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 目: 基于SWOT分析的东北民俗旅游文化研究以沈阳满族风情村为例 学 院: 商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姓 名: 于晨晨 指导教师: 刘波 完成日期: 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题目: 基于SWOT分析的东北民俗旅游文化研究 以沈阳满族风情村为例选题意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论证: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出行者的欢迎,满族作为辽宁数量最大少数民族,在辽宁省民俗风情旅游文化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东北地区的第三产业也在蓬勃发展,作为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民俗旅游文化在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之后,是否能够保持自身的本真性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满族风情村为例,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详细的列出了,满族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让五大问题变得清晰、一目了然,根据现状一一对应提出发展对策。数据理论来源于官方网站以及知识库,具有可靠性和科学性,可行性会经过对比分析得出。主要内容: 本文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东北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包括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形式以及三大特质。第二部分对满族民俗旅游进行概述,以满族村为例进行SWOT分析,将优劣势、机遇和挑战都一一列出,第三部分是针对第二部分的现状提出发展对策,第四部分是结语,总结了本文研究不足的地方。目的要求: 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满族民俗旅游文化,为如何优化满族风情村的经营提供对策,改善景区经营现状,为满族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播建言献策,正确认识和了解民俗旅游文化的发展,提高保护意识。计 划 进 度 :2013年12月上旬确定选题,研究方法2013年12月中旬确定写作提纲2013年12月下旬至2014年3月上旬交初稿2014年3月中旬至2014年4月中旬修改论文2014年4月中旬至2014年4月下旬论文定稿指 导 教 师 签 字: 主管院长(系主任)签字: 2014年 1月 6 日辽 宁 大 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论文题目基于SWOT分析的东北民俗旅游文化研究以满族风情村为例学生姓名于晨晨学 号100607115年级、专业10旅游管理指导教师姓名刘波指导教师职称讲师所在院系商学院旅游管理系第一次指导(对确定题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指导意见):题目应尽量的缩小范围以便于论文写具体,行政区域小到市最佳。相对于写南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写满族民俗旅游文化会更好,挑自己熟悉的领域入手。选题要慎重,多看期刊和相关书籍,打开思路,拓宽角度。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第二次指导(对论文提纲的指导意见):提纲内容太空泛,需要将范围缩小,建议把整个市的民俗旅游文化分析缩小到某一个具有典型的民俗旅游文化点,进行分析,再由点及面的阐述。重点放在旅游文化的分析上,文化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应对办法,阐述要条理清晰,逻辑性要强。举例子不要太空泛,要足够详细,资料要多,有说服力。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第三次指导(对初稿的指导意见):篇幅过长,建议对举例部分进行精简,重点放在分析上,案例的概述尽量简明扼要,直接指出值得借鉴的地方。论文的整体框架还需要修改,内容不突出,范围还是过大。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第四次指导(对修改稿的指导意见):缺少概念阐述,东北民俗的表现形式、以及满族民俗文化概述。分析方法不够明确,分析力度不够。发展对策不够全面,需要补充。最后应该加上结束语,做一个对全文的总结,和研究过程的总结。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第五次指导(对是否定稿、进入答辩及其它指导意见):基本可以定稿,参加答辩。注意排版和格式,按照要求填写。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主管院长(主任)签名 院系盖章 年 月 日指导教师评语学 生: 专 业: 论文题目: 论文共 12 页,设计图纸 0张。 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评分: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辽宁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单评阅人评语:评阅人评分:评阅人签字: 年 月 日答辩委员会评语:院(系)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于 年 月 日审查了 届 专业学生 的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评语:答辩成绩: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阅人评分:指导教师评分 :答辩成绩:总成绩:院长(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注:评阅人评分满分为100分,指导教师评分满分为100分,答辩成绩满分为100分;总成绩为三者的算术平均值(四舍五入)。II摘 要民俗旅游是以欣赏各民族民俗风情为对象的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方式,是近年来旅游活动中备受关注的一种,具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满族民俗资源是满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处于白山黑水之间的东北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满族及其先世不仅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对周边的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满族民俗具有丰厚的文化蕴涵,发展满族民俗旅游是对满族民俗文化的继承。满族民俗旅游也是东北振兴老工业基地同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脚步的重要途径。满族民俗旅游文化在东北民俗旅游文化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辽宁省是满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地域,沈阳满族民俗风情村是最具典型的代表之一。笔者就以沈阳满族民俗风情村为例对满族民俗旅游文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在SWOT的基础上,关于满族村发展仍存在的问题,雷同的发展模式,缺乏吸引力;民俗文化遭到破坏,本地文化保护意识薄弱;文化发展流于表面,没有内涵;民俗文化庸俗化、商业化丧是本真;专业人才整体素质不高,宣传力度不够,针对这五大问题,进一步探讨满族民俗旅游的开发对策,提出了六大对策,依靠内部资源优势和利用外部机会;科学规划满族村,体验原汁原味满族民俗旅游文化;个性化发展,打造品牌知名度;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人员素质;提高游客与居民的参与性;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希望能够有助于满族民俗风情村的发展和建设,有利于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实施。 关键词: 民俗旅游文化;东北民俗;满族村AbstractThe folklore tourism is a higher level of cultural tourism, and the tourism makes appreciate the ethnic and folk custom as the object. It is a concern events tourism in recent years, which has a broad market prospect and widely development space. Manchu folk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Manchu culture, represents a unique regional culture.In the northeastern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is the birthplace of the Manchu, Manchu and its forefathers not only created glittering national culture, enriche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produced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nations. Manchu folk custom has a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Manchu folk custom tourism is the successor to the Manchu folk culture. Manchu folk custom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 its also in favor of revitalizing the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Manchu folk custom tourism culture has a distinct representation in the culture of folk custom tourism in Northeast China, Liaoning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area of Manchu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Shenyang Manchu folk custom village is one of the most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I take Shenyang Manchu folk custom village as an example to carry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of Manchu folk custom tourism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SWOT. I point out all the problems that still exist in Manchu village development. Including the same development model, lacking of attraction, the destroyed folk culture, the awareness of the protecting local cultural, the superficial cultural development, having no substance, the vulgar, commercialized folk cultur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personnel, the lack of publicity, aimed at solving the five big problems, for the further exploring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anchu folk custom tourism, I put forward six countermeasures, rely on internal resources advantage and use the external opportunities; scientific planning of Manchu village, experience the folk custom tourism culture originally,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build brand awareness; professional train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improve the tourists and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to strengthen government support. I hope these tips can be helpful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Manchu folk custom village, and in favor of th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Key words: Folk culture; folk custom; Manchu village目 录序 言1一、东北民俗旅游2(一)东北民俗旅游现状2(二)东北民俗旅游的文化特质2二、满族民俗旅游文化3(一)以沈阳为代表的满族民俗旅游文化概述3(二)沈阳满族民俗风情村的发展优势4(三)沈阳满苏民俗风情村的发展劣势4(四)沈阳满族民俗风情村的发展机遇6(五)沈阳满族民俗风情村的挑战7三、发展对策8(一)依靠内部资源优势,利用外部机会8(二)科学规划满族村的发展,让满族民俗旅游原汁原味8(三)个性化发展,打造品牌知名度8(四)培养专业的人才,提高旅游景区服务人员的素质9(五)提高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参与性9(六)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为满族村的发展保驾护航9四、结束语10参考文献11致 谢12序 言民俗文化是非物质文化的一种,也是目前社会发展中最受人们关注和欢迎的一种旅游活动。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各种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新的认识和要求,旅游活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成为目前百姓业余文化生活中最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一部分。目前拥有丰富满族民俗旅游资源的东北地区,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可挖掘、开发的领域颇多,市场空间十分广阔。作为民俗文化与经济行为的结合,发展民俗旅游不仅可以激活东北区域经济的内在活力,优化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而且能够弘扬东北民俗文化的精神特质,实现东北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民俗文化与经济行为的结合,民俗文化旅游不仅可以激活东北区域经济的内在活力,优化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社会结构,而且能够弘扬东北民俗文化的精神特质,促进东北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满族民俗资源是满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辽宁省是满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地域,其民俗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满族民俗旅游文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分类探讨了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有利于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实施。基于SWOT分析的东北民俗旅游文化研究以满族风情村为例一、东北民俗旅游(一)东北民俗旅游现状1.东北民俗旅游的越发受到重视将东北民俗旅游文化产业化可以激活东北民俗文化的深厚积淀,同时也可以向外界展示东北文化、东北民俗文化独有的个性与魅力。在扩大东北民俗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同时,也有利于品牌特色的建立,打造属于东北的个性化标志。这不但是东北民俗旅游文化自身的发展,也是东北旅游的发展,更加是东北经济、文化、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这使得东北民俗旅游文化越加受到关注和研究。2.东北民俗旅游文化的优点(1)民俗旅游活动富有强烈的生命力和人情味,它以鲜明的民族品格、独特的文化内涵、厚重的历史氛围、浓烈的原始气息、显著的地域差异、丰富的表现形式及欢愉的生活情调,对中外游客产生巨大的诱惑力和感召力 (2)东北地域民俗事象具有高度的包容力和亲和力,它凭借电视小品、东北题材电视剧等传播形式,受到了全国人民与日俱增的热衷和追捧,而东北人对自身文化也愈加自信。3.东北民俗旅游发展仍存在问题尽管东北地区满族民俗旅游获得一些发展,如辽宁省推出的清初帝王宫殿、清初帝王陵寝专项旅游,吉林省的民族民俗风情旅游,黑龙江省推出的和满族有着历史渊源的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阿城金上京博物馆专项旅游等,但是人们对民俗旅游的认识还存在差异,同时民俗旅游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说,目前东北地区满族民俗旅游仍然是一个比较薄弱、亟待开发的领域,市场开发具有极大的潜力。(二)东北民俗旅游的文化特质精神文化活动是民俗旅游的本质。也就是说,民俗旅游是一个实践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文化生产、文化消费和文化交流。由于历史本身的传承特质,以及自然环境、社会变迁等因素,以满族民俗文化为例,东北民俗风情具有以下特质:1.异质性东北民俗文化的异质性主要在于历经多次的社会环境变迁,契丹族和女真族两次入主中原,山东河北流民的闯关东以及殖民文化的影响,满族民俗文化在饮食、服装、民居上面与蒙古族、鄂伦春族等其他少数民族都有所不同。2.包容性东北地区持续发生的移民潮,不论是民族还是国家在这个移民历史的洪流当中始终相互碰撞、融合,不同的民俗相互吸收借鉴。满族本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吐故纳新将各种文化汇集到一起,不论的少数民族的文化还是社会分工的方,囊括了方方面面与这些文化共同发展,形成了东北民俗文化独有的特质。3.嬗变性在包容文化的过程中取糟去破也在同时进行着。在接纳外来文化的同时,本土文化自身也在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文化自身的一种更新与优化,并不是被动的。例如,满族在受到汉族影响改变宗教信仰结构的同时,汉族的服饰也在满族的影响下发生了改变。二、满族民俗旅游文化(一)以沈阳为代表的满族民俗旅游文化概述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以辽宁省最多,满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 81%,占全国满族人口总数的 51%。辽宁是满族的发祥地和清王朝的龙兴之地,自第一个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在 1985 年诞生后,现在全省已有六个满族自治县:岫岩、新宾、清原、本溪、桓仁、宽甸。目前,辽宁省满族民俗旅游文化开发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以满族和清王朝的历史文化古迹为依托,推出清文化史迹游其中历史古迹包括:沈阳故宫、沈阳清昭陵、沈阳清福陵、抚顺清永陵、抚顺赫图阿拉老城、辽阳东京城。2.以满族民俗事象为载体,开发节庆游如沈阳、抚顺、辽阳三城联合开展的“沈阳清文化节”。3.以满族历史古迹、聚集区为基础,建立民俗村落如沈阳陨石山满族民俗村、棋盘山满族风情民俗村、大连金州区石河满族镇东沟村、抚顺新宾中华满族风情园、抚顺新宾满族民俗村等。4.以满族饮食为基础,开发特色饮食文化如 2006 年沈阳市旅游局推出清文化宴席、满汉全席、红楼宴、八碟八碗等。5.以满族民间工艺品为依托,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如旗袍、旗鞋、马褂、嘎拉哈、刺绣、剪纸、香荷包等,其中以满族旗袍为代表的满族服饰开发成为服装界令人瞩目的亮点。(二)沈阳满族民俗风情村的发展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沈阳满族民俗风情村(以下简称满族村)坐落在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十五大旅游景点之一的陨石山北麓。背靠旅游景区,交通便利,位置醒目。道路畅通,一路指示标明确。环境清幽,空气质量好是周末自驾游和旅游团的好去处,2.政府的大力支持满族村是由沈阳园林国际旅行社、沈阳市满族联谊会、东陵区李相镇政府、李相镇滑石台村联合开发创建的,是个股份合作制企业单位。满族村是多方合作建立起来的,在政府的扶持下能够稳定的发展,多方合作也保证了发展的正确方向以及稳定和可靠性,吸进游客的目光。3.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受到保护于1998年7月1日正式对外营业。沈阳市文物局于2003年4月13 日以沈文物( 2003) 13号文件正式批准成立“沈阳满族民俗博物馆”,从此,满族村改称“沈阳满族民俗博物馆”。每年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体验满族民俗风情,感受东北民俗旅游文化的独特之处。4.文化涵盖各个方面,内容丰富民俗文化的包容性,决定了文化内容的多样化,满族村内建有满族民俗博物馆、图腾谷、石碑林、萨满面具馆、满族剪纸馆、神偶殿、堂子(满族家庙)、满族食街、满族民居、乡村小动物园,有满族婚俗、满族歌舞表演和骑马、射箭等项活动。太平喜舞,是在萨满祭祀活动时表演的舞蹈;团扇舞和踏青舞,都是满族民间舞蹈,颇具满族特色。(三)沈阳满苏民俗风情村的发展劣势1.文化发展模式雷同,失去特色,缺乏吸引力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民间习俗。但很多民族地区为了增加旅游地的吸引力,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就从形式上照抄照搬一些民俗活动以及复制古代建筑。房屋和街道的设计、民俗活动的开展模式、旅游产品的卖点和其他的民俗风情村都有相似的地方。这样满族村不仅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也让旅游者产生审美疲劳,不能真正体会到传统满族民俗的氛围。已经开发出来的满族民俗产品存在着大量重复的旅游项目,开发的民俗产品品种比较单一,都是民俗村、民族饮食、民族文物展览之类,没有体现出不同地区满族民俗文化的独特性。满族村的民族风俗本该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但因只追逐暂时的商业利益,民俗活动都是模仿和复制而来。在民俗活动的表演中,表演者穿着粗制滥造的传统服饰,模仿着古人的形态。这与满族的原生文化差异很大,根本就没有表现出满族或盛京地区独有的文化特色,取而代之的是大相径庭的旅游节目。忽视了旅游者的参与、尝试、体验、学习的需求,基本以静态形式展示给旅游者,旅游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无更多的选择。2.民俗文化遭到破坏,本地文化保护意识薄弱外来游客只看重体验的过程,并不会注重体验的永久性与重复性,这就使得游客在幽兰满族村的过程中无意或有意的在各个方面对满族民俗文化产生了影响,生活习惯、通讯设备、交通工具、以及不良的个人习惯,例如在一只以及上的涂写、随手乱扔垃圾等等,这些都会对民俗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直接接受影响的是满族村的本地居民。当地居民通过对旅游者行为的观察,逐渐接受外界的异地文化、生活习俗,开始对自己的传统生活方式感到厌倦,先是在装束打扮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盲目仿效,然后发展到有意识地追求。随着当地居民与外界接触机会的增多,其观念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在思想上将民俗的东西视为落后,等同于不发达,从而有意识的远离民俗。对于满族民俗文化的归属感越来越少,保护本土文化的责任心下降,不能监督文化的保护,加重了满族文化的破坏程度。3.文化发展流于表面,不具有深层次的内涵满族村在沈阳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其旅游方式多以参观、讲解为主,缺乏游客参与的民俗活动,在具体的诠释民俗事象上,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添加更多具有民俗文化内涵的旅游活动,丰富满族文化旅游内涵,是满族民俗村的快速提升和发展之路。4.民俗资源庸俗化、商业化,丧失本真性一些民族地区只注重形式上的开发,而不注重内容的原汁原味,将民俗资源视为一种商品,以现代的艺术形式来包装。如传统的节庆民俗、婚俗、礼俗、祭祀风俗、庆典活动等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按照传统的内容和方式举行的。但在开发中不再按照传统的时间、地点举行,而是根据旅游者的需要随时搬上“舞台”。对于民俗资源来说,开发商的随意改动,民俗内容被改编、被歪曲、被压缩、被删除,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其传统的本真性和纯朴性价值。5.专业人才整体素质不高,不能达到预期的宣传力度对满族民俗旅游的开发,离不开专门人才的支持。目前就东北地区而言,精通满族民俗文化的专门人才奇缺,远远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要,有些地区景点的服务人员,多为一知半解,有的甚至就是外行。人才奇缺的现象也成为制约开发满族民俗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满族村发展的时刻,人员的素质与战法的速度不能成正比就会使得,民俗文化的发展方向出现偏差,产生畸形文化,同时也会在游客的印象中大打折扣,印象分降低导致游客数量减少,满族民俗文化不能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度以及充足的支持,这又反过来阻碍了民俗文化的发展。(四)沈阳满族民俗风情村的发展机遇1.市场增长的机遇周边城镇居民外出休闲度假游玩的市场在兴起; 而省内其他城市居民的旅游出游能力也在不断增强,随着省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满族村民俗旅游的市场空间将不断扩大。2.旅游需求的新变化一方面,随着沈阳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生活空间中的人工环境增多,而自然环境与乡野气息逐步消失,城市居民向往生态环境好的旅游区。另外,随着交通的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寻求休闲度假的欲望增加,城市居民周末短线休闲出游频次增加,出游特征表现出近距离、多次出游的特征。另一方面,旅游者对人文旅游的旅游产品的兴趣在增强,寻求新型特色旅游的欲望增加。3.区域旅游大发展机遇东北地区的民俗旅游作为一整个东北地区的代表性旅游,满族村不再是辽宁满族旅游文化展览地,更加是东北地区满族民俗旅游文化展览地,区域旅游带动了满族村的发展。4.国际国内旅游大发展机遇国内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国内旅游保持持续蓬勃发展态势,且中远程距离出游市场潜力增大;国际旅游需求持续增长,中国作为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增强。(五)沈阳满族民俗风情村的挑战1.区域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仅东北地区的民俗旅游文化就划分成多个区域,宣传手段层出不穷,全国各旅游地区的数量激增,各地区发展长处,吸引游客的方式越来越丰富,使得竞争越来越激烈。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地以及周边省份旅游业迅速、深入发展,新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不断涌现,均使满族村民俗旅游面临的竞争压力正在逐步增加,旅游客源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给满族村民俗旅游推陈出新、打响满族民俗旅游提出了挑战。2.旅游需求种类日益多样化旅游需求日益差异化,就同一个景点而言,也要求提供的旅游产品必须多样化,才能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要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就要不断地创新,开发更多的旅游项目和组织更丰富的旅游线路,这给满族村民俗旅游的开发建设带来挑战。3.满族民俗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新在东北满族民俗旅游村数量众多,如何找到自己的最佳契合点,对满族民俗旅游文化深度挖掘,在众多满族村中脱颖而出,这给满族村民俗旅游的开发建设带来挑战。4.民族地区旅游营销对满族村地区营销的冲击辽宁部分地区的民族风情旅游已发展得较为成熟。因此,满族村民俗旅游资源面临着较激烈竞争。如何利用后发优势,发挥自身优势,创建特色个性旅游地,打响 “满文化”品牌,是目前满族村民俗旅游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三、发展对策(一)依靠内部资源优势,利用外部机会在满族村发展的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周围旅游资源的优势。因地制宜、双管齐下,把自然资源与民俗风情资源相结合,使两者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以形成布局合理、各有特色的民俗旅游网络,使旅游者在一条旅游线上的各旅游点之间始终保持旺盛的游兴。同时,还应该借助城市为窗口,大力推介满族村旅游文化以及满族村的产品。借助城市建立满族民俗旅游展览馆,用实物、照片展览、影像传媒、广告宣传等手段,将满族的头饰、服饰、饮食、工艺品、建筑、婚俗、节事活动等民俗内容宣传出去,用文字和录像向游客介绍满族民俗旅游村的情况。还可举办东北地区满族民俗旅游展销会,条件成熟时,可举办满族的民俗节。总之,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明信片等形式向外宣传。抓好外部机会,不仅能将满族民俗旅游推向东北市场,而且也是进一步开拓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甚至是国际旅游市场的有效办法。(二)科学规划满族村的发展,让满族民俗旅游原汁原味民俗旅游的吸引力主要是他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即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如果这种差异性逐渐缩小甚至消失,那么便没有了吸引力。保持满族民俗文化的原始性是满族村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在开发过程中,要力求保持满族民俗的本真性。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游客的旅游过程,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因此要力求将最真实、最本质的满族民俗展现在游客面前。为了保护传统的满族民俗文化不受外来文化的冲击,还应设立严格的传统满族民俗文化核心保护区,禁止任何外来人员进入,保持其原始性。在可进行旅游活动的区域,也要组织相关专家对满族村的旅游资源及游客接待量进行评估和合理科学的规划。(三)个性化发展,打造品牌知名度在满族村里发展民俗展览、民族歌舞表演、手工艺品作坊、风味小吃楼、民居住宿等具有满族特色的旅游项目。游客可以参观满族民俗风情展览,考察满族民俗事象,购买地方手工艺品和土特产品,租用满族服装拍照留念。同时可以为游客演唱满族歌舞、表演满族的游戏。还可以提供各种满族风味食品,如宫廷宴席、地方名宴、风味小吃等。这些民俗旅游活动具有感染力,而且在游客记忆中也能就满族民俗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既生产出能体现各旅游点具有民族特色的创新型旅游新产品,又防止了在一条旅游线上重复往返,避免雷同景点。同时,还应该更多关注具有发展潜力的旅游产品。用满族文化对产品进行包装,更加凸显了满族的文化特色,例如八旗酒是用八旗作为酒的标志,在详细的规划之后,进行大力的组织生产和销售,不仅提高了满族旅游文化的质量水平,同时也让满族民俗旅游更具有独特性。(四)培养专业的人才,提高旅游景区服务人员的素质在大学里开始历史、满族文化的相关课程和专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在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曲阳文综考试题库及答案
- 销售合同电子签署与审核模板
- 城市绿化环境美化承诺书6篇
- 2025年国电电网安规考试配电部分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新疆籽棉种植基地施肥合同书
- 2025年新疆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合同
- 材料力学证考试题及答案
- 化纤厂应聘考试题及答案
- 运维管理岗考试题及答案
- 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商家服务合同书
- GB/T 36195-201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 GB/T 24468-2009半导体设备可靠性、可用性和维修性(RAM)的定义和测量规范
- GB/T 12008.3-2009塑料聚醚多元醇第3部分:羟值的测定
- 风障、阳畦、温床及遮光设施的性能及应用课件
- 外科缝合技术课件
- 《刑法》完整课件(课件)
- 《元素》优课一等奖课件
- 译林版六年级英语上册 Unit 3 第4课时 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建设项目其他费用和相关费用的规定
- 公路设计规范
- 部队安全教育教案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