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专题四以《近代中国的变迁.ppt_第1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专题四以《近代中国的变迁.ppt_第2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专题四以《近代中国的变迁.ppt_第3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专题四以《近代中国的变迁.ppt_第4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专题四以《近代中国的变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专题四 近代中国的变迁,第四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高考考纲聚焦】 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师夷长技”的主张 (2)维新思想 (3)新文化运动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4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时空定位】,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陈旭麓,【知识回顾】 材料一:今恶西法者见六经古史之无明文,不察其是非损益而概屏之,如诋洋操为非诋铁舰为费令人固蔽傲慢,自陷危亡,略知西法者又概取经典所言而傅会之,以为此皆中学所已有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汔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设学 材料中张之洞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反映这一观点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什么?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鄙夷 师夷,关键:中体西用。 实践:洋务运动。,积极意义: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材料二: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自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康有为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孙中山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器物 政治制度,关键:立宪法,开国会(或实行君主立宪) 活动:戊戌变法,关键: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 活动:辛亥革命,材料三: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认识的?,关键:促进国民的觉醒。 实践:提倡“民主”和“科学”,发动新文化运动。,制度 思想,材料四: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结果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们就被劝告要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当中有人这样做了彭湃在海陆丰的农民中间,张国焘和邓中夏在北方的铁路工人中间,毛泽东在长沙的工人中间,还有恽代英在武汉的工人中间。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 材料中“激进分子”指什么人?他们的政治活动有什么特点?,启蒙思想(资) 马克思主义(无),激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材料五:“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中毛泽东提出了什么理论?对中国革命带来什么影响? 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影响: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历程,一个方向,一个主题,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西学东渐”,四个阶段,【认知提升】,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君主立宪),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民主共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2、如何从现(近)代化史观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使学习西方迈出了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场“政治近代化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深刻影响了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进程。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中共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近代化的全面展开奠定了政治基础。,材料一:妇女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丈夫死了,“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问,妻可出(休)乎?”程子曰:“妻不贤出之何害?” 宋代之后“女子无才便是德”逐渐盛行,颜氏家训主张“妇女只许粗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无益而有损也。” 女儿经:“为甚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足,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约束。” (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中古代妇女受到种种压迫的具体信息。,【知识迁移】,婚姻上,从一而终,无幸福权; 文化上,无受教育权; 身心上,被迫缠足,一夫多妻 社会上,无地位和独立人格; 政治上,男尊女卑,无政治权利。 经济上:依附男性,无经济独立能力;,材料二: 在雇佣女工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 1888年4月1日申报 “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男工。” 1894年6月23日申报 “中国妇女不识字者多,大家世族有能读书识字者,似乎稀罕,非若外洋妇女皆知司账司札也。” 1894年6月23日申报 (2)材料中对妇女外出做工的态度如何?结合材料说明理由。,态度:反对 理由: 男女一起做工,放工后大批女工招摇过市,有违传统的道德观念; 妇女的体能不适合进行现代工业生产; 中国妇女文化水平低下,不能从事体面的工作。,材料三,(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和新中国人民政府在妇女解放方面做出的贡献。,(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和新中国人民政府在妇女解放方面做出的贡献。 维新派:主张“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革命派: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废止缠足法令。 激进派: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新中国:颁布法律,男女地位平等; 宣传贯彻婚姻法,婚姻自主 扫盲运动,摆脱愚昧落后;,(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女性获得解放的影响。 有利于女性充分地实现自身价值。 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课堂小结,结束语:,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艰难探索体现出阶段性、层次性、渐进性、继承性。 探索的实质是使中国汇入现代工业文明的大潮,使民族走向独立富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正确地处理好独立与富强的关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是在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中发展起来的,任何思想都要适合中国国情才能发展壮大。,1、 (2010年高考福建卷)下图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 ) A顾炎武 B林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答案】 D,【实践出真知】,2、 (2010年高考江苏卷)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答案】 C,3、(2010年徐州三调)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当时孙中山所提的“办法”主要是指( ) A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B主权在民,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