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城市规划史,3、隋唐时期,宮城位於全城最北的中部,宮城以南是皇城,皇城的左右兩側稍南處見東、西兩市。其餘里坊則是住宅及寺觀和少數官署。 唐朝建立後不久,又在城外東北興建了大明宮和紫苑,接著在城東建了興慶宮;城的東南角建造芙蓉苑,並於城的東北部與東側建夾道,使芙蓉苑與大明宮相連接。,唐長安城復原圖,夾道,唐长安之宫城与皇城 宫城:太极宫居中央,东部 为太子的东宫,西部为宫女的掖 庭宫,南部为内侍省,周约13里。 宫城南墙开有三门,正中承天 门,南临横街,组成“丁”字型 宫廷广场。皇帝登御承天门,称 为“外朝”,太极殿为接见群臣 的“中朝”,太极殿北的两仪 殿,是皇帝和少数大臣议政的 “内朝”,两仪殿两侧是皇帝的 寝宫。 皇城:北倚宫城,以横街与 宫城相隔。周长17里,正南为朱 雀门。横街与朱雀门大街组成另 一个“丁”字型宫廷广场。皇城 是唐朝中央军政机构和宗庙社稷 之所在。体现周礼表述的 “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传统 帝都设计理念。, 皇城、宮城和宮殿,皇城 是隋唐兩朝的軍政機構和宗廟的所在地。 城中的主要建築包括有 太廟 太社 六省 九寺 一台 四監等官署。,長安城沿革圖 1 漢代城市 2 唐代城市 3 唐大明宮 4 唐御苑 5 明清時代的西安城,唐长安皇城官署布局,中央官署集中在宫城前 的皇城内,适应了大朝会 官员排班制度的需要。皇 帝与中央朝官的关系以及 文书传递的程序,从外朝 衙署和内庭机构的空间位 置上也可以得到阐释。,皇城严格的空间结构 是唐朝律令制国家机构正 常运转的保障,也是周边 政权仰慕和仿效的层面。,宮城在皇城之北,它的前面隔一條大街與皇城相接。 北出玄武門就是紫苑。宮城的中間是太極宮, 東部是太子居住的東宮。,太極宮是皇帝聽政和居住的宮室,位於全城中軸線的北端。 依據軸線與左右對稱的規劃原則,沿著軸線建門殿十數座。而以宮城正門-承天門為大朝,太極、兩儀二殿為日朝和常朝,兩側又以大吉、百福等若干殿和門組成左右對稱的佈局。 公元634年開始建造的大明宮位於長安城的東北,居高臨下可俯瞰全城。,唐長安城 六條大街與東、西市,隋唐-長安、洛陽城,宮殿 宮內的宮殿以軸線上最南端的外朝最為宏麗。由南北縱列的大朝含元殿、日朝宣政殿、常朝紫宸殿。 除這三殿之外,又在其左右兩側建造對稱的若干座殿閣樓台。 後部諸殿為皇帝后妃居住和游宴的內廷。,唐大明宮 重要建築遺址,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含元殿為大明宮的正殿,利用龙首山作殿基,殿寬十一間。此形平面的巨大建築群,以屹立於磚台上的殿閣與向前引伸和逐步降低的龙尾道相配合,表現了中國封建社會鼎盛時期雄渾的建築風格。,唐大明宮含元殿 遺址,唐大明宮含元殿 復原圖,麟德殿為大明宮另一組華麗的殿堂,為唐朝皇帝飲宴群臣,觀看雜技舞樂和作佛事的場所,位於太掖池正西高地上。它是由前、中、後三座殿閣所組成,面寬十一間,進深共十七間。 根據發掘,大明宮的宮墻用夯土築成,底寬10.5米,只有宮門和宮墻轉角等少數地區在表面砌磚。這座宮城的東、北、西三面還有夾城也是用夯土築成。在短短一百多米長的軸線上設置了三至四座門,防禦相當嚴密。,唐大明宮麟德殿 復原圖,長安城有南北並列的十四條大街和東西平行的十一條大街。 一般通向城門的大街都很寬,如中軸線上的朱雀大街寬150米。這些街道為了排水,路面都是中間較高,兩側有寬、深各兩米多的水溝。, 街道,(一)唐代都城的坊制 唐代都城長安,原為隋代起建的新都大興城,先制訂規劃,修築城牆,逐漸形成坊里,採用嚴格而整齊的坊制。坊分正方形與長方形兩種,大小分為三等。 皇城以南,朱雀大街的四列坊(每側兩列)最小,南北長500590米,東西寬558700米。 上述四列坊的兩側六列坊(每側三列)屬於中等,南北長500590米,東西寬10201125米。 宮城和皇城兩側的六列坊(每側三列)最大,南北長600838米,東西寬10201125米。 各坊四周築有夯築坊牆,牆基寬2.53米。唐代曾規定,坊門早晚都要定時開閉。長安、洛陽等都城,坊門開閉以擊鼓六百下為號。,朱雀大街的四列坊 (每側兩列)最小,兩側六列坊 (每側三列) 中等,宮城和皇城兩側 六列坊 (每側三列)最大,隋唐-長安、洛陽城,坊門的規定 最初在承天門擊鼓,使騎卒在各條大街上傳呼,接著坊門關閉。 直到貞觀十年,取消傳呼,在各條街上設置鼓來敲擊,通稱街鼓。 當坊門關閉時,街上就斷絕行人,否則就是犯禁,或稱之為犯夜。此制度一直沿用到唐末。 - 西漢長安,高官的甲第都不造在里中而沿街開門,宗廟和官署也都沿街而不處里中。直到北魏洛陽也沿用這種制度。 到隋唐的長安,不僅官城與中央官署所在的皇城分開,而且與居民住宅一律都造在郭城的坊中。 可以說,唐代長安的格局,達到了古代都城封閉式結構的頂峰。 在當時長安都城的坊,據估計一般有一二千戶,多的到五千戶以上。,隋唐-長安、洛陽城,(二)唐代長安的東西兩市制度 唐代長安、洛陽的市,都是在隋代以建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洛陽的南市是在隋代豐都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東、西兩市周圍築牆,沿牆有街,中間有井字形的街,通向四面的八個門,把全市劃分成九個長方形區域。 井字形街的中心部位,東西寬295米,南北長330米,市署和平準署所在。,隋唐-長安、洛陽城,井字形街兩側,房基稠密地排列,大小不一,大者面闊10多米,小者面闊3米多,進深都是3米多,是各種店鋪的基址。 西市的發掘,證實了當時市內按行分列的佈局。在其房址內還發現有石臼、石杵等物品,推測為飲食業的列肆所在,或即宋代所謂食飯行。 長安的東西兩市比較起來,西市要比東市繁榮。因西市人口多,商賈多,流寓的人多和外商大多住在西市周圍,因而商業特別繁榮。,隋唐-長安、洛陽城,唐代長安雖然沒有採用北魏洛陽的市和周圍的里相結合的大市制度。但也允許東西兩市周圍的里中有經營某種手工業和商業的人居住。 長安東西兩市由市署和平準署主管。市署設有市令,主管市肆,建立標記,校正度量衡器。 但是到晚唐,由於宦官專權,皇室腐敗,在德宗貞元年間所設立的 “宮市”,由宦官出使,抑低價格,買取商品。或是白取其物,不還本價,稱之為“宮市”。,隋唐-長安、洛陽城,隋唐-長安、洛陽城,隋唐-長安、洛陽城,(三)唐代都城的警衛、治安設施 長安城分為宮城、皇城與郭城三大部分。 並設有宮苑使掌管宮城的警衛。 設皇城使主管皇城的治安,包括皇城的城門開閉以及早夜的巡警等。 並在郭城設有左右巡使(負責坊內居民的治安)、左右街使(負責坊外街上的治安)與京兆尹共同掌管郭城的警衛與治安。,隋唐-長安、洛陽城, 隋唐東都洛陽城, 東都洛陽的興建 隋唐二朝繼漢以來東西二京的制度,以洛陽為東都。 洛陽的地位比長安更適中,在政治和經濟上便於控制東南地區。 公元九世紀末,唐朝的首都終於自長安遷到洛陽。 洛陽城的規劃由宇文愷、封德彝和牛弘所主持。 此城位於和魏洛陽城之西約十公里,北依邙山,南對龙門,成方形之平面。,隋唐东都洛阳城 城址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营建, 城南对伊阙,北据邙山。唐高 宗、武后皆留恋东都,曾移居 洛阳宫听政,前后共40余年。 宫城、皇城 偏于城西北角,宫城后面有 曜仪城、圆璧城,又建东、西 隔城。皇城东有东城,其北建 含嘉仓城。洛阳城的建筑规模 略小于京城长安城,但宫城、 皇城的位置选择在外郭城西北 地势高亢的地方,并形成夹 城,其注重安全防御的意图远 甚于京城。含嘉仓城粮窖密 集,存储来自河北、河南诸道 的官粮。禁苑在洛阳城西,唐 代建有上阳宫。,洛水由西往東穿越而過,把洛陽分為南北二區。城的南、東兩面各有三座門,北二門,西面則有宮城與皇城的各二門。 另一方面,為適應地形,洛陽不像長安城一樣強調南北軸線和完全對稱的佈局方式。,邙山,隋唐-長安、洛陽城,龍門,隋唐东都洛阳城 外郭城,设 8个 城门。街道纵横相交成 棋盘式。中轴线定鼎门 大街又称天门街偏置。 城内共有103坊,围有坊 墙,坊内设十字街。 市坊,3个,北市 在洛水北岸临德坊;西 市、南市在洛南。大部 分坊的面积一致,约05 平方公里,是沿袭北魏 洛阳城的坊制。 这种坊 制影响很大,当时许多 地方州县城内的方整坊 里,都应是取法于洛阳。,唐东都的河渠与城市结构 唐代洛阳城的繁荣得益 于河渠水运之便。洛水东 流贯城下通黄河,置斗门 抬高水位,分支北流入漕 渠,专为接纳诸州漕船。 洛阳城市生态功能结构: 漕渠桥,南抵通远市。此 桥之东,皆天下之舟船所 集,常万余艘,填满河 路,商旅贸易,车马填 塞,若西京之崇仁坊。漕 船聚集致使漕渠沿岸诸坊 商业繁荣,改临德坊置北 市。洛水以南,以南市为 中心形成繁荣的商业区。 旅店、客舍、酒家集中在 北市周围各坊,许多高官 显贵在北市和南市周围诸 坊选建邸宅别墅。,唐代洛阳的人居环境 水在洛阳城内的功能除 去漕运、推动水硙、消 除火患或补足用外,还 便于坊内宅第冶园。 唐代诗人白居易宅在 洛南履道坊,池上篇 记其宅院:“地方十七 亩,屋室三之一,水五 之一,竹九之一,而岛 树桥道间之。” 考古发掘证实城内有 水竹之胜,适宜居住的 环境,唐朝士人喜在洛 阳置宅,虽然洛阳的政 治地位低落,可是因为 城市繁荣,洛阳城变成 长安城高官退休后的养 老之地。,隋唐-長安、洛陽城, 城市規劃佈局 洛陽和長安城不同的是將皇城和宮城置於都城的西北隅,但整個規劃力求方正、整齊,仍和長安相似。 宮城位於皇城之北,位於同一軸線上。其東側亦建造若干官署。後來唐朝又在宮城外西南一帶建築 上陽宮和西苑。,隋唐-長安、洛陽城,應天門是宮城的正門。 根據發掘,在門左右突出巨大的雙闕。闕身寬30米,突出在門前45米左右,兩闕東西相距83米,闕與城門之間有厚16.5米。 其形象可能與麥積山127窟北魏壁畫中的城門相去不遠。,隋唐-長安、洛陽城,洛陽共有103個里坊,分佈在北區的東部和整個南區。 洛陽的市場因洛水運輸頻繁,故南北二市偏於南區和北區的東部,還有位於南區西南角上的西市。 由於交通和物資供應都很方便,中唐以後到北宋,很多貴族官僚在南區營建住宅園林,因而,洛陽既是陪都,同時又是以園林著名的城市。,唐代地方城址类型与形态 北魏、隋、唐都城采用封闭的坊墙形 态,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需要 掌握编户齐民的措施。“畦分棋布, 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墉有门,逋 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居民 市区,不复相参”。封闭的里坊制使 逃亡的罪犯无处藏身,官司机构、宅 第与市场不相混淆。封闭的坊墙实现 严格的等级身份划分,便于登记户 籍,对城市实行有效管理。在城市社 会经济尚未复苏或繁荣到一定程度 时,采用封闭式的城市管理是能行得 通的办法。隋唐时代是中央王朝在全 国推行封闭式城市管理使坊市制城市 形态达到巅峰的时期,但是,从唐朝 中叶开始,也是用坊墙限隔城市生活 的管理体制由完善逐渐走向解体的过 程,似乎应验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楚州(淮安),西临运河,近方形 城郭,街道呈现方形里坊,府衙前面 为丁字型街道。,扬州,方形子城位于蜀岗上,内设十字 街;长方形郭城在岗下的长江洪积平原 上形成,运河穿城,但未发现坊墙。,唐 代 地 方 城 市 形 态 举 例 :,莫州城 现状仍然保持隋唐时代坊制城市长方 形方整的形态:夯土筑城,东西宽 1000米,南北纵长1240米,周长9 里,约可划分为4或5个坊。城市中心 为子城,正中开南门,东西门相直, 在州衙前面组成T字型框架。,中原城市形态对周边的影响,周边地区的城市规划摹仿唐代城 市按等级划分的封闭式里坊制度。,高昌城遗址,高昌回鹘时期在唐代西州城基础 上改建,增筑三重城墙。中心为高 昌壁(王城),内城为贵族居住区。 外城设里坊,西南部寺院遗迹,夯 土为墙,有坊巷建筑遗存。,始建于公元前世纪汉代, 13世纪末的战乱中废弃。 是世界宗教文化荟萃的宝地之一。 高昌故城呈长方形,周长5.4公里, 分外城、内城、宫城三部份。外墙基宽12米,墙高115米,夯士筑成。 全城有九个城门,西面北边的城门保存最好。,交河城遗址 初为车师前王庭,唐贞观十四年(640) 以后为高昌郡属交河县城。由于城址当东 西通道要冲,历史上许多到中国来的西方 人都曾到过该城并留下记载。城址建在雅 尔乃孜沟两条小河相交的土崖上,故汉代 称“交河”。入南门建筑群中央一条大道, 两侧各有巷道通向城门,大道两侧是高而 厚实的土墙,没有面街的门窗。由大道分 出的纵横小巷将建筑群分为若干区,只有 小巷两侧才有院落的门户,极类似内地封 闭的里坊。,交河故城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的完整的都市遗迹, 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 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元末废弃。,渤海上京龙泉府城遗址 渤海国是唐、五代期间,由靺鞨族在东北地区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都城上京龙泉府 位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的河谷盆地。西濒忽汗河(今牡丹江),故称忽汗城。上京城的形 制和布局明显仿照唐长安城,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宫城、皇城位于外郭城北 部正中,宫城内南北排列五座宫殿,行前朝后寝之制。皇城在宫城前,为官衙所在。外郭 城周长16296米,设10个城门,以宫城之广及长度之半为模数,分为若干面积相同的坊, 四周筑墙。宫城前组成T字型框架、中轴线称“朱雀大街”。,渤海国城址比较,宫殿方位与配置完全 摹仿中原汉式,改变 向日而建的东北地区 习惯。,日本、韩国古都比较 公元8世纪前后,日本、韩国学习唐朝“律令制” 管理,都城布局模仿隋唐长安城的里坊制,以 实现城市户籍的有效管理,最大的差别在于日 本和韩国都城不筑外郭城墙,也不全筑坊墙。,新罗庆州,古代韩半岛在三国(高句丽、新罗、百济)时代的新罗都城,位于群山环绕的盆地,,北川和西川交汇的堆积平原。,庆州历史可追述到公元前3世纪,赫居世建金城于南川江岸。为躲避河川泛滥,公元 101年,在金城东南依托山岗筑墙为城,状如弯月,名月城。残高为8-10米,四围残存石 块堆筑的城墙。史载城内曾有官厅、王宫,月城之北有雁鸭池,为674年朝鲜三国统一后 所建的王公贵族宴游之所。,庆州鸭池城,新罗庆州,新罗统一后,在月城以北两川,相夹的平原地带重新规划庆州城。 宽3018步,长3075步,据说由35 个村落构成6部。以卵石堆砌的 坊墙分割成若干大小划一的四方 形坊区。每边长470尺(约160米) 的坊区,道路由碎石铺成,两侧 有排水沟,坊内未发现类似唐代 长安城的十字街形式。有两条平 行的南北市街。庆州坊内有民宅、 寺庙,现正在发掘皇龙寺遗址。 皇龙寺在庆州城东部,占四坊之 地,实测占地285米285米。 庆州不筑外郭城墙,周围山 上有山城为御,不修外郭。,平城京(奈良),平城宫在城北正 中,朱雀大街将 全城分为左京、 右京,南北9 条,东西4坊, 每隔四町(约 436米)有大路 相通。设东西两 市,坊内小路各 三条划分成16坪。 平城京模仿长安 城的里坊制,差 别在平城京没有 外郭城;通常前 半月开放东市, 后半月开放西 市,不像长安城 的东西市每天两 市皆开。,平 城 京 奈 良,平安京(京都) 城市实行封闭的里坊制是那个时代大批游牧民 族进入农耕地区,适应城市管理,解决文化冲 突与融合问题,在制度上的一种体现。日、韩 周边政权到唐朝来主要是学习律令制的管理方 法,同时也就把坊制城市规划传递到他们的国 度。其实韩国、日本本身并不存在游牧民族进 入农耕地区的冲突、融合问题。古代外国城市 日本都城图,隋唐都城与地方城址形态 都城实行宫城、皇城与外郭城的三重城制。宫城、皇城在城市北 部居中(西京长安)或偏于西北隅(东都洛阳),设计城市中轴 线,有意识地采用对称配置功能建筑来表达皇权至上的象征意义。 城内用坊墙围成一定数目的里坊和市坊,坊墙将城市约束成方形 或长方形,棋盘格式的街道布局。平原地区与地形起伏地带,城 市形态受地形制约而有所变化。 地方州(府)、县城市规模按等级制度,用城内里坊数目来体现 城市的等级差别。 地方城市盛行子城(牙城、衙城)与罗城的重城制,以体现不同 的功能分区。子城往往位于罗城内地势较高的中央或一隅,对城 市居民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 城市外部形态无论怎样不规则,城内官衙署廨的建筑方位必定保 持坐北朝南的定式,门外的横街与直街构成丁字型框架,是从京 城规划设计推广到一般地方州县城市在制度观念上的划一。, ,(1)都城采取宫城、皇城与外郭城的三重城制。城市中轴线和“T”字型宫廷 广场,对称配置功能建筑来表达皇权至上的象征意义。都城以宫殿为主的城 市结构仍很突出,秦汉都城宫殿是分散的,从曹魏邺城开始改分散为集中的 宫苑区,体现了帝王之居建中立极的设计原则。中央官属置于宫城前面,前 朝后寝的配置对中国王朝中枢权力机构的运转产生了重要影响。 (2)用城市内里坊的数目来体现地方城市的等级差别。地方城市盛行子城 与罗城的重城制度,以体现不同的功能分区。子城是官府衙廨所在的行政中 心,罗城承担住宅、商业市坊、寺庙等城市经济和文化功能。居民实行严格 的户籍管理。 (3)坊墙将城市约束成棋盘格式街道布局与方形外廓。城市的外部形态受 地形影响而有可能是不规则的轮廓,但是城内的官署、祠庙等礼制建筑保持 坐北朝南的定式,并且南门外的横街与直街构成T字型框架。是从都城规划设 计推广到一般地方州县城市在制度观念上的划一。 (4)礼制传统。从商周宫庙合一到秦汉宫庙分离,宫为主,庙退其次,帝陵 移出都城,祀庙与皇陵相结合;东汉以后祀庙又移回城内,北魏恢复“左祖右 社”的配置,成为后世都城规划的范式,并产生君主祭天于南郊的礼制传统。 (5)居住的里坊和商业市场正式纳入城市中,但是,民里与市坊是分离 的,实行用坊墙封闭的固定市场和定时开闭的商业市场制度。 (6)城市注重引水和排水系统。“风水”理论与观念在东汉以后逐渐形成,东 晋南朝的墓葬开始注意按风水理论来选址。但是,城市规划并不是依照“风水” 理论进行设计建造。 构筑坊墙来对城市生活进行封闭式的管理,是登记城市户籍的需要,也是 游牧族群改换住居的结果,反映城市经济还不够繁荣,超经济的强制在中国 社会关系中占主导地位,是中国城市发展史的一个阶段性特征。,4、宋元时期,公元907年,唐王朝覆灭,历史再次进入割据纷争的年代,中原先后出现了五个小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史称五代。南方则分裂为十个小国,即吴、.南唐、前蜀、后蜀、楚、吴越、闽、南汉、北汉(实割据山西部分地区,亦列入“十国”)及南平,称为十国。,4.1宋代开放的街巷式城市的出现 唐代中叶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生活的不断繁荣和发展,靠坊墙来限制商品交换的地 点,用宵禁来控制城市生活的时间,已经与社会现实相悖。突破坊墙,昼夜交易势所必然,文献记载唐末、五代有关城市侵街、夜市违规的诉讼案例越来越多。说明此时中国城市已经无法再严格遵守封闭的坊市制度。加之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中央的控制力也明显衰弱。 在城市经济正常发展趋势与现实政治形势双重影响下,中国城市开始从封闭的坊市制形态走向开放式街巷制形态。由于宋代以后反映城市制度和社会生活的史料大量保存下来,特别是城市地图,使人们得以从城市生态结构、城市功能、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城市行政管理制度、城市商、手工业、以及城市日常生活的运转等多方面去探索城市形态所反映的历史印痕与城市规划制度的历史模式。,唐代后期诗文不断描述城市的夜市、桥市,封闭的 市坊演变为和临街开店的市街。, ,张祜从游淮南:“夜市千灯照碧云”。 张籍泗水行:“城边鱼市人行早,水烟漠漠多棹声”; 王建寄汴州令狐相公:“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周繇津头望白水:“城郭半淹桥市闹,鹭鸶缭绕入人家”。 卢纶送吉中孚归楚州旧山:“沿溜入阊门,千灯夜市喧”。 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 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李绅宿扬州:“十里长街市井连,夜桥灯火连星汉”。,随着城市商业运作空间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市坊内,自由买卖的场所随交通便 利之地出现,唐朝城市坊市制度中封闭的“市”逐渐崩溃。唐宣宗大中七年 (853年)宣布“废州县市印”(册府元龟卷五零四帮计部关市门),即结束了国 家对“市”的封闭性管理,这也宣告了坊市制中封闭性的“市”坊最终完结。 随着地方城市坊市制的破坏,大部分城市中可能已经取消了夜禁的规定。 旧唐书裴度传记唐朝军队在夺取蔡州后规定:“旧令:途无偶语,夜不燃 烛,人或以酒食相过从者,以军法论。度乃约法,唯盗贼斗杀外,余尽除之,其 往来者,不复以昼夜为限,于是蔡之遗黎始知有生人之乐”。“有生人之乐”难 道不正是城市开放繁荣的表象吗?,北宋的法律制度保证城市管理的开放与城市形制的变革 宋代城市贸易市场空间场所扩大的同时,交易时间也延长了。不再像过去那 样严格地击鼓开市,日中而散。后唐同光二年(924)李存勖令:“都市严备盗 火,止绝夜行。”(旧五代史)北宋初,“太祖乾德三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 令京城夜市自三更以来,不得禁止”。从法律上弛夜禁,开放夜市,促进城市经 济繁荣。北宋开封出现著名的夜市:州桥夜市、潘楼东街巷夜市等。 城市形态变革标志: 1城市的布局、结构突破了以前的坊里和集中设市的制度,坊里只作为地名 标志,不再设坊墙闾门用人看管;商业活动也不再受时间的限制。,唐宋变革在城市形态和结构上的比较: 2在城市分布的体系上,出现了许多以经济为主的小市镇。这类小市镇一般归 属县统辖,与农村的“草市”不同,属于城镇性质。这也是以前不曾有过的。唐 朝规定:“越官府廨垣及坊市垣篱者,杖七十。”(唐律疏议卷8卫禁)宋代 坊墙被打破,临街开市;市坊演变为市街,城市外形不规则。,北宋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繼續沿用五代末年後周重新擴建的這個都城,為我國古代重要的都城之一。它在城市經濟的發展、平面佈局、城市面貌等方面是另一種新的類型。 中唐以後,中原因連年戰亂而殘破,江南經濟卻繼續得到增長,以致中原的生活資源更加仰賴於南方。同時北宋加強中央集權,京師駐屯重兵多達數十萬,每年需要增加漕運江淮米至此。 加上京城人口日益增加,多達百萬,所有生活資源也都必須從南方經汴水運來。因此,只有這個處於中原水道運輸中心的東京才適合作為這種新情勢下的都城。,北宋-東京都城(開封),北宋东京开封府城 遗址埋在河南开封市地下数 米。隋唐通济渠(汴河)开 通,水陆交通便利,汴州地 位提升,具备建都的条件。 五代梁、晋、汉、周四朝定 都开封。 北宋建都汴京,修整汴 河,开挖蔡河(惠民河)、 五丈河(广济河)等运河穿 城,沟通黄河、济水、淮水、 长江诸水系,金水河专为宫 廷及城市居民用水。使开封 成为“天下之枢”。汴京城形 成三重城的都城格局。 宫城(皇城)唐宣武军节 度使衙。宋太祖建隆三年 (962)按洛阳宫城图样改 建,城周五里。徽宗在宫城 北侧建延福宫,使规模狭小 的宫城面积扩大了近一倍。,里城(旧城)唐汴 州故城,周2里155步。 外城(新城、郭城、 罗城),周世宗显德 年间创建,经北宋多 次改造,周长50里 165步,夯土筑,高 四丈。 宋开封城市管理采 用厢坊制,城内 8厢 120坊,城外 9厢14 坊;厢为城市管理的 基层政权,厢官职责 是掌控制城内治安、 民间争讼;坊墙已被 拆除,坊仅仅是厢属 下的城市街区。厢、 坊之上又设京朝官主 管的都厢,专管城 区,县官则治理郊区。,北宋东京城市人口达一百余万,商业繁盛,居民临街而开店,在皇城南的州桥,皇 城东南部新曹门街、十字路口,以及主要的城门口都形成街市。商业街对明、清、民国时 期的开封城布局仍有影响。 隋唐城市坊、市分离、封闭的里坊制度转变为开放的街巷式城市,封闭的市坊演变 成开放的商业市街,城乡分治的厢坊制逐步推广到全国,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 的作用。,北宋东京城市人口多,商业繁盛,街市 中瓦子(游艺场)勾栏(戏院)林立, 居民坊区与商业市不再严格区分。 开封城的游艺场瓦子,文人喜好的戏院 勾栏,主要分散在城门口或交通便利之 处。,(一)三重方城的新结构 三重方城建立的原因 开封地区在隋唐时代开始发展为工商交通中心,五代时又在此建都,人口增加很快,城市居住密度高,导致卫生问题严重,后周世宗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对城市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建、扩建。 三重方城的扩建成果 1.扩大城市用地,在旧城之外加筑外城,新建、扩建的部 分,相当于原来城市的四倍。 2.改善旧城的拥挤现象,拓宽道路进而改善交通条件。 3.疏浚汴河,便于繁荣城市经济及改善城市供应。 4.制订防火和改善城市卫生的具体措施,沿街划定植树地带,增加城市绿化。,北宋東京都城配置,北宋-東京都城(開封), 城市平面布局 自从后周在原有州城外围扩建了四倍大的外城。 东京都城(现今开封)就有三重城圈的结构,即宫城(皇城)、里城和外城,整个形状为不太方正的矩形平面。 里城在外城的中央,宫城又在里城的中央而略偏西北,与唐代长安宫城设在外郭城的北部正中,是不大相同的。,北宋東京都城三重方城,北宋-東京都城(開封),中心为宫城亦称之为皇城,即是大内(紫禁城),原为唐代宣武节度使署所在。 五代初的梁朝在开封建都,在此修建建昌宫,后晋时改称大宁宫,北宋的宫城也设在此。 城南正门为宣德门,为城市中轴线的起点 左右各为左右掖门 城东-为东华门 城西-为西华门 城北-为拱宸门。,皇城,北宋東京都城皇城平面,北宋-東京都城(開封),第二重為裏城。 周圍20里155步,共有十座城門。 南城牆三門,中為朱雀門,東為保康門,西為崇明(新門)。 北城牆亦為三門,東至西各為封丘門(安遠門)、景隆門、天波門。 東和西城牆皆是二門。,北宋東京都城 裏城平面示意,北宋-東京都城(開封),最外一重则称之为外城或是罗城,又称之为新城。 为后周世宗所扩建,周围48里230步,宋神宗时扩展到50里165步,并在外城的城墙上建设敌楼,城门加筑上圆下削的壁垒,及当时所谓瓮城。 外城共有十六座城门,东面四门、西面五门、南面三门、北面四门。,甕城的形式,北宋-東京都城(開封),此城门的命名大都有俗称,如陈州门、曹门、宋门等等,都是以附近交通联系的地点为名。 里城与外城均有宽阔的城壕,开封的三套城墙、三套护城河,是逐渐扩建加修的,并非一次建成,反映了当时防御的需求。 开封城的形制对以后都城的布局影响颇大,特别是三套城墙的防御布局。,北宋-東京都城(開封),(二)四条河流的对外疏通 开封城内河道较多,号称四水贯都。河道与城市布局,及其发展有一定影响。 内有四条河流经城内与护城河互相联通。城南有蔡河,东北有五丈河西北有金水河,汴河则由东向西而横穿城中。它们都是东京日用物资来源的生命线,其中以汴河最为重要。,汴河:从外城东南角东水门进城,经外城的西水门出城。 为东南地区漕运和物资运输的主要交通线。河上建桥十三座,以东水门外 七里的虹桥、里城南部中心的州桥最为著名。 蔡河:又称惠民河。河上共建有十三座桥。 金水河:建隆二年又疏导开凿此河,从西北水门入京城,注入皇城,灌后苑池 浦,以供皇城内的用水。同时又引金水河注入五丈河,使两河互通并补 充五丈河的水源。河上共建桥三座。 五丈河:又名广济河,从外城东面新曹门北东北水门入城。五丈河因宽五丈而得 名,河上共建桥五座。,北宋-東京都城(開封),蔡 河,五丈河,汴 河,金水河,北宋-東京都城(開封),上:虹橋 左:市民生活情形,北宋-東京都城(開封),北宋-東京都城(開封),(三)宮殿與中央官署的佈局 宮城的正南門(宣德門)內作為外朝的大殿,稱為大慶殿,是舉行大朝會及重大典禮的地方。 大慶殿西北有文德、垂拱、紫宸、集英四殿, 文德用於常朝,紫宸用於正朔受朝, 集英用於御宴及試舉人。 北宋的主要殿堂有些是工字形的。中央官署的機要部門,如樞密院、中書省、都堂、門下省,都設在宮城內右掖門內。 此外有中央官署分設在裏城、外城坊巷中的。,宮殿的佈局,北宋-東京都城(開封),从宣德门经州桥,又经里城南面之朱雀门,最后到外城的南熏门,筑有御街。御街宽约二百多步,是四面御街中最中央的一条,最为全城的中轴线。,御街,金明池:位于外城的新郑门外,周九里。池岸建有临水殿阁、船坞、码头等;池的中央有岛,上建圆形回廊及殿阁,以桥与岸相连。 池中举行赛船游戏,供皇帝观览,所以,其布局和一般自然风景园林有很大的差别。,北宋-東京都城(開封),(四)廂和坊的行政組織系統 宋贞宗元年,京城内外开始设厢成为坊上级的行政组织。 北宋东京都城的里城设有 左一、左二(属开封县) 右一、右二(属浚仪县) 等四厢,所属共46坊。 外城设有 城东左、城南左、城南右(属开封县) 城西左、城北左、城北右(属浚仪县) 等六厢,所属共75坊; 附郭共有九厢,共15坊,合计共十九厢,136坊。,北宋-東京都城(開封),(五)街巷的新佈局 北宋曾经指定四条大街作为御街,以宫城为中心。 随着街市的形成和发展,巷中日常必需品供货商店的设置。 街就不再是坊之间的通道,而成为街道两侧商店和住宅的通道。 巷同时也成为小巷两侧商店和住宅的通道。 从此大街和小巷连结的交通网逐渐形成,街巷的结构也代替了原来的街坊。 北宋末年东京的街巷,已经把商业区和居民区打成一片,在许多重要的交通便利的街巷中,都出现了繁华的新街市,其中尤以南、东、西、北四条御街最为繁华,主要是由新兴的行市、酒楼、茶坊、食店、瓦子以及其他日用品商店所组成的,适应了都市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众多居民生活上的需要。 城内的市肆商业分布与长安洛阳有显著的不同,不是集中布置在特定的市内,而是分布全城,与住宅区混杂,沿街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 瓦子集中着各种杂耍、游艺、茶楼、酒铺等等。通常都接近在闹市或城门处。,北宋-東京都城(開封),東京都城以宮城為中心的四條御街,北宋-東京都城(開封),東京都城 繁華的新街市,北宋-東京都城(開封),清明上河圖 描述市民之生活情形,北宋-東京都城(開封),北宋-東京都城(開封),南宋-杭州,临安城之择址 临安城是由南向北的特殊布局,在当时则有一个先兆传说,主要是用来解释临安由南向北的布局之形成的。 当时,人们认为临安的山势,象征着龙飞凤舞,大内和中央官署及太庙正是它的左翼,郊坛一带正是其右翼,而山势自西北来,西北角正是其龙首所在,因而 景灵宫和东太乙宫都必须建于此。,南宋皇城圖,南宋-杭州,市、行、团的分布 南宋临安市、行组织,比北宋东京种类更多,在城内外分布更广,而且在社会经济上的作用也比较大。其中称为行、市、团的,主要如下: 米市 集中在西北余杭门外、新开门外草桥下南街 和米市桥。 菜市 集中在城东崇新门外、东青门外菜市桥。 鲜鱼行 位在东南候潮门外、东青门外坝子桥。 其他还有如:鱼行、蟹行、柴市、布市、花团、花市、药市.等等。 上述行、市、团各组织整体来说,大都位在主要街道、城门内外和河岸边为多。,大名府城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建 为北京,前身是唐河北三镇 之一的魏博节度使治所魏 州,纵贯华北平原中心地带 的交通强化了魏州的优势。 北宋“宋辽驿路”途经大名 府,一路财赋、监察官吏、 存问民生的河北东路转运使 设在大名府。庆历二年 (1042年)北宋升大名府为 北京,并出内藏库缗钱十万 增修行宫、仓廒、营舍,屯 兵十万人,储备粮食及器甲 五万副。,大名府城 自唐末以来曾多次修扩。第一次是唐僖宗中和年间(公元881885年)乐彦祯 展拓,以城外河堤为新城垣,谓之罗城。第二次是后周主郭威增筑皇城于罗城之中。北宋 时又修过二次,定为北京之后,主要是增修宫城及城内建筑设施。 大名府城周回40余里,有罗城、皇城、宫城三重城垣,三重城垣是高等级别城市的标 志。不规整的四方型,南、北两面明显外突,是唐末乐彦祯展拓。可是,前、后东门口村 经旧城大街村西至铁窗口、沙堤村的中间部位是较规整的方形,应是唐朝里坊制度约束下 的魏州城。旧城大街村地势较高,很可能是当时宫城的位置。,租佃制的实行,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民有生产 积极性。使可以提供买卖的商品粮增多,为人口流入 城市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城市流动人口增多, 激发了城市的商业活动,导致封闭的坊市制度瓦解。 这是城市发展的正常途径,而政治形势的突发,则催 化了城市制度的解体。“安史之乱”以后,唐朝中央 控制力减弱,地方势力有可能不遵守政令,擅自增大 扩展城市规模。 宋代城市形态和街道格局不讲求规整,城市规模 扩大了。说明宋代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商业发展,城 市制度与唐代不再一样。,泉州府城,福建晋江下游,靠,近泉州湾。东晋北人南迁,泉 州逐渐被开发。唐末始筑城, 五代、两宋增扩,发展成中国 古代海外交通贸易的著名港口。 元末逐渐衰落。,子城,位于今泉州城中心,唐天,祐三年(906)威武军节度使王审 知筑,周3里160步,开四门:东行 春,西肃清,南崇阳,北泉山,节 度使衙城在西北隅。城垣平面基本 呈方形,具有唐代坊制城市的印痕。,罗城,五代南唐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筑,周20里,开7门:东仁 凤、西义成、南镇南、北朝天、东 南通淮、西南临漳、小南通津。 宋代扩入东北、东南高地,增 筑西门、南门外城垣,扩展罗 城。城市扩建沿旧子城四门外 的道路伸展,受地形与晋江的 影响,城市平面变成不规则形。,工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宋代开放式街巷制城市,唐宋地方城市形态变革比较,蕃坊,位于泉州罗城东南沿江一带,系码头、市场和外国人居住地,其范围东起,青龙、聚宝、平桥一带,西至富美、风炉里,北界罗城南垣,南至聚宝街宝海 庵,平面呈三角形,但是并无明确界线。从清净寺、涂门蕃佛寺皆创建于北宋来 考察,蕃坊可能是宋代发展起来,而至元代为最盛。明代泉州城墙包砖,城南蕃 坊地从涂门向南至天后宫,再西转沿江岸向北,加砌一道外墙。但是,城北门、 东门至东南涂门之间原宋代增扩的地段却是荒地,并没有多少建筑,这是明代与 宋代城市相比城市建筑区规模缩小的常见现象。,南宋行在临安府城杭州 位于钱塘江口北岸,远古曾是海潮涨 落的海滩和泻湖,距今四千多年前西北一 带高燥的山麓形成“良渚文化”。秦统一, 于今西湖北山麓设置会稽郡钱塘县,汉晋 南朝,修筑海塘,县治由山地移到平原。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于西湖东南凤 凰山麓柳浦(即今江干一带)建杭州,随 着江南运河的凿通,隋唐五代杭州成为繁 荣的商业都市。北宋末中原沦陷,宋室南 逃,建炎三年驻跸杭州,升为临安府。绍 兴八年(1138)正式以临安府为南宋都 城,仍以皇帝行幸所至而称:行在。 杭州经过吴越钱氏的营造和南宋的扩 建,形态为不规则的南北狭长形。皇城建 在南部的凤凰山东麓,街市在城市的北 部,街与河平行相间。 南宋杭州也采用厢坊制的城市区划和管理。由 于处于运河起点,流动人口众多,商业繁盛, 城市内外出现大批瓦子。,唐宋城市形态变 革对比 水陆交通沿线城 市受人流和物资集 散功能的刺激,最 先突破封闭的坊市 制度的束缚,多以 码头、运河桥市为 中心,形成沿河商 业街。其形态可分 为两类: (1)第一类以坊制 四方形唐代旧城为 依托,在旧城外成 长出新城区。 城市外形呈不规则 状或纺锤形,规整 的旧街区与自然发 育未受规划的新市 街对比强烈。例如: 苏州、常州、无锡,宋代常州纺锤状城廓状 城西北部有子城,为唐代地方军事行政中心州衙;罗城受里坊制约束,保持 规整的四方形和十字街格局;外围出现较大的新罗城,系五代十国扩建。宋代封 闭的市坊制已解体,城市人口膨涨,市廛繁荣,新罗城因城市物资集散、转运、 交易功能的需要顺运河沿岸自然伸展。宋代以前的城市不夹运河而筑,两宋时期 改变,反映运河水运和商业职能逐渐凸显,城内运河两侧演化成商业街。明清以 后运河在城外另辟新河道。城市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习作例文》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 直播号协议书
- 补救协议书咋写
- 幼儿园帮扶协议书
- 公司员工保密协议书
- 多方协议书模板
- 27.1.3 第1课时 圆周角定理 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 增量分红协议书
- 工厂承包协议书
- 光仁堂协议书
- 智能化设计资源管理-洞察及研究
- AI时代网络安全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25年)-安恒信息
- 供电服务技巧培训
- 2025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膳食部劳务派遣后勤工人招聘(莫干山院区)备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黄广中学八年级上学期10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2026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 (三篇)
- 绿色化学全套课件
-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讲义
- GB/T 31722-2025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指导
- 电气自动化专业求职面试题目及答案
- 肝功能实验室指标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