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电图基础讲座 特诊科 曲涛 一、心电图的导联 什么叫心电图? 心电图:是指通过导线将电极板从体表描记出心脏搏动微弱的电流,经心电图机加以准确地放大描而完成的一种心电活动。,心电图的十二个导联:I、II、III、aVR、aVL、aVF、V1 、V2 、 V3 、 V4 、 V5 、 V6 标准导联(双极肢体导联) I:左上肢(正),右上肢(负) II:左下肢(正),右上肢(负) III;左下肢(正),左上肢(负) 单极加压肢体导联: aVR:右上肢(正) aVL:左上肢(正) aVF:左下肢(正) 单极胸部导联: V1 胸骨右缘第四肋间,反映右心室壁改变。 V2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反映右心室壁改变。,V3 V2与 V4 连接线中点,反映左、右心室移行变化。 V4 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反映左、右心室移行变化。 V5 左腋前线V4水平,反映左心室壁变化 V1、V2 :代表右心室的心电图。 V5、V6 :代表左心室的心电图。 P波反映心房活动的心电图。 V3、V4 称为 过度区。,二、心电图的测量方法,条件:1、图纸是一个有粗细两种纵线和横线,纵横交错组成的许多大小方格,细线间距1mm,粗线间距5mm,横线代表时间(每一小格0.04s),通常描记速度为25mm/s,这样,每毫米横向间距相当于0.04秒,当然,根据测量速度可以变换,提高到50mm/s,100mm/s,随着速度增快,横向间距也随之加快,相当于0.02秒或0.01秒。纵向代表电压(每一小格0.1mv),用来检测各波段的振幅,一般输入的定标电压为1mv/10mm,即纵向间距0.1mv,同样,根据需要也可调整定标电压。 2、测量时,首先应检查走纸速度,定标电压是否准确一致,测量正向波的振幅时 ,应以基线的上缘到波型的顶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准。基线应以T-P段为基准。因为在这段时间内整个心脏无心脏活动,电位相当于零测量各波的时间应从该波的起始部的内缘到结束部分的内缘。,三、心率的测量,心率的测量应先测量P-P 或R-R间距来确定心率是否规则。 心率的计算:方法1:心率=60(秒)/(P-P)或(R-R)间距时间(秒)。 方法2:测定P-P或R-R间距(看多少小格),从率推算表中查出。,四、平均心电图轴的测量,正常心电图的平均心电轴对向左下(见下图) 后 -900 -900 -450 右 1800 O0左 1200 750 300 900 前,分度: 1、正常心电轴在00-900 2、电轴左偏-300-+900:可见于横位心(肥胖体型,妊娠晚期及高度腹水等),左室肥厚及左前分支阻滞等。 3、电轴轻度右偏+900-+1100:见于正常垂位心,右心室肥厚等。 4、电轴右偏+1100:见于右室肥厚及左后分支阻滞等。 5、新生儿:+900 1800 6、1-3岁:+150+1500 7、生后数月:+400+1200 8、4-8岁:00+900 9、9-14岁:+400+1200,方法: 1、目测法:a)肢体I、III导联QRS 波群的主波均向上不偏。 I III b)I导联QRS主波向上,III导联QRS主波向下左偏。 I III,c)I导联QRS主波向下,III导联QRS主波向上右偏。 I III 2、查表法: 五、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1、P波 代表左右两心房除极时的电位变化。,左右心房的激动产生P波,先激动右心房再传至左心房,所以右心房比左心房提早完毕。一般讲,P波的前部代表右心房的激动,中间部分代表左右心房共同的激动,后部代表左心房的激动。 波形特点:一般是钝圆形,有时有轻微切迹。 方向:在I、II、aVF、V4V6导联中均向上,aVR中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P波较小在临床上没意义。 正常值:P波宽度不应超过0.11S,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上不超过0.25mV,胸导联不超过0.2mV,(有些书上是0.15mV)一般胸导联上多数P波不明显。V1导联的P波例外。因为V1P波的前半部分代表右心房而后半部分代表左心房,所以,V1的,位置恰好反映了这个轴线。当然,若想看清P波的形状可加大振幅及时间。 2、P-R间期:它代表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正常值:P-R间期介于0.120.20S,心率过快可缩短,过缓可延长,但不能超过0.22S。(少数健康人员可延长至0.24S以上,P-R间期延长是代表房室传导异常)。 3、QRS波群:代表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波形特点:任何QRS波群中第一个向上的波,不论它前面有无q或Q波都称为R波。,不同形态QRS波群的命名(见下图): R R R R r q S q s S s a b c d R R R Q S S Q e f(例外) g h R R (切迹) S I j S,正常人胸前V1、V2导联多呈rS型: r S V5、V6导联可呈qR、qRs、Rs或R型: R R R R q q s s V3V4导联R波和S波振幅大体相似,即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 标准肢体导联在电轴无偏移的情况下,主波均向上,aVR导联主波向下,aVL和aVF导联可呈双向。,正常值:0.06-0.10S, 不超过0.11S,儿童0.04-0.09S。aVR导联的主波基本向下,R波高度1.0mv。,QRS综合波,4、Q波:是心房向心室过度波,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4,时距小于0.04s,婴幼儿1/4R。 5、ST段:代表心室除极刚结束,尚处在缓慢复极的一段短暂时间。既自QRS终了至T波开始之间的一段。 QRS终了至ST段开始的一点为J点。 正常值:正常的ST段为一等电位线,有时可有轻微的偏移,但在任意导联下移不应超过0.05mv(胸导),ST段上升在V1V2导联不超过0.3mv,V3不超过0.5mv, V4V6与肢体导联均不超过0.1mv,时间0.12s。 6、T波:代表快速心室复极时的电位改变。 观察T波时应注意:方向 形态 高度(或深度)。 特点:大多是一个圆钝且占时较长的波。,方向:大小和QRS主波的方向一致,在I、II、V4-V6导联向上,QRS向下;在III、 aVL、aVF、V1-V3导联可向上,向下或双向。 在V1-V3、aVL、aVF导联中T波倒置深度不应超过0.25mv,至多也不超过0.4mv;在肢体导联中很少超过0.5mv,在胸壁导联中也很少超过1.0mv(10小格),(个别可达1.21.5mv)。 注:异常的高尖T波往往出现在心肌梗塞的最早期或高钾血症。 正常值:T波的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7、u波:是继T波后一个微小的波,正常情况下不在每一个导联中出现,往往在V2-V3中较多见。 机制:有些学者认为它是心室乳头肌或心室中传导纤维(浦肯野纤维)的复极波。 正常值:一般不超过T波的一半,约0.20.3mv。 方向:应与T波一致。在正常情况下,心率愈慢,u波愈明显可见。 8、Q-T间期: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 正常值:0.320.44s。,名词: 窦房结性心率:简称窦性心率,它是由窦房结引起的一组组P、QRS、T、U的心率。 心率:正常的心率范围在国际上刻板的规定为60100bpm称正常窦性心率。超过100bpm为窦速,低于60bpm为窦缓。 引临床心电图学第五版: 书中提出若心动过缓既不低于3540bpm,过速又未超过120bpm,大多数是随着生理性的自主神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