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讲厥阴病》PPT课件.ppt_第1页
《十一讲厥阴病》PPT课件.ppt_第2页
《十一讲厥阴病》PPT课件.ppt_第3页
《十一讲厥阴病》PPT课件.ppt_第4页
《十一讲厥阴病》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讲,厥阴病,论厥阴病及其临床问题,1、什么是厥阴病? 陆渊雷称厥阴病为“千古疑案”,称厥阴病的条文是”杂凑”. 全国统编(五版)伤寒论教材前五经病篇均有”本证”,唯独厥阴病篇竟无”本证”。作为国家级教材编写体例前后不一. 广州杂志曾两次开展关于厥阴病的学术大讨论,结果也不了了之. 我认为古代伤寒注家和现代伤寒学者将研究问题的思维和看待问题的着眼点均局限在”厥阴病”三个字的表面上,从而争来争去,而没有从更深层的角度,即如何确立认定”厥阴病”的基本原则去考虑问题. 关键:确定厥阴病的两大原则:反映厥阴病气化特点(阴阳之枢,阴尽阳生)反映厥阴病脏腑特点(肝与心包)。 结论: 厥阴病本证有五种。 厥阴病篇由本证和类似证组成,2.什么是厥阴?,厥阴有阴气最少之意。 云“两阴交尽,谓之厥阴”。 所以厥阴又称之为“一阴”。 厥阴有阴阳之枢之意。 云“一阴至绝,作朔晦”.所谓“朔晦”, 朔,指阴历每月最初一天的月亮,有一线光明,即阳之意; 晦,指阴历每月最后一天的月亮,无一丝光明,即阴之意。 “作”,乃发生之意。 厥阴(一阴)发展到尽头,就要发生朔晦的变化,即阴尽阳生,阴阳转化。而只有“枢”才具有这种主持阴阳转化的功能和特点。,厥阴生理 少阳生的时候。 金匮讲“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伤寒论厥阴病(332条)讨论厥热往来证时讲“期 之旦日夜半愈”。临床上凡是夜半子时发生的病,如夜半发烧、夜半咳嗽、半夜饥饿等,都要首先从少阳和厥阴辨证。 也是阴阳转换的时候。 少阳主表里之枢与厥阴主阴阳之枢。,本 证,上热下寒证(第326条提纲证)乌梅丸 厥热胜复证(第331、336、342、341、 334、332条) 厥阴厥逆证(第351、352条)当归四逆汤 厥阴热利证(第371、373条)白头翁汤 厥阴寒呕证(第378条)吴茱萸汤,根据确定厥阴病的两大原则,符合厥阴阴尽生阳气化特点和肝脏生理病理特征的条文方证有五种,涉及的治疗方剂有四个。,类似证,上热下寒证, 厥 逆 证, 下 利 证, 呕 哕 证,(第359条)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第357条)麻黄升麻汤,(第350条)白虎汤(热厥) (第353条)四逆汤(寒厥) (第338条)乌梅丸(蛔厥) (第355条)瓜蒂散(痰厥) (第356条)茯苓甘草汤(水厥),(第372条)四逆汤,(第370条)通脉四逆汤,(第377条)四逆汤,(第381条)邪壅哕证,厥阴寒厥证当归四逆汤, 加吴茱萸生姜汤,原文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351)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352),释义,素体血虚、阳虚,寒邪直中厥阴,手足厥寒 脉细欲绝,血虚寒厥证 (经脉),治寒凝经脉 之名方,方解,当归 芍药 通草,补血活血,桂枝 细辛,祛寒通络,大枣 甘草,补益气血,三大功能,温阳 养血 通络,久寒(肝胃素寒),吴茱萸 生 姜,加,温脏 祛寒,临床应用,厥阴热利证白头翁汤证,【原文】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1)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373) 【重点】热利下重 【释义】肝经湿热,下注大肠热利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下重 肝为血脏,血热壅滞脓血 【方解】,白头翁 秦 皮,苦寒,入肝经 凉血热 解热毒,治肝热血利,黄柏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止利,【临床应用】,厥阴寒热错杂证乌梅丸证,【原文】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326)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 【重点】心中疼热 消渴 蛔厥 久利 【疑点】 又主久利的启示,【释义】,肝气冲逆气上撞心 肝火犯胃心中疼热 肝火灼津消渴 火盛消谷易饥 肝胃不和不欲食 火失敷布、脾肠虚寒吐蛔、下利下寒,肝失疏泄 相火内炽,上热,【方解】 乌梅得酸则静,酸敛止利,滋补肝阴 黄柏、黄连得苦则下,清上热 桂、附、姜、川椒、细辛得辛则伏,温下寒 人参、当归调补气血 白蜜、米粉,“又主久利”启示的意义是什么? 论证: 开拓乌梅丸的临床主治思路(非专治蛔方) 关键在“久”字,凡病久(尤其久利)一般病机复杂,寒热虚实兼夹,即属此方适应症。非但久利,亦适用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炎等。 主药乌梅,量大味酸,酸味入肝,故柯琴主张用此方治厥阴提纲证。,【析疑】,【临床应用】,厥阴寒呕证-吴茱萸汤,原文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8) 释义 干 呕 吐涎沫 头痛肝经寒气循经上逆,肝寒犯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