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论柳永词的雅与俗院部 专业 语言与传媒学院 语文教育 完成 日期 2013年5月12日 目 录摘要3前言5一、俗词之“俗”的体现5二、雅词之“雅”的体现7三、“雅俗并存”所形成的原因9结语12参考文献13 致谢14摘 要柳永的词可以分为俗词和雅词两大类。俗词之“俗”主要体现在:大量深入描写市井坊曲尤其是妓女的生活;采用大量极为通俗的民间口语;运用铺叙手法,叙事抒情率口而出,不求含蓄。雅词之“雅” 主要体现在他那些写景工丽、用语典雅以及抒写自我怀抱的作品中景与情的融合所产生的一种深深的感发。柳永之所以形成这种雅俗并存的艺术风格,则与他的市井文化品格与正统儒家意识的畸形结合密切相关。 关键词:柳永,俗词,雅词,儒家意识,市井文化品格Abstract Liu Yongs words can be divided into common words and elegant words two categories. The vulgar word vulgar” is mainly reflected in: large deep Town Square - especially the lives of prostitutes; use a large number of extremely popular folk oral narrative tactics; use of narrative and lyric, rate of mouth, nor implicitly. The word elegan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his work, diction and elegant scenery beautiful writing self arms works scenery and emotion produced by the fusion of a deep sense of. Liu Yong form this kind of elegance coexist in the art style, and his pop culture character and the orthodox Confucianism consciousness malformation combined with closely related.Key words: Liu Yong, vulgar words, elegant words, Confucian consciousness, civil culture character前 言柳永是北宋词坛上一位杰出的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全力写词的专业词人。对于他的词,历来品评不已。如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唯是浅近卑俗,自成一体。”1由此可见,世人多鄙其俗。其实,柳永的词可分为俗词和雅词两大类。俗词是为乐工歌妓写的词雅词则是抒写自己怀抱的那一类词。一、 俗词之“俗”的表现 俗,是社会文化风尚的体现,反映到词的文学创作中,则代表着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趋向。“俗”的涵义有世俗、俚俗、通俗、浅俗、淫俗等,主要体现出下层世俗文化的价值取向和趣味,它是和“雅”相对立的一种风格形态。柳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俗词。 从题材内容上看,柳永则是把词从贵族文人的深深庭院引向繁华市井,开始创作大量反映市民生括情趣的俗词,特别是创作了大量描写妓女的篇章。“据有学者考证,柳永存词约212首。情词149首,占全部词作的70,除可确定写给妻室的有三首:定风波(伫立长堤)、安公子(远岸收残雨)、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之外有146首是与歌妓来往、爱恋的记录,或是对歌妓及其生活的审视观照。”2柳永将关切的目光投向了歌妓,并于她们普遍的美色与伎艺中发现一些富于特色的方面加以描绘、赞美。有的“天然嫩脸修蛾,不假施朱描翠”(尉迟杯);有的双眉“淡匀轻扫”(两同心);有的“一点芳心在娇眼”(荔枝香);有的美在情态:“盈盈立,无言有泪”(采莲令);有的擅歌:“艺足才高”、“绛唇启,歌发清幽”(如鱼水);有的擅舞:“玲珑秀山花藏语”、“婉转香茵云衬步”(木兰花);有的擅乐器:“琵派闲抱,爱品相思调”(隔帘听);有的擅词章:“属和新词多俊格,敢共我协敌”(惜春郎)。这些都是柳永对歌妓的容貌、体态、歌舞才艺的赞美性描写。在病态的封建社会,妓女的地位如同奴隶,毫无人格尊严。而在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士大夫词人的观念中,歌妓更只是玩弄和欣赏的对象。这就是所谓的“文人的风雅”,即不能与歌妓“平等相待”。反之则斥之为俗。而柳永正是在这一点上触犯了“忌讳”。他不仅写歌妓的歌舞才艺更是细致刻画她们的内心世界,如“待伊游冶归来,故解放翠羽,轻裙藿系,见纤腰,图信人憔悴”望远行),刻画其因相思而憔悴不堪之状;“又恐恩情。易破难成,未免千般思虑”(击梧桐)、“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驻马听)等则写她们对情人变心的忧虑。柳永对歌妓歌舞才艺和内心世界的细致刻画正是其词在题材内容上“俗”的表现。 柳永词的俗还体现在语言方面:大量的猎取市井习语,妥帖地运用于作品之中,形成一种清新晓畅,生动活泼,“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3的语言风格。柳词中频繁出现“恁”、“得”、“争”、“怎”、“了”等字,此外还有“怎生”、“端的”、“人人”、“则个”、“抵死”、“无那”等语词,这些市井语言经过词人的艺术提炼和点化,具有很强的新奇感和表现力。如锦堂春“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在词中,这位思妇抱怨丈夫淹留不归,打算在夫婿回来后好好整治他,“无端”一词本意为“无缘无故”,在此处用此词,最能表达思妇的又爱又恼的心理,很难用别的词语替代。再如定风波,全篇用语都很通俗,没有书卷气和学究气。其中,“芳心是事可可”、“终日厌厌倦梳裹”、“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等等,不仅通俗浅近,接近口语,有鲜明的个性,而且很符合人物的口吻、性格与心理特征。词中的人物,也因有这样的语言而显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柳永词的“俗”,更是由于他所采用的慢词体式造成的:把赋体笔法引入到词的创作中,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抒情结合起来,为历代研究者所公认。李之仪说它“铺叙展衍,备足无余”4;刘熙载说它“善于叙事,有过前人”3。这些评价都恰如其分地说明了柳永慢词的特点。 综观全部柳词,除少数篇章兼用比兴作点染外,无论长篇短制,大都用赋体直说,如雨霖铃。上片一层写秋日离别的伤感,一层写想象中酒醉醒来时的凄凉景色,一层收回,叹息从此天各一方,孤单寂寞。或写景、或抒情,曲折回环,重重叠叠地渲染气氛,缠绵悱恻地表现了离愁别绪。柳永毕竟是个士人作家,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又对音乐有深刻的体会,此词的章法,句法和用字都很有讲究,能体会到唱曲换气的神韵。在语气转折处,用领字和对句来承上转下,创造了情景递进的铺叙模式。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三者有机结合,逐层递进,层次清晰而有波澜,传达出作者复杂的内心感情和心理流程。 再如夜半乐:前两片虽都写途中所历所见,但两片的分工,前后的响应,不仅层次清晰,用笔亦极分明。首片起笔写天气恶劣,衬托心情压抑;中四句词笔一转,忽又出现“越溪深处”的清幽景象;末五句高屋建瓴,概括地描绘出商旅往来相呼的热闹场面。一片之中既多次转折。中片记舟行之所见,先勾勒远景:酒旆、霜树、烟村;再涂近景:渔人鸣榔、游女浣纱、败荷零落。这画面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并且全由“望中”二字串起,巧妙而又自然地引出了第三片。第三片触景生情:初念抛家漂泊,继叹后约无凭,终恨岁暮难归,结尾又缘情入景,以景结情。全篇极尽开合疏宕之致,充分显示出作者安排剪裁,布局铺陈之力。正如前人所说,此种长调不能不有此大开大合之笔。 由此可见柳永就是采用市井方言俗语运用铺叙的手法来反映市民生活情趣。这不仅迎合了受众和时尚的需要,也赢得了下层人民的广泛爱好。二、 雅词之“雅”的体现柳永词以通俗流利著称,然亦并非仅长于俗。其实,柳永雅词亦复不少。据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引苏东坡的评价:“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5 彭孙遹金粟词话也有记载“柳七亦自有唐人妙境,今人但从浅俚处求之,遂使金荃、兰畹之音,流入挂枝、黄莺之调,此学柳之过也。”6柳永的雅词多为咏写羁旅行役、描述城市风情及官场酬赠之作。这些雅词由于写景工丽、用语典雅、以及抒写自我怀抱的作品中景与情的融合所产生的一种深深的感发,故而历来为士大夫文人所一致叹赏。以下就从写景、用语、景与情的融合等方面对柳永雅词作一简明的阐述。写景工丽。即写景细致、清丽,并且与所传情在基调上浑然一体。柳永后期词,大多以冷寂的秋景传达一种人生迟暮失意之情,就写景而言,显得从容不迫,铺陈而精丽。如玉蝴:“水风轻、萍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描写萧疏的秋景。“水风”二句写水之物,暗用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句意,而予其以秋的韵致。“月露”二句则写岸上之物。秋风轻拂着水面所过之处,白色的苹花渐渐老去;月寒冷,梧桐的叶子一一变黄,且疏疏落落地飘将下来。“萍花”和“梧叶”,既是深秋季节最有特点的形象,也是词人漂泊不定、年华老去的象征。“轻”、“老”、“冷”、“清黄”四字,既写出自然物的神韵,又传出词人此时此地最真切的感受。至此,秋的象,无论秋光,还是秋色,已经写足写透。 用语典雅。柳永雅词不但写景工丽,而且大量借事用典。 “如他的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曲玉管)目极千里,闲老墙迥眺。动几许、伤春怀抱(古倾杯),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即来自楚的九辨: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招魂:极千里兮伤春心。又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朱扉悄悄。(满朝欢)从唐朝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旧笑春风化出。另如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倾杯)愿人间天上,云朝雨暮长相见。(洞仙歌)前者直接用长恨歌中诗句,后者是从同诗但心似金锢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句中化出。”7而所谓 “唐人高处”“唐人妙境”指的是唐诗“极富于兴象的感发”的特质,即通过“景物形象之开阔博大”、“声音形势之雄浑矫健”传达出一种“强大”的感发力量。值得注意的是,柳永有唐人“高处”、“妙境”的词中描写的多为秋景,通过寒士悲秋感士之不遇,与“悲秋之祖”宋玉之借“悲哉,秋之为气也”,叹“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羁旅而无友生”(九辩),正“心有戚戚焉”。柳词中称引最多的也是宋玉,如“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雪梅香),“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玉蝴蝶)。柳永悲秋词之融情入景的表现方式与情感内质与宋玉九辩的趋同性,正体现了这部分词的诗化倾向。柳永的一些词,就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产生一种含蓄蕴藉之美,产生一种生命的感发。特别是羁旅行役词,它写了一种“秋士易感”之情把一个读书人的这种悲哀感慨写进了词里,真切地反映了一种儒雅情怀。如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词的上半阙正是写才人志士那种生命短暂、志意落空的悲哀:把秋士易感的悲慨跟大自然的景物完全融合在一起兴象超远,让人读了产生一种深深的悲慨。而下半阙写他的怀念与相思,也正反衬出了前半阙所写的羁旅漂泊生命的空落之感,加深了悲慨。而其中的“登高临远”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也有一种感发的传统因为这登高临远能引起人很多的联想。一是眼中达到的望,是看见的望;一是心中的望,是期待盼望的望。柳永的这首词是羁旅行役的切身感受,意境苍茫辽阔,高远雄浑,具有诗的气质和韵味。总之柳永的许多词都有一种儒雅的情怀在里面都能引发人们的感发、联想与体悟。这种含蓄蕴藉之美,这种深深的感发正是其词“雅”的具体体现。三、“雅俗并存”所形成的原因 柳永既作俗词,又作雅词。有时,一首词中雅俗并存,他之所以形成这种雅俗并存的艺术风格其原因何在呢? 首先,柳永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儒的家庭其祖父柳崇是五代著名的儒士,以儒学著名。其父柳宜为官而善政,并以孝行闻名。他有五个叔父,两个哥哥,都有科举功名。这种家学背景,使他在思想上深受儒学的影响。他曾在早年所作的劝学文中称:“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表现出对通过“学”而致“公卿”的人生之路的热情向往,或者说,流露出积极的用世之志。 初出茅庐时的自负,对统治阶级也有着过高的期望和热情。初试落第时,自视极高的柳永觉得是生活和他开了个玩笑。在三次落第之后,他在愤慨之下作了一首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首词,一方面显示出柳永对自我才情的充分自信和高度张扬,另一方面,也是柳永的一种自我解嘲,在看似旷达的自我安慰中,表现出自己怀才而不遇的无可奈何。同时,从“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不难看出,柳永落第后虽牢骚满腹,但对科举还是抱有希望的。而一个“忍”字,又传达出了他内心多少遗憾和不甘! 虽然如此,在柳永的内心深处,功名情结仍然着挥之不去。从26岁应考,到51岁考中进士,期间经过了漫漫的25年。在这25年中,他从未放弃过对功名的追求和任何一次可能出仕的机会,可见其用世之心的持之以恒。为了仕途的进取,他曾经写过许多干谒权贵和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作品。如望海潮是干谒杭州地方官吏,歌咏太平盛世的;一寸金是写给成都地方官吏的投献之作,极力称赞蜀地地方官的文治武功;永遇乐是献给苏州太守的,希望博得青睐,获取升迁;送征衣更是为宋仁宗贺寿而作,称颂天帝格外赐福,使当今皇上得到天、地、人三界神灵的保佑帮助,英明圣哲,超过了前代的君王。溢美之情,用世之心,可见一斑。考中进士后,柳永虽不免“及第已老、游宦更迟”的感慨,却仍然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和干劲。仕宦之际,以儒家民本思想自奉,关注民生,洞察民情,其作品煮海歌亦是最好的反映。为政多有善声,体现着他关注现实,勇于进取的风范。可以说,家学背景,奠定了柳永内心崇奉的儒学的人生理想,科举与仕宦从外部规范了他的价值取向。因此,在绮情艳思之作外,他亦不乏雅量高致。 再者,柳永出生在歌舞升平的北宋,这是一个社会较为繁荣,政治相对稳定的朝代,也是一个文人墨客颇受重用的朝代。通过诗赋文章入仕是当时潜在的趋势和流行的规则。文人们可以以正统的写诗作文敲开仕途的大门,也可以以“风雅比兴”来议论政治。而对于词这种新兴的文体,他们却是比较小心谨慎的。在宋朝的文人看来,诗雅而词俗,词是一种自我情感享受的表露,是一种游戏之作,不能承担经世治国的责任,在社会中也是不能作为主要的文化品格。因此他们小心恪守着这个原则,用典雅的诗歌自觉不自觉地来美化和神圣自己,并且对所有不符合文人规范的行为都给以本能的拒绝和排斥。而柳永是一个玩世不恭,追求独立人格和个性自由的人。他生来就有一种浪漫的天性和音乐的才能,天性促使他为俗曲作词。他填词时一点也不考虑“温柔敦厚”和“发乎情,止乎礼义”,只是顺着自己的心情,他的作品完全是自己至性至情的真实流露。本来他完全可以也有才能去写一些正统的诗文,可他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排斥反抗的态度。“浅斟低唱”正是柳永浪子本性的显现。 柳永作词主要传承于敦煌民间词,并自创了许多新曲新词,在内容和音律上都更加贴近平民阶层,更加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一方面,对于柳词为文坛所注入的轻松舒畅之气和耳目一新之感,统治阶级与儒臣们在本能上是喜爱的;另一方面,为了维护正统的温柔敦厚,他们又必须把柳永的词作视为异类,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从而使柳永无官可做,扬名济世的思想既无法实现,又不得不接受自己特殊的文化身份和社会角色。柳永屡试不第后,曾去找过执政的宰相晏殊,希望和他一样喜好写词的晏殊能给予他伸展抱负的机会,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日: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日: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日: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8。“俗”,既是柳永流浪于秦楼楚馆的必然结果,也是直接影响他获得功名的最大障碍。晏殊等人好词而又讥讽柳永,关键在此。“仁宗留意儒雅,务本向道,深斥浮艳虚薄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 9这段史料记在了仁宗天仁二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时的情境。“务本向道”的仁宗是一个正统的帝王,作为统治阶级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道德权威,皇上绝对不会让柳永这个他认为品行不高而又自负轻狂的人来担当朝廷重任。于是,柳永一生的命运由此改变。 同时,柳永又是一个放任性情,以俗艳之词闻名于世的风流才子。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到汴京游学。大都市的繁华,和他自身放荡不羁的性格,使他混迹于青楼舞馆。不可否认,柳永对歌舞酒色的迷恋受到了一定时代风尚的影响。作为一个封建文人,他脱不出时代的局限。因此,在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时候,烟花柳巷就成为了他温暖的精神家园。 所谓的烟花之地,正是柳永逃避仕途失意的避风港。但柳永这种封建浪子式的反抗意识,带有一定消极的因素。他在发泄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不平时,用的是一种偏激的极端的方式,即用纵欲主义的思想和行为与传统禁欲主义思想,乃至整个封建意识抗争,这样容易引导人走向消沉颓废甚至堕落,更不可能激起人们对封建制度的愤慨和怀疑,而是导致了自己欲求仕宦的用世之志,受到了终身的挫折和羞辱。 当柳永立足俗文化之中时,他从内心深处并不能真正放下正统文化所赋予他的理想,不能真正挣脱功名之念的牵绊,去寻找真正的超脱现实的理想自我。这是一个在封建社会中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在无奈中的挣扎与沉浮,这种生活也并不能带给他真正的解脱。 从另一方面说,对于柳永而言,作词不仅仅是语言笔墨的游戏,更是一种人生价值的选择,一种生存方式的表现。当理想与现实、理性与情欲、功名事业与浪漫生活等发生严重的冲突时,这种悲怆性的心理体验便溶入了柳永的创作实践当中。于是,“比之苏辛词的经世纬国之志,晏欧词的富贵闲雅之态,秦周词的学士俊雅之气,柳词便多了抑郁、落寞、孤寂、惆怅的本色天然生活之感”10。凄凉、感伤、哀怨成了他晚年许多词作的感情基调,其中八声甘州可以作为代表。八声甘州这首词从上阕的写景到下阕的写情,把作者长期漂泊、失意思归的生活感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其实,离别对于柳永来说,注定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生存状态。因为埋藏在心灵深处的功名之念一次次的冲击着柳永的心和感情,使他不能在这一温情中平静彻底地安顿生命。如果说年少的柳永是少不更事,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石灰石运输及环保处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婴幼儿奶粉品牌合作推广与宣传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光伏发电系统安装承包合同范本
- 2025版环保工程土石方运输环保责任合同
- 2025店面租赁合同范本:商业地产租赁模板
- 2025年度跨境汽车运输合同范本模板
- 2025版现代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优化提升合同
- 2025版智能仓储设施租赁代售一体化合同
- 2025年度现代农业短期雇工劳动合同范本
- 认识一块新的岩石课件
- GA 1800.6-2021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6部分:核能发电企业
- 办公室主任竞聘报告课件
- 行为金融学案例
- 万科集团财务管理制度手册207
-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论治厥阴病”-课件
- 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报告
- 锚杆支护技术规范正式版本
- 隐形眼镜经营管理制度
-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 皮肤知识与问题性皮肤分析(入行必看)
- 单位消防安全评估报告(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