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必修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必修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必修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必修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二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设计理念:以主题教学、问题探究和史料研讨有机结合的方式为基本的设计原则。首先,围绕课标规定的“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主题,对教材和相关知识进行取舍整合,使学生始终把握明确的学习方向。其次,展示材料,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设置悬疑,引导学生通过论从史出的从导入就开始,设置悬疑,层层深入,同时结合相关史料,通过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阅读思维途径得出科学、理性的结论,自然地形成系统简明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设计:以百年前后普通英国工人生活的变化为例,通过鲜明对比,设置悬疑,引出题目:1845年 恩格斯记录的英国工人生活:在仅有一间至平方英尺的屋子里,丈夫、妻子、四五个孩子,有时还有祖母和祖父一起工作、吃饭、睡觉他们的床铺也只是装着麦稭或刨花的麻袋。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979年 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参观的英国一个失业工人的家:这个工人住着一百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有餐厅、客厅、沙发、电视机,装饰柜子里有珍藏银器,房后还有一个五十平方米的小花园。 辛子陵 王震访问英国什么原因使英国普通工人的生活“换了人间”?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下面表格,探究思考:发达国家二战后经济政策有什么共同的变化?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得出变化的第一个结论: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行业国家邮政电站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英国10010010010075法国10010010010075西德1007550100100日本100007525美国100250250同:在基础工业、基础设施领域建立国有企业; 异:美国、日本相对欧洲国家,国有化程度较低。变化一:不同程度地发展国有制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 探究二:阅读下面资料,思考法国和日本政府在发展经济方面采取了什么相似措施? 1946年,法国成立计划总署,制订了第一个七年 计划,重点发展煤、电力、钢、水泥、运输、农机等6个基础部门,以此来刺激法国经济的恢复、发展。1954年开始实施第二个七年计划 世界当代史 1960年,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增长一倍,并规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应配套措施。这一经济计划起到了鼓舞人心、引导全社会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 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措施:国家通过制定经济计划,引导、规范经济的发展。 概括出变化二:广泛采用“计划”手段调节经济(管理模式)探究三:阅读资料,指出两位总统政策有什么相似之处? 对世界上身居茅舍和乡村、为摆脱普遍贫困而斗争的人们,我们保证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自救,不管所需要的时间要多长自由社会如果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无法保全少数富人。 1961年肯尼迪“新边疆”政策解说 这里是伟大社会。咱们国家没有穷人的时候到了;咱们国家所有男女有权得到他们能接受的教育的时候到了;贫民窟从美国城市中消失的时候到了人民在上帝的支配下发挥自己最大潜能的时候到了。 1964年约翰逊关于“伟大社会”的演说 通过上述材料,使教材中谈到的“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政策感性化,并且由此上升到理性地概括和总结,得出第三个变化:相似之处:扶植弱势群体,减少贫困,扩大社会福利变化三:建立“福利国家” (分配机制)并以此解答开头导入设计的悬疑:发达的福利制度促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的改善。引导学生比较上述三个变化,发现相同点:都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再引出其指导理论:凯恩斯主义。由于该理论比较博大精深。我采用如下资料,通过学生阅读思考,使该理论贴近学生实际:政府可以通过建设桥梁、大坝等公共项目,雇用失业人员。这批人就业后用领取的工资购买食品等货物,从而刺激了对这些货物的需求,生产这些货物的厂家又会雇用更多的人。这些就业人员又刺激了另一轮的需求,增加了另一些人的就业。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导学生阅读后分析: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参考答案:国家干预、刺激需求、保障就业。接着设问:该理论的实施效果如何?以美国为例,我们看下面表格:得出结论:战后曾经推动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但到了70年底以后,却陷入了“滞胀”状态。然后引导学生依据前面史料分析:凯恩斯主义为什么会导致“滞胀”?如果你是当时国家领导人或经济学家,采取什么思路摆脱“滞胀”怪团?以此理解凯恩斯主义的不足,为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埋下伏笔?探究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下面史料,分析“滞胀”后西方国家政策的变化。 (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上台后,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主张,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医治生产停滞。 人民版必修二教材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19791989年年间,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了私人,将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由82减至40,公司税由52减至35,因削减福利支出,被人戏称为“夺去牛奶的撒切尔夫人”。撒切尔的“货币主义试验” 1986年希拉克出任法国总理后,推行了一整套“紧中有松”的经济自由主义政策,如取消物价控制和外汇管理,给企业减税以及实行非国有化政策等。法国经济发展的若干特点思考:80年代后,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又发生了那些相似转变?参考答案:采取减税、非国有化、削减福利等减少国家干预的措施 由此,引出结论四:加强干预 减少干预 依据以上分析,引导学生交流思考: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上述变化给我们的经济建设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 小组讨论,代表回答,教师指导、总结、升华。 参考结论:(板书:) 启示: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并重;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经济政策要因时而变。 再由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开始减少干预,效果如何呢?以美国为例,介绍此后到如今美国经济的运行情况,布置课余探究作业,留下悬念,结束全课: 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运行情况: 1982年,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状况得到了缓和。 但是,里根政府大幅度增加了国防开支,造成了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 90年代克林顿上台后,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特别是1996年起,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1999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2%和19%。 探究作业一:克林顿时期美国经济实现“一高两低”成效之谜? 2008年9月21日,在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接二连三地倒下后,美联储宣布:把现在只剩下最后两家投资银行。 探究作业二:如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为何又“入泥潭”? 电子板书:当代资本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