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18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游沙湖苦斋记.doc_第1页
2017_18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游沙湖苦斋记.doc_第2页
2017_18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游沙湖苦斋记.doc_第3页
2017_18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游沙湖苦斋记.doc_第4页
2017_18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游沙湖苦斋记.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游 沙 湖 说作者苏轼(见第四单元方山子传的相关介绍) 寻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十二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只是一个虚衔,无权过问公事),安置在本州居住。次年二月,他到达黄州,一直住到元丰七年才离去。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因治病求医,在庞安常家住了几天,病好以后,又和他同游清泉寺,游沙湖就是这时写的。本文和记承天寺夜游游白水,都选自东坡志林(五卷本)。这三篇游记小品,长不过二百来字,短不到百字,作者信笔而书,无意作文,随手挥洒,自然天成;插叙生活片段,流露心境情怀,率真亲切,如见其人。苏轼的这类短文,为明代公安派所推崇,对晚明小品有直接的影响。 看结构 知文意苏轼结识了一位医术高明、聪明绝顶的聋大夫。他们通过以手代口、以眼当耳的特殊交流方式,形成了真正无声的默契关系。本文明快地记叙了他们日常交往的特点,以及同游清泉寺的经历,表现了一种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情怀。 赏技巧1以独特的角度,寄寓深刻的内涵作者是从庞安常与“我”同为“异人”的角度来写的。只选取庞安常“以眼为耳”,“虽聋,而颖悟绝人”的特异之处,仅用“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的细节,写出人物之不同一般,手法之高,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而且,这种写法还蕴含深意:从作者文中“戏”言可以看到,作者写庞安常其实也是在写自己。庞安常“以眼为耳”,成一代名医,而词人“以手为口”,是一代词文绝佳的士子。庞安常“颖悟绝人”却隐居乡间,权充一名村医,自己也因词文得祸,贬居僻远之地。两人连境遇都有同“异”。如此看来,作者那句“皆一时异人也”,实在寄寓了很深的感叹。2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丰富复杂的感情从艺术上看,作者以极朴素、自然、清淡的语言写出了非常丰富复杂的感情,并且有层次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由寓慨于谐,发展到开朗、积极、乐观,由萧疏简淡的叙述到朗声高唱,思想感情的抒发越来越浓烈,读时令人情不自禁地也要伴随作者歌唱起来。3以经济的笔墨融景、情、事、理于一体文章的另一特点是用笔经济,全文只有一百七十二字。写游览所见景物,只简略点出逸少洗笔泉、兰溪水西流。而对兰溪景物的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则留到歌词中表现。歌词把静谧幽雅的景色、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精警深刻的人生哲理,浑然无迹地融合起来。在短小的篇幅中,有人物,有事件,有自然景色,有诗情哲理,这一切又似乎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充分体现了苏轼随笔小品文的艺术特色。一、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善:擅长2名词作状语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西:向西3名词作动词君看流水尚能西 西:向西流二、一词多义1相2疾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2省略句(余)遂往求疗篇目二苦 斋 记 说作者(一)简介:刘基(13111375),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元末明初青田(今属浙江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吾之子房也”。(二)作品:代表作郁离子。(三)评价: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寻背景元至正十二年(1352),浙江龙泉人章溢在帮助元将石抹宜孙镇压农民起义后,在福建匡山隐居,在山上建烟云万顷亭、苍雪亭,坐看云起亭、环中亭。章溢与刘基、宋漉为同乡挚友。在他隐居匡山时,刘基、宋漉都到此造访,并分别写了苦斋记匡山看松庵记。此后亦有不少文人墨客到此探幽寻古,避世修身,留下不少诗篇。 看结构 知文意本文是一篇借景言理(托物言志)的散文。通过对章溢先生生活环境的“苦”的叙写,引出章溢先生关于“乐与苦,相为倚伏”,“苦之为乐”和“苦生于乐”的道理,表达了作者的苦乐观。 赏技巧1角度新颖,引人入胜写一般名山胜水的游记,有雄奇瑰丽之观可以描绘,如“巴陵胜状”之“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泰山奇观之“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鼐登泰山记),皆足以使人心驰神往。而这里所写的“苦斋”,非有林壑之美,台榭之观,往古之胜迹,可以引人入胜,供人凭吊;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非“苦”也。作者巧妙地抓住一个“苦”字,作为贯串全文的脉络,化景为趣,化趣为理,使人从中领略无穷的佳趣与妙谛。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来看待艰苦的环境,坎坷的人生,这便是“化趣为理”。本来是极其寻常的景色,一经作者点染,便成奇观,这是“化景为趣”的艺术手段。2叙议有度,情理毕现“记”这样的文学样式,往往由两个大的部件构成。前一个部件,或记人,或记事,或记游,以叙事写景为主;后一个部件,或发感慨,或说道理,以抒情议论为主。没有前一部分的事和景,则后一部分的情和理便无所附丽;没有后一部分的情和理,则前一部分的事和景便没有概括成理论,没有概括出主题。所以两者是有机的结合,是统一的整体。一、通假字1覆之以茆茆”通“茅”,茅草2楛竹之笋 楛”通“苦”,味苦3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荼”通“茶”4燕坐于华堂之上 燕”通“宴”5籍柔覆温之躯 籍”通“藉”,垫二、古今异义1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古义:在此 今义:表承接连词2食之可以清酒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野蜂巢其间 巢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筑室刘子闻而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