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_第1页
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_第2页
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_第3页
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_第4页
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 第十章 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第十章 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 第一节 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第二节 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第三节 工厂企业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第四节 遥感监测技术 第五节 简易监测方法 第六节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第一节 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第二节 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第三节 工厂企业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第四节 遥感监测技术 第五节 简易监测方法 第六节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第一节 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第一节 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一、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一、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空气质量 监测仪 空气质量 监测仪 污染源 监测仪 污染源 监测仪 气象监测仪气象监测仪 环境 微机 环境 微机 电台电台 磁带机磁带机 打印机打印机 电台电台 磁带读出机磁带读出机 打印机打印机 绘图机绘图机 计 算 机 计 算 机 子站子站中心站 图 中心站 图10.1 系统组成方框图系统组成方框图 二、子站布设及监测项目二、子站布设及监测项目 (一一) 子站数目和站位选址子站数目和站位选址 (二二) 监测项目监测项目 表表10.1 类点测定项目 必测项目选测项目 二氧化硫臭氧 氮氧化物总碳氢化合物 可吸入颗粒物或总悬浮颗粒物 一氧化碳 类点测定项目 必测项目选测项目 二氧化硫臭氧 氮氧化物总碳氢化合物 可吸入颗粒物或总悬浮颗粒物 一氧化碳 三、子站内的仪器装备三、子站内的仪器装备 电台电台 环境微机环境微机 磁带机磁带机 打印机打印机 气象仪气象仪TSP监测仪TSP监测仪CO监测仪CO监测仪NONOx x 监测仪监测仪SOSO2 2 监测仪监测仪 控制器控制器动态校准仪动态校准仪 大气大气 采 样 系 统 采 样 系 统 图10.2 子站仪器装备方框图图10.2 子站仪器装备方框图 四、空气污染自动监测仪器四、空气污染自动监测仪器 (一) 仪器选型(一) 仪器选型 表表10.2 美、日、中空气自动监测仪器比较美、日、中空气自动监测仪器比较 国别项目测定方法自动监测仪器 美 国 国别项目测定方法自动监测仪器 美 国 SO2 CO NOx O3 总烃 可吸入颗粒物 脉冲紫外荧光法 非色散相关红外吸收法 化学发光法 紫外光度法 气相色谱法总烃 可吸入颗粒物 脉冲紫外荧光法 非色散相关红外吸收法 化学发光法 紫外光度法 气相色谱法(FID) 射线吸收法 脉冲紫外荧光 射线吸收法 脉冲紫外荧光SO2 监测仪 相关红外 监测仪 相关红外CO监测仪 化学发光 监测仪 化学发光NOx监测仪 紫外光度 监测仪 紫外光度O3 监测仪 气相色谱仪 射线可吸入颗粒物监测仪 日 本 监测仪 气相色谱仪 射线可吸入颗粒物监测仪 日 本 SO2 CO NOx O3 总烃 可吸入颗粒物 紫外荧光法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化学发光法 紫外光度法 气相色谱法总烃 可吸入颗粒物 紫外荧光法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化学发光法 紫外光度法 气相色谱法(FID) 射线吸收法 紫外荧光 射线吸收法 紫外荧光SO2 监测仪 非色散红外 监测仪 非色散红外CO监测仪 化学发光 监测仪 化学发光NOx监测仪 紫外光度 监测仪 紫外光度O3 监测仪 气相色谱仪 射线可吸入颗粒物监测仪 中 国 监测仪 气相色谱仪 射线可吸入颗粒物监测仪 中 国 SO2 CO NOx O3 总烃 可吸入颗粒物 紫外荧光法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化学发光法 紫外光度法 气相色谱法总烃 可吸入颗粒物 紫外荧光法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化学发光法 紫外光度法 气相色谱法(FID) 射线吸收法 紫外荧光 射线吸收法 紫外荧光SO2 监测仪 非色散红外 监测仪 非色散红外CO监测仪 化学发光 监测仪 化学发光NOx监测仪 紫外光度 监测仪 紫外光度O3 监测仪 气相色谱仪 射线可吸入颗粒物监测仪 监测仪 气相色谱仪 射线可吸入颗粒物监测仪 (二)(二)SO2 监测仪器监测仪器 1.紫外脉冲荧光SO1.紫外脉冲荧光SO2 2 监测仪监测仪 图图10.3 SO2监测仪荧光计工作原理示意图监测仪荧光计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图10.4 紫外荧光紫外荧光SO2监测仪气路系统示意图监测仪气路系统示意图 2.电导式SO2.电导式SO2 2 自动监测仪自动监测仪 图图10.5 电导式电导式SO2自动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自动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为了减小电极极化现象,除了应用较高频率的 交流电压外,还可以采用下图所示的四电极法测量 电路: 为了减小电极极化现象,除了应用较高频率的 交流电压外,还可以采用下图所示的四电极法测量 电路: 图图10.6 四电极法测量电路示意图四电极法测量电路示意图 (三)氮氧化物监测仪器 化学发光法 (三)氮氧化物监测仪器 化学发光法NOx监测仪:监测仪: 图图10.7 化学发光化学发光NOx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四)臭氧监测仪器 1.紫外光度法臭氧监测仪 四)臭氧监测仪器 1.紫外光度法臭氧监测仪 单光路 型仪器 单光路 型仪器 图图10.8 紫外吸收式紫外吸收式O3分析仪工作原理示意图分析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图10.9 双光路紫外光度法双光路紫外光度法O3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双光路 型仪器 双光路 型仪器 2.化学发光法臭氧监测仪器2.化学发光法臭氧监测仪器 图图10.10 乙烯法乙烯法O3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五)一氧化碳监测仪器 1.非色散红外吸收法CO监测仪 (五)一氧化碳监测仪器 1.非色散红外吸收法CO监测仪 图图10.11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非色散红外吸收法CO监测仪原理示意图监测仪原理示意图 2.相关红外吸收法CO监测仪2.相关红外吸收法CO监测仪 图图10.12 相关红外吸收法相关红外吸收法CO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六)总烃监测仪(六)总烃监测仪 图图10.13 总烃自动测定仪工作原理示意图总烃自动测定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七)可吸入颗粒物(PM(七)可吸入颗粒物(PM10 10 、飘尘)监测仪、飘尘)监测仪 图图10.14 射线可吸入颗粒物 测定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射线可吸入颗粒物 测定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五、气象观测仪器 六、空气污染监测车 五、气象观测仪器 六、空气污染监测车 第二节 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第二节 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一、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一、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 采水设备、水质污染监测仪器及附属设备采水设备、水质污染监测仪器及附属设备 二、子站布设及监测项目二、子站布设及监测项目 图图10.15 连续自动监测水质一般指标系统示意图连续自动监测水质一般指标系统示意图 表表10.3 水污染可自动监测的项目及方法水污染可自动监测的项目及方法 项目监 测 方 法 一 般 指 标 水温 项目监 测 方 法 一 般 指 标 水温 pH 电导率 浊度 溶解氧 铂电阻法或热敏电阻法 电位法 电导率 浊度 溶解氧 铂电阻法或热敏电阻法 电位法(pH玻璃电极法玻璃电极法) 电导电极法 光散射法 隔膜电极法 电导电极法 光散射法 隔膜电极法(极谱或原电池型极谱或原电池型) 综 合 指 标 化学需氧量 综 合 指 标 化学需氧量(COD) 高锰酸盐指数 总需氧量 高锰酸盐指数 总需氧量(TOD) 总有机碳总有机碳(TOC) 生化需氧量生化需氧量(BOD) 库仑滴定法或比色法 电位滴定法 高温氧化 库仑滴定法或比色法 电位滴定法 高温氧化-氧化锆氧量仪法 燃烧氧化 氧化锆氧量仪法 燃烧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或紫外催化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或紫外催化氧化-非色散红外 吸收法 微生物膜电极法 单 项 污 染 指 标 总氮 总磷 氟离子 氯离子 氰离子 氨氮 六价铬 苯酚 密封燃烧氧化 非色散红外 吸收法 微生物膜电极法 单 项 污 染 指 标 总氮 总磷 氟离子 氯离子 氰离子 氨氮 六价铬 苯酚 密封燃烧氧化-化学发光法 比色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或膜浓缩 化学发光法 比色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或膜浓缩-电导率法 比色法 比色法或紫外吸收法 电导率法 比色法 比色法或紫外吸收法 三、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仪器三、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仪器三、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仪器三、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仪器 (一)水温监测仪器(一)水温监测仪器 图图10.16 水温自动测量原理示意图水温自动测量原理示意图 (二)电导率监测仪器(二)电导率监测仪器 图图10.17 电流法电导率仪工作原理示意图电流法电导率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三)pH监测仪(三)pH监测仪 图图10.18 pH连续自动测定原理示意图连续自动测定原理示意图 (四)溶解氧监测仪(四)溶解氧监测仪 图图10.19 溶解氧连续自动测定原理示意图溶解氧连续自动测定原理示意图 (五)浊度监测仪(五)浊度监测仪 图图10.20 表面散射式浊度自动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表面散射式浊度自动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六)高锰酸盐指数监测仪(六)高锰酸盐指数监测仪 图图10.21 电位滴定式高锰酸盐指数 自动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电位滴定式高锰酸盐指数 自动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七)COD监测仪(七)COD监测仪 图图10.22 COD自动监测仪测定流程示意图自动监测仪测定流程示意图 (八)微生物传感器BOD监测仪(八)微生物传感器BOD监测仪 图图10.23 微生物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BOD自动监测仪示意图自动监测仪示意图 (九)TOC监测仪(九)TOC监测仪 图图10.24 单通道单通道TOC自动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自动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十)UV(紫外)吸收监测仪(十)UV(紫外)吸收监测仪 图图10.25 UV吸收自动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吸收自动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十一)其他污染物监测仪器 测定水中污染物的自动监测仪器还有总氮、总 磷、氨氮、氟化物、氰化物、六价铬、总需氧量 (TOD)等的监测仪。 十一)其他污染物监测仪器 测定水中污染物的自动监测仪器还有总氮、总 磷、氨氮、氟化物、氰化物、六价铬、总需氧量 (TOD)等的监测仪。 四、水质污染监测船四、水质污染监测船四、水质污染监测船四、水质污染监测船 水质污染监测船是一种水上流动的水质分析实 验室。一般装备有水体、底质、浮游生物等采样系 统或工具。 水质污染监测船是一种水上流动的水质分析实 验室。一般装备有水体、底质、浮游生物等采样系 统或工具。 第三节 工厂企业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第三节 工厂企业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一、自动监测系统简介一、自动监测系统简介一、自动监测系统简介一、自动监测系统简介 工厂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连续或间工厂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连续或间工厂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连续或间 工厂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连续或间 歇地监测固定污染源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及总歇地监测固定污染源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及总歇地监测固定污染源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及总 歇地监测固定污染源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及总 量,达到从源头控制污染的目的,这是改善和提高量,达到从源头控制污染的目的,这是改善和提高量,达到从源头控制污染的目的,这是改善和提高 量,达到从源头控制污染的目的,这是改善和提高 环境质量最有效的手段。环境质量最有效的手段。环境质量最有效的手段。环境质量最有效的手段。 二、钢铁企业环境自动监测系统二、钢铁企业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一一) 厂内监测厂内监测 1. 烟气监测 烟气监测 2. 排水监测 排水监测 3. 环境噪声监测 环境噪声监测 4. 气象观测气象观测 (二二) 厂外监测厂外监测 (三三) 监测管理中心监测管理中心 图图10.26 某钢厂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示意图 某钢厂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示意图 三、烟气排放连续自动监测系统(CEMS)三、烟气排放连续自动监测系统(CEMS) 图图10.27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示意图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示意图 第四节 遥感监测技术第四节 遥感监测技术 一、摄影遥感技术一、摄影遥感技术 图图10.28 土壤、植物和水体对电磁波的 反射能力示意图 土壤、植物和水体对电磁波的 反射能力示意图 二、红外扫描遥测技术二、红外扫描遥测技术二、红外扫描遥测技术二、红外扫描遥测技术 图图10.29 热红外扫描系统工作过程示意图热红外扫描系统工作过程示意图 三、相关光谱遥测技术三、相关光谱遥测技术三、相关光谱遥测技术三、相关光谱遥测技术 图图10.30 相关光谱法原理 示意图 图相关光谱法原理 示意图 图10.31 相关光谱遥测仪组件 示意图 相关光谱遥测仪组件 示意图 四、激光雷达遥测技术四、激光雷达遥测技术四、激光雷达遥测技术四、激光雷达遥测技术 图图10.32 拉曼激光雷达系统示意图拉曼激光雷达系统示意图 五、用五、用五、用五、用3S3S3S3S技术研究全球环境问题技术研究全球环境问题技术研究全球环境问题技术研究全球环境问题 3S技术: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球信息系统(GIS) 3S技术: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球信息系统(GIS) 第五节 简易监测方法第五节 简易监测方法 一、简易比色法 一、简易比色法 (一) 溶液比色法(一) 溶液比色法 表表10.4 溶液比色法测定空气污染物所用试剂及颜色变化溶液比色法测定空气污染物所用试剂及颜色变化 被测物质所用主要试剂颜色变化 氮氧化物对氨基苯磺酸、盐酸萘乙二胺无色玫瑰红色 二氧化硫品红、甲醛、硫酸无色紫色 硫化氢硝酸银、淀粉、硫酸无色黄褐色 氟化氢硝酸锆、茜素磺酸钠紫色黄色 氨氯化汞、碘化钾、氢氧化钠红色棕色 苯甲醛、硫酸无色橙色 ( ( ( (二二二二) ) ) )试纸比色法试纸比色法试纸比色法试纸比色法 表表10.5 几种污染物质的比色试纸几种污染物质的比色试纸 被测物质试纸比色试剂颜色变化 一氧化碳氯化钯白色黑色 二氧化硫亚硝基五氰络铁酸钠 被测物质试纸比色试剂颜色变化 一氧化碳氯化钯白色黑色 二氧化硫亚硝基五氰络铁酸钠+硫酸锌浅玫瑰色砖红色 二氧化氮邻甲联苯胺 硫酸锌浅玫瑰色砖红色 二氧化氮邻甲联苯胺(或联苯胺或联苯胺)白色黄色 光气 白色黄色 光气(1) 二甲基苯胺二甲基苯胺+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对二甲氨基苯甲醛+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2) 硝基苯甲基吡啶硝基苯甲基吡啶+苯胺 白色蓝色 白色砖红色 硫化氢醋酸铅白色褐色 氟化氢对二甲氨基偶氮苯胂酸棕色红色 氯化氢甲基橙黄色红色 臭氧邻甲联苯胺白色蓝色 汞碘化亚铜奶黄色玫瑰红色 铅玫瑰红酸钠白色红色 二氧化锰 苯胺 白色蓝色 白色砖红色 硫化氢醋酸铅白色褐色 氟化氢对二甲氨基偶氮苯胂酸棕色红色 氯化氢甲基橙黄色红色 臭氧邻甲联苯胺白色蓝色 汞碘化亚铜奶黄色玫瑰红色 铅玫瑰红酸钠白色红色 二氧化锰p,p -四甲基二胺基二苯甲烷四甲基二胺基二苯甲烷+过碘酸钾紫色蓝色过碘酸钾紫色蓝色 ( ( ( (三三三三) ) ) )植物酯酶片法测定蔬菜、水果上的有机磷农药植物酯酶片法测定蔬菜、水果上的有机磷农药植物酯酶片法测定蔬菜、水果上的有机磷农药植物酯酶片法测定蔬菜、水果上的有机磷农药 ( ( ( (四四四四) ) ) )人工标准色列人工标准色列人工标准色列人工标准色列 图图10.33 人工标准色列人工标准色列 二、检气管法 二、检气管法 (一) 载体的选择与处理 1. 硅胶 2素陶瓷 (二) 检气管的制备 1. 试剂和载体粒度的选择 2. 填充载体的制备 3. 检气管的玻璃管及封装 (三) 检气管的标定 (一) 载体的选择与处理 1. 硅胶 2素陶瓷 (二) 检气管的制备 1. 试剂和载体粒度的选择 2. 填充载体的制备 3. 检气管的玻璃管及封装 (三) 检气管的标定 1. 1. 浓度标尺法浓度标尺法浓度标尺法 以浓度对变色柱长度绘制标准曲线。 浓度标尺法 以浓度对变色柱长度绘制标准曲线。 图图10.34 标准曲线标准曲线 根据标准曲线,取整数浓度的变色柱长度制 成浓度标尺,供现场使用。 根据标准曲线,取整数浓度的变色柱长度制 成浓度标尺,供现场使用。 图图10.35 浓度标尺示意图浓度标尺示意图 用标准浓度表法 标定的步骤是:首先 从同批检气管中抽取 粗、中、细管径的检 气管各10支,根据其 中指示剂填充物最长 ( 用标准浓度表法 标定的步骤是:首先 从同批检气管中抽取 粗、中、细管径的检 气管各10支,根据其 中指示剂填充物最长 (OLOL)和最短()和最短(O OL L) 的管画出如右图所示 的四边形框。 ) 的管画出如右图所示 的四边形框。 2. 2. 标准浓度表法标准浓度表法标准浓度表法标准浓度表法 图图10.36 不同管径检气管变色柱校正表不同管径检气管变色柱校正表 按浓度与变色柱长度的关系,取左右两侧(按浓度与变色柱长度的关系,取左右两侧(OL OL 和和O OL L)上的交点,画出两条标准曲线,如下图所 示: )上的交点,画出两条标准曲线,如下图所 示: 图图10.37 不同管径检气管的标准曲线不同管径检气管的标准曲线 根据标准曲线,取整数浓度的变色柱长度画 成标准浓度表,如下图所示: 根据标准曲线,取整数浓度的变色柱长度画 成标准浓度表,如下图所示: 图图10.38 标准浓度表标准浓度表 图图10.39 商品检测管商品检测管 ( ( ( (四四四四) ) ) ) 检气管的抽气装置检气管的抽气装置检气管的抽气装置检气管的抽气装置 表表10.6 常用检气管常用检气管 检气管 灵敏度/ (mgm-3) 抽气量/ mL 抽气速度/ (mLs-1) 颜色 变化 试 剂 测定 方法 一氧化碳204505001.51.7黄绿蓝硫酸钯、钼酸铵、硫酸、硅胶比色 一氧化碳251001.5白绿发烟硫酸、五氧化二碘、硅胶比长度 二氧化碳4001000.5蓝白百里酚酞、氢氧化钠、氧化铝比长度 二氧化硫104001棕黄红亚硝基铁氰化钠、氯化锌、六 亚甲基四胺、陶瓷 比长度 硫化氢102002白褐乙酸铅、氯化钡、陶瓷比长度 氯21002黄红荧光素、溴化钾、碳酸钾、氢 氧化钾、硅胶 比长度 氨101000.8红黄百里酚蓝、乙醇、硫酸、硅胶比长度 氧化氮101001白绿联邻甲苯胺、硅胶比长度 汞0.15001.7灰黄淡橙碘化亚铜、硅胶比长度 苯101001白紫褐发烟硫酸、多聚甲醛、硅胶比长度 三、环炉检测技术三、环炉检测技术 (一) 基本原理(一) 基本原理 图图10.40 Cu2+、Fe3+分离示意图分离示意图 环炉法使用的主要仪器环炉法使用的主要仪器环炉环炉 ( (二二二二) ) 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图图10.41 金属质环炉示意图图金属质环炉示意图图10.42 玻璃环炉示意图玻璃环炉示意图 第六节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 应急监测 第六节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 应急监测 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定义及产生原因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定义(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定义 非正常的,不可抗拒的,在时间、地点、场合、 排污方式、排污途径、排污种类、数量、浓度等 方面均难以预料的环境污染事故。 非正常的,不可抗拒的,在时间、地点、场合、 排污方式、排污途径、排污种类、数量、浓度等 方面均难以预料的环境污染事故。 表表10.7 世界上世界上95个国家化学事故资料统计个国家化学事故资料统计 (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产生的原因(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产生的原因(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产生的原因 (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产生的原因 1.1.1.1.生产事故生产事故生产事故 生产事故 2.2.2.2.贮运事故贮运事故贮运事故 贮运事故 3.3.3.3.自然灾害自然灾害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4.4.4.4.人类战争人类战争人类战争人类战争 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类和特征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类和特征 1.分类 (1)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故; (2)毒气污染事故; (3)爆炸事故 1.分类 (1)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故; (2)毒气污染事故; (3)爆炸事故; (4)农药污染事故; (5)放射性污染事故; (6)油污染事故; (7)废水非正常排放污染事故。 (4)农药污染事故; (5)放射性污染事故; (6)油污染事故; (7)废水非正常排放污染事故。 2.特征 (1)形式多样性; (2)发生的突然性; (3)危害的严重性 2.特征 (1)形式多样性; (2)发生的突然性; (3)危害的严重性; (4)处理处置的艰巨性; (5)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规律性。 (4)处理处置的艰巨性; (5)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规律性。 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1.应急监测的任务和内容 2.应急监测的原则 1.应急监测的任务和内容 2.应急监测的原则 四、突发性事故的应急组织和网络 (一) 应急响应系统 四、突发性事故的应急组织和网络 (一) 应急响应系统 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组织系统应急组织系统 应急通讯系统应急通讯系统 应急防护和救援应急防护和救援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 应急状态终止应急状态终止 (二)应急监测系统(二)应急监测系统 1. 应急监测质量管理应急监测质量管理 2. 应急监测组织保障应急监测组织保障3. 应急监测技术支持应急监测技术支持 五、化学毒品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五、化学毒品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 应急监测需要监测人员的经验、简易监测技术和 实验室监测技术的有机配合,尤其是简易监测技 术和经验往往在事故现场的最初阶段,对事故的 处置和减少损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应急监测需要监测人员的经验、简易监测技术和 实验室监测技术的有机配合,尤其是简易监测技 术和经验往往在事故现场的最初阶段,对事故的 处置和减少损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部分化学毒品的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见教材中的 表 部分化学毒品的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见教材中的 表109。 六、有毒气体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六、有毒气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