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常规要求_第1页
论文的常规要求_第2页
论文的常规要求_第3页
论文的常规要求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论文的常规要求1.格式规范标题:标题一般不能有标点符号,通常不能用疑问句或反问句(时评文章例外),能明确概括文章主题,准确,醒目,简洁,居中书写,上下空一行。文中标题不得背题(即题目后本页无正文)。论文标题一般最多三级,通常只用一级,个别可用两级。论文题目的层次一旦过多,给人的感觉就是教科书格式而不是论文格式,全成了标题,每个标题下面只是一点论述,也无法展开和深入。有的学生写文章,每个自然段都用标题,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为了层次清楚,有时候初稿标题可多一些,在定稿时就必须删减。社科论文标题序号一般用汉字、阿拉伯数字、括号数字(科技论文一般用阿拉伯数字点隔)。正文:一格一字(数字、字母一格二字),标点符号占一格。逗号、顿号、句号等后置符号不得出现在行首,前置符号不能出现在行尾,省略号后不得再跟其他标点,括号数字后不得加点(这些规范,现在用电脑写作时word软件可自动处理,但作者必须了解它)。引文标点应视导入语确定内置或外置。比如,引文前引号之外词语与引号内文字构成一个句子的,句号就应置于句末引号外。文字书写要规范,正式论文不得出现涂改。确需改正处应挖补。2.注释规范引文注释:引文注释可分为夹注、脚注、章后注三种。夹注紧跟在引文后用括号,括号内除书名号不用其他标点,小一字号。脚注写在本页下,与正文间隔一行,用四字线分隔,注释号一般用圈号或角括号,顶格,回行齐肩。章后注在正文最后,亦用四字线分隔,写注释字样,每注为一自然段。引文注释分古籍和现代文献两类。古籍标明卷、篇、条。如史记武帝纪、明史卷71职官一、洪迈:容斋续笔卷五“翰林学士”条,如果有不同版本还应注明版本。注文书写注意前后一致。古文往往因文本不同而有字词差异,字义有异者,应随注引异文,最好能对异文有所辨析或考证,甚至要对因句读不同而产生的异义加以说明。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断句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差异。现代文献标明作者、文名、出版单位、时间、页码。如:论,西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政治学原理,出版社1998年版第页。外文引文不用书名号,用斜体区别书名与其他。如果在文章后另有参考文献,凡是引用参考文献内的内容,出处一般采用文中夹注,夹注参考文献的简称(作者加出版时间)。但是这种夹注必须能在参考文献中方便查阅,所以参考文献应当以作者名用拉丁字母排序,并紧跟出版时间,同一年有多种文献者,还要用字母标明顺序)。为了写作方便,可在初稿中就用自己看得懂的最简洁的词语标上出处,最后定稿时有查对依据。这对初学者比较重要,否则往往会在定稿时找不到初稿引用的文献出处。如果转引二手资料,一般应核查原文。确实无法核查的,应注明“转引自”。如果不核查,很容易出现误引。即使是引用一手资料,定稿时也要核对,因为经常有笔误。引用的错误有二:一是错字(如人名中的卞壶和卞壸、杨璇和杨琁、司马彤和司马肜之类)和误记,如一位名家的引文,就把论语的“学而”和“述而”记错了;二是误意,甚至断章取义。如引后汉书刘秀“仕宦当为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一语,就说“执金吾有很大权势”,实际上完全误会了原意。执金吾不过是仪仗华丽而已,如果说执金吾有很大权势,与今天说国旗班仪仗队有很大权势差不多。魏书中关于北魏崔亮对“停年格”的评价,实际是强调循资停年的无奈和苦衷,而许多人不读原文全部,转引其中几句,把它作为对循资停年的批判,与原意不符。更为突出的问题是,你有可能根据标引却找不到原文。我曾经看过一篇本科生的论文,引用了郭沫若的奴隶制时代一段话,恰恰该书我很熟悉,印象中似乎同郭沫若说的意思相反,就拿原书核对,结果花了几个钟头把奴隶制时代仔细翻了一遍,根本就没有这段话。其他注释:常见的有题注、说明、其他议论、次要观点。题注一般用星号,除题注外,其他注释与引文注释混排。作论文,这种注释非常重要,尤其是其他议论和次要观点,放在正文中会冲淡主题,而放在注释中会增加正文的深度和广度,学术水平往往体现在这种地方。3.文字规范不但要学会划分大段落,而且要学会划分自然段。如果一个小标题下只有一个自然段,小标题就是多余的。一般不得出现过长的段落。按照中文的习惯,尽可能用短句子。能用单句的不用复句,过长的状语应用逗号隔开。读起来别扭的文章,不管有多大创见,肯定不是好文章。我看过一些很令人头痛的文章,作者的中文语法不过关。例如:“钱神论以张扬的笔触描绘了人们对秦汉以来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所带来的钱神现象对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影响。”(这是从一篇投稿中摘录的)类似这种语法错误,在各种稿件甚至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几乎数不胜数。实际上,语法是否正确同学习语法关系不大,不识字的农民没学过语法,谈起话来却很少有语法错误。鲁迅曾经说过:怎样说就怎样写。文字的规范,以读得通读不通为准。遣词造句且忌故作高深。用专门词汇,必须自己先弄清该词汇的确切含义。有人把孟子从外文译回中文时变成了孟修斯,有人把外文的氨基酸直接翻译为阿基诺酸,都是这种笑话。至于语义理解,谁都有可能出错,余秋雨把“致仕”说成是当官,有人指出致仕是退休,这倒也罢了,但他强词夺理说是“致仕”的古义已经消亡就有点可笑。有时候甚至不是语义理解错误,而是笔误。如我自己有一次要写“事倍功半”却写成了“事半功倍”,几次校对都没有发现,印出书后才看出来。这些,都要十分注意。文笔问题也是重要问题。学位论文不同于投稿文章,不在于吸引人的注意力,而在于展示自己的理论建树。写得诘曲拗牙固然不好,但写得过于花哨更是大忌。语言叙述必须要有严密性,在逻辑上丝丝入扣,而不能如同文学式的笔法起伏跌宕。有些人受学术随笔、文化散文的影响过大,已经形成习惯,这对写论文并无好处。当年毛泽东极为崇拜梁启超,学梁的笔法和文风。凭良心说,梁启超的文章学术性还是不低的。然而,长沙师范的一个国文教师却嘲笑毛泽东,说他是效仿梁启超的新闻记者笔法,根本不是作学问。由此,毛泽东发愤读韩愈,作古文。直到到了陕北,毛泽东还对斯诺谈起这一经历,并认为自己读韩文受益匪浅。在具体的行文规范上,数字、字母后不得跟顿号,作序数时可跟点号。注意错别字(电脑的普及,用拼音输入经常出现同音错误,需要多注意)。不要用异体字、不规范字(引文例外,引文中的异体字和不规范字不能随意改动,人名中的繁体字可简化,但简化字有歧义时保留繁体。如毕昇,简体“升”字合并了“昇”与“陞”,所以只能用“昇”而不能用“升”)。行文要注意句子的完整性(语法)和严密性(逻辑)。外文姓名第一次出现时一般注明原文名,译名前后要一致(如杜拉克和德鲁克)。机构、组织名要用规范简称。自造简称在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并用括号注明以下简称名。这些很琐碎很麻烦,但正是这种琐碎和麻烦,能磨炼出你的耐心和严谨。4.参考文献和索引正规论文必须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撰写本文中确实阅读过的文献(不论是否引用),但要防止把没读过的论著列入的倾向。有的文章参考文献一大堆,但却是用来唬人的,自己不一定看过。例如,写决策的文章往往在文献中列有西蒙的管理行为,然而文章中间对西蒙的叙述,同管理行为有关的内容,却是来自另外的著作,甚至歪曲了西蒙的原意,如果再一追问,马脚就露出来了。有的更是把同一著作的两个版本,当成两本书列举。通俗小说作家二月河在谈到他自己功底扎实时,说他读过二十四史,还读过新旧唐书。把两唐书与二十四史并列,这就冒出了白气,说明他不知道二十四史的范围。还有一个大画家在文章中说,唐代的某某在十三经注疏中说过云云,这也是笑话。唐代连十三经的说法都没出现,更不要说注疏。参考文献的格式为:作者、篇名(有的要有页码或章节名)、出版者和时间(卷数)。如果文中夹注同参考文献相关,出版时间则紧跟在作者名称后面。索引不要求必须有,但严谨者应当有。所谓索引,是对本文的关键词(包括译名)标注页码。5.提要用来摘要说明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一般在数十字到几百字以内。严防把提要写成小标题,同时不能遗漏文章中的重要内容。本科生论文的提要,几乎都写不好,不是写成标题汇总,就是写成引言。研究生论文也有这种情形。好的提要,要做到只看提要不看正文,就能够掌握文章的基本观点。6.数字、年代、纪年表述规范统计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公元年份、月日用阿拉伯数字(星期用汉字),古代王朝纪年用汉字,元以前用帝王(通常南北朝以前用谥号,唐以后用庙号)加年号,明清用年号,民国用阿拉伯数字。行文中的数字,根据上下文确定用汉字或阿拉伯数字。传统计量单位多用汉字。专用名中的数字(如五四、一二九)用汉字但不用引号。部队番号用汉字。二、论文的选题1.题目的大小论文一般要“小题大作”。选题忌大,过大极易大而无当,不深不透。在吃透内容的情况下,“大题小作”也未尝不可。有许多人写论文,起初往往选大题目。选题过于宏大,不是一篇学术论文能够承负得起的。当然,一般的文章,甚至是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也有大题目,但是,大题目无法形成严密的论证,特别是无法形成论点的纵深突破。因此,作为学位论文,选大题目一般不合适,非常难以形成逻辑体系严谨的论证。即使写出来,答辩也非常困难。一般来说,只有相关的研究有了相当积累,才能作好大题目。2.题目的新意必须选最熟悉的,熟悉才能有新意。特别是要在习以为常的观念中发现新问题。如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究竟有没有冲突,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异同到底有哪些,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什么,竞争与合作应如何定位,行政审批是不是门槛过高,等等,都可以发掘出新的思路,但前提是你必须熟悉。在你不熟悉的领域选题,往往你觉得新,其实不新。不要求整篇文章都能标新立异,但求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点上有所突破。对凡是人云亦云的东西认真作一定反思,或从另一角度观察,就可能得出新的认识。新的观点必须要言之成理,具有自身的逻辑性,且不可牵强附会。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论文题目要有问题意识。通常来说,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有一个具体的问题作为支撑点,由对问题的剖析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导出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学术观点。如果没有问题支撑,非常容易大而无当,不能形成针对某一问题的学术凝结。在选题上,建议参考陈平原的博士论文仅仅是入场券(学术批评网、世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