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生态学》PPT课件-2.ppt_第1页
《种群生态学》PPT课件-2.ppt_第2页
《种群生态学》PPT课件-2.ppt_第3页
《种群生态学》PPT课件-2.ppt_第4页
《种群生态学》PPT课件-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 种群生态学:,一)、种群的概念:,二)、种群的基本特征,三)、种群的数量变动,例题1: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 A一水田内的全部水稻、稗草 B一棉田中的幼蚜,无翅、有翅成熟蚜 C某池塘中的所有鱼 D一根朽木上的全部真菌,概念:种群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由分布在同一区域的许多同种生物个体自然组成的生物系统。,B,一)、种群的概念:,例题2、脊椎动物在自然界长期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A 个体 B 成对() C 种群 D 群落 E 属或科 例题3、下列不属于自然种群基本特征的是: A.空间特征 B数量特征 C形态特征 D遗传特征,二)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密度、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出生率与死亡率、 迁入与迁出、性别比例、年龄组成,1种群密度: 概念:种群的密度是单位面积、单位体积或单位生境中个体的数目。 种群的数量统计 绝对密度:单位面积或空间的实有个体数。 相对密度:能获得表示种群数量高低的相对指标 标记重捕法:用于不断移动位置直接记数很困难的动物。在调查样地上,随机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后释放,经一定期限后重捕。,即:原理: N : M = n : m N = M n/m 其中M:标记个体数 n:重捕个体数 m:重捕样中标记数 N:样地上个体总数。,思考题: 一个学生估算一块木头下面鼠妇的种群数量。她捉了40只鼠妇,将它们标记后放回,并与该种群中的其他个体混合在一起。24h后,她又捉了40只鼠妇,在新捉的鼠妇中,只有16只是有标记的。假定在24h内,鼠妇无死亡,没有受伤害,无迁入与迁出。估算鼠妇的种群数量。 ,例题在动物种群密度测定中常见的方法如下: (l)粪堆计数法 (2)鸣叫计数法 (3)标志重捕法 (4)毛皮收购记录法 (5)单位渔捞努力的鱼数和生物量测定法; 其中哪个(些)方法属于相对密度测定法( ) A以上皆属 B(l),(2)和(4) C(l),(2),(3)和(4) D(l),(2),(4)和(5),D,2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分为三类: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集群型)。集群型是最常见的一种分布方式。,均匀分布:形成原因主要是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如森林植物竞争阳光(树冠)和土壤中营养物(根际)。 随机分布:每一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个点上出现的机会相等,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它个体的分布。随机分布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是十分罕见的,只有在资源,如食物、空间都分布均匀时,成员间相互作用并不导致任何形式的吸引和排斥时才会有随机分布。如面粉内拟谷盗的分布是随机分布 成群分布:其形成原因有 (1) 资源分布不均匀; (2)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3)动物的集群行为。,均匀分布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例如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冠)和土壤中营养物(根际)。分泌有毒物质于土壤中以阻止同种植物籽苗的生长是形成均匀分布的另一原因。,注:随机型往往被错误地认为是最多见的(受到独立分配规律的影响,非等位基因之间随机组合),而事实上是最少见的,由于资源均匀分布、种群之间的个体间无吸引、无排拆的现象是不太可能出现的。,成群分布是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成群分布的形成原因是: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与贫乏相嵌;植物传播种子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年龄组成 年龄锥体: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下到上配置而成的图,横柱的高低位置表示从幼年到老年的不同年龄组,宽度表示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在种群中所占的百分比。 (1) 典型金字塔型锥体(图4-2a), 基部宽,顶部狭。代表增长型种群 (2) 钟型锥体:代表稳定型种群。 (3) 壶型锥体(图4-2c):代表下降型种群。,图 4-3 1982年河北省人口年龄结构(仿孙儒泳等,1993),性比(sex ratio)指的是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大多数动物种群的性比接近1:1。有些种群以具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个体为主,如轮虫、枝角类等 可进行孤雌生殖的动物种群。 还有一种情况是雄多于雌,常见于营社会生活的昆虫种群。同一种群中性比有可能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另外有些动物有性转变的特点,如黄鳝,幼年都是雌性,繁殖后多数转为雄性。,三)、种群的数量变动,2种群数量变动的基本参数 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这些特征大致可分为三类: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 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natality)、死亡率(mortality)、迁入和迁出,这些参数与种群的密度变化密切相关。 次级种群特征,如年龄结构、性比、,3.生命表和存活曲线 生命表:用来描述种群死亡过程的一种有用的工具。 动态生命表:总结的是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这样的一组个体称做同生群。 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一年龄结构的调查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一般用于难以获得动态生命表数据的情况下的补充。,存活曲线(survivorship curve)存活曲线是表示一个种群在一定时期内的存活量的指标,也是衡量种群增长的基本参数。以lgn栏对年龄作图即可得存活曲线。存活曲线一般有三种类型(如下图所示)。,第型存活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它们早年活动期死亡率极低,晚年在达到生理年龄的最大值时,在很短的期限内一齐死亡。人类和许多哺乳动物的存活曲线很接近这一类。 第型存活曲线代表的一类生物,它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死亡率基本稳定,如水螅、某些鸟类及小型哺乳动物较接近这一类。 第型存活曲线代表的的生物,它们在幼龄阶段有极高的死亡率,一旦过了危险期,死亡率变得很低,而且稳定,许多无脊椎动物和低等脊椎动物属于这一型。如青蛙一次产卵很多,卵在早期发育中的死亡和蝌蚪大量被捕食,曲线迅速下降。一些蝌蚪闯过早期,变成成蛙,就能存活多年。,例题下图中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类型动物:果蝇 猴 小鸟的种群变化情况,哪种关系是正确的? ( ),C,4种群的增长模型,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即假定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其增长率不随种群本身的密度而变化,种群呈指数增长格局,其增长曲线为“J”字形。,注意: 指数增长的情况只有在实验室内,人为控制的环境条件下,才有可能发生,自然条件下一般是不会出现的,由于自然条件的环境都是有限的。,种群的指数增长,a种群的指数增长,数 量,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往往会连续增长。以某种动物为例,假定种群的数量为N0,年增长率(指第二年的种群数量除以第一年的种群数量所得的倍数)为,该种群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不变,那么,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 N1N0; 二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 N2N1N02; n年后则应为NnN0n。 如果绘成曲线图,种群的增长就会呈“J”型曲。线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常常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增长。但更多的时候,它并不是种群增长的实际状况,而是反映了种群增长的潜力。,b种群的阻滞增长(逻辑斯蒂增长),因为野外种群总是处于有限的环境当中,种群增长因此也是有限的。,逻辑斯蒂增长曲线的意义:,最大持续产量的模型(K/2);防治有害生物,种群的阻滞增长(逻辑斯蒂增长),K,K/2,K:环境容纳量,逻辑斯蒂增长曲线可划分为5个时期:开始期、加速期、转折期、减速期、饱和期(稳定期),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竞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抗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这个水平保持相对稳定。这种增长方式用坐标图表示出来就会呈“S”型曲线(见下图所示)。,两种生长曲线的差异说明,在种群生长的环境中存在着限制种群增长的因素,即存在一种阻力,称为环境阻力。这些因素可能是有限的食物、可能是废物的积累、可能是环境条件的变化,也可能是种内或种间的相互作用等,K一对策:气候稳定的系统,如热带雨林,物种数量接近于环境容纳量的水平,与逻辑斯蒂增长模型中K值接近,故称K对策。其特点是:寿命长,个体大死亡率较低,生殖力弱,亲代对子代有效地保护,但缺乏有效的散布方式。K对策种群的死亡率主要由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因素引起。K对策生物在新环境中定居能力较差,它常出现在群落演替的晚期。大部分脊椎动物属于K对策者。 r一对策:气候条件多变的系统中,种群密度常处于增长状态,是高增长率(r)的,故称r一对策。其特点是寿命短,个体小,死亡率高,生育时间早且生殖率高,发有快。往往是临时性生态环境的占据者,常常出现在群落演替的早期。其种群的死亡率主要由环境变化引起,与种群密度无关。绝大部分无脊椎动物属r对策者。,a种群的生态对策: r-对策;k-对策;两种生态对策的特点。 大部分有害动物属于r-对策,大部分珍稀动物属于k-对策。,5种群的数量波动调节,b种群数量的调节, 密度制约: 影响种群个体数量的因素中,其作用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包括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生物因素。生物种群的相对稳定和规则的波动与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有关。 非密度制约: 有些因素虽对种群数量起限制作用,但作用强度和种群密度无关,主要是指气候等非生物因素。种群数量的不规则变动往往同非密度制约因素有关。,下列哪一条线表示动物种群数量变动中的非密度制约。 ( ),B,种群密度,A,B,C,D,不利效应,(死亡 个体数),四)、种间关系,例题:,例题: 曲线1和曲线2(图5-4)代表物种1和物种2的耐热范围,在什么温度情况下物种2 能竞争过物种1 ( ) A温度在t1t2范围内 B温度在t2t3范围内 C温度在t1以下 D温度变化幅度很大时 E温度在t3以上,B,例题: 在一实验室中进行了两类细菌对食物竞争的实验。实验中,测定了第类细菌在第一代存活期间混合培养中所占总数的百分比(Zt),与第类细菌在第二代存活期间混合培养中所占总数的百分比(Zt+1)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右图所示,实线表示观察到的Zt+1和Zt的关系,虚线表示Zt+1=Zt时的情况。在较长的时间里,第类细菌和第类细菌会发生什么情况? ( ),D,A 第类细菌和第类细菌共存 B 第类细菌和第类细菌共同生长 C 第类细菌把第类细菌排除掉 D 第类细菌把第类细菌排除掉,思考: 这条曲线如果改称凸形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例题: 将甲、乙两种植物混种,若设定 =N, =M,收获的种子再播种,连续进行若干代 后将M对N作图,有下列几种可能的结果。请回答:,M,N,M,N,a,b,M,N,c,M,N,d,M=N,M=N,M=N,(1)甲与乙的竞争中,若甲取胜,可用图 表示,那么M N。 (2)甲与乙的竞争中,出现稳定平衡时,可用图 表示,其平衡点为,e,A,B,C,D,B,A,b,思考题: 1 仙人掌作为园艺植物被引进澳大利亚后,迅速扩展,数年后被视为草害。上述现象是: A 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