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治疗带状疱疹.docx_第1页
丙种球蛋白治疗带状疱疹.docx_第2页
丙种球蛋白治疗带状疱疹.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丙种球蛋白治疗带状疱疹丙种球蛋白治疗带状疱疹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8年第2期第31卷 中医中药作者:陈家秀李桂明单位:400042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我们于1995年2月至1996年12月对54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了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并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全部病例均为住院病例。患者均有沿周围神经单侧分布的集簇疱疹和剧烈神经疼痛。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28例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3876岁;病程215天,其中7天13例,7天15例。对照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3678岁;病程216天,其中7天11例,7天15例。2.治疗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常规使用转移因子或聚肌胞、维生素B12、长效维生素B、外用5%硫磺炉甘石洗剂。治疗环境、护理条件两组均相同。治疗组在住院的前12天,加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1次,剂量2.55.0g(体重50kg者用2.5g,50kg者用5g,个别体壮者用7.5g),注射用水稀释至50100ml,以20滴/min的速度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系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3.疗效评定和比较方法: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准确记录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皮疹全部结痂脱落时间以及发生后遗神经痛情况。研究完成后,进行t检验比较两组的疗效。二、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观察结果见附表。治疗组发生后遗神经痛2例,发生率为7.14%,对照组发生后遗神经痛8例,发生率为30.76%。三、小结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附表两种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s,天)组别例数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完全消失时间皮疹全部结痂脱落时间治疗组282.320.5412.572.929.322.36对照组268.122.1918.425.3616.154.65t值-13.584.956.89P值-0.010.010.01滴注丙种球蛋白1次治疗带状疱疹,治疗结果显示无论是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完全消失时间、还是皮疹结痂脱落时间以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尽管静脉丙种球蛋白价格昂贵,但对于那些年老体弱的严重病例以及免疫调节功能低下特别是伴有恶性肿瘤或其它严重疾病的患者使用该药治疗是值得推荐的。(收稿:199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