的空间构成机制 硬山,悬山前后向组织空间 歇山,庑殿四面空间 攒尖顶面面相同,没有前后、左右、正偏之分,没有主视线。,第五章 木构架建筑的装修和用色,装修 用色和彩画,第五章 木构架建筑的装修和用色,1 装修,宋称小木作. 、装修的类别、功能和特点 1、类别 外檐装修 室外的用来分隔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分隔物。 内檐装修 室内的用来分隔内外部空间或内部空间与屋顶的隔断。,第五章 木构架建筑的装修和用色,2、装修的多元功能 1) 流通与防护的双向功能 2) 内里空间组织的基本手段 3) 功能性格的点染要素 3、特点 1) 在非承重构件 2) 不是装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