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鲜花-李皖.ppt_第1页
五月的鲜花-李皖.ppt_第2页
五月的鲜花-李皖.ppt_第3页
五月的鲜花-李皖.ppt_第4页
五月的鲜花-李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月的鲜花,李皖,教学目标,1、了解五月的鲜花给作者带来的震撼。 2、把握作者对音乐艺术进行描写和对音乐精神挖掘的角度。 3、品味作者诗意的语言,体会音乐给人带来的力量,感受音乐中的美好家园。,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生自己品读文章语言,感受音乐对作者及其唤醒人性、振奋人类的力量。,竹笋 应和 契机 裹挟 嬗变 绚烂 山麓 寒暄 缅怀 渗透,sn,h,q,guxi,shn,xun,l,xun,min,shn,读准字音,五月的鲜花 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如今的东北 已沦亡了四年 我们天天在 痛苦地熬煎 失掉自由 更失掉了饭碗 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敌人的铁蹄 越过了长城 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 亲善睦邻啊 卑微地投降 忘掉了国家更忘掉了我们 再也忍不住 这满腔怒火 我们期待着 这一声怒吼 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 被压迫者一起挥动拳头,五月的鲜花 词:光未然 曲:阎述诗,作者简介,李皖,祖籍安徽,1966年生于江苏徐州,1985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任武汉晨报副总编辑,现任人物汇报总编辑,知名乐评人。 业余从事音乐评论写作,著有回到歌唱、听者有心、民谣流域、摇滚19551999等。 善于点评的李皖用如刀的利笔把保罗西蒙、黄舒骏、齐秦、王菲、U2、雅尼等这一个个与音乐有关的名字解剖给你看,但思考并未仅止于此,这一次的李皖更加成熟,从音乐的表象背后透视了若干的相关文化现象与社会现象。,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分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1-9):“我”的灵魂被音乐唤醒 第二部分(10-17):对五月的鲜花的详细分析 第三部分(18-27):对将“我”引入音乐神圣殿堂的老师的追忆,并为全文做结。,分析第一部分:,找出第一段中场景描写的句子,体会场景之美。 明确:竹笋拔节 到处是阳光 天很蓝 云朵又大又湿 古旧的青色教学楼 校园里飘荡的歌声 一群白衣裳蓝裙子15岁青果子般的少女 这些景物体现了生命的律动,这是大自然的旋律,生活的旋律,其实也是最美的音乐。,分析第一部分:,课文第一段作者用抒情的笔调写了那个夏天的阳光、蓝天、云朵、古旧的教学楼和少女齐唱送别的情景,与下文有何联系? 明确: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一个铺垫,作者围绕着纯洁、青春、阳光、美好,真正要突出的是一个16岁少年的灵魂在那一天醒了。他第一次意识到音乐的巨大力量,音乐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灵魂。,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里写送别有什么作用?作者是怎样来写的?,写出了作者对这首音乐的感受,指出了音乐对人生的影响。 作者写的时候,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地化为了具体可感的“白衣裳、蓝裙子、十五岁青果子般的少女”,这首歌给作者带来的第一印象是一种“圣洁”感。,“最主要的是,一个人的灵魂醒了。”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作者到这时候才第一次意识到音乐的巨大力量,音乐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灵魂。16岁以后的天壤之别就在于作者意识到了音乐的力量。,第4段“欣赏力的巨变”“我的灵魂突然地就被扯疼了”如何理解?,为下文蓄势,指出了音乐能深深触动自己灵魂是在17岁之后。写出了音乐对自己灵魂的强烈震撼,第5段“这乐声就像人一样。”一句,作者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这种震撼。,是一个教外语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个文学和音乐的爱好者,他还喜欢运动,用英语与人对话,还要拽拽自己的字。,可以看出新老师是新潮的、浪漫的、优雅的,由他把五月的鲜花带到作者面前就十分自然的事了。,朗读7-10段,探讨问题,作者笔下的李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五月的鲜花是一首抗日救亡的名曲,为什么这首歌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这首歌是对一个人音乐的启蒙,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一个人灵魂的觉醒。一首在战争中诞生的歌曲,却在和平时期演唱,它平静、纯净、低徊、感伤而又激昂的曲调和优美的、不屈的、无限缅怀的歌词,深深打动了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让这个少年从此懂得了什么是音乐,也懂的了什么是人生。,朗读7-14段,思考,首先用“似曾相识”来表达音乐带给我们的“关于记忆,或由此及彼的联想或通感”,能调动起时间的深海中的那份泛黄的久远的记忆。 乐谱的“似曾相识” 熟悉的音阶、曲调 通感的达成 追忆的曲调 歌词的“似曾相识” 细节的“妙手天成”,作者是如何描述音乐的?,朗读7-14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写李老师? 李老师不仅是作者音乐的启蒙者,而且是人生的启蒙者,他练双杠,用英语说话,在黑板上用不好看的字体抄写五月的鲜花,“扯疼”了一个少年的灵魂。他把新鲜的、高雅的、有活力的事物带给了生活相对闭塞的空间的少年,让他看到了另外的世界。他以突然的方式给自己的生命划上句号,他妻子的殉情,都让人震惊不已,以至于仰望。李老师的人生,就是音乐的人生。李老师指引的人生,也是通过音乐感悟的人生。人与音乐是合为一体的。,朗读7-14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李老师和他爱人的死? 李老师是作者接触五月的鲜花的介绍人,所以作者深情的缅怀他,而且他妻子的死又再一次勾起了作者对壮烈景象的想象。,朗读7-14段,思考,作者如何为此文作结?有何妙处? 文章的结尾又重回五月的鲜花,又是一次“偶然”,让作者“看”到了这首歌,作者强调是“站着把它看完”,“没有落泪”,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肃穆的、庄严的、圣洁的情感。,朗读7-14段,思考,请同学们说说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什么?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又有什么启示意义? 这篇文章是一篇音乐评论,写五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