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垂直结构》PPT课件.ppt_第1页
《大气的垂直结构》PPT课件.ppt_第2页
《大气的垂直结构》PPT课件.ppt_第3页
《大气的垂直结构》PPT课件.ppt_第4页
《大气的垂直结构》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氣的垂直結構,依大氣溫度隨高度變化,由地面向上分成四層: 對流層 平流層 中氣層 增溫層,大氣的垂直結構, 依大氣溫度隨高度變化,由地面向上分成四層: 對流層 平流層 中氣層 增溫層,對流層與平流層, 對流層 1.高度在0至10公里 2.天氣現象在此發生 (空氣對流作用明顯) 水汽幾乎集中於此層 雲霧雨雪霜風 3. 愈高愈冷 平流層 1.高度在10 至50公里 2.愈高愈熱 無對流(上熱下冷) 3.臭氧分布於此層 (25公里處濃度最大) 4.適宜飛機飛行,大氣的溫度垂直分布, 平流層的逆溫現象:愈高愈熱 是在此層中的臭氧造成的(臭氧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大氣組成的固定成分, 固定成分含量固定,不隨時間、地點改變 空氣污染及臭氧減少,不會使固定成分有明顯影響 主要成分:氮占78 ;氧占21 ,大氣組成的變動成分, 變動成分含量不固定,會隨時間、地點改變 水氣的含量變化最大 (熱帶洋面可達4 ,在沙漠和極區大陸含量很少),天氣變化的主角水氣,水的蒸發,植物的蒸散, 大氣中水氣的來源: 水面和地表的蒸發 植物的蒸散 多集中於對流層較低處,雲的形成, 當氣流上升時,如果水氣達到飽和,水氣有可能會凝結 為水滴或形成冰晶,而成為雲,降雨與下雪,大氣運動的能量來源, 大氣運動的能量來源:水氣凝結時,釋放大量的熱量 颱風的運動能量,平衡溫度, 陽光照射地球時,地球吸收輻射熱,並以紅外線輻射放出 吸收的輻射能與放出的輻射維持平衡時 會達一平衡溫度(輻射平衡溫度),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 溫室氣體:會吸收紅外線輻射的氣體(H20、CO2、CH4) 若無溫室氣體下,地球的平衡溫度18 目前平衡溫度約為15 ,溫室氣體 阻擋輻射散出,溫室氣體 1.二氧化碳 2.甲烷 3.水氣 4.臭氧 5.氮氧化物 6.氟氯碳化物,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與地表平均溫度, 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影響: 導致冰川融化,海水面上升,氣候及生態改變 (CO2 因含量多,對全球的升溫影響最大),臭氧洞(南極1979-1990), 臭氧洞:臭氧含量反常稀薄的地區(不是真的有洞),DU 含量單位,破壞臭氧層的元兇, 元兇:氟氯碳化物(CFC) 用於冷媒、噴霧劑和電子元件清潔劑中 挽救措施:減少使用CFC,研發替代品,CFC 破壞臭氧機制,大氣保護罩,地球的夜空流星,月球表面隕石坑, 大氣的保護 1.是生命所必需 2.保護不受太空物質的侵擾 使免受隕石撞擊 吸收紫外線和太空中的宇宙射線,地表平衡溫度, 陽光照射地球時,地球吸收輻射熱,並以紅外線輻射放出 吸收的輻射能放出的輻射,維持平衡時 會達一平衡溫度(輻射平衡溫度),-18,15,溫室保溫原理,玻璃讓太陽光進入,卻阻止長波輻射出去(紅外線),地表平均氣溫 15,大氣層如同溫室的玻璃,全球暖化的影響與防治, 生物遷移, 加強水循環:極端天氣現象的產生, 海平面上升:海水膨脹、南北極冰川熔化,1.沿岸沼澤地區消失,2.生態環境改變,吐瓦魯,舉國移民至紐西蘭,京都議定書, 背景 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係為了抑制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以防制地球氣候惡化,於199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遞約國於日本京都召開第三次締約國大會時所擬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