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毕业论文.doc_第1页
我的毕业论文.doc_第2页
我的毕业论文.doc_第3页
我的毕业论文.doc_第4页
我的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镇远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摘要: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已经成为当今学术界一个不可忽视的论题。历史文化名城在现代建筑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在开发改造中站住脚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立足镇远2000多年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对镇远古城现有的资源和开发保护模式进行一系列的整合和提炼,一共分为四个部分进行。从阐述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义及相关条件设施,镇远古城旅游开发和保护现状,对古城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旨在为镇远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古城;古城保护;古城开发;可持续发展Abstract: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has become the current academia a non-negligible issu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n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change rapidly today, how the development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keep ones feet is a task that deserves research very much. Based in Zhenyuan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 long history and culture,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ancient city of Zhenyuan, on the existing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a series of model integration and refined,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From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are defined and related facilities, the ancient city of Zhenyua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ancient cit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n this basis, to explore the protection on the basi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effective way, designed for Zhenyuans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fers constructive opinion.Key words: historic city ; ancient city of Zhenyuan; ancient city protection; ancient city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贵州省镇远古城,从秦算起,至今置县有长达2280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使镇远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瑰丽的文物古迹,灿烂的民族文化;镇远作为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融佛、儒、道三教文化内涵于一炉,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境内有蜚声中外的青龙洞贴崖古建筑群等神奇秘境;有“东方威尼斯”美誉的古城风韵;有色彩斑斓的一殿、二庵、二院、四桥、四洞、六关、六官、八寺、八祠、八阁、九馆、九庙以及众多极具观赏、科考价值的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文物古迹160多处。镇远是一座以军兴商的城市,是一座移民的城市,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镇远自古以来就以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的政治、军事要地著称于世,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历史上曾经屯兵2.8万, 供奉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大东方战神的四官殿以及石屏山上的古长城和众多的关、屯、堡等就是历史的鉴证。镇远也是湘楚中原西通滇黔至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明清时期衍升为黔东地区政治、军事、商业、文化的中心,历史上的八大会馆、十二戏楼至今仍有部分保存完好。长期以来,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域外各国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包容性文化,有传统文化迷宫之称。至今这里还仍保存着几百年前民风古朴、服饰依旧、寨寨有长号、户户吹唢呐的尚寨乡土家族部落,三月三侗族情人节,九月九苗家丰收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一 历史文化名城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国务院于1982年、1986年和1994年先后公布了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计99座;此后,分别于2001年增补2座,2004年增补1座,2005年增补1座,2007年增补7座,2009年增补1座,2010年增补1座,2011年增补6座,计118座。贵州有遵义和镇远。镇远与上海、天津、重庆、武汉、山西平遥、云南丽江等38个城市一起,列入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镇远县位于贵州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地图上看,东邻的湖南湘西中部。有一凸出部分,恰像一个楔子,插入贵州东部凹处。镇远县就处在这个凸凹结合部上。不知哪朝哪代哪位先生称镇远为湘黔门户,确是慧眼独具。 镇远古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城东的青龙洞,是一组规模极其宏大的明清宗教建筑群,其间既有佛教寺庙,又有道教宫观和儒家祠庙,三教合一,蔚为壮观。此外,沿舞阳河畔还有天后宫、吴王洞、石屏山、铁溪等旅游景点。与其他地方相比较,我认为镇远的旅游开发应该突出历史文化主题。镇远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属夜郎国,秦为黔中郡属地,汉属武陵郡无阳县地。隶荆州。唐代称梓姜县属奖州龙溪郡。宋代称安夷县,属思州。元置镇远溪洞招讨使司,后改为军民总管府。明永乐十一年(1413)设镇远府。元后一直是府、县所在地。由于镇远地处滇楚关隘,地势险要,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滇楚锁钥、湘黔咽喉、黔东重镇”之称。所以研究镇远古城的保护是非常有必要的和必须的。府城区内的古民居是镇远古城的传统建筑,是古城的核心保护区,目前保存下来的四合院建筑有20多处,其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有付家民居、杨茂兴大院等等。二 镇远县基本情况简介镇远县位于贵州省东缘, 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县之一。地理位置在东经1088 3610852 58,北纬2647412722 17之间。东界湖南新晃,南临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地区的石阡县,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县境周长358.65公里,东西最长处相距58.8公里,南北最宽处相距54.7公里。全县面积1878平方公里,人口近26万人,其中有侗、苗、土家、彝、回、水、布依族等22个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48.96%,辖6个镇6个乡。三镇远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镇远古城的保护与旅游业开发起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当镇远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青龙洞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后,镇远的知名度逐步得到提升,镇远的旅游业也曾一度辉煌。但是,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镇远古城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特别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在古城区内进行了大拆大建,首先是顺城街一大批传统建筑被拆除,代之而起的是新修的仿古建筑,而且楼层高度和外观千篇一律。不仅如此,在古城区内还不断出现一些体量高大、色彩亮丽(贴白瓷砖或刷墙漆)的建筑,这种潮水般涌来的大拆大建,不仅毁掉了镇远的传统古建筑和重要文物,也极大地破坏了古城风貌。当时,省内某报记者在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镇远,你拿什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批评文章,对镇远的做法提出了质疑。此后不久,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专家黄景惠教授等许多专家学者来到镇远,看到镇远的变化更是感到非常遗憾。后来据说黄景惠教授一行本是为镇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来,不想镇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扫兴而归。可以说这个时期是镇远古城遭到破坏最严重的时期,也是镇远旅游走入最低谷的时期,每年接待游客还不足1万人。 进入2000年以后,县委、县政府领导在认真分析镇远县情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新的发展思路,把保护古城发展旅游作为镇远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邀请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来镇远为古城保护问诊把脉,当阮仪三教授认为“镇远古城还有救”以后,镇远当即决定委托由阮仪三教授负责的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帮助编制镇远古城保护规划,并从2002年以后,逐步实施了府城历史街区沿街房屋改造、恢复石板路,严格控制府城区内的建筑规模等,破坏古城的行为逐渐被制止下来。古城的保护和建设项目基本上按照保护规划执行。同时在这一时期,县委、县政府采取了整合旅游资源,招商引资开发,扩大对外宣传,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促进旅游开发,使镇远旅游业重新升温,旅游接待人次逐步上升,2006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旅游门票收入近300万元。2007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确立了“农业稳定、工业强县、城镇带县、文化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把保护古城作为实施文化旅游兴县战略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大古城保护和旅游开发力度,实施了古城保护和旅游开发的一系列重大项目。目前,各个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古城面貌逐步得到进一步改观。四镇远古城开发存在的问题有开发就必然有破坏,两者之间的伤害要降到最小就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补救。过去6年是镇远旅游蓬勃发展的六年,伴随着镇远古城旅游的日新月异变化,镇远古城的开发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围绕着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的开发与保护,凸显了镇远古城开发所遭遇的所有问题。41盲目跟风,没有结合自己的特色开发镇远对古城的开发比较晚,保护的意识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加强。这就导致按部就班其他已经开发比较成熟的地方的开发模式。在开发过程中,只是仿照其他地方的措施来实施,有点缺少自己的特色。没有把属于自己的东西融入到里面去。古城改造缺乏必要的技术人才和专业施工队伍,特别是在修旧如旧和建筑工艺等方面,难以达到恢复修建的效果和目的。42资金短缺,保护不到位古城的保护与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目前,我县古城改造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县级财政,而该县财力有限,无法对古城进行大规模的文化保护和旧城改造与开发。43文物古迹毁坏较严重,亟待维修和整治。古城的保护,我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但由于地方财力和技术水平的局限,致使众多的传统文化和文物未得到有效的传承、修复和维护,甚至有些已处于即将消亡的边缘,如令公庙、北极宫、谭公馆、紫皇阁以及大量的古民居等;还有一些图片、有史料记载的标志性古建筑,如文庙、文明书院、府衙、县衙、牌楼、门楼和观景亭等都急需修复。44人口压力太大,给古城改造带来较大的困难。目前,镇远古城承担镇远县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等功能,县城共有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6万余人,古城地势狭窄,发展空间较小。而一些机关、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仍在古城核心区内办公,不利于还原古城区历史原貌。五加快古城保护开发的几点建议历史是人类灵魂的凝结,丰厚的历史文化,是祖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财富。“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保护与开发不仅是城市建设中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更是镇远扩大知名度,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一张王牌。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坚持正确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基本思路,探索一条把昔日文明和当代成就以及大自然之美纳入一个整体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之路。(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高标准古城保护规划。制定科学的规划是实施名城保护的前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牵扯到各方面的利益,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强制力进行约束,是很难得以落实的。为此,应遵照国家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关规定,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和专家建议的基础上,编制详实的古城保护规划。规划突出xx文化和兵城、水城的特点,将古城保护开发规划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与旅游发展规划衔接,同时明确规划实施主体、管理单位、责权范围,使保护规划能真正落到实处。(二)坚持多元化融资,市场化运营丰富的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是一项高投入的公益性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多渠道筹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把名城建设作为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编制、项目立项、资金安排、政策调节上给予充分考虑,通过社会捐资、股份筹资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社会资金参与古城建设。应采取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按规划要求对古城墙遗址、周边遗迹和城内标志性遗迹进行修复,建设古城墙景点,与孙子兵法城连为一体,形成旅游景区。同时,将部分古迹景区委托企业运营,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坚持多条腿走路,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是依托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加大镇远文化研究力度,充实队伍,发挥民间爱好者的作用,收集、挖掘、整理和保存与历史文化名城和镇远文化相关的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碑史料,以及流传于民间的故事、传说、民歌、民谣等。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二是加大对民族民间和传统文化的挖掘力度,以镇远历史文化为主题,加强对旅游产品研制和开发。三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协会,设立专项资金,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构筑以镇远历史文化与民俗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框架。(四)坚持多形式宣传,进一步理顺古城保护工作机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叫响“保护古城,我有责任”的口号。聘请有关专家,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指导小组,对古城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给予指导,研究出台古城保护开发管理办法,进一步理顺古城保护开发管理体制,组织协调古城保护与开发中的有关问题,尽快把古城保护开发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五)加快新城建设,疏散古城人口,缓解古城人口压力。目前,州委、州政府已在青溪、羊坪一带规划建设一个20万人口的新型工业城市。这需要我们形成“保护古城建新城”共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过程中,统一思想,形成全县上下共同保护古城建设新城的强大力量。 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有机体。镇远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传统文化的迷宫。振兴镇远的旅游经济必须突出历史文化主题,让进入镇远这个小城的游客,不仅能够欣赏美丽而纯静的自然风光,而且还能够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沐浴,体会其中的神韵,深浅,曲直,在浸泡中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曲美韵味,从中获得超凡脱俗的充实感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