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_图解元代瓷器纹饰及工艺特征_第1页
工艺技术_图解元代瓷器纹饰及工艺特征_第2页
工艺技术_图解元代瓷器纹饰及工艺特征_第3页
工艺技术_图解元代瓷器纹饰及工艺特征_第4页
工艺技术_图解元代瓷器纹饰及工艺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工艺技术_图解元代瓷器纹饰及工艺特征.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图解图解元代瓷器元代瓷器纹饰及纹饰及工艺工艺特征特征 一、枢府瓷: 1、 “枢府”是“枢密院”的简称。宋代以枢密院为最高军 机关,与中书省分掌文、武两权,号为“二府” 。元代仍延用这个制 度。元代军事为重。 “枢府”的权位更高,具有“枢府”铭的卵白釉 瓷器,应属“枢密院”的定烧器,也就是元代的官窑器。 2、枢府瓷的特征: (1) 、枢府瓷和青白瓷同样为白胎,但相对说,比青白瓷为厚。 2 (2) 、枢府瓷釉,变青白色为卵白色(更偏白,而近似鹅蛋色) 。 典型枢府瓷釉应是失透的,但在传世或出土的器物中,虽具备胎较厚 而釉又失透,然而非卵白色而是青白色。这类器物是青白釉过渡卵白 釉的中间阶段。 3 (3) 、枢府瓷器型以盘、碗、执壶和高足杯为多。最典型的 枢府瓷以碗为小底足。这类小足的足径,一般为碗口径的三分之一。 而到了明代,枢府瓷继续在烧,但底足变大,这一点尤为重要,鉴别 的不要弄混。 (馆藏模印凤纹龙柄枢府釉壶) 4 (4) 、枢府器中的折腰器,是突出的造型一向为人们所称道。 5 (5) 、枢府瓷中的盘、碗的底足均为露胎,足壁厚,削足规 整,有的底心有乳钉突起。 6 (6) 、枢府瓷图案纹饰主要为印花,图案纹饰主要为缠枝莲、 菊瓣、花蝶、云龙、云凤、云雀、孔雀、牡丹等。绝大多数情况下, 其印花图案浑圆而不太清晰。 (印花缠枝莲纹) 7 (枢府龙纹砚洗) (枢府龙纹砚洗,盖上的龙纹十分精致) 8 (7) 、枢府瓷的铭文以“枢府”两字最为典型,一般都印在 盘、碗器物内壁口沿下, “枢”和“府”两字分别在相对的位置。除 “枢府”字样外,还有“太禧” 、 “福禄” 、 “福寿”和“寿” 、 “福” 、 “良”等单个吉祥字铭文。 (鱼藻纹盘局部鱼藻纹盘局部,左上角左上角“府府”和右下角和右下角“枢枢”字很清晰字很清晰) (枢府铭文鱼藻纹盘枢府铭文鱼藻纹盘) 9 二、元代青花瓷 1、青花瓷的器形: 多见的为盘、罐、 、梅瓶、长颈瓶、葫芦瓶、玉壶春瓶、扁瓶、 执壶、钵、盒、水滴、豆形洗、高足碗、盏托等。其中以大件器为多。 最常见的有玉壶春瓶、梅瓶、大罐、盘、碗等。 玉壶春瓶 梅瓶 罐 青花碗 青花盘 扁瓶 蒜头瓶 执壶 高足碗 10 2、青花瓷的胎元代青花瓷器的胎体较为厚重,从器底和 断面可清楚地观察到胎质不如明、清瓷胎细腻洁白,略显粗松,并有 细小气孔。元代青花瓷的胎采用的是瓷石加高岭土(有麻仓土)二元 配方,拓宽了烧成范围,提高了机械强度,减少了器物变形,为烧造 大器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底足露胎处泛火石红。 (青花罐青花罐底底) (元青花玉壶春瓶底元青花玉壶春瓶底) 11 3、青花瓷的釉典型的元代青花瓷的釉皆为白中闪青色, 它既与青白釉不同,又与卵白釉有别,具体表现在釉面正好介于青白 釉和卵白釉之间的色调。 12 4、 元代青花瓷的青料元青花器物上的图案花纹发色较为 鲜艳,浓重处泛黑色疵点,并有金属般的闪烁光泽,有人称之为“锡 光” 。如对光斜视,可见到锡光上浮,与周围的蓝色几乎在同一平面, 这与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器上的“铁锈斑”不同,永乐、宣德青花瓷 器上的铁锈斑沉入釉内,凹陷不平。有说是“回青料” ,有说是“苏 麻离青”料,到现在不能定论,学术界还在继续探讨。 13 5、青花瓷的工艺特征: (1) 、器底无釉。多数器底部有明显旋纹纹,个别有跳刀痕, 并粘有填砂,小型器如碗类等的底足中心往往有乳钉状突起。玉壶春 瓶为釉底。 玉壶春瓶底玉壶春瓶底 14 (2) 、器物底足内壁往往成自上而下往外斜撇的形式。 15 (3) 、碗、钵、罐、瓶、盘之类的削足处理,具有鲜明的元 代特征,既底足外墙斜削而呈形式。 16 (4) 、大件器器底无釉露胎部分,往往粘有釉斑或较大面积 釉块。内壁多呈淡红、黄色釉层而又有不规则浓度的透明釉刷痕。 17 (5) 、碗、钵之类器物的底足外墙,往往留有浸釉时遗留的 手抓指痕。 元釉里红小罐元釉里红小罐 18 (6) 、罐、瓶之类的大器,都分段制造,拼接而成,特别是 接底的痕迹十分明显。 (因接底不牢而裂开因接底不牢而裂开) (罐体中间因接胎不牢而裂开罐体中间因接胎不牢而裂开) 19 (7) 、罐类器内壁釉面不平,有明显接痕,并经常出现赤褐 斑且有小黑疵。 20 (8) 、圈足之釉不到底,一定稍有露胎,呈褐红色。 21 (9) 、圈足并不十分整齐,仔细观察有些弯弯扭扭,以大罐 和梅瓶为突出。 (元青花梅瓶底) 青花牡丹纹梅瓶 22 (10) 、高足杯的杯身和足接合,系采用接胎的办法,既二部 分湿胎接合,并非将杯身及足柄各自先施釉,而依靠釉的粘度接合。 因此,元代高足杯内顶端无釉,且往往有乳钉状凸起。无代高足杯的 足部肯定空心而不封底。 23 6、元代青花瓷的纹饰特征元代青花瓷的纹饰特征: 典型的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特点是布局繁密典型的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特点是布局繁密,层次丰富层次丰富,构图构图 严谨严谨,主次分明主次分明,井然有序井然有序。在瓶在瓶、罐等琢器上罐等琢器上,主要采用横向带状主要采用横向带状 分布的形式分布的形式, 一般均有五六个或七八个层次一般均有五六个或七八个层次, 在主要的层次之间均以在主要的层次之间均以 卷草卷草、回纹回纹、弦纹弦纹、钱纹等辅助纹饰隔开钱纹等辅助纹饰隔开。而八方造型器物上的纹饰而八方造型器物上的纹饰 则多利用器物的边棱作纵向分区布置则多利用器物的边棱作纵向分区布置。在盘在盘、碗等圆器上碗等圆器上,一般采用一般采用 同心圆分布的方法同心圆分布的方法,多层次放射状地进行装饰多层次放射状地进行装饰。 元元 青花缠枝青花缠枝“牡丹图牡丹图”双鱼耳大壶双鱼耳大壶 24 (1) 、蕉叶纹一般装饰在玉壶瓶、执壶、象耳瓶的颈部,蕉 叶的中茎多实心满色。 而明代洪武青花瓷器上的蕉叶的中茎多以双线 绘出,中间留有空白。 (玉壶春瓶瓶颈上的蕉叶纹玉壶春瓶瓶颈上的蕉叶纹) 25 (2) 、回纹元代青花瓷器上的回纹继承了宋、金时期的回纹 作法,既多为依次重复排列的单个回纹,互不相连;而明代洪武青花 瓷器上的回纹多 两两相连。 (顶盖上的回纹顶盖上的回纹) 26 (3) 、莲瓣纹是元代青花器上的常见题材,多作直边方肩形 式,每个莲瓣各自独立,互不相连,常画八个,俗称“八大码” 。莲 瓣内常填绘杂宝、折枝莲花、圈点、如意头纹或卷涡纹等;而明代洪 武莲瓣纹多相互借边。 (梅瓶靠底足处的莲瓣纹梅瓶靠底足处的莲瓣纹) 27 (4) 、海水纹用粗线条画浪花,细密线条画海水,常装饰 在瓶颈、罐颈、盘沿等处;而明、清时期瓷器上海水纹的表现手法则 与元代不同。 28 (5) 、莲花的叶子呈二或三节葫芦形,多带刺,有的花心画成石 榴状。牡丹花叶子饱满,葫芦形。有些牡丹花的叶子还刻划出筋 脉,以增强装饰效果。花瓣为小串珠式留白,而明洪武时期的花瓣留 白为留白边。 牡丹纹梅瓶牡丹纹梅瓶 典型典型缠枝莲缠枝莲画法画法 29 30 菊花菊花朵有画一层花瓣的,也有画两层花瓣的。画一层 花瓣者花心或为螺旋状,或为网状,花瓣或染色或不染色,画两层花 瓣者花心一盘为网状,两层花瓣一般均染色。而明代洪武瓷器上的扁 菊花虽亦画两层花瓣,但一般均为外层花瓣染色,内层花瓣不染色。 菊花纹葵口碗菊花纹葵口碗 青花芦雁穿菊花盏托青花芦雁穿菊花盏托 31 (6) 、云肩纹云肩丰满,以子母线双勾三层,中间为粗重的 母线,两边各有一道细的子线。云肩内常画鱼鳞状海水,海水内留白 色莲花或白色海马,也有内画缠枝花卉、凤穿花等适合纹样。 32 (7) 、云纹云纹变化多端,式样优美。有团状、灵芝形、蝌 蚪形、如意头形、飘浮长形、接二连三的云片或山字形大片云等。 33 (8) 、卷草纹卷草纹婉转自如,仔细观察是一个纹样单位接 着一个纹样单位画的。 青花卷草纹罐青花卷草纹罐 青花青花玉壶春瓶口沿玉壶春瓶口沿卷草纹卷草纹 34 (9) 、竹纹元代构图讲究的是对称美与繁密丰富的画面,元 青花瓷绘中的竹纹表现的就是一种构图繁密、对称的绘画风格。其画 法上追求写实, 竹枝劲瘦挺拔, 与宋代相比, 画面更生动、 更有力度, 竹子的叶片有的呈现出明暗关系。元青花上竹纹品种类型较多,有高 大的,有低矮如灌木的。在画法上,元早期的竹叶是一笔而就,特征 明显;而元中后期的叶子形状则表现为两条细线汇聚于叶端,呈倒 “人”字形或“个”字形,中间则用涂抹法描绘。 35 (10) 、鱼藻纹鱼纹肥大活跃,栩栩如生,鳞、鳍、眼甚至 体斑等细部精心刻画。水草排列细密整齐,极富动感,其高超的绘画 技法为元代以后的瓷器上的鱼藻纹所不及。 元元青花莲池鱼藻纹罐青花莲池鱼藻纹罐 36 元元. .青花鱼藻纹玉壶春瓶青花鱼藻纹玉壶春瓶 37 (11) 、钱纹先画紧密相连、大小相同的圆圈,再在圆圈内 绘曲边四边形。 38 (12) 、人物纹元青花上的人物纹饰,其绘制手法是先用线 勾勒轮廓,再用浓淡不等的青料涂染,其脸部、手部及袖口、领口、 帽檐等处则留白。从人物题材中,我们发现有关战争题材的纹饰相对 来讲比较多,究其原因应与蒙古贵族的推崇武力有关。 39 (元青花四爱人物纹梅瓶元青花四爱人物纹梅瓶) 40 元元青花青花“三顾茅庐三顾茅庐”纹罐纹罐 元十四世纪中期青花元十四世纪中期青花“锦香亭锦香亭”图罐图罐 41 元元 青花文姬归汉盘青花文姬归汉盘 42 (13) 、龙纹元青花上的龙纹极具特色,其画法强劲雄浑, 龙腾空翱翔,下设滔滔波浪。龙的身躯特点是细长,如同蛇的形状; 龙头呈扁长形,双角,口张开,齿外露;颈细长,厚厚的背鳍,如同 伐木钢锯的锯齿;四只腿比较细瘦,龙身上的鳞片较大,爪多为三趾 或四趾,极少见五趾的;爪细长弯曲分张有力,爪尖锋利;龙的肘 毛、尾鬃都呈火焰形状。 元青花龙纹罐元青花龙纹罐 43 (龙纹梅龙纹梅瓶瓶江西高安博物馆藏江西高安博物馆藏) 44 龙纹高足杯龙纹高足杯 45 (14) 、凤纹元青花上的凤纹,形态为鸡头、鹰嘴,身躯上 全为鳞片覆盖, 如花形状的尾巴, 一般有 1 至 5 条, 其排列也呈花形。 青花青花凤穿牡丹执壶凤穿牡丹执壶 46 (15) 、麒麟纹元青花上的麒麟纹表现手法有两种:一种形态 有些像雄狮,身上有细小的鳞片,头上有角。 元青花麒麟纹盘元青花麒麟纹盘 47 (16) 、 鸳鸯莲池纹此种形式的纹饰多见于鸳鸯游于莲池中, 在元青花中较为多见。 青花莲塘鸳鸯纹圆口大盘青花莲塘鸳鸯纹圆口大盘 48 (17) 、孔雀纹元青花上的孔雀纹,其特征为孔雀长喙、高 冠、身躯上布满鳞片,孔雀腿高而且较细,长爪,尾部的羽毛形状像 一束圆形的花卉。 49 (18) 、马纹元青花上的马纹,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一类 是以青花勾勒轮廓,马身留白,马身体四周装饰以细密的波浪,宛如 马在海涛中奔跑;第二类也是勾勒轮廓留白,仿佛马驰骋在海水波涛 中,但是在马的前腿上方加绘有火焰纹饰;第三类,马的身体除了颈 背鬃毛勾线露白外,其他部位全都是青花色,马的前腿上方也绘有火 焰纹,但马是在陆地上低首踏步,而不是在海涛中。 元青花昭君出塞大罐元青花昭君出塞大罐 50 青花文姬归汉葵口盘青花文姬归汉葵口盘 51 (19) 、松竹梅纹元青花纹饰中常见松竹梅纹,有三者同绘 于一器的,也有分别单独绘制于器上的。松竹梅合绘于一器的又称岁 寒三友。松树纹常作为人物纹的背景而单独使用,竹纹则常在蕉石瓜 果纹中为配景装饰,梅纹常与初月合绘成月影梅纹。 青花松竹梅纹瓶青花松竹梅纹瓶 52 元青花松竹梅纹玉壶春瓶元青花松竹梅纹玉壶春瓶 53 (20) 、 鹤纹元青花上的鹤纹表现为鹤在池塘莲花丛中涉水。 元以后鹤纹题材在瓷器上消失了一段时间,至明代中期时重新出现。 元青花蓝底留白莲池仙鹤盘元青花蓝底留白莲池仙鹤盘 54 (21) 、芭蕉纹有一些元青花瓷器上绘有芭蕉纹,目前仅见 于青花大盘上,且都位于盘中央部位。经常与岩石、竹子、瓜果、牵 牛花等图案相搭配。例如,伊朗德黑兰国家博物馆藏元青花芭蕉竹石 花果纹大盘尚。 55 (22) 、灵芝纹此类纹饰一般在元代中晚期的青花瓷器上较 为常见,构图上追求对称,互相有呼应而不显得死板。 元元 青花缠枝灵芝纹匜青花缠枝灵芝纹匜 7 7、青花瓷款识青花瓷款识 元代青花瓷绝大多数都不署款元代青花瓷绝大多数都不署款, 极少数器物底有阿拉伯文字极少数器物底有阿拉伯文字。 至至 正年的只发现一件青花双系盖罐正年的只发现一件青花双系盖罐,器身自上而下用青花书写器身自上而下用青花书写: “至正至正 七年置七年置”楷款楷款。 56 三、元代釉里红及青花釉里红 釉里红瓷 3 种不同的装饰方法:一是釉里红红绘。二是釉里红拨 白。其方法或在白胎上留出所需之图案花纹部位,或在该部位画出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