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酸奶发酵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_第1页
一、在酸奶发酵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_第2页
一、在酸奶发酵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_第3页
一、在酸奶发酵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4411杨祖弘 在酸奶发酵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2010-04-15 11:14:27|分类: 食品07级1-2班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在酸奶发酵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摘要:本文论述在酸奶发酵过程中,存在很多影响因素,直接对酸奶的发酵质量、浓度、口感等产生作用。关键字:酸奶 发酵 影响 酸乳是发酵乳。所谓发酵乳就是乳和乳制品在特征菌的作用下发酵而成的酸性凝乳状制品,在保质期内该类产品中的特征菌必须大量存在,并能继续存活且具有活性。因此,酸乳是指在乳中添加乳酸菌(保加利亚杆菌、嗜热链球菌)经乳酸发酵制成的凝乳状产品,成品中必须含有大量的、相应的活性微生物。 在酸奶的发酵过程中,有很多影响因素存在:1. 发酵剂接种量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实验了不同发酵剂在40下发酵4h后,对其感官状态、组织状态等的参数进行了对比。经对比加入发酵剂的量为4%时,其感官状态、组织状态最好。如表3所示:4%的添加量为最佳。表1不同发酵剂添加量对绿豆酸奶质量的影响试验号接种量/%感官状态组织状态评分13酸味较淡,风味一般,凝固时间较长组织状态良好,有少量末凝固1324酸甜适口,风味好,凝乳状态好组织状态良好,质地均匀1735口味略偏酸,风味差组织状态一般,有乳清析出14由表可知,当接种量为4时,酸甜适口、口感适宜,凝乳状态好,质地均匀,乳香和绿豆香味适宜,有独特风味。2. 酪蛋白水解物对酸奶发酵的影响:早些年,许多学者研究了外加组分对酸奶发酵的影响,但关于添加酪蛋白水解物对酸奶发酵的影响研究的相关报道很少。酪蛋白水解物具有明显促进酸奶发酵的作用。随水解物添加量增加,促进发酵程度提高。1.5%一2.0%添加量的水解物对酸奶的促发酵效果接近。添加酪蛋白水解物改变了酸奶发酵过程中的pH下降速度:添加样在发酵前4h的pH下降速度高于空白样,而发酵4h后空白样的pH下降速度略快;发酵中期,二者的pH下降速度存在最大差距。不同水解程度的酪蛋白水解物,在对酸奶的促发酵程度上表现出随水解程度增加,促发酵程度提高,除2h水解物的促发酵程度较小外,8、12、24h三种水解物的促发酵能力基本相当(三者的凝乳时间、产酸速度、发酵时间都接近)。二者的质构比较表明,添加2%酪蛋白水解物对酸奶的质构有所改善,赋予酸奶更丰厚的口感,改善酸奶质地并提高稳定性。3. C.B.T.三菌混合发酵益生菌酸奶发酵的影响: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actobacillus caseisubsp.Casei,C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B菌)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T菌)是益生菌类保健食品审评规定中明确的具有保健功效的益生菌。长期坚持服用益生菌制剂能防治腹泻、便秘,增强人体免疫力,缓解过敏反应,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癌症并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特别是C菌,利用牛奶发酵后,会产生特殊的令人愉悦的香味和口感,是生产高品质酸牛奶的优良益生菌种类。本文以鲜牛奶为培养基,研究了C、B、T三种菌混合发酵生产酸牛奶的基本特性,确定了其工业化生产的基本工艺参数和流程。利用干酪乳杆菌产生特殊风味,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和嗜热链球菌来保证发酵产酸速度和提供基础的酸奶风味,三菌混合发酵的优化条件如下:干酪乳杆菌种子酸度100T。干酪乳杆菌接种量10%,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和嗜热链球菌混合菌种适量,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4.5-5 h。三菌混合发酵能生产风味自然独特,口感良好的酸奶高端产品,并可以此为原料生产乳酸菌饮料。4.Flavourzyme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对酸奶发酵酸度及流变特性的影响: 大豆蛋白是重要的植物蛋白产品,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如乳化性、粘度、凝胶性和起泡性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但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质还不能完全满足现代食品加工的需求,研究者探讨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有限酶解以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部分功能特性1,2。用DH3.12%和DH5.77%的大豆分离蛋白酶解液取代部分牛奶用于酸奶发酵时,在发酵开始的2 h内,发酵物料的表观粘度无显著差异。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物料的表观粘度均高于对照。用DH8.83%的大豆分离蛋白酶解液取代部分牛奶用于酸奶发酵时,发酵物料的表观粘度呈不规律上升,至发酵终点,在牛奶中添加大豆分离蛋白水解产物的发酵酸奶的表观粘度均低于对照。表2 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不同替代度酸奶的流变学特性Table 1 Rheological behaviour of yogurt mixed with different amlount soy-protein hydrolysate替代度流变指数()粘度系数()(%)3.12 5.77 8.833.12 5.77 8.8300.37730.3773 0.37732.7606 2.7606 2.760650.7788 0.7128 0.41213.0032 2.9067 2.03287.50.72560.6471 0.45253.8510 2.6336 1.4351100.6831 0.5635 0.58924.3164 3.2265 1.7526流体的流变指数,反应了流体中分子的刚性。当1时,表现为胀塑性流体的特性,流体分子的刚性较大,随剪切速率增大,切应力迅速上升。当=1时,为牛顿流体,切应力与速度梯度成正比。当1时,为假塑性流体,随剪切速率增大,切应力缓慢上升,在较大剪切速率下,切应力趋于定值。具有一定柔性的高分子流体通常都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特征,值愈小表明其流体分子的柔性愈大,流体愈偏离牛顿流体。由表1可以看出该体系流变指数均小于1,都属于假酸奶的柔性。酸奶的粘度系数在低水解度时均大于对照,亦表明其均为假塑性流体。5.花粉活性物质对酸奶发酵与品质的影响:花粉活性物质对发酵过程的影响,花粉中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还含有一些酶类、有机酸及生物活性物质如多糖、黄酮、酶类等成分4。花粉中的多糖在适宜pH下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能会影响保加利亚乳杆菌或嗜热链球菌的发酵。花粉中的黄酮类物质可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花粉中的其它成分如有机酸、蛋白质、脂肪、半纤维素和果胶等对酸奶发酵初始的pH值有一定影响,但也可为发酵菌类提供营养物质。因此推测,抑制发酵、延缓酸度上升的主要成分是花粉中的多糖等活性物质。尽管存在某些抑制作用,但花粉酸奶的品质依然优良,并具有特殊的风味和一定的保健作用。花粉添加量对酸奶感官品质的影响花粉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与功能因子,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破壁花粉添加入酸奶中有利于增强酸奶的营养和保健功能,并且不影响酸奶的整体品质。花粉的添加对酸奶的感官指标有一定的影响。由于花粉中的一些色素与芳香物质等的存在,改善了酸奶的色泽和气味,花粉酸奶的色泽由乳白变成乳白中略带微黄,柔和而有光泽。花粉酸奶的气味中既有发酵乳香,也有花粉的芳香气味5。花粉的添加提高了酸奶的持水性和黏度,也使酸奶的组织状态得到了优化和改观。然而,花粉添加量的大小对酸奶的感官指标有影响。添加1%花粉的酸奶,其综合评定结果是比较优良的,说明花粉成分与酸奶中的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比较协调,并未影响酸奶的滋味和组织状态,甚至有所改善。添加2%或3%花粉的酸奶,其综合评分结果不太理想,说明随着花粉添加量的增大,花粉成分如一些大分子物质、有机酸、酶类等与酸奶中的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开始变得不协调,以致形成一些颗粒结构,从而影响到酸奶的气味、滋味和组织状态等。另外,花粉添加量的增大,虽然增加了酸奶的营养与保健功能,但也直接增加了酸奶产品的成本,对酸奶的市场前景有较大的影响。花粉对酸奶营养的改善花粉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质元素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还含有维生素,氨基酸,矿质元素、酶类、多糖等功能因子,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花粉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增强心肌、耐缺氧、促进造血功能、改善微循环、抗疲劳、增强体质、抗衰老、修复放疗和化疗损伤、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7。因此,花粉酸奶既具有花粉清香和发酵香味,风味独特,又提高了酸奶的营养与保健功能,能充分满足消费者对均衡营养的饮食理念,对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人群具有较好的增强营养与免疫能力的作用。6. 乙基麦芽酚对酸奶发酵的影响:乙基麦芽酚是一种广谱香味增效剂呈白色针状或粉末结晶,具有水果香甜气味。其增香效果明显,是一种用途广泛、安全无毒的添加剂。在酸奶中添加乙基麦芽酚可以改善酸奶的风味,达到缓解酸奶的酸味,增添水果香味的目的,并获得最适宜的甜度,口感也由粗糙变得圆滑。目前乙基麦芽酚已经广泛应用于配制型酸乳饮料中和发酵搅拌型酸乳中。在发酵酸乳中添加乙基麦芽酚增香效果明显,可以明显改善酸乳的风味,制成的发酵酸奶酸味减轻,香甜味增加,更加适合儿童的口味,极大地提高了发酵酸乳的市场份额。对凝固型酸乳而言,由于乙基麦芽酚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和产酸,从而延长了酸奶的凝固时间,其结果是不仅会提高酸奶的生产成本,而且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凝固型酸乳的质地变得粗糙,乳清析出量增多,口感变差。在凝固型酸奶的生产中,添加乙基麦芽酚改善产品风味,可采取以下措施:严格控制乙基麦芽酚的用量,使它对发酵的影响尽可能的少。加大发酵剂的接种量,使发酵时间缩短。由于发酵时间延长,必须防止发酵过程中其它杂菌的污染。通过对菌种的不断驯化,使菌种对乙基麦芽酚产生适应性。对搅拌型发酵酸乳而言,乙基麦芽酚尽量在发酵完成后的配制过程中加入。参考文献:1 蔡健,常锋.乳品加工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4 邵晓芬食品研究与开发1998,(2):324高阳,王勇,李姝睿. 玉米花粉的营养价值及其应用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11):26-27.3 刘瑶,潘思轶,王可兴. Flavourzyme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对酸奶发酵酸度及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J.食品科学,2006,Vol.27,No.0310刘永乐,李忠海,俞健,陈奇. 乙基麦芽酚对酸奶发酵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6,Vol.27,No.12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0人| 分享到: 阅读(204)| 评论(0)| 引用 (1) |举报 姜永鑫 20072980功能性乳制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0072958 边翔龙 酸乳制品的加工 历史上的今天 20083863石璇各种动物乳的成分2011-04-15 18:32:35 陈德会20086214乳铁蛋白-乳中的重要活性成分2011-04-15 13:48:53 20083795纪园园原料奶的营养与安全问题2011-04-15 12:20:11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