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结构工程师与注册土木工程师报考指南_第1页
注册结构工程师与注册土木工程师报考指南_第2页
注册结构工程师与注册土木工程师报考指南_第3页
注册结构工程师与注册土木工程师报考指南_第4页
注册结构工程师与注册土木工程师报考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报考指南考试介绍注册结构工程师分为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和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依法登记注册,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和注册证书,从事桥梁结构及塔架结构等工程设计及相关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工作由建设部、人事部共同负责,日常工作委托全国注册注册结构工程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承担,具体考务工作由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组织实施。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考试合格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职改)部门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的、人事部与建设部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取得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者,要从事结构工程设计业务的,须按规定向所在省(区、市)注册结构工程师管理委员会申请注册,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有效期为2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注册的,应当在期满前30日内办理再次注册手续。报名条件参加考试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经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意,获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就业的外籍人员及港、澳、台地区的专业人员,符合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规定,也可按规定程序申请参加考试。报名时间报名时间一般为每年的4月份以前(以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公布的时间为准)。考试时间考试每年举行一次,2010年二级结构工程师的考试时间为9月19日。 考试科目只设专业考试,分为1.专业考试(上);2.专业考试(下)。考试题型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为开卷考试,允许考生携带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各种专业规范和参考书;考生应考时,可携带计算器(无声、无存储编辑功能)、三角板、钢笔或圆珠笔(黑色或蓝色)、2B铅笔、橡皮、钉书器、比例尺。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大纲一、总则1.1 了解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原理。1.2 了解建筑结构的经济比选知识。1.3 掌握建筑结构及一般高耸结构的荷载分类和组合及常用结构的静力计算方法。1.4 了解钢、木、混凝土及砌体等结构所用材料的基本性能、重要材料的质量要求和基本检查、实验方法;掌握材料的选用和设计指标取值。1.5 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施工知识。1.6 了解建筑防火、防腐蚀和防虫的基本知识。1.7 了解防水工程的材料质量要求、施工要求及施工质量标准。二、钢筋混凝土结构2.1 掌握各种常用建筑结构体系的布置原则和设计方法。2.2 掌握基本受力构件的正截面、斜截面、扭曲截面、局部受压及受冲切承载力的计算;了解构件的裂缝、挠度和疲劳强度的验算。2.3 掌握基本构件截面型式、尺寸的选定原则及构造规定。2.4 掌握现浇和装配构件的连接构造及节点配筋形式。2.5 了解预应力构件设计的基本方法及其施工的基本知识。2.6 掌握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计算要点及构造措施。2.7 了解对预制构件的制作、检验、运输和安装等方面的要求。三、钢结构3.1 熟悉钢结构布置原则、构件选型和主要构造。3.2 掌握受弯构件的强度及其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计算。3.3 熟悉轴心受力和拉弯、压弯构件的计算。3.4 掌握构件的连接计算及其构造要求。3.5 了解钢结构的制作、运输和安装方面的要求。3.6 了解钢结构的防锈、隔热和防火措施。四、砌体结构与木结构4.1 掌握无筋砌体构件的承载力计算。4.2 掌握墙梁、挑梁及过梁的设计方法。4.3 掌握配筋砖砌体的设计方法。4.4 掌握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4.5 掌握底层框架砖房的设计方法。4.6 掌握砌体结构的构造要求和抗震构造措施。4.7 熟悉常用木结构的构件、连接计算和构造要求。4.8 了解木结构设计对施工的质量要求。五、地基与基础5.1 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方法。5.2 熟悉地基土(岩)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5.3 熟悉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要求。5.4 掌握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地基的变形特征和计算方法。5.5 掌握软弱地基土的加固处理技术和设计方法。5.6 掌握建筑浅基础及桩基础的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5.7 了解边坡稳定分析及挡土墙的设计方法。5.8 了解地基抗液化的技术措施;了解各类软弱地基加固处理及桩基础的一般施工方法和要求。六、高层建筑结构、高耸结构及横向作用6.1 了解竖向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对高层建筑结构和高耸结构的影响;掌握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取值标准计算方法;掌握荷载效应的组合方法。6.2 掌握常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框架、剪力墙和框架剪力墙)的受力性能及适用范围。6.3 了解概念设计的内容及原则,并能运用于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6.4 了解高层建筑结构的内力与位移的计算原理;掌握常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截面设计方法与构造措施。6.5 了解水塔、烟囱等一般高耸结构的选型要求、荷载计算、设计原理和主要构造。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报考指南考试介绍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证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注册证书,从事岩土工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建设部内部自1998年前后启动了注册岩土工程师的前期工作,人事部、建设部2002年4月8日颁布了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核认定办法(人发200235号),2002年9月举行了首届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办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建设部、人事部共同负责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工作。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受建设部委托负责拟定岩土工程专业考试大纲和命题、编写培训教材或指定考试用书等工作,统一规划考前培训工作。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考试大纲、年度试题、评分标准与合格标准。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合格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行政部门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建设部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证书。由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向准予注册的申请人核发由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统一制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经注册后,方可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执业。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注册有效期为2年。有效期满需继续执业的,应在期满前30日内办理再次注册手续。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执业范围:(1)岩土工程勘察;(2)岩土工程设计;(3)岩土工程咨询与监理;(4)岩土工程治理、检测与监测;(5)环境岩土工程和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工程业务;(6)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业务。附: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核认定办法报名条件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相应专业教育和职业实践条件者,均可申请参加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基础考试1取得本专业(指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下同)或相近专业(指地质勘探、环境工程、工程力学专业,下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2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1年。3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1年。(二)基础考试合格,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专业考试1取得本专业博士学位,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2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博士学位,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3年。2取得本专业硕士学位,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3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士学位,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4年。3取得本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4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5年。4取得本专业大学本科学历,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6年。5取得本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6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7年。6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8年。(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基础考试,只需参加专业考试11991年及以前,取得本专业硕士及以上学位,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6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位士及以上学,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7年。21991年及以前,取得本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7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8年。31989年及以前,取得本专业大学本科学历,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8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9年。41987年及以前,取得本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9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10年。51985年及以前,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12年。61982年及以前,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9年。71977年及以前,取得本专业中专学历或1972年及以前取得相近专业中专学历,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10年。经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意,获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就业的外籍人员及港、澳、台地区的专业人员,符合本规定要求的,也可按规定的程序申请参加考试、注册和执业。报名时间报名时间一般为每年的第二季度中上旬(以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公布的时间为准)。报考者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统一到所在省(区、市)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管理委员会或人事考试管理机构办理报名手续。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部队及直属单位的人员,按属地原则报名参加考试。原则上只在省会城市设立考点。考试时间 考试每年举行一次,2010年的考试时间为9月18、19日。考试科目考试分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两部分。参加基础考试合格并按规定完成职业实践年限者,方能报名参加专业考试。专业考试合格后,方可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证书。参加基础或专业考试的人员,须分别在1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基础考试内容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工程经济,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职业法规,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结构力学与结构设计,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岩体工程与基础工程共17科。专业考试内容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基本原则,浅基础,深基础,地基处理,土工结构与边坡防护,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地震工程,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工程经济与管理共11科。考试题型1基础考试为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统一发考试手册,考后收回。基础考试为闭卷考试,上午段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科学的掌握程度,设120道单选题,每题1分,下午段主要考查考生对岩土工程直接有关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设60道单选题,每题2分。2专业考试分为专业知识考试和专业案例考试两部分。其中,专业知识考试为客观题,专业案例考试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考试方法,即:要求考生在填涂答题卡的同时,在答题纸上写出计算过程。专业考试分2天进行,第1天为专业知识考试,成绩上、下午合并计分;第2天为专业案例考试,成绩上、下午合并计分。专业知识和专业案例考试时间均为6小时,上、下午各3小时。第1天为客观题,上、下午各70题,其中单选题40题,每题分值为1分,多选题30题,每题分值为2分,试卷满分200分;第2天为案例题,上午25道必答题,下午25道必答题(对于有选择作答的25道必答题,如考生在答题卡和试卷上作答超过25道题,按题目序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对作答的前25道题评分,其他作答题无效),每题分值为2分,试卷满分100分。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考试为非滚动管理考试,且为开卷考试,考试时允许考生携带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各种专业规范和参考书进入考场,考生应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考试2009年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基础考试大纲一、高等数学1.1 空间解析几何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及混合积;两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直线方程;平面方程;平面与平面、直线与直线、平面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点到平面、直线的距离;球面、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旋转轴为坐标轴的旋转曲面的方程;常用的二次曲面方程;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曲线方程。1.2 微分学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的性质及无穷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及其类型; 导数与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高阶导数;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函数的切线及法平面和切平面及切法线;函数单调性的判别;函数的极值;函数曲线的凹凸性、拐点;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二阶偏导数;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多元函数的最大、最小值及其简单应用。 1.3 积分学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积分公式;定积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定积分中值定理);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牛顿-莱布尼兹公式;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三角函数的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广义积分;二重积分与三重积分的概念、性质、计算和应用;两类曲线积分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求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曲线的弧长和旋转体的体积。1.4 无穷级数数项级数的敛散性概念;收敛级数的和;级数的基本性质与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几何级数与级数及其收敛性;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别法;任意项级数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幂级数及其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和收敛域;幂级数的和函数;函数的泰勒级数展开;函数的傅里叶系数与傅里叶级数。1.5 常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齐次微分方程;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全微分方程;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1.6 线性代数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行列式按行展开定理的应用;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的概念、性质及求法;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矩阵的秩;等价矩阵的概念和性质;向量的线性表示;向量组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定;线性方程组求解;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与性质;相似矩阵的概念和性质;矩阵的相似对角化;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合同矩阵的概念和性质;二次型的秩;惯性定理;二次型及其矩阵的正定性。1.7 概率与数理统计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概率的基本性质;古典型概率;条件概率;概率的基本公式;事件的独立性;独立重复试验; 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常见随机变量的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方差、标准差及其性质;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矩、协方差、相关系数及其性质;总体;个体;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 样本方差和样本矩;分布;分布;分布;点估计的概念;估计量与估计值;矩估计法;最大似然估计法;估计量的评选标准;区间估计的概念;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区间估计;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差和方差比的区间估计;显著性检验;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二、普通物理2.1 热学气体状态参量;平衡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统计解释;自由度;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理想气体内能;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方均根速率;平均速率;最概然速率;功;热量;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的应用;绝热过程;气体的摩尔热容量;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热机效率;净功;致冷系数;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2.2 波动学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一维简谐波表达式;描述波的特征量;阵面,波前,波线;波的能量、能流、能流密度;波的衍射;波的干涉;驻波;自由端反射与固定端反射;声波;声强级;多普勒效应。2.3 光学相干光的获得;杨氏双缝干涉;光程和光程差;薄膜干涉;光疏介质;光密介质;迈克尔逊干涉仪;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单缝衍射;光学仪器分辨本领;射光栅与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喇格公式;自然光和偏振光;布儒斯特定律;马吕斯定律;双折射现象。三、普通化学3.1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状态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原子和离子的电子结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周期族;元素性质及氧化物及其酸碱性。离子键的特征;共价键的特征和类型;杂化轨道与分子空间构型;分子结构式;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分子间力与氢键;晶体与非晶体;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3.2溶液溶液的浓度;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渗透压;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分压定律;解离常数;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水的离子积及溶液的pH值;盐类的水解及溶液的酸碱性;溶度积常数;溶度积规则。3.3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和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活化能的物理意义;催化剂;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平衡移动原理。3.4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氧化还原的概念;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电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的组成和符号;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标准电极电势;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及应用;金属腐蚀与防护。3.5 有机化学有机物特点、分类及命名;官能团及分子构造式;同分异构;有机物的重要反应:加成、取代、消除、氧化、催化加氢、聚合反应、加聚与缩聚;基本有机物的结构、基本性质及用途:烷烃、 烯烃、炔烃、芳烃、卤代烃、醇、苯酚、醛和酮、羧酸、酯;合成材料: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工程塑料。 四、理论力学4.1 静力学平衡;刚体;力;约束及约束力;受力图;力矩;力偶及力偶矩;力系的等效和简化;力的平移定理;平面力系的简化;主矢;主矩;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式;物体系统(含平面静定桁架)的平衡;摩擦力;摩擦定律;摩擦角;摩擦自锁。4.2 运动学点的运动方程;轨迹;速度;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平动和绕定轴转动;角速度;角加速度;刚体内任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4.3 动力学牛顿定律;质点的直线振动;自由振动微分方程;固有频率;周期;振幅;衰减振动;阻尼对自由振动振幅的影响振幅衰减曲线;受迫振动;受迫振动频率;幅频特性;共振;动力学普遍定理;动量;质心;动量定理及质心运动定理;动量及质心运动守恒;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动量矩守恒;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转动惯量;回转半径;平行轴定理;功;动能;势能;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达朗贝原理;惯性力;刚体作平动和绕定轴转动(转轴垂直于刚体的对称面)时惯性力系的简化;动静法。五、材料力学5.1 材料在拉伸、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低碳钢、铸铁拉伸、压缩实验的应力应变曲线;力学性能指标。5.2 拉伸和压缩 轴力和轴力图;杆件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强度条件;虎克定律;变形计算。5.3 剪切和挤压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剪切面;挤压面;剪切强度;挤压强度。5.4 扭转 扭矩和扭矩图;圆轴扭转切应力;切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律; 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扭转角计算及刚度条件。 5.5 截面几何性质 静矩和形心;惯性矩和惯性积;平行轴公式;形心主轴及形心主惯性矩概念。5.6 弯曲 梁的内力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分布载荷、剪力、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正应力强度条件;切应力强度条件;梁的合理截面;弯曲中心概念;求梁变形的积分法、叠加法。5.7 应力状态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和应力圆法;主应力和最大切应力;广义虎克定律;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5.8 组合变形 拉/压-弯组合、弯-扭组合情况下杆件的强度校核;斜弯曲。5.9 压杆稳定 压杆的临界载荷;欧拉公式;柔度;临界应力总图;压杆的稳定校核。六、流体力学6.1 流体的主要物性与流体静力学流体的压缩性与膨胀性;流体的粘性与牛顿内磨檫定律;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的分布规律;作用于平面的液体总压力的计算。6.2 流体动力学基础以流场为对象描述流动的概念;流体运动的总流分析;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的运用。6.3 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沿程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实际流体的两种流态层流和紊流;圆管中层流运动;紊流运动的特征;减小阻力的措施。6.4 孔口管嘴管道流动孔口自由出流、孔口淹没出流;管嘴出流;有压管道恒定流;管道的串联和并联。6.5 明渠恒定流明渠均匀水流特性;产生均匀流的条件;明渠恒定非均匀流的流动状态;明渠恒定均匀流的水平力计算。6.6 渗流、井和集水廊道土壤的渗流特性;达西定律;井和集水廊道。6.7 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力学相似原理;相似准数;量纲分析法。七、计算机应用基础7.1 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系统特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及控制系统;总线;数模/模数转换;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定义;操作系统特征;操作系统功能;操作系统分类;支撑软件;应用软件;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7.2 信息表示 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二进制编码;数据单位;计算机内数值数据的表示;计算机内非数值数据的表示;信息及其主要特征。7.3 常用操作系统 Windows发展;进程和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输入/输出管理;设备管理;网络服务。7.4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网络概念;网络功能;网络组成;网络分类; 局域网;广域网;因特网;网络管理;网络安全;Windows系统中的网络应用;信息安全;信息保密。八、电气与信息8.1 电磁学概念电荷与电场;库仑定律;高斯定理;电流与磁场;安培环路定律;电磁感应定律;洛仑兹力。8.2 电路知识电路组成;电路的基本物理过程;理想电路元件及其约束关系;电路模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等效电源定理;迭加原理;正弦交流电的时间函数描述;阻抗;正弦交流电的相量描述;复数阻抗;交流电路稳态分析的相量法;交流电路功率;功率因数; 三相配电电路及用电安全;电路暂态;R-C、R-L电路暂态特性;电路频率特性;R-C、R-L电路频率特性。 8.3 电动机与变压器理想变压器;变压器的电压变换、电流变换和阻抗变换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接线、启动、反转及调速方法;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行特性; 简单继电-接触控制电路。8.4 信号与信息信号;信息;信号的分类;模拟信号与信息;模拟信号描述方法;模拟信号的频谱;模拟信号增强;模拟信号滤波;模拟信号变换;数字信号与信息;数字信号的逻辑编码与逻辑演算;数字信号的数值编码与数值运算。8.5 模拟电子技术晶体二极管;极型晶体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射极跟随器与阻抗变换;运算放大器;反相运算放大电路;同相运算放大电路;基于运算放大器的比较器电路;二极管单相半波整流电路;二极管单相桥式整流电路。8.6 数字电子技术与、或、非门的逻辑功能;简单组合逻辑电路;D触发器;JK触发器 数字寄存器;脉冲计数器。九、工程经济9.1 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息及计算;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图;资金等值计算的常用公式及应用;复利系数表的应用。9.2 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项目的分类;项目计算期;财务效益与费用;营业收入;补贴收入;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总成本费用;经营成本;项目评价涉及的税费;总投资形成的资产。9.3 资金来源与融资方案资金筹措的主要方式;资金成本;债务偿还的主要方式。9.4 财务分析财务评价的内容;盈利能力分析(财务净现值、财务内部收益率、项目投资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偿债能力分析(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资产负债率);财务生存能力分析;财务分析报表(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利润与利润分配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基准收益率。9.5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经济费用和效益;社会折现率;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经济净现值;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效益费用比。9.6 不确定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分析图);敏感性分析(敏感度系数、临界点、敏感性分析图)。9.7 方案经济比选方案比选的类型;方案经济比选的方法(效益比选法、费用比选法、最低价格法);计算期不同的互斥方案的比选。9.8改扩建项目经济评价特点改扩建项目经济评价特点。9.9 价值工程价值工程原理;实施步骤。十、法律法规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总则;建筑许可;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律责任。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总则;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总则;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法律责任。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一般规定;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违约责任;其他规定。10.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总则;行政许可的设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行政许可的费用。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总则;节能管理;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节能技术进步;激励措施;法律责任。1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总则;环境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法律责任。10.8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总则;资质资格管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发包与承包;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编制与实施;监督管理。10.9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总则;建设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工程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建设工程质量保修。10.10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总则;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及其他有关单位的安全责任;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监督管理;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十一、工程测量11.1测量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面点位的确定测量工作基本概念11.2水准测量水准测量原理水准仪的构造、使用和检验校正水准测量方法及成果整理11.3角度测量经纬仪的构造、使用和检验校正水平角观测垂直角观测11.4距离测量卷尺量距视距测量光电测距11.5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测量误差分类与特性评定精度的标准观测值的精度评定误差传播定律11.6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网的定位与定向导线测量交会定点高程控制测量11.7地形图测绘地形图基本知识地物平面图测绘等高线地形图测绘11.8地形图应用地形图应用的基本知识建筑设计中的地形图应用城市规划中的地形图应用11.9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控制测量施工放样测量建筑安装测量建筑工程变形观测十二、土木工程材料10.1材料科学与物质结构基础知识材料的组成: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及其对材料性质的影响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其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原子结构离子键金属键共价键和范德华力晶体与无定形体(玻璃体)材料的宏观结构及其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孔隙与孔隙率特征:亲水性与憎水性吸水性与吸湿性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导热性强度与变形性能脆性与韧性10.2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无机胶凝材料:气硬性胶凝材料石膏和石灰技术性质与应用水硬性胶凝材料:水泥的组成水化与凝结硬化机理性能与应用混凝土:原材料技术要求拌合物的和易性及影响因素强度性能与变形性能耐久性-抗渗性、抗冻性、碱-骨料反应混凝土外加剂与配合比设计沥青及改性沥青:组成、性质和应用建筑钢材:组成、组织与性能的关系加工处理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建筑钢材和种类与选用木材:组成、性能与应用石材和粘土:组成、性能与应用十三、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13.1土石方工程桩基础工程土方工程的准备与辅助工作机械化施工爆破工程预制桩、灌注桩施工地基加固处理技术13.2钢筋混凝土工程与预应力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制作混凝土冬、雨季施工预应力混凝土施工13.3结构吊装工程与砌体工程起重安装机械与液压提升工艺单层与多层房屋结构吊装砌体工程与砌块墙的施工13.4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分类施工方案进度计划平面图措施13.5流水施工原则节奏专业流水非节奏专业流水一般的搭接施工13.6网络计划技术双代号网络图单代号网络图网络计划优化13.7施工管理现场施工管理的内容及组织形式进度、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竣工验收十四、结构力学与结构设计14.1结构力学14.1.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及其应用14.1.2静定结构受力分析与特性静定结构受力分析方法反力内力的计算与内力图的绘制静定结构特性及其应用14.1.3静定结构位移广义力与广义位移虚功原理单位荷载法荷载下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图乘法支座位移和温度变化引起的位移互等定理及其应用14.1.4超静定结构受力分析及特性超静定次数力法基本体系力法方程及其意义等截面直杆刚度方程位移法基本未知量基本体系基本方程及其意义等截面直杆的转动刚度力矩分配系数与传递系数单结点的力矩分配对称性利用超静定结构位移超静定结构特性14.1.5结构动力特性与动力反应单自由度体系自振周期频率振幅与最大动内力阻尼对振动的影响14.2结构设计14.2.1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性能:钢筋混凝土基本设计原则:结构功能极限状态及其设计表达式可靠度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受弯构件受扭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冲切局压疲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抗裂裂缝挠度预应力混凝土:轴拉构件受弯构件单层厂房:组成与布置柱基础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及布置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框-筒结构设计要点抗震设计要点:一般规定构造要求14.2.2钢结构钢材性能:基本性能结构钢种类构件: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拉弯和压弯构件的计算和构造连接:焊缝连接普通螺栓和高强螺栓连接构件间的连接14.2.3砌体结构材料性能:块材砂浆砌体基本设计原则:设计表达式承载力:受压局压混合结构房屋设计:结构布置静力计算构造房屋部件:圈梁过梁墙梁挑梁抗震设计要点:一般规定构造要求十五、岩体力学与土力学15.1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及其试验方法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能等指标及其试验方法岩石的强度特性、变形特性、强度理论15.2工程岩体分级工程岩体分级的目的和原则国标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简介15.3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初始应力的基本概念、量测方法简介、主要分布规律15.4土的组成和物理性质土的三相组成和三相指标土的矿物组成和颗粒级配土的结构粘性土的界限含水量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砂土的相对密实度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土的工程分类15.5土中应力分布及计算土的自重应力基础底面压力基底附加压力土中附加应力15.6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压缩试验压缩曲线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回弹指数压缩模量载荷试验变形模量高压固结试验土的应力历史先期固结压力超固结比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欠固结土沉降计算的弹性理论法分层总和法有效应力原理一维固结理论固结系数固结度15.7土的抗剪强度土中一点的应力状态库仑定律土的极限平衡条件内摩擦角粘聚力直剪试验及其适用条件三轴试验总应力法有效应力法15.8特殊性土软土黄土膨胀土红粘土盐渍土冻土填土可液化土15.9土压力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Rankine土压力理论Couloumb土压力理论15.10边坡稳定分析土坡滑动失稳的机理均质土坡的稳定分析土坡稳定分析的条分法15.11地基承载力地基破坏的过程地基破坏型式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地基极限承载力斯肯普顿公式太沙基公式汉森公式十六、工程地质16.1岩石的成因和分类主要造岩矿物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及其分类常见岩石的成分、结构及其他主要特征16.2地质构造和地史概念褶皱形态和分类断层形态和分类地层的各种接触关系大地构造概念地史演变概况和地质年代表16.3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各种地貌形态的特征和成因第四纪分期16.4岩体结构和稳定分析岩体结构面和结构体的类型和特征赤平极射投影等结构面的图示方法根据结构面和临空面的关系进行稳定分析16.5动力地质地震的震级、烈度、近震、远震及地震波的传播等基本概念断裂活动和地震的关系活动断裂的分类和识别及对工程的影响岩石的风化流水、海洋、湖泊、风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滑坡、崩塌、岩溶、土洞、塌陷、泥石流、活动砂丘等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发育过程和规律及其对工程的影响16.6地下水渗透定律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径流、排泄规律地下水埋藏分类地下水对工程的各种作用和影响地下水向集水构筑物运动的计算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水对建筑材料腐蚀性的判别16.7岩土工程勘察与原位测试技术勘察分级各类岩土工程勘察基本要求勘探取样土工参数的统计分析地基土的岩土工程评价原位测试技术:载荷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扁铲侧胀试验十七、岩体工程与基础工程17.1岩体力学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边坡的应力分布、变形和破坏特征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平面问题边坡治理的工程措施17.2岩体力学在岩基工程中的应用岩基的基本概念岩基的破坏模式基础下岩体的应力和应变岩基浅基础、岩基深基础的承载力计算17.3浅基础浅基础类型刚性基础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扳基础箱形基础基础埋置深度基础平面尺寸确定地基承载力确定深宽修正下卧层验算地基沉降验算减少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的概念浅基础的结构设计17.4深基础深基础类型桩与桩基础的类型单桩的荷载传递特性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群桩效应群桩基础的承载力群桩的沉降计算桩基础设计17.5地基处理地基处理目的地基处理方法分类地基处理方案选择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加固机理、设计计算、施工方法和质量检验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考试大纲一、岩土工程勘察1.1勘察工作的布置熟悉场地条件、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合理布置勘察工作。1.2岩土的分类和鉴定掌握岩土的工程分类和鉴别,熟悉岩上工程性质指标的物理意义及其工程应用。1.3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掌握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的要求和方法:掌握各类工程地质图件的编制。1.4勘探与取样了解工程地质钻探的工艺和操作技术;熟悉岩土工程勘察对钻探、井探、槽探和洞探的要求,熟悉岩石钻进中的RQD方法:熟悉各级土样的用途和取样技术;熟悉取土器的规格、性能和适用范围;熟悉取岩石试样和水试样的技术要求:了解主要物探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工程应用。1.5室内试验了解岩土试验的方法;熟悉岩土试验指标间的关系;熟悉根据岩土特点和工程特点提出对岩土试验和水分析的要求:熟悉岩土试验和水分析成果的应用;熟悉水和土对工程材料腐蚀性的评价方法。1.6原位测试了解原位测试的方法和技术要求,熟悉其适用范围和成果的应用。1.7地下水熟悉地下水的类型和运动规律;熟悉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了解抽水试验、注水试验和压水试验的方法,掌握以上试验成果的应用。1.8岩土工程评价掌握岩土力学基本概念在岩土工程评价中的应用;掌握岩土工程特性指标的数据处理和选用:熟悉场地稳定性的分析评价方法;熟悉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的分析评价方法:掌握勘察资料的分析整理和勘察报告的编写。二、岩土工程设计基本原则2.1设计荷载了解各类土木工程对设计荷载的规定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选用原则。2.2设计状态了解岩土工程各种极限状态和工作状态的设计方法。2.3安全度了解各类土木工程的安全度控制方法;熟悉岩土工程的安全度准则。三、浅基础3.1浅基础方案选用与比较了解各种类型浅基础的传力特点、构造特点和适用条件;掌握浅基础方案选用和方案比较的方法。3.2地基承载力计算熟悉不同结构对地基条件的要求:熟悉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各种方法;掌握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与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的方法。3.3地基变形分析了解各种建(构)筑物对变形控制的要求;掌握地基应力计算和沉降计算方法;了解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3.4基础设计了解各种类型浅基础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步骤;熟悉基础埋置深度与基础底面积的确定原则;掌握基础底面压力分布的计算方法;熟悉各种类型浅塞础的设计计算内容;掌握浅基础内力计算的方法。3.5动力基础了解动力基础的基本特点;了解天然地基动力参数的测定方法。3.6不均匀沉降了解建筑物的变形特征以及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各种危害;了解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了解防止和控制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损害的建筑措施和结构措施。四、深基础4.1桩的类型、选型与布置了解桩的类型及各类桩的适用条件;熟悉桩的设计选型应考虑的因素;掌握布桩设计原则。4.2单桩竖向承载力了解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传递和破坏机理;熟悉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掌握桩身承载力的验算方法。4.3群桩的竖向承载力了解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群桩效应;掌握群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4.4负摩阻力了解负摩阻力的发生条件;掌握负摩阻力的确定方法。4.5桩的抗拔承载力了解抗拔桩基的适用条件;掌握单桩及群桩的抗拔承载力计算方法。4.6桩基沉降计算熟悉桩基沉降计算的基本假定和计算模式;掌握桩基沉降计算方法。4.7桩基水平承载力和水平位移了解桩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传递和破坏机理;熟悉桩基水平承载力的确定方法;了解桩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方法。4.8承台设计熟悉承台形式的确定方法;掌握承台的受弯、受冲切和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4.9桩基施工了解灌注桩、预制桩和钢桩的主要施工方法及其适用条件;了解桩基施工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及预防措施。4.10沉井基础了解沉井基础的应用条件:掌握沉井设计方法:了解沉井下沉施工方法和主要工序;了解沉井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与处理方法。五、地基处理5.1地基处理方法熟悉常用地基处理方法的机理、适用范围、施工工艺和质量检验方法。5.2复合地基熟悉复合地基的形成条件:掌握常用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方法。5.3地基处理设计了解各类软弱地基和不良地基的加固机理;熟悉地基处理方案的选用掌握地基处理设计计算方法。5.4土工合成材料了解常用土工合成材料的性质及其工程应用。5.5防渗处理了解防渗处理技术及其工程应用。5.6既有工程地基加固与基础托换了解既有工程地基加固要求和加固程序:了解常用加固技术、应用范围及加固设计方法:了解既有工程基础托换的常用方法和适用范围:了解建筑物迁移的常用方法。六、土工结构与边坡防护6.1土工结构熟悉路堤和堤坝的设计原则及方法:熟悉土工结构的防护与加固措施了解土工结构填料的选用及填筑方法;熟悉土工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及监测检测方法;熟悉不同土质及不同条件下土工结构的设计要求及方法。6.2边坡稳定性了解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与边坡破坏的类型;掌握边坡的稳定分析方法;熟悉边坡安全坡率的确定方法。6.3边坡防护了解边坡防护的常用技术:熟悉不同防护结构的设计方法和施工要点;熟悉挡墙的结构形式、设计方法和施工要点;掌握边坡排水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施工要点。七、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7.1基坑工程了解基坑工程的特点及支护方案的选用原则;掌握常用支护结构的设计和计算方法;了解基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技术措施。7.2地下工程了解影响洞室围岩稳定的主要因素;熟悉围岩分类及支护、加固的设计方法;熟悉新奥法的施工理念和技术要点;了解矿山法、掘进机法、盾构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了解开挖前后岩土体应力应变测试方法及检测与监测:了解地下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失稳类型及预报防护方法。7.3地下水控制熟悉地下水控制的各种措施的适用条件,掌握其设计方法;了解地下水控制的施工方法;了解地下水控制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八、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8.1特殊性岩土熟悉软土、湿陷性土、膨胀性岩土、盐渍岩土、多年冻土、风化岩和残积土等特殊性岩土的基本特征、勘察要求、试验方法和分析评价;掌握特殊性岩土的工程设计计算及工程处理方法。8.2岩溶与土洞了解岩溶与土洞的发育条件和规律:了解岩溶的分类;了解岩溶与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