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17学年高中语文3.8拿来主义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必修.doc_第1页
2016_17学年高中语文3.8拿来主义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必修.doc_第2页
2016_17学年高中语文3.8拿来主义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必修.doc_第3页
2016_17学年高中语文3.8拿来主义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必修.doc_第4页
2016_17学年高中语文3.8拿来主义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必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 拿来主义第2课时1文体知识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2判断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的正误,并说明原因。(1)对那些做梦也想着从民众兜里狠狠攫取暴利的房地产商,尤须警惕其误解政府工作报告不提“房地产调控”,制造涨价恐慌,以此再牟暴利。(2)作为老师,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多给孩子们一点赞美吧,因为他们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3)美国海军技术人员日前在澳洲海军基地向媒体展览了美国提供的水下搜寻定位器材。(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上逐渐兴起一股随礼之风,每家逢喜事,要多次反复请吃、吃请,造成了“舌尖上的浪费”,导致勤俭节约被架空,礼尚往来变了味。(5)做菜留下的边角余料,吃饭剩余的残羮冷炙,经过分类处理和水油分离等一系列处理,转可以发电的沼气以及生物汽油。(6)一只正在吃东西的流浪狗突然面向从它前面走过的路人勃然大怒,吓得路人不知所措。(7)深圳国税局利用职权坐拥16栋海滨别墅,并圈起海岸线,让民众无法进入游玩,却企图以“用来培训干部”这一冠冕堂皇的借口来堵住悠悠众口的做法实在令人愤慨。3找出下列句子的错误之处并修改。(1)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造成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病因:_请修改:_(2)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批判了一些人只知“送去”,不知“拿来”。病因;_请修改:_2(1)。“误解”指理解得不正确或不正确的理解,句中指故意理解错政府工作报告,故用“曲解”较好。(2)。句中不是说爱惜财物,而是说不要舍不得赞美孩子们,所以用“吝惜”比较好。(3)。此语境强调美军向媒体摆出其搜寻设备,故应用“展示”。(4)。“礼尚往来”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符合语境。(5)。“残羹冷炙”指吃剩下的菜汤和饭食。用在这里不合语境。(6)。“勃然大怒”指突然变脸大发脾气。多用于人发脾气,此处用来修饰动物是错误的。(7)。“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含贬义。句中用来形容国税局为掩盖事实寻找借口的行为,符合语境。3. (1)句式杂糅。“因为”与“造成的”杂糅。(修改:)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2)成分残缺,“批判”后少宾语。(修改:)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批判了一些人只知“送去”,不知“拿来”的做法。1为什么要“拿来”?“拿来主义”对于创新民族新文化的重大意义,即“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占有”“挑选”,是为了推陈出新创造出新文艺。要推陈出新,就必须勇于批判继承。作者说:“没有拿来,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2“拿来”的方法是什么?“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了胆无所措手足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自己的“左”而故意毁坏遗产的“昏蛋”,为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扫除障碍。“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可分为三种:有益无害(即“鱼翅”)的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总之根据人民的利益,“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对于那种“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的“废物”,即那种“全盘继承”论者,作者投以蔑视和厌恶。3本文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的内容指什么?“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如何理解?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占用,挑选。这句话在全文中起着过渡和转接的作用,既是对前面部分的小结,指出“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行不 通的,因而,必须“自己来拿”;又是下面部分的引子,告诉读者,文章将转入论述“拿来主义”。此句在文中独立成段,将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成一体,可以看出作者思路的严密以及结构文章的高超艺术。“运用脑髓”是思考,“放出眼光”是识别,“自己来拿”是要有选择地“拿来”,是“拿来主义”的正确做法。4试结合第9段分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各比喻什么,对此作者是怎样的态度。喻体本体作者的态度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使用,吃掉鸦片有益也有害的部分存放,供治病烟枪和烟灯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送一点进博物馆,其余毁掉姨太太腐朽淫靡的“糟粕”果断抛弃5阅读第10段,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使用(鱼翅)吃掉,(鸦片)供治病;存放(鸦片)送到药房去,(烟具)送一点进博物馆;毁灭(烟具)大可以毁掉;(姨太太)请她们各自走散。6为了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作者以“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又指出对待这个“大宅子”可能出现的三种态度,即“孱头”式、“昏蛋”式、“废物”式。试结合语境,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孱头”指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人。“昏蛋”指盲目排外、全盘否定的人。“废物”指崇洋媚外,全盘接受的人。从整段文章看,显然作者是用调侃的笔法,幽默风趣,又很有批驳力地借以讥讽“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可笑。7文中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错误态度?对待文化遗产,“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比喻论证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1)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有:错误态度表现比喻义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昏蛋“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废物“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2)“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首先“占有”,然后“挑选”。“占有”“挑选”的方法有:喻体本体正确态度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吃掉”(即吸收)鸦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需要区别对待的部分加以批判地吸收烟枪和烟灯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存放一点,其余毁掉姨太太文化遗产中仅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即彻底抛弃)(3)比喻论证的作用: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比喻,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对“孱头”“昏蛋”“废物”等形象的勾勒,把抽象的概念组合成形象生动的画面,寓意丰富、耐人寻味。“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只能是亡国灭种。8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要“拿来”。(2)怎样“拿来”?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3)“拿来”有何意义?建设民族新文化。(4)怎样才能“拿来”?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创新。9今天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世界是如此广阔,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瞩目中国。请联系现实,谈谈今天我们是否需要拿来主义。实行“拿来主义”是时代的需要。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谁封闭,谁就落后。历史也以铁的事实告诉了我们:只有吐故纳新,才能获得新生。封闭只能导致停滞和腐朽。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要更多地吸收外国的高新技术,大胆地拿来。1下列的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自诩(x) 恐怖(b)吝啬(ln)脑髓(su)B缘故(yun)磕头(k)挑选(tio)孱头(cn)C挖掘(ju)蹩脚(bi)阴功(yn)倘使(tng)D国粹(cu)玄虚(xin)仪节(y)譬如(p)2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羡慕掘起大度磕头贺喜B辨别蹩进犀利礼上往来C譬如嘻笑鱼翅发扬国光D膏药摹登国粹勃然大怒3对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自诩:夸耀。玄虚:文中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B国粹:精华。残羹冷炙:烤肉。大度:气量宽宏。C孱头:懦弱无能的人。礼尚往来:崇尚、重视。蹩进:跛着脚走进去。D仪节:礼节。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4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还有一群姨太太,也不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B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C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D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主主义”了。5下列语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言道:邻里好,赛金宝。作为山水相连的邻邦,中俄两国互信亲好,礼尚往来,既是两国之幸,也是世界之福。B在各类选秀节目大行其道的今天,为在眼球经济中分得一杯残羹冷炙而奋力搏,秀出自我的人实在不在少数。C现在许多患者一有腹泻,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使用复方新诺明或诺氟沙星等抗生素。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D日前木材专家用数据指出,中国的红木进口量相对于世界林产品贸易总量来说是“九牛一毛”,中国夺掠全球红木资源的说法是故弄玄虚。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6年秋天,我在蓬莱阁,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B.常老师尽管40岁了,可是看上去年纪也就是近30岁上下。C这本书出版了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做了较大的修改。D当国民经济出现“过热”或出现“低迷”时,我们首先应当从收入分配格局上找原因,而不应当直接干预生产者的行为。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_,_。 _,_,_,_。事实证明,实现“中国梦”也是世界的重大利好。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程近年来,中国在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成就“中国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福是中华民族的“人间正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康庄大道AB CD8下面对拿来主义一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比的鲜明和反衬的强烈,是本文写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比如开头大谈“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好像绕了一个大圈子,其实正好和“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它们的弊端越多、毛病越大,越可反衬出“拿来主义”的必要和可贵。B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来阐明抽象的道理,是本文写作上突出的特点。比如将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将文化遗产中的糟粕比作“鸦片”,既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又能使人得到艺术的愉悦。C本文虽然是一篇专谈批判继承问题的文章,但作者卓越的幽默和讽刺能力也力透纸背地一再表现出来。D本文全面而形象地阐明了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问题,批判了种种错误态度,指出正确的继承和借鉴是建设新文化、塑造新人的必要条件。9对本文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作者巧妙地表达了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入侵,以后又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B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写出了送去主义的实质是媚外求荣。C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三个短语,层层推进,写出了“拿来”必须独立思考,鉴别精华和糟粕,独立自主地选择。D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的目的是造就新人和新文艺,这句话强调了继承的重要性。10根据课文的观点,下列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送去”:指国民党反动政府所奉行的媚外卖国政策和出卖领土主权等罪恶行径。B“拿来”:指对文化遗产进行鉴别后进行独立自主的选择。C“抛来”“抛给”:含义一样,都是对方不要的、施舍的东西。D“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这一句,从性情、方法、心胸等方面论述拿来的条件。11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修辞、句式必须和所给句子相同。(字数不要求统一)文学家的鲁迅,是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鸣叫唤醒腐朽文化下的愚昧国民;思想家的鲁迅,_,_;革命家的鲁迅,_,_。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国人的“国粹病”廖保平两年前,因为“破解川剧变脸秘密”,曾金贵成为川剧界的声讨对象。今年7月,法国女孩美兰妮专程来中国拜曾金贵为师学习变脸的消息一出,声讨再起:“变脸是国粹,怎能随便传给外人?”拜师学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问题之所以变得如此复杂,充满火药味,皆因变脸被视为“国粹”。变脸真是国粹么?曾金贵说,作为戏曲外化人物的一种手段,变脸只是戏剧的表演技巧,谈不上所谓的“国粹”。过去,独门绝技“绝活”的传授大有规矩: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自从国门被大炮洞开,国人发现国外有先进的“洋玩意”之后,那些人无我有的“绝活”均被冠以“国粹”之名。一种技艺“粹”到“国”级,就跟国家荣誉、国家机密、国家利益等联系在了一起,也就有了维护甚至保卫的意义。以前,洋人还不大瞧得起你的“老古董”,国粹派只好敝帚自珍。现在洋人对你的“绝活”感兴趣了,还想学一学,国粹派就哗然起来:“绝活”是传内不传外国的。照这样说,作为国粹的京剧也有绝活,也应该传内不传外。可是,京剧大师收洋徒弟已不是新鲜事,并没有背上“卖国贼”的骂名,相反,京剧却因此变得更有人气,更有影响力。或许,那些一概地、盲目地反对国粹外流的人,大概是读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且发生了误解。鲁迅拿来主义一开头有云:“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字里行间,鲁迅对梅兰芳博士颇有微词。曾金贵即是当代的梅兰芳,假如鲁迅还在,曾金贵先生也一定会在鲁迅面前止步。如此推论,愚以为谬矣!其一,我要说,鲁迅的拿来主义提及梅兰芳先生,旨在抨击统治者的媚外卖国,而绝不是在讽刺挖苦梅博士本人;其二,在如何看待中外文化交流的问题上,鲁迅本人也绝不是一个闭关主义者。这一点只要翻看一下中国的现代文学史,就很容易找到实例。我认为,那些誓死捍卫国粹到非理性的人,已经成为“国粹病”患者。当一种国粹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需要外来文化碰撞、交融以焕发出新的生机时,他们却抱残守缺,对碰触者即以叛徒败类般的声讨,真是病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是必然趋势,我们如何用开放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文化和别人的文化,如何让我们轻装上阵,而不是像守财奴一样对待国粹,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1通观全文,请回答:什么叫作“国粹病”?2文章第1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以前,洋人还不大瞧得起你的老古董,国粹派只好敝帚自珍。现在洋人对你的绝活感兴趣了,还想学一学,国粹派就哗然起来。”请结合全文分析,国粹派是怎样一种人?“敝帚自珍”与“哗然”分别有何含义?4作者说,鲁迅的拿来主义提及梅兰芳博士,绝不是在讽刺挖苦梅博士本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5概括一下作者对中外文化交流所持的态度。【2015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葛兆光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二”。“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再次是“五”。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生命。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二是幸福。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三是国家。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本文有删改)1关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B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C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D“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因为“天”等同于“一”,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B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C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D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1B【解析】A项,“髓”应读su;C项,“阴”应读yn;D项,“玄”应读xun。2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B项,“上”应为“尚”;C项,“嘻”应为“嬉”;D项,“摹”应为“摩”。3C【解析】C项,蹩进:形容走进时鬼鬼祟祟的样子。4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词的语境义。D项,运用了词的比喻义,而其他三项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姨太太”“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5D【解析】D项,“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此处使用错误,应用“夸大其词”。6D【解析】A项,既然“放眼大海”,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B项,此句中“近”和“上下”矛盾。C项,该句中书出版了好几年,与做修改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7D【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由第一句提到“中国梦”可知,后一句应选,进一步阐释“中国梦”,由此可排除A、B两项;再由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知,的内容与之衔接紧密,由此可排除C项。8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既有害又有益的一类事物。9D【解析】D项,这句话说的是“拿来”的意义,“拿来”与“创新”的关系。10C【解析】“抛来”和“抛给”的含义不同,“抛来”是没有目的的,不会有附加条件;而“抛给”是有目的的,定会有附加条件。11(示例:)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 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是冲锋在前的一柄宝剑 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妖魔鬼怪【解析】题干已经明确修辞、句式和所给句子一致。注意所给句子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并且突出作为文学家的鲁迅的重要作用。所以续写句子也应当注意这两点。1“国粹病”是指当一种“国粹”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需要外来文化碰撞、交融以焕发出新的生机时,那些誓死捍卫国粹到非理性的人却抱残守缺,对碰触者即以叛徒败类般的声讨。2树立全文批驳的靶子,引起下文对国粹病的批驳、评析。3国粹派是一种在对待中外文化交流问题上,采取闭关主义、保守主义,抱残守缺,极力反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人。“敝帚自珍”在这里是贬义词,是抱残守缺,害怕交流,不求创新和发展;“哗然”是大惊小怪、极力反对的意思。【解析】文中对国粹派的阐述分散在第3段、第5段开头和最后一段。“敝帚自珍”与“哗然”的含义在第3段中,结合第3段最后两句可揣测得出。4同意。理由:拿来主义第1段旨在摆出统治者“送去主义”的表现,派梅兰芳到欧洲传道,只是统治者文化“送去主义”的表现,因此鲁迅在这里意在抨击统治者,而不是讽刺梅博士本人。【解析】本题与课文文本联系密切。需要回顾拿来主义的结构及写作意图。鲁迅列出文艺上的一些送去的表现,旨在引导下文分析“送去主义”的危害性。送梅兰芳博士只是送去主义的表现之一,没有对梅兰芳博士的讽刺之意。5批驳国粹派抱残守缺、反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观点,倡导用开放的心态,积极推进和发展与世界各国的文化艺术交流。【解析】文章最后一段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态度。绝不能如国粹派抱残守缺,应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文化的交融和交流。1C【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