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估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估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卿工卿工-189-3394-6343-189-3394-6343 污染场地术语 2.1场地基本概念术语 2.1.1污染场地contaminated site 因堆积、储存、处理、处置或其他方式(如迁移)承载了有害物质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 产生危害或具有潜在风险的空间区域。 2.1.2场地环境site environment 场地及其周边一定空间区域范围内的土壤、空气、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场地内所有建筑 物、构筑体、硬件设施和生物体的总称。 2.1.3场地土壤soil of contaminated site 土壤是指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及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地球陆地表面上能生长植物的 疏松层。场地土壤是指场地边界内及周边可能受到污染影响的土壤。 2.1.4场地地下水groundwater of contaminated site 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形式的重力水。场地地下水是指场地边界内的地下水或 经场地地下径流到下游汇集区的浅层地下水,如有必要也可对浅层地下水以下的深层地下水进 行监测。 2.1.5场地地表水surface water of contaminated site 地表水是地球表面的各种形式天然水的总称。场地地表水是指场地边界内流经或汇集的地 表水。若场地内没有地表水,则应对汇水区下游的地表水进行监测。对于有地下排水设施的场 地,无须对地表水进行监测。 2.1.6场地环境空气ambient air of contaminated site 环境空气是指暴露在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之外的室外空气。场地环境空气是指场地 中心的空气和场地下风向主要环境敏感点的空气。对于有机污染场地、恶臭污染场地和砷、汞 等挥发性重金属污染场地,还应对一定面积污染较重区域的表层土壤剥离后的地表空气进行监 测。 2.1.7场地残余废弃污染物on-site residual material 企业停产或拆迁后在场地内遗留遗弃的各种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设备、设施及物质材 料,主要包括遗留的生产原料、工业废渣、废弃化学品及其污染物、残留在废弃设施、容器及 管道内的固态、半固态及液态物质,以及其它与当地土壤特征有明显区别的固态物质。 2.1.8室外空气outdoor air 1 2.1.9室内空气indoor air 一般指建筑物内部或其他相对比较密闭的空间内的空气,与室外空气(outdoorair)相对 应。 2.2场地污染与环境过程术语 2.2.1关注污染物contaminant of concern 在环境中其数量或浓度已达到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具有潜在不利影响的化学物质。 2.2.2无机污染物inorganic pollutant 除了碳元素同非金属结合而成的绝大多数化合物以外的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如各种元素 的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酸、盐等)称为无机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无机物称为无机污染 物。 2.2.3重金属heavy metal 比重大于 5的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4.5克每立方厘米的金属),也是指原子量大于55的 金属,在环境污染方面主要是指汞(水银)、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元 素。 2.2.4氰化物cyanide 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氰基-CN的物质,根据与氰基连接的元素或基团是有机物还是无 机物可把氰化物分成两大类,即有机氰化物和无机氰化物,一般具有剧毒、高毒性。 2.2.5有机污染物organic pollutant 进入环境后可通过环境蓄积、生物积累、生物转化或化学反应等方式损害人体健康和环 境,或者可通过接触等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性的有机化合物。 2.2.6农药pesticide 通过生产、运输、销售、存放或使用等方式进入环境的各种杀虫、杀菌、除草、毒杀害 鸟、害兽以及促进作物生长的药物的统称。 2.2.7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 POP 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可通过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 体健康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有机化合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一类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 积性、长距离迁移能力和高生物毒性的化合物,斯德哥尔摩公约首批禁用的12种持久性 有机污染物包括:艾氏剂(aldrin)、氯丹(chlordane)、滴滴涕(DDT)、狄氏剂 ( dieldrin)、二噁英(dioxins)、异狄氏剂(endrin)、呋喃(furans)、七氯 ( heptachlor)、六氯代苯(hexachlorobenzene)、灭蚁灵(mirex)、多氯联苯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和毒杀芬(toxaphene)。2010年8月26日关于持久性有 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修正案正式生效,新增 9种限用和禁用的有毒化学物质,从而使 被限制和禁止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总数达到了21种。这9种新增化学物质包括:六氯环氧己 烷(alphahexachlorocyclohexane)、乙型六氯环己烷(betahexachlorocyclohexane)、开蓬杀 2 一般指建筑物外部的空气,与室内空气(indoor air)相对应。 虫剂(chlordecone)、六溴代二苯(hexabromobiphenyl)、六溴醚(hexabromodiphenyl ether) 及七溴联苯(heptabromodiphenylether)、林丹(lindane)、五氯苯(pentachlorobenzene)、 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sulfonic acid)、七溴联苯醚(perfluorooctanesulfonicacid)及 五溴二苯醚(pentabromodiphenyl ether)。 2.2.8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PCB 又称氯化联苯( chlorinated diphenyl)或多氯联二苯,是由一个或多个氯原子取代联苯分 子中的氢原子而形成的氯代芳烃类化合物,共有 209种异构体。多氯联苯是广泛存在于全球生 态环境系统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结构稳定、毒性大、残留性和富集性高、不易降解等 特点,有化学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及生态食物链毒理学效应,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生殖 系统、神经系统、免疫功能、肝脏、皮肤等有不良影响。1976年有毒化学品控制机构宣布对 多氯联苯的使用加以限制。 又称二氧杂芑,全称分别为多氯二苯并对二噁英(简称PCDD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简称 PCDFs),是 由 200多种异构体、同系物等组成的氯代含氧三环芳烃类化合物的混合体。二 噁英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并不断富集,通过环境循环、累积, 二噁英可能渗入到人们日常的食物中去,产生“三致”毒性(致畸、致癌、致突变)。 2.2.10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VOC 沸点在50260之间,在标准温度和压力(20和1个大气压)下饱和蒸气压超过133.32Pa的有机 化合物。 2.2.11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semi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SVOC 沸点在260400之间,在标准温度和压力(20和1个大气压下饱和蒸气压介于 1.3310-51.33101Pa之间的有机化合物。 2.2.12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PAH 又称稠环芳烃(fused-rin garomaticcompound)或稠环烃(condensednuclearhydrocarb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 上苯环以两个邻位碳原子(即一边)相连形成的化合物,通 常存在于石化产品、橡胶、塑胶、润滑油、防锈油、木炭、原油、木榴油、焦油、药物、染 料、农药、脱膜剂、电容电解液、矿物油、柏油、杀虫剂、杀菌剂、蚊香、不完全燃烧的有机 化合物中。多环芳烃有150余种,其中有16种物质是高致癌的物质,即萘(naphthalene)、 苊烯(acenaphthylene)、苊(acenaphthene)、芴(fluorene)、菲(phenanthrene )、蒽 (anthracene)、荧蒽( fluoranthene)、芘( pyrene)、苯并 a(benzoaanthracene)、屈 (chrysene)、苯并b荧蒽(benzobfluoranthene)、苯并k荧(benzokfluoranthene)、苯 并 a芘(benzoapyrene)、茚苯1,2,3-cd芘(indeno1,2,3-cdpyrene)、二苯并a,h蒽 (dibenzoa,hanthracene)、苯并ghi苝(二萘嵌苯)(benzoghiperylene)。 2.2.13苯系物BTEX 苯(benzene)、甲苯( toluene)、乙苯( ethylbenzene)和二甲苯( xylene)统称为苯系 物。 2.2.14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 TPH 石油烃是石油用于人类不同活动而产生的化学物质,主要类型包括天然气、原油、柏油和 沥青。一定量的土壤或水中石油烃组分的浓度或质量总和称为总石油烃。 2.2.15石棉asbestos 自然界中以纤维形式存在的、具有商业价值的链状硅酸盐。石棉作为非金属材料,由于它 具有耐热、保温、耐磨、电绝缘以及耐化学腐蚀等优良的性能被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石棉的危 害主要是长期吸入石棉粉尘可导致石棉沉着病。石棉沉着病患者的临床改变待征是支气管内膜 炎和肺气肿,导致石棉肺。场地中的石棉可为任何形式的石棉,包括合金、副产品、合成物, 或其他材料或废料中所含有或使用的石棉。 2.2.16含铅涂料lead-based paint 油漆或其他类似表层涂料含铅或铅化合物,含铅量(按铅金属计算)超过油漆的总非挥发 性物质或干油漆膜重量的 0.06%。 2.2.17非水相液体non-aqueous phase liquid, NAPL 又称非水溶相液体,是指不能与水互相混溶的液态物质,通常是几种不同化学物质(溶 剂)的混合物。由于非水相液体具有低水溶性和粘性等特点,其对场地下方的地下水可能会造 成持久性污染。 2.2.18高密度非水相液体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 DNAPL 比重大于1.0的非水相液体,如三氯乙烯(TCE)、三氯乙烷(TCA)、四氯乙烯 (PCE)等,由于这些物质是沉在含水层的底部而不是浮在水面上,因此一般的监测井检测不 到它们的存在。 2.2.19低密度非水相液体light non-aqueous phase liquid, LNAPL 比重小于1.0的非水相液体,如汽油、柴油等烃类油品物质。由于水的比重为1.0,因此 大多数低密度非水相液体都漂浮在水面上,绝大多数常见的石油烃燃料和润滑油都为低密度非 水相液体。 2.2.20地下储罐underground storage tank, UST 一个或多个固定的装置,包括与其相连接的地下管道,其体积(含地下管道的体积)有 90%或超过 90%位于地面以下。 2.2.21地上储罐aboveground storage tank, AST 一个或多个固定的装置,包括与其相连接的地上管道,其体积(含地上管道的体积)有 90%或超过 90%位于地面以上。 2.2.22土壤性质soil property 4 土壤的物理性质(致密度、渗透性、通气性等)、化学性质(pH、有机质含量、阳离子 交换量、氧化还原性等)以及生物学性质(有机物分解性等)的总称。土壤性质是一系列土壤 水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体现了土壤环境的基本状况。 2.2.23土壤质地soil texture 按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相对含量的组成而区分的粗细度。 2.2.24土壤pH soil pH 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2.2.25土壤密度soil density 又称土壤容重(soilbulk density),是指单位容积土壤的质量。根据干土和湿土质量又可 分别称为干土壤密度和湿土壤密度。 2.2.26土壤孔隙度soil porosity 单位土壤总容积中的孔隙容积。 2.2.27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进入土壤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中的碳。土壤有机碳 是有机质的一部分,而有机质是土壤中形成的和外部输入的所有动、植物残体在不同分解阶段 的各种产物和合成产物的总称。 2.2.28土壤含水量soil water content 单位体积土壤中水分的体积或单位重量土壤中水分的重量,单位分别是 cm3/cm3或kg/kg。 2.2.29土壤岩性soil lithology 反映岩石性质及特征的一些属性,如沉积岩的颜色、物质成分、结构、构造、胶结物及胶结类型、特殊矿物 等。 2.2.30地层结构stratigraphic structure 岩层或土层的成因、形成的年代、名称、岩性、颜色、主要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地层的厚度及其变化、 沉积顺序等。 2.2.31回填土backfill soil 用于将场地内的不平整区域或凹陷部分填高填平的客土材料。 2.2.32表层土surface soil 场地最上部的土壤层,一般指 00.2m的土壤。 2.2.33浅层土shallow soil 场地地面以下 0.20.6m的土壤。 2 . 2 . 3 4 d e e p s o i l 场地地面以下深度超过 0.6m的土层。 2.2.35地下水系统groundwater system 具有水量、水质输入、运移和输出的地下水基本单元及其组合。 又称包气带(aerationzone)或渗流带(vadosezone),是指地表面与地下水面之间与大 气相通的,含有气体的地带。 2.2.42毛细带capillary zone 由于岩层毛细管力的作用,在潜水面以上形成的一个与饱水带有直接水力联系的接近饱和 的地带。 2.2.43上层滞水perched water 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上所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2.2.44地下水位water table 又称地下水面或潜水面(groundwater table),是指地表以下饱水带和非饱水带的分界 线,是地下水的水位,通常是水在井中上升到达的水位。 2.2.45地下水埋藏深度buried depth of groundwater table 简称地下水埋深,是指从地表到地下水潜水面或承压水面的垂直深度。 2.2.46水力坡度hydraulic gradient 总水头在速率下降最快的方向上随距离发生的变化。 2.2.47渗透系数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又称水力传导系数(hydraulicconductivity),是指单位水力坡度作用下(水力坡度是指单 位距离内的水位差),单位时间内渗透过单位面积的水量,以毫米每秒、厘米每秒、厘米每小 时,或米每日来表示。 2.2.48污染物迁移模型contaminant transport model 运用数学模拟方法描述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等环境行为,预测污染物在 土壤和地下水中迁移时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瞬时动态与扩散范围。 2.2.49污染扩散区pollution plume 6 2.2.36场地水文地质条件sit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场地中地下水埋藏、分布、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水质和水量及其形成地质条件等的总 称。 2.2.37含水层 aquifer 饱含地下水的透水地层。 2.2.38透水层permeable bed 透水而不饱水的土层和岩层。 2.2.39隔水层 aquifuge 结构致密、透水性极弱的,水流速率不足以对井和泉提供充足水量的岩土层。 2.2.40饱水带saturated zone 地下水面以下,岩层的空隙全部(或几乎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 2.2.41非饱水带unsaturated zone 又称污染羽,是指污染物从污染源向周边移动和扩散时所形成的污染区域。污染物随地下水 移动扩散所造成的污染区域称之为“地下水污染羽”。 场地调查与环境监测术语 2.3.1场地概念模型site conception model 综合描述场地污染源释放的污染物通过土壤、水、空气等环境介质,进入人体并对场地周 边及场地未来居住、工作人群的健康产生影响的关系模型。场地概念模型包括污染源、污染 物 的迁移途径、人体接触污染的介质和接触方式等。 2.3.2场地环境调查environmental site investigation 采用系统的调查方法,确定场地是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程度和范围等的过程,具体包括下列内 容: ( 1 ) 场 地 基 本 情 况 ; (2)场地土地利用方式及使用权人变 更情况; (3) 场地内主要 生产活动及污染 源情况; (4)场地 内建筑物 和设备设 施情况; (5)场地及周边地下水 等环境状况和敏感目标; (6) 场地及周 边土壤污染程 度和范围。 2.3.3场地历史调 查site history investigation 对场地历史事件、场地用途变更、场地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场地中与危险废 物处理处置等 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分类和分析,以明确场地可能发生 污染的历史及成 因。 2 . 3 . 4 资 料 收 集 d a t a c o l l e c t i o n 收集与场地污染有关的各类现有(其他部门或项目已经获得)的信息,主要 包括场地利用 变迁资料、场地环境资料、场地相关记录、有关政府文件、以及场地所在区 域自然社会信息 等。场地资料收集一般指收集不需要重复调查即可获得的资料信息,从而避 免在人力和物力上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 . 3 . 5 人 员 访 谈 i n t e r v i e w 采用统一规范的程序或非正式的自由问答等方式(如当面交流、电话交流、 电子或书面调 查表等),就场地污染及环境管理等相关的主题和内容对场地知情人(如场 地业主、场地使用 方、周边居民、政府部门、其他利益相关方等)进行个别或集体访谈,以获 取有关场地历史和 现状的相关资料和信息。 2.3.6场地利用变迁资料 site-use change information 与场地利用历史相关,可反映土地利用状况发生变化(如土地利用类型类、 土地权属单 位、土地权属性质,权属界线、面积等的变化)的资料,包括场地及其邻近 区域的开发及活动 状况,土地管理机构的土地登记资料,场地的土地使用和规划资料,其它有 助于评价场地污染 的历史资料如平面布置图、地形图等,也包括场地利用变迁过程中的场地内建筑、设施、 工艺 流程和生产污染等的变化情况。 2.3.7场地环境资料sit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与场地环境管理要素(如水、空气、土壤、动物、植物、土地和自然遗址等)相关的自然 环境信息,包括场地内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记录、场地内危险废弃物堆放记录、场地与自然 保护 区和水源地保护区的位置关系等,以及由政府机关和权威机构所保存和发布的环境管理资 料, 如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环境质量公告、企业在政府部门相关环境备案和批复、生态和水源 保护 区和规划等。 2.3.8场地生产活动相关记录site activity information 与场地中所发生的各种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和消费等活动相关的信息, 包括产品、原辅材料和中间体清单、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地下管线图、化学品储存 和使 用清单、泄漏记录、废物管理记录、地上和地下储罐清单等。 2.3.9自然和社会经济信息natural and socio-economic information 场地所在地的自然地理信息,如地理位置图、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气象资 料;场地所在地的社会信息,如人口密度和分布,敏感目标分布,及土地利用的历史、现 状和 规划等;区域所在地的经济现状和发展规划等。 2.3.10场地特征参数 site-specific parameter 能代表或近似反映场地现实环境条件,用来描述场地土壤、水文、地质、气象等特征的参 数。场地特征参数包括不同代表位置和土层或选定土层的土壤粒径分布、土壤容重、孔隙 度、 有机碳含量、渗透性等影响污染物迁移、转化的有关参数,以及详细的地下水补给和排泄 情 况、水力传导系数、水力坡降、氧化还原性以及微生物种类和密度等参数、场地所在地气 象、 水文地质特征等参数,如年平均风速、地层结构等。 2.3.11分阶段调查 tiered investigation 将场地环境调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分层次、分阶段、有组织地开展不同强度的场地调 查。场地调查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踏勘、人员 访谈 等方式开展调查,原则上不进行现场采样分析。第二阶段通常可以称之为场地初步调查, 包括 制定工作计划、现场调查采样、数据评估和结果分析等步骤。第三阶段通常可以称之为场 地详 细调查,也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现场调查采样、数据评估和结果分析等步骤,同时还可以 进行 场地特征参数和受体暴露参数等的调查。 2.3.12场地环境初步调查preliminary site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通过信息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初步判断场地土壤是否受到污染,编写场地土壤环境初 步调查报告,并报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3.13场地环境详细调查detailed site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场地土壤可能受到污染的,应根据场地情况,通过现场采样和分析测试,确认场地土壤是 否存在污染,编写场地土壤环境详细调查报告,并报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 案。 2.3.14场地踏勘site inspection 对场地及其周边区域的环境及经济、地理、地质、气候等客观条件进行现场调查,主要勘 查内容包括场地的现状,场地历史,相邻场地的现状,相邻场地的历史情况,周围区域的现状 与历史情况,地质、水文地质、地形的描述,建筑物、构筑物、设施或设备的描述等,勘查目 标和范围主要包括场地的设施、建筑物、构筑物(如罐、槽、沟等),同时也观察是否有敏感 目标存在。 2.3.15现场检测on-site test 采用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对场地潜在污染物进行定性或半定量分析。因受现场试验及测量条 件的限制,现场检测结果往往不易精确,但有助于初步判断场地污染物及其分布,可指导样品 采集及监测井布设。现场检测一般不能代替实验室分析测试。 2.3.16场地环境监测sit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连续或间断地测定场地中污染物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及其对环境影响的过程,包括 场地环境调查、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治理修复、工程验收及回顾性评估等过程的环境监测。场 地环境监测以土壤监测为主,兼顾场地残余废弃污染物、地下水、地表水、环境空气及治理修 复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 2.3.17场地环境调查监测site investigation monitoring 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过程中的监测,主要工作是识别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环境空 气及残余废弃物特征污染因子,全面分析场地污染特征,从而确定场地的污染物种类、污染程 度和污染范围,必要时也可对场地内的植物进行采样监测。其结果可作为场地的环境调查及风 险评估的监测数据,并可作为场地治理修复工程设计的技术依据。 2.3.18场地治理修复监测site remediation monitoring 场地治理修复过程中的监测,主要工作是针对各项治理修复技术措施的实施效果所开展的 相关监测,包括治理修复过程中工程质量监测和二次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其目的是对治理修复 工程进行质量控制,修订工程设计中的设计缺陷,确保工程达到预期治理修复目标。如有必 要,治理修复过程中的部分监测结果可作为工程验收的监测结果,但必须经所在地环境保护主 管部门授权或认可的监测机构加以验证。 2.3.19工程验收监测engineering acceptance monitoring 对场地治理修复后场地的环境监测,主要工作是考核和评价治理修复后的场地是否达到场 地污染风险评估所确定的修复目标值及工程设计所提出的相关要求,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2.3.20场地回顾性评估监测site monitoring for retrospective assessment 经过治理修复工程验收后,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为评价治理修复后场地对地下水、地表 水及环境空气的环境影响所进行的监测,同时也包括针对场地长期原位治理修复工程措施的效 果开展验证性的监测和必要的场地内植物采样监测,其目的是验证治理修复效果的可靠性和稳 定性。 2.3.21系统随机布点法systematic random sampling 9 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若干小区,从中随机(随机数的获得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 机数表的方法)抽取选择一定数量的小区,在每个小区内布设一个采样点。随机布点法适用于污染 分布均匀的场地。 2.3.22专业判断法judgemental sampling 根据已经掌握的场地污染分布信息及专家经验来判断和选择采样位点。专业判断法适用于 潜在污染明确的场地。 2.3.23分区布点法stratified sampling 将场地划分成不同的小区,根据小区的面积或污染特点确定布点的方法。分区布点法适用 于污染分布不均匀,场地区域污染物分布差异比较大,并已获得污染分布情况等信息的场地。 2.3.24系统布点法systematic sampling 将场地分成面积相等的若干小区,在每个小区内的中心部位布设一个采样点进行采样。系 统布点法适用于各类场地情况,特别是污染分布不明确或污染分布范围大的情况。该方法可以 获得污染分布情况,但其精度受到网格间距大小影响,单个监测小区的面积原则上不应超过 1600m2。 2.3.25对照采样点reference sampling site 在场地外非污染区域的同类土壤中布设的一个或数个采样点。对照采样点的选择应在场地 所在地区盛行风上风向一侧,并尽量选择在一定时间内未经外界扰动的裸露土壤。 2.3.26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uality assurance and quality control, QA/QC 质量保证是指为保证场地环境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可靠性和完 整性等而采取的各项措施。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场地监测计划所规定的监测质量而对监测过程 采用的控制方法,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一个部分。场地现场调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 制措施应包括制定防止样品污染的程序、运输空白样分析、现场重复样分析、采样设备清洗空 白样分析、采样介质对分析结果影响分析,以及样品保存方式和时间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分析 等。 . 4 场地环境风险评 估术语 2.4.1风 险risk在特定的暴露条件下,某种物质引起生物个体、群体或生态系统出现不利影响的概率及其 后果。风险既取决于危险物质的毒性强度,也与暴露程度有关。 2.4.2健康风险health risk 人体暴露于环境污染物质而导致伤害、疾病或死亡的可能性。 2.4.3致癌风险cancer risk 因暴露于致癌物质而引发癌症的概率或可能性,通常用一定数量(如100万)的人群终生 (如70年)暴露于某种致癌物质,其一生中有可能死于癌症的人数或概率来表示。场地致癌 风险值通过平均到整个生命期的平均每天摄入量( EDI)乘以经口、经皮肤或直接吸入致癌斜 率系数(CSF)计算得到。 0 2.4.4非致癌风险non-cancer risk 因暴露于危险物质而引发非致癌健康效应(如铅中毒、神经错乱、肝功能疾病等)的概率 或可能性。场地非致癌风险值可通过每天摄入量(平均到整个暴露作用期)除以每一途径的慢 性经口参考剂量计算得到。 2.4.5生态风险ecological risk 危险物质对生态系统中的某些要素或生态系统本身造成破坏的概率或可能性。对生态系统 的破坏作用可以是导致种群数量减少,乃至灭绝,或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发生变异等。 2.4.6场地风险评估site risk assessment 对场地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及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概率估计,编写场 地污染风险评估报告,并适当提出减缓场地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对策,报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 主管部门备案。 2.4.7场地健康风险评估health risk assessment 分析污染场地土壤和浅层地下水中污染物通过不同暴露途径,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概 率。健康风险评估工作程序一般包括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和风险表征。 2.4.8场地生态风险评估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对场地各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危害动物、植物和其他生态组分的概率及其后果进行评估。 生态风险评估工作程序一般包括问题表述、暴露评估、生态效应评估和风险表征。 2.4.9定性风险评估qualitative risk assessment 用定性术语“高”、“中”、“低”等来表示后果的严重性或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风险评 估方法。 2.4.10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用数量来表示后果的严重性或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风险评估方法。 2.4.11危害识别hazard identification 根据场地环境调查获取的资料,结合场地土地的规划利用方式,确定污染场地的关注污染 物、场地内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可能的敏感受体,如儿童、成人、生态系统、地下水体等。 2.4.12暴露exposure 人群或个体与环境中污染物的接触。 2.4.13暴露情景exposure scenario 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场地污染物经由不同方式迁移并到达受体人群的情况。通过分析特 定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暴露情景,可确定风险评估的主要暴露途径及受体人群。 2.4.14暴露评估exposure assessment 分析场地土壤中关注污染物进入并危害敏感受体的情景,确定场地土壤污染物对敏感人群的 暴露途径,确定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模型和敏感人群的暴露模型,确定与场地污染状 况、土壤性质、地下水特征、敏感人群和关注污染物性质等相关的模型参数值,计算敏感人群 摄入来自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物所对应的土壤和地下水的暴露量。 1 1 2.4.15暴露评估模型exposure assessment model 运用概念模型及数学模拟方法描述人体对污染物的暴露过程,预测和估算暴露量。 2.4.16暴露途径exposure pathway 场地土壤和浅层地下水中的污染物经一定的方式迁移达到并进入人体的过程。污染场地人体 暴露途径一般包括经口摄入土壤、皮肤接触土壤、吸入土壤颗粒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土壤 和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土壤和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和饮用地下水等。 2.4.17暴露浓度exposure concentration 人体交换界面(如口、鼻、皮肤或破损表皮)所接触的外部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 2.4.18暴露剂量exposure dose 一定时间内,污染物通过不同暴露途径进入人体的总量,是暴露浓度与时间乘积的加和, 反映的是与人体接触的污染物的量。 2.4.19暴露参数exposure factor 与人群行为相关的,用于反映场地污染物人体暴露特点的参数,如敏感人群结构(年龄、 体重情况等),通过各种介质暴露的时间、频率、周期、速率等。 2.4.20暴露周期exposure period 暴露人群滞留于污染区域的时间长度,或该区域保持污染状态的时间长度。 2.4.21暴露频率exposure frequency 一定时期内人群暴露于污染物的次数。暴露可以是持续的,非持续但有规律的(如一天一 次),或间歇性的(如每天少于一次,无法按标准进行定量)。 2.4.22终生暴露lifetime exposure 人的一生中(通常假设为 70年)所经受的污染物暴露总量。 2.4.23期望寿命life expectancy 又称预期寿命,根据人口的死亡率数据估算出来的人的平均生存年限。 2.4.24毒性评估toxicity assessment 评估和分析关注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包括致癌效应和非致癌效应,确定与关注污染 物相关的的毒性参数,包括参考剂量、参考浓度、致癌斜率因子和单位致癌因子等。 2.4.25致癌斜率因子cancer slope factor 又称致癌强度系数(carcinogenic potencyfactor,CPF),是指人体终生暴露于剂量为每日 每公斤体重 1mg化学致癌物时的终生超额致癌风险度,是剂量-反应关系评价中的重要参数。 2.4.26风险表征risk characterization 在暴露评估和毒性评估的工作基础上,采用风险评估模型计算污染物经单一暴露途径或所 有暴露途径的风险值,并进行不确定性分析。风险表征计算的风险值包括单一污染物的致癌风 险值、所有关注污染物的总致癌风险值、单一污染物的危害商值和多个关注污染物的危害指数 (非致癌风险值)。 2.4.27危害商hazard quotient, HQ 1 2 污染物每日摄入剂量与参考剂量的比值,用来表征人体经单一途径暴露于非致癌污染物而受 到危害的水平。 2.4.28危害指数 hazard index 多种暴露途径或多种关注污染物对应的危害商值之和,用来表征人体经多个途径暴露于单一 污染物或暴露于多种污染物而受到危害的水平。 2.4.29参考浓度reference concentration, RfC 用剂量表示时称为参考剂量( referencedose, RfD),是一种日平均剂量的估计值,当人群 终 身暴露于该水平时,预期发生有害效应的危险度很低,或者实际上检测不到,单位为 mg/(kgd)。 2.4.30可接受风险水平 acceptable risk level 包括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和非致癌效应可接受危害商值。对于单一关注污染物,可接受致癌 风险水平一般为小于或等于 10-6,可接受危害商值一般为小于或等于 1。 2.4.31土壤筛选值soil screening value 基于一定用地类型的暴露情景、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如10-6)和可接受危害商值(如1), 采用推荐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计算的土壤中污染物浓度,用于确定是否启动污染场地的人体健康 风险评估。 2.4.32不确定性分析 uncertainty analysis 场地风险评估过程中由输入参数误差和模型本身不确定性所引起的模型模拟结果不确定性的 定性或定量分析和评价,包括风险贡献率分析和参数敏感性分析。风险贡献率分析是指分析单 一关注污染物经不同暴露途径引起致癌风险或危害商值所占百分比,以及不同关注污染物致癌 风险和危害指数所占百分比。参数敏感性分析是指在其余参数值均固定,选定参数取值增大或 减小时,对计算得到的风险值或土壤修复限值影响程度的分析。 2.4.33不确定性系数uncertainty factor, UF 又称安全系数(safetyfactor, SF),是指在确立污染物的安全阈值(如参考浓度)时,考 虑到生物种属间的差异和种属内的变异,或是由动物毒性试验数据外推至人时的不确定性,为 防止低估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最大限度地保护人类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修正 参数。不确定性系数是用来校正:(1)个体敏感性的差异;(2)从动物数据外推到人体时的 不确定性;(3)由短期暴露外推至整个生命周期时的不确定性;(4)使用最低可见不利效应 浓度(LOAEL)代替无可见不利效应浓度( NOAEL)推算安全阈值(如参考浓度)时的不确 定性。 2.4.34受 体 receptor 场地及其周边环境中可能受到污染物影响的生命体或环境介质(如地下水)。 2.4.35关键受体critical receptor 可能受到场地污染物影响的生物群体中,在生物学上最具敏感性的生物类群、同龄群体或 特定发育阶段的人群(如在人类中,6个月到4岁的儿童常常是非致癌物质的关键受体)。 2.4.36敏感生命阶段sensitive life stage 在毒性试验中,对污染物表现出最高敏感度(即在较低的暴露浓度下影响也很明显)的生 命阶段(如少年、成年期等)。 2.4.37生态受体ecological receptor 场地及其周边生态系统中可能受到污染物影响的任何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本身。 2.4.38敏感环境区environmental sensitive area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的,对场地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 别敏感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 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 文化保护地、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鱼虾产卵场、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人口密 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疗养地、医院等,以及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民 族意义的保护地等。 2.5场地修复术语 2.5.1清洁治理cleanup 场地污染治理相关活动的统称,指为消除危险物质排放或威胁性排放对人体健康或环境的 影响而采取的各种污染防治措施,如对污染土壤采取围堵、清除、修复、处理、处置等措施。 2.5.2土壤修复soil remediation 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场地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或 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满足相应土地利用类型的要求。 2.5.3原位修复in-situ remediation 不移动受污染的土壤或地下水,直接在场地发生污染的位置对其进行原地修复处理。 2.5.4异位修复ex-situ remediation 将受污染的土壤或地下水从场地发生污染的原有位置挖掘或抽提出来,搬运或转移到别处 进行修复治理。 2.5.5案例研究case study 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污染场地修复案例进行总结、分析和研究,从修复技术的原理、性 能、特点,修复成本、效果、制约条件和影响因素,以及修复过程中造成二次环境污染的风险 等角度对各项修复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明确不同修复技术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和条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为其他同类污染场地的修复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2.5.6场地修复示范工程demonstration project for site remediation 为积极探索污染场地环境治理的最佳可行技术和实践经验,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 其他相关组织的要求,在全国部分省、市、区范围内选择具有地区代表性、行业代表性或污染 物类型代表性的污染场地,通过对专项修复技术进行科技创新或对成套适用技术进行集成优化 应用,从技术水平、能源消耗、资源消费、成本效益、环境影响,以及场地修复工程质量达标 要求等技术角度与层面,探索符合国情和国家环境管理需求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法与管理实 14 践,使之对国内污染场地的修复治理发挥引领作用和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从而带动 我国污染 场地修复市场的发展和修复技术的革新。 2.5.7场地治理与修复方案site cleanup and remediation option 依据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用地规划和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等情况,编制污染场 地土 壤治理与修复方案,具体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 治理与修复工程的范 围及预期目标; (2)治理与修复工程技术路 线与工艺流程; (3)治理与修复工程实施中的 环境保护措施; (4)治理与修复工 程实施进度计划; (5)治理与修 复工程监理计 划。 2.5.8修复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 for remediation 从技术、条件、成本效益等方面对可供选择的修复技术进行评价,提出技术可行、经 济可 行的修复行动方案。 2.5.9成本-效益分析 cost-benefit analysis 对可满足场地修复要求的技术方案进行成本投入与预期的整体社会效益进行定量评 估,从 而判断该修复技术在成本投入上是否可行。成本-效益分析包括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 修复成本 分析和环境效益分析两部分。修复成本分析应包括可行性研究、修复监测、修复工程 设计、修 复工程实施、健康安全防护、二次污染处理等每部分的成本及各部分成本在总成本中 的比例。 环境效益分析包括修复后地价提升效益、人体健康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环境效益分 析可根据 每个污染场地修复项目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分析。 2.5.10决策支 持 decision support 利用辅助决策工具(模型、方法、分析技术、软件等)来帮助场地管理人员进行场地 修复 和管理的科学决策系统。 2.5.11修复施工 remedy construction 将场地治理与修复方案落实到位,通过施工作业(如对垃圾填埋场进行覆土或建立地 下水 污染治理系统等)最终形成场地修复工程实体的过程。 2.5.12施工完成阶段construction completion 场地修复必需的物理构筑已经完成,场地当前威胁已经解除,长期威胁正在受到控制 的治 理阶段。虽然长期的场地治理活动可能还要持续下去,但场地通常已经处于经济、社 会或环境 上准备再利用的状态。 2.5.13修复维护 maintenance of remediation 在场地修复期间对修复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定期的监控、检查、保养和维护,以确保 修复 工程的稳定运行和正常工作。 2.5.14场地修复验收site remediation acceptance 污染场地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结束后,污染场地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 三方机构,对治理与修复工程进行验收,将附有专家签字的验收报告报相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部门备案,并抄送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2.5.15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监理site remediation supervision 具有资质的环境监理机构受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机构的委托,依据场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按照环境监理合同对场地治理和修复过程中的各项环境保护技 术要求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并在治理与修复工程完工后,向土地使用权人和环境保护行 政主管部门提交工程监理报告。 2.5.16工程控制engineering control 采用可阻止污染物迁移或阻断污染物暴露途径的技术措施来缓解和消除场地污染物对人体 健康和环境的威胁。场地污染工程控制技术措施一般包括帽封、隔离、围堵、限制、修建泥浆 墙和打造抽提井等。 2.5.17封装 encapsu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Stearoyl-L-carnitine-chlorid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rac-Butoconazole-d5-Nitrate-生命科学试剂-MCE
- 报关员资格证考试题型及答案
-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课件 九年级历史上册
- 海水考试题及答案
- 保安队长笔试考试题目及答案
- 电测仪表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筛分设备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高考历史考试题及答案:元代山西晋商的早期商业活动(如盐业)
- 高考历史考试题及答案:宋代福建地区的瓷器烧制(德化瓷)
- 夫妻流产同意协议书
- 《氢化工基础》课件-4.非均相分离
- 小儿麻醉护理课件
- DB64 2000-2024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规程
- DB22-T3409-2022-餐饮用醇基液体燃料安全使用技术规范-吉林省
- 项目经理考核试题及答案
-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全面剖析
- 安检岗位培训课件模板
- 2025-2030中国水产饲料原料和产品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腹膜透析换液操作医学
- 静电检测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