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东方市滨海北片区总体规划_第1页
海南东方市滨海北片区总体规划_第2页
海南东方市滨海北片区总体规划_第3页
海南东方市滨海北片区总体规划_第4页
海南东方市滨海北片区总体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5-2020海南东方市滨海北片区详细规划说明书目录1.项目概况1.1.规划背景31.2.规划范围与用地规模31.3.规划依据31.4.规划目标31.5.规划原则32.现状分析2.1.区位分析42.2.气候条件42.3.地震烈度42.4.土地利用42.5.规划用地特征分析52.6.地形分析5 2.7.水文 52.8.现状道路系统52.9.用地权属53.规划布局3.1.规划理念63.2.对控规的主要调整63.3.空间布局结构63.4.总体布局73.5.道路系统规划83.6.步行系统规划83.7.绿地系统规划93.8.空间景观规划93.9.公共设施规划103.10.规划技术经济指标103.11.建筑风格134.工程规划4.1.道路定线与竖向规划154.2.给水工程规划154.3.排水工程规划164.4.电力工程规划174.5.电信工程规划194.6.燃气工程规划194.7.综合防灾规划215.分期规划与投资估算5.1.分期建设规划225.2.投资估算225.3.分项目投资估算24图纸目录1. 区位分析图2. 现状分析图土地利用3. 现状分析图场地特征4. 现状分析图场地坡度5. 现状分析图场地高程6. 现状分析图水文7. 现状分析图道路8. 现状分析图建筑质量9. 现状分析图建筑层数10. 规划理念图11. 规划结构分析图12. 功能分区图13. 总平面图14. 休闲商业中心平面图15. 土地利用规划图16. 道路交通规划图17. 道路断面图18. 步行系统规划图19. 绿地系统规划图20. 空间景观规划图21. 公共设施规划图22. 地块编号图23. 道路定线与竖向规划图24. 市政设施规划图给水25. 市政设施规划图污水26. 市政设施规划图雨水27. 市政设施规划图电力28. 市政设施规划图电信29. 市政设施规划图燃气30. 管线综合规划图31. 分期规划图32. 效果图海上看休闲商业中心(夜景)33. 效果图从中央绿带看休闲商业中心(夜景)34. 效果图从东港路看地标性建筑35. 效果图从中央绿带看住宅区36. 效果图二环路街景37. 效果图环形主要道路街景38. 效果图滨海度假酒店39. 滨海休闲带景观意向40. 二环路南侧绿带景观意向41. 住宅选型附图:分地块规划图附件一:原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图附件二:专家评审意见1. 项目概况1.1. 规划背景近年来,随着东方工业园区天然气化工、电厂等大型项目的上马建设,巨大的投资额将迅速拉动东方市的房地产、旅游、金融、信息咨询等一系列产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滨海北片区将发展为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和中高档居住为主的城市片区,沿海旅游产业及房地产业的开发意向非常强烈。 2004年编制的东方市滨海北片生活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用地布局等方面难以满足形势发展的要求,为更好地引导规划区的快速健康发展,东方市政府和建设部门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对琼西路和滨海北路之间地地段作出可操作性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决定,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规划管理和开发建设。1.2. 规划范围与用地规模规划用地位于东方市已建成区的北侧,用地范围东起琼西路,西至北部湾海滨;北起中信直升机场,南至东港路。规划总用地面积326.52公顷(合4897.8亩),其中建设用地315.67公顷(合4735.05亩)。1.3. 规划依据n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n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n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n 东方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n 东方市滨海北片生活区控制性详细规划n 东方市委市政府对于滨海北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1.4. 规划目标以滨海旅游休闲设施的建设为先导,吸引外来投资,带动滨海北区的开发建设,把滨海北片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景观特色突出、配套设施完善的综合性滨海新区,包括四大功能: 滨海娱乐旅游度假休闲商务居住生活同时以新区建设改善城市居住条件,塑造东方城市新形象。1.5. 规划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充分利用规划用地的地形地貌的特征进行规划布局,避免大填开大挖式建设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同时有利于塑造地方特色。优地优用原则。尽量将滨海一线用地用于公共项目如酒店、休闲娱乐的开发,以保证滨海的公共性。弹性规划原则。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使新区开发有序展开。可操作性原则。充分注重规划实施的现实性,合理安排原有的建设用地,既便于拆迁,又有利于新区统一的建设。2. 现状分析2.1. 区位分析宏观区位东方市位于海南省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648,北纬1906。西临北部湾,与东南亚国际航运通道马六甲海峡依水相连。沿西线高速公路向北至海口约210公里(约3小时车程),向南至三亚约150公里(约2小时车程)。微观区位滨海北区位于东方市区北侧,南临东港路,北至直升机场,东临琼西路,西临大海。沿东港路向东直接与高速公路出入口相联系,距离约7.5公里;向东至火车客运站7公里;沿琼西路向南至市中心1.5公里,至化工城4公里。滨海北区以生活性主干道琼西路和交通性主干道东港路为依托,与市区其他功能区联系便捷,具备依托中心市区、快速启动开发的条件。2.2. 气候条件东方市属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处五指山的背风侧,山脉的屏障作用阻碍了东南季风的进入,导致本市高温、少雨、干燥。本市西半部属海南西北部沿海平原半干旱、轻冷害、重风害气候区,东半部属海南西北部丘陵半湿润、轻冷害、轻风害气候区。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628小时,日平均日照时数最多超过9.5时,最少为5.3小时,夏至时最大可达13.17小时,冬至最短为10.59小时。多年平均气温2325,多年平均降雨1001650毫米,69月为雨季,4个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5.8%。旱季为11月至翌年4月,雨量少,蒸发量大。(资料来自东方市滨海北片生活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海南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7月)。2.3. 地震烈度根据东方市城市总体规划,东方市地震基本烈度属于6度,按地震烈度6度设防。2.4. 土地利用表2-1:现状用地平衡表用地类别面积(公顷)比例建设用地R居住用地64.5119.76%C1行政办公用地0.110.03%C2商业金融用地5.901.81%C5医疗卫生用地0.530.16%C6教育设施用地0.060.02%M工业用地3.060.94%U市政设施用地0.080.02%S道路用地17.775.44%建设用地合计92.0228.18%非建设用地E1水域2.650.81%E2耕地140.6543.08%E3园地1.180.36%E4林地72.0722.07%E5草地5.521.69%沙滩12.433.81%非建设用地合计234.5071.82%总用地326.52100.00%滨海北区为拟开发建设的新区,除用地西南侧的富岛酒店、好当家和临时性娱乐设施等零星建设,以及东南侧私宅区外,基本为未建成区。现状用地主要为农田,分布着少量林地、荒草地及水塘等。现状用地构成详见表2-1。2.5. 规划用地特征分析规划用地呈南北向的长条形,规划用地尺度为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进深约1公里。规划用地北部有一条小河流竹根沟自东向西穿过,并流入北部湾。受海风和潮汐影响,整个规划用地地貌特征非常明显,表现为由海滨向陆地的三个层次:沙滩与沙坝中部低地(水田、水塘)腹地(包括已建的私宅区)2.6. 地形分析高程规划用地起伏不大,总体呈东高西低的态势;用地靠近海滨处形成沙坝,地势略有高起,但北侧的沙坝已经被人为推平。现状最高标高在用地东侧,达15.1米;最低标高在用地中部,仅1.6米,处于20年一遇潮水位(1.8米)以下。坡度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范,将规划用地坡度分为以下五类,进行GIS分析:n 平坡地(3%)适宜建设用地(建筑可自由布置)n 缓坡地(3-10%)适宜建设用地(建筑布局不受约束,不需做分台处理)n 中坡地(10-25%)受限制的可建设用地(建筑布置受到一定限制,需要划分成若干台地)n 陡坡地(25-50%)不适宜作建设用地n 急坡地(50-100%)禁止作为建设用地根据GIS分析的结果,规划用地地形较为平坦,除海边沙坝外,坡度都在10%以下,适宜作为建设用地。但是中部低洼地过于平坦,坡度接近0,容易形成水涝。2.7. 水文现状的海岸防潮堤不正规,堤线虽已形成,但缺口多,高低不一,堤身原有防护林几乎损坏贻尽,降低了防浪能力。八所港警戒潮位为1.80米(76榆林基面),该水位相当于20年一遇潮水位;50年一遇潮水位约4.5米(缺数据,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条件图估计)。2.8. 现状道路系统规划用地东侧的琼西路是城市主干道,同时作为南北向城市居住生活区发展轴;南侧的东港路也是总规确定的主干道,向东直接与高速公路相联系。沿海滨从富岛酒店向北已经修建了景观路,路面为双向两车道;中部的二环路是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次干道,现已经修建至海滨景观路,但是尚未打通至琼西路。东南侧私宅区内分布着宽窄不一的小路、巷道,联系着每户住宅。2.9. 用地权属除富岛酒店、好当家水产食品公司、北侧的学校用地以及沿东港路的少量用地外,规划范围内大部分用地为非建设用地和私宅用地,尚未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3. 规划布局3.1. 规划理念本次规划的主要理念是“注重生态,强化特色”。规划充分结合规划用地自然特征,整体形成“夹心饼”式布局,并采用通向海滨的横向道路和步行道加强腹地与海滨的联系,在空间形态上强化地方特色。主要包括:海滨进行公共性的开发,包括酒店、酒吧、餐厅、产权式酒店等,强化海滨的旅游休闲功能;中间的低地和水系作为开敞的休闲空间,同时可以进行低密度开发;东侧进行多层、小高层住宅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开发。该规划思路可以在景观、生态和水文方面带来诸多好处,包括:景观:构筑中央景观带,有利于腹地开发,同时丰富景观层次;生态:保持规划用地原有特征,维持河口地带的生物多样性;水文:改善地区水文环境,避免水涝,同时中间低地可以作为自然的排水系统,减少雨水管道的投资;工程:极大减少填方工程,节省投资。3.2. 对控规的主要调整控规存在的主要问题整体布局结合场地特征不够,没有对生态、潮汐影响给予充分的考虑;绿地的布局没有结合场地特征从生态和景观上整体考虑,对景观价值提升不足,且面积过大,用地不经济;滨海一线的绿化用地过多,土地价值没有充分利用;缺乏可供商业开发的二类居住用地,政府近期取得土地收益的难度较大。调整的主要方面改变绿地的布局方式,将中间的低洼地带保留作为南北向生态绿廊,提升二线用地的景观价值,同时可以作为雨水就近排放的通道,增加绿地的生态价值;为了保证地块开发的完整性,调整滨海北路的线路,使其结合现状已经建成的滨海景观路,同时弱化其交通功能,并考虑与外围城市道路的衔接;适当减少绿化用地,尤其在滨海一线将部分绿化用地调整为酒店等公共设施用地,在保证滨海一线用地公共性的同时,增强开发的经济性;将原规划的东港公园调整到二环路南侧,并作为体育公园,结合其设置体育馆、文化宫等公共设施,成为市民进行体育运动和文化活动的场所;将二线的部分一类居住用地和旅游用地调整为二类居住用地,适当提高开发强度,便于近期的开发建设。3.3. 空间布局结构本次规划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出发点是:如何充分利用规划用地特征形成鲜明的空间特色,同时使规划用地自然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因此对两种不同空间模式建立体块模型,进行比较。结合规划用地特征,规划采用疏密有致的空间布局模式。两种空间模式的比较均质化的空间模式该模式体现着大填大挖的开发方式,规划用地中间的低洼地带将被填平用于开发建设,优点是运作简单,但是存在会造成诸多不良后果:需要很大的填方量,尽管多填出的土地出让收益大胆超过大量填方带来的投资增加,但是这种方式完全破坏了纵贯市区南北的湿地廊道,会对生态造成严重的影响;中间缺乏连续的公共开敞空间,将不利于东侧用地价值的提升;空间层次缺乏变化,造成平淡无趣的空间景观;商业区密度过低,不利于聚集人气;疏密有致的空间模式该模式避免了均质化的布局造成千篇一律、平淡无趣的空间景观,建立起城市秩序与可识别性。空间策略为“分散的密集”,包括:结合自然低洼地带形成连续的较大面积绿色廊道,作为居民休闲、散步、交往的公共开敞空间。同时适当提高地块的开发强度,来弥补“大绿化”的面积损失;结合不同功能进行不同强度的开发,满足不同的空间需求,即在总量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强度的合理分配。对于商业区提高密度和开发强度,居住区则根据不同区位给予不同的密度、高度和开发强度,满足不同的居住需求;“小街区,大绿化”,即减小街区尺度,将分散的小块绿地结合生态廊道集中为连续的大面积绿地,增加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根据用地的自然形态、地形地貌等因素,规划提出滨海北区的布局结构可以归纳为“一带、两心、两区”。“一带” 保留中间的低地和水塘作为生态绿带,有利于改善区域小气候和水文条件,同时作为公共开敞空间,为居民休闲、交往提供场所。 “两心”(1)结合码头在东港路一带形成休闲商业中心,包括商务、购物、娱乐等功能;(2)沿二环路结合休闲体育公园形成文化体育中心,并配套一些商业、餐饮设施。 “两区”(1)南区以休闲商业中心为核心进行普通住宅区的开发:(2)北区以高档酒店为核心,形成中高档居住、度假社区。该布局结构便于南北分区形成不同的定位,便于结合南侧已建成区逐步推进,近期进行普通住宅开发,远期增加中高档住宅开发,可行性强。同时有利于保证滨海一线的公共性,体现“优地优用”的原则。3.4. 总体布局根据既定的布局结构,整个滨海北区以二环路为界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以休闲商业中心、休闲体育公园为核心进行开发,包括:n 沿东港路及旅游码头附近的海滨地带形成休闲商业中心,设置酒店、产权式酒店、商业购物、特色餐厅以及酒吧、KTV等休闲娱乐设施,作为整个滨海北区的核心,休闲商业中心的建设将为区域增添新的活力,并成为滨海北区发展的主要带动力;n 在二环路南侧结合低洼地带建立休闲体育公园,包括体育馆、文化宫以及大众性的体育运动规划用地等,成为市民休闲、运动和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体育公园同时也作为中央生态绿廊的一部分;n 中央低洼地带保持其自然地形,成为一条宽50米左右的生态绿廊,有利于改善区域小气候和水文条件,同时作为公共开敞空间,为居民休闲、交往提供场所。为了避免绿地过多造成的不经济,规划结合中央生态绿廊适当进行一些住宅开发,开发强度较低;n 东侧的私宅区由于不具有马上拆迁改造的可行性,近期暂时给予保留,仅适当进行环境的改善。远期随着滨海北区的发展将逐步进行改造,成为配套完善的住宅区。北区以滨海一线的高档酒店为核心,形成以中高档居住和度假为主的区域,包括:n 在河口及滨海一线设置高档酒店,作为北片的核心,带动周边中高档住宅及外围普通住宅的开发;n 住宅区整体分为两种不同的档次,环形主要道路以西结合中央生态绿廊规划为中高档住宅区,以3-4层的低层住宅为主;环形主要道路外围规划为普通住宅区,住宅类型以多层为主,并沿环形主要道路布置小高层住宅,以丰富空间景观;n 沿琼西路设置一所学校,包括中学和小学,作为整个滨海北区的教育设施配套;n 现状的小河流作为重要的景观要素进行严格的保护,并沿河流两侧保留为公共绿地,为居民提供休憩的空间,同时借以提升两侧用地的景观价值。同时中央低洼地带保留为生态绿廊,与河滨绿带相连通。3.5. 道路系统规划道路网系统规划充分结合规划用地地形特征和现状情况,建立自由式与方格网式结合的道路系统,在新区内部以及新区与城市其它组团之间建立方便块捷的交通联系。主干道根据东方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外围的东港路向东直接与高速公路出入口、火车站相联系,是城市生活性主干道;琼西路向南与市中心以及化工城相联系,是城市综合性主干道;北黎路向东与三环路相接,是城市外围的交通性主干道。景观道路滨海北路是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滨海景观道路。本次规划结合现状和功能布局对滨海北路走线进行适当调整,强化景观功能,并与城市总体规划路网系统相衔接。规划建议滨海北路暂不拓宽,维持2个车道的路面宽度,弱化其交通功能,仅按照30米红线宽度控制,远期整个滨海北区发展完善后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道路的断面设计。区内主要道路根据整体的规划布局思路和规划用地特征,规划区内主要道路呈南北走向,并结合生态绿廊呈自由有机的半环形态。为增强道路经济性和可实施性,道路走线避开东南侧的已建的私宅区,并沿道路留出一定的可开发空间。在城市道路级别上,这条道路与二环路等其它几条道路作为城市次干道。区内次要道路由于规划用地沿海岸线呈南北狭长形,为了增强腹地到海滨的交通可达性,规划尽量增加通向海滨的东西向道路,这样也能增加道路网密度,提供更多的交通线路选择,有利于交通疏导,同时增强对地块开发的控制力度。这些通海道路在城市道路级别上为城市支路,道路间距基本控制在200-300米。小区道路小区道路是居住用地内部道路,结合地形和建筑布局进行自由布局。规划小区道路主要出入口基本面向环形主要道路开设,尽量避免向琼西路等主干道开设车行出入口,以保持主干道的交通快捷。道路断面主干道道路红线宽度和断面形式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次干道二环路红线宽30米,双向四车道,断面为7-16-7;环形主要道路红线宽24米,双向四车道,断面为5-14-5。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为20米和16米两种,双向两车道,断面分别为5-10-5、4-8-4。3.6. 步行系统规划结合滨海北区的整体布局,步行系统包括步行绿廊、休闲步行街和通海步行道三种方式,这三种方式互相衔接,共同形成滨海北区完善的步行系统。步行绿廊这是滨海北区最主要的步行空间,结合南北向生态绿廊以及河流两侧设置,将各个住宅区、酒店与南侧的休闲商业中心联系起来,并可以向南延伸直接与市中心相联系,使居民能通过风景如画的步行空间到达市中心。休闲步行街结合南侧的休闲商业中心形成休闲步行街,街道宽15米左右,两侧建筑高度主要以3层为主,街道高宽比在1:1左右,尺度宜人。步行街中穿插设置小广场,使街道空间更丰富有趣,并提供停留休憩的场所。同时,休闲步行街在布局上与滨海地带联系方便,加强滨海城市的意象。通海步行道通过增加步行道宽度和遮荫乔木的种植等强化通海道路的步行舒适性,强化海滨的步行可达性。3.7. 绿地系统规划规划以维护自然地形风貌、保持地方特色为原则,利用规划用地的海滨资源以及河流、洼地等自然要素,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并融于区域大地自然生态系统当中。规划区绿地系统主要由生态绿廊、海滨防护林带、体育公园、主要道路绿化、小区绿地组成。生态绿廊规划用地北侧现有的小河流作为重要的景观要素进行保护,同时在河流两侧各保留20-30米的生态绿带。规划用地中部低洼地易受潮汐影响,保留作为带状的绿色开敞空间,并与小河流两侧绿带相连,公共形成生态绿廊,既提高周边地块的景观价值,同时作为城市“绿肺”,发挥生态效益。海滨防护林带沿海滨防护林带不完整,破坏比较严重。规划在滨海北路西侧留出海滨防护林带的用地,并逐步恢复海滨防护林。体育公园在二环路南侧,将生态廊道扩大成为体育公园,并配套建设文化宫和体育馆。体育公园除篮球场、排球场等一些运动规划用地外,基本以大面积草坪和自然式的树林为特色,成为市民进行休闲运动和社会交往的场所。主要道路绿化二环路等横向道路两侧保留一定宽度的绿带,强化腹地与海滨之间的绿色廊道。小区绿地结合各个小区的布局自由设置,绿化形式以高大乔木、开阔的草坪为主,是居民可以就近使用的集中绿地。3.8. 空间景观规划空间景观规划在满足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景观体系要求的前提下,着重体现本区域的自然环境特色。规划采用的空间策略为“分散的集聚”,即结合规划用地特征,结合中部低洼地带建立连续的绿色开敞空间,两侧地块的开发强度适当提高,创造生动有趣、特色鲜明的城市空间景观。规划形成“两条景观轴线”( 海滨蓝轴,中央绿轴)和“两个主要景观节点”(休闲商业中心,文化体育中心),以此为依据组织空间景观,形成海景、河景、绿景等景观区域,并打通海景视觉通廊,建立地标性建筑。景观轴线海滨蓝轴海滨拥有蔚蓝的海水、优良的沙滩以及隆起的沙坝,是滨海北区乃至东方最有景观价值的地带,应进行重点的空间景观控制。滨海北路是东方市最主要的景观道路,两侧控制为酒店、商业、娱乐、办公等公共设施的开发,同时在道路绿化、两侧建筑布局与立面造型等方面给予重点的考虑,形成良好的街道界面,并与大海产生对话。中央绿轴结合中部低洼地带建立连续的带状绿色开敞空间,保留用地的自然形态和散布其中的水塘,种植遮荫好的高大乔木,设置散步道、休闲座椅等,不仅为居民提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休闲绿带,同时作为一条生态绿廊,有利于提升两侧地块的景观价值。景观节点休闲商业中心以内部步行街和小广场的形式组织空间景观,同时这些步行街与滨海道路相联系,形成浓郁的商业休闲气氛。休闲商业中心与中央生态绿廊结合处进行景观的重点处理,利用靠近绿地的优势创造绿意盎然的室外餐饮休闲空间。另外,以25层的地标性建筑强化节点的景观主导作用。文化体育中心二环路南侧设置,包括体育公园及配套的文化宫、体育馆。体育公园除篮球场、排球场等一些运动规划用地外,基本以大面积草坪和自然式的树林为特色,成为市民进行休闲运动和社会交往的场所。地标性建筑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东港路尽端的渔码头远期将改造成为旅游码头,而且其向东与高速公路出入口、火车站直接联系,将成为整个城市的重要景观轴线。因此在东港路一侧结合休闲商业中心设置地标性建筑及小广场,强化东方市的海上入口形象。海景视觉通廊联系海滨的横向道路作为海景视觉通廊,在空间上向大海渗透,以充分利用滨海景观资源,使滨海北区在空间景观上突出“滨海城市”的意象。3.9. 公共设施规划滨海北区规划总居住人口约44000人,达到一个居住区的人口规模。按照“居住区、社区”两级进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由于大部分住宅区都位于环形主要道路两侧,并基本面向这条道路开设出入口,因此这条道路将作为滨海北区的生活轴线,设置社区中心就近提供配套服务。居住区级中心码头一带规划作为市级休闲商业中心,同时可以兼为整个滨海北区提供完善的居住区级公共设施配套,包括百货商店、超市、专业店、专卖店、餐馆、专业服务店、邮政所、银行等,提供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等公共设施。在二环路南侧结合体育公园设置文化宫和体育馆,成为文化体育中心。社区中心规划沿环形主要道路由南向北建立三个社区中心,采用商业裙房的形式设置小超市、餐馆、小饮食店、便利店、专业服务店、银行储蓄所、托幼所等设施,三个社区中心基本能满足500米服务半径的要求。小学滨海北区共有居住人口44000人,根据一般小学年龄儿童占人口比例的经验计算,将来滨海北区小学就学人数约为3000人。规划配套两所小学,分别位于南北两区。南区小学用地面积为2.05公顷,建筑面积8350平方米;北区学校同时包括中学和小学,用地面积6.22公顷,建筑面积31200平方米。社区医疗诊所按照滨海北区人口规模,规划分别在南北两个社区中心各设置一所医疗诊所,附设在建筑1-2层。3.10. 规划技术经济指标规划用地平衡表3-1:规划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码用地类别用地面积(ha)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人均占用地(m2/人)1R居住用地小计154.72 49.01%34.88 R1一类居住用地22.93 7.27%5.17 R21二类住宅用地123.62 39.16%27.87 R22中小学用地8.17 2.59%1.84 2C公共服务设施小计67.29 21.32%15.17 C1/C2商业/酒店/办公混和用地6.51 2.06%1.47 C21商业金融业用地22.36 7.08%5.04 C25酒店宾馆用地24.28 7.69%5.47 C26市场用地0.00 0.00%0.00 C3文化娱乐用地11.70 3.71%2.64 C4体育用地2.43 0.77%0.55 3T对外交通用地小计4.26 1.35%0.96 T4港口用地4.26 1.35%0.96 4S道路广场用地小计46.84 14.84%10.56 S1道路用地45.24 14.33%10.20 S2广场用地1.60 0.51%0.36 5G绿地小计42.56 13.48%9.59 G1公共绿地28.60 9.06%6.45 G2防护绿地13.95 4.42%3.15 6城市建设用地合计315.67 100.00%71.16 规划用地平衡、用地汇总分别详见表3-1、表3-2。表3-2:用地汇总表用地分类用地面积(ha)比例城市建设用地315.6796.68%水域和其他用地10.863.33%其中水域E13.711.14%村镇建设用地E60.000.00%沙滩用地E77.152.19%规划总用地合计326.52100.0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规划总用地:326.52公顷(合4897.8亩)规划建设总用地: 315.67公顷(合4735.0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平方米,公共建筑平方米)毛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设总用地):0.86建筑毛密度(总建筑占地面积/建设总用地):16.75%规划居住总人口:44358人,户数12610户(其中一类居住1058人,户数240户);二类居住43300人,户数12370户)旅游度假客房数:1862间。道路长度(不包括地块内道路和外围主干道):14150米(其中30米宽次干道4310米,24米宽次干道4270米,20米宽支路1930米,16米宽支路3640米)分地块指标表3-3:近期规划指标地块编号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平方米)现状建筑面积(平方米)基底面积(平方米)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限高(层)酒店客房数居住人口住宅公共建筑合计保留拆除合计N01-1酒店宾馆用地55258456800456804568000010300 0.83 19%50%6457 0 N02-1二类居住用地605848771677506102108771600014680 1.45 24%40%120 2087 N03-1二类居住用地81802989519808087198951000172181.21 21%45%6 - 2641 N03-2学校用地61960312000312003120000066840.50 11%40%6 - 0 N03-3二类居住用地462477595270595535775952000119001.64 26%45%12 - 1901 N04-1一类居住用地925839258309258300036067 0.38 15%60%30 1058 N04-2公共绿地7058900000000 - - 90% - 0 0 N04-3河流1732900000000 - - 0% - 0 0 N04-4酒店宾馆用地3567823296023296232960007432 0.65 21%50%4233 0 N05-1二类居住用地394696050852517799160508000102001.53 26%45%12 - 1414 N05-2公共绿地663800000000 - - 90% - - 0 N05-3河流236900000000 - - 0% - - 0 N06-1公共绿地1778800000000 - - 80% - 0 0 N06-2河流559000000000 - - 0% - 0 0 N06-3二类居住用地6615689883898830898830305305149801.36 23%45%6 - 2420 N07-1酒店宾馆用地43461324670324673246700010600 0.75 24%45%5325 0 N07-2公共绿地1521600000000 - - 90% - 0 0 N07-3二类居住用地62214628366283606283600012000 1.01 19%45%60 1692 N07-4公共绿地723500000000 - - 80% - 0 0 N08-1二类居住用地11023065406540259951.45 25%45%12 - 3782 N09-1酒店宾馆用地26803260240260242602400069260.97 26%45%6260 0 N09-2公共绿地1306500000000 - - 90% - - 0 N09-3二类居住用地480896392363923063923000110071.33 23%45%6 - 1721 N09-4公共绿地346700000000 - - 80% - - 0 *N10-1二类居住用地733182517398491153921160026992264730.89 21%40%12 - 2,388 N10-2公共绿地472200000000 - - 80% - - 0 S01-1广场用地1184900000000 - - 0% - 0 0 S01-2酒店宾馆用地2571320863020863208630005010 0.86 21%45%8209 0 S01-3公共绿地225200000000 - - 80% - 0 0 S01-4酒店宾馆用地2695621711021711217110005283 0.81 20%45%8217 0 S01-5酒店宾馆用地2894616195000161950161953318 0.56 11%50%6162 0 S02-1文化娱乐用地18192147740147741477400036100.81 20%50%5 - 0 S02-2公共绿地5931100000000 - - 80% - - 0 S02-3体育用地24336195600195601956000065200.80 27%45%3 - 0 S02-4公共绿地700600000000 - - 80% - - 0 *S03-1二类居住用地41109441568526533167874941916311550.97 25%45%12 - 2,000 S03-2公共绿地970200000000 - - 80% - - 0 S04-1文化娱乐用地3193329787029787297870009560 0.93 30%30%40 0 S04-2公共绿地1549700000000 - - 90% - 0 0 S04-3二类居住用地671246779460345744967794037537513313 1.01 20%45%60 1625 *S05-1二类居住用地997024066124113647744215359642749297321.07 30%40%12 - 2,230 *S05-2二类居住用地19695119780001197801197851550.61 26%40%6 - 322 S06-1商业/办公/酒店混和用地37778839970839978399706378637815247 2.22 40%30%120 0 S06-2港口用地3029500000000 - - 0% - 0 0 S06-3商业/办公/酒店混和用地27329619790619796197901605160510600 2.27 39%30%120 0 S06-4公共绿地141900000000 - - 80% - 0 0 S06-5商业用地40917780360753837538326537275992816408 1.91 40%30%100 0 S07-1文化娱乐用地668987708807708877088052152120195 1.15 30%35%40 0 S07-2公共绿地2095600000000 - - 90% - 0 0 S07-3二类居住用地98112677904234800024900 1.12 25%40%60 1825 *S08-1二类居住用地781098272123229168094003842683042683243081.06 31%40%12 - 1,775 *S09-1二类居住用地839338292620398161863658446342046342196760.99 23%40%12 - 1,797 S10-1商业用地8713214623284984511130033698 1.97 39%30%250 394 S10-2公共绿地1942200000000 - - 90% - 0 0 S10-3二类居住用地4975167756362923146467756030930912500 1.36 25%35%60 977 *S11-1二类居住用地956948483016098186603475850072050072222850.89 23%40%12 - 1,782 表3-4:远期规划指标地块编号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平方米)现状建筑面积(平方米)建筑基底面积(平方米)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限高(层)酒店客房数居住人口住宅公共建筑合计保留拆除合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