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B防爆自动抑爆装置.ppt_第1页
ZYB防爆自动抑爆装置.ppt_第2页
ZYB防爆自动抑爆装置.ppt_第3页
ZYB防爆自动抑爆装置.ppt_第4页
ZYB防爆自动抑爆装置.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YB-I矿用防爆自动抑爆装置 产品使用说明书 作者:张先生1320-605-6416,感谢您选购本产品!为了保证安全并获 得最佳效能,安装、使用产品前,请详 细阅读本使用说明书并妥善保管,以备 今后参考。,安全警示: a) 危险场所严禁开盖。 b) 不得改变本安电路和本安电路有关的元器件的电器参数、 规格和型号,本产品严禁与未经安全联检的产品联机使用! c) 移动时应防止猛烈的撞击和震动。 d) 未经联检,不得改动本装置的设备配置。,执行标准:GB 38362000 Q/MKC 6162010 版 本 号:NO.1 出版日期:2011年9月1日,目 录 1 概述 2 结构特征与工作原理 3 技术特性 4 安装、使用及维护 5 故障分析与排除 6 运输、贮存 7 产品资质编号 8 开箱及检查 9 其它 10 附件,ZYB-I矿用防爆自动抑爆装置使用说明书 1 概述 1.1用途及特点 ZYBI矿用防爆自动抑爆装置(以下简称抑爆装置)安装于有气体和粉尘爆炸危险的场所,当出现火源(如摩擦火花、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电气火花、内因火灾、外因火灾等)或发生爆炸事故时,由紫外火焰传感器及时探测到火源或爆炸火焰信号,通过控制器向抑爆器输出触发电平,迅速喷射出灭火剂,扑灭火源或爆炸火焰,将爆炸抑制在始发阶段或起到阻断爆炸范围进一步扩大的作用。 本抑爆装置用紫外火焰传感器敏感火焰信号,对矿灯灯光、白炽灯光、日光灯光不敏感;控制器具有自检、监控联网、多个级联等功能。本抑爆装置具有整机响应时间短、动作灵敏、性能可靠、抑爆器喷射灭火剂迅速等特点。,图1 抑爆装置连接实物图,1.2 适用范围 抑爆装置主要安设于瓦斯(或其它易燃易爆气体)输送管道系统中,以及煤矿井下如掘进工作面、 采煤工作面、采空区、装卸煤口、煤炭破碎及输送转载点、电气设备等有煤燃易尘、瓦斯 (或其它易爆气体)爆炸的场所或爆炸传播通道(巷道)中,及时扑灭火源或爆炸火焰, 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事故,避免或减少灾害损失。,1.3型号,标记示例:Z YB I,1.4使用条件 抑爆装置经防爆检验部门检验通过,可在含有I类爆炸危险 环境中使用。 抑爆装置具有耐压、耐腐蚀、防潮、密封性能。 1.5工作环境条件 大气压力:80kPa106kPa; 环境温度:040; 相对湿度:95%; 储运条件:-40+60。,2 结构特征与工作原理 2.1 组成及基本配置,抑爆装置组成如图2所示,主要由1台直流稳压电源、1台控制器、2台火焰传感器、2台抑爆器及连接电缆组成,其基本(标准)配置见表1。,表1 抑爆装置基本(标准)配置表,2.2 结构特征 1)电源 KDW10.5/660矿用隔爆兼本安直流稳压电源结构特征详见KDW10.5/660矿用隔爆兼本安直流稳压电源使用说明书。 本电源输入电压等级为660/127VAC、50Hz,额定输出电压为10VDC。 2)控制器 KHYBI矿用防爆抑爆装置用本质安全型控制器结构特征详见KHYBI矿用防爆抑爆装置用本质安全型控制器使用说明书。 本控制器具有2个输入信号接口和4个输出信号接口,每台控制器可同时连接2台传感器和4台抑爆器;可提供监控接口,正常工作状态时提供5VDC电平信号,电源故障控制器未工作时提供0VDC电平信号;控制器未触发时提供的电平信号为0VDC,触发后提供的电平信号为5VDC;可提供级联接口,通过该接口连接,2个控制器可同时共用一个GHZ-S矿用本质安全型紫外火焰传感器,具备同时触发8个抑爆器喷射的功能。,3)传感器 GHZ-S矿用本质安全型紫外火焰传感器结构特征详见GHZ-S矿用本质安全型紫外火焰传感器使用说明书。 本传感器的敏感元件为双紫外光电管,它由管壳、充入的气体、阳极和光阴极组成。在火焰中的远紫外线的照射下,光阴极中的电子吸收了入射远紫外光子的能量而逸出光阴极表面,在阴极电场作用下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信号,达到检测火焰的目的。 4)抑爆器 ZYB-Z12矿用本质安全型抑爆装置抑爆器结构特征详见ZYB-Z12矿用本质安全型抑爆装置抑爆器使用说明书。 本抑爆器为一个本身没有电路的钢质结构,主要由贮粉筒、喷嘴、缓冲器、气体发生器、灭火剂等组成。当接收到触发信号时,抑爆器中的气体发生器迅速产生高压气体,将灭火剂通过喷嘴迅速喷出,扑灭火焰。,2.3 工作原理 抑爆装置的工作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 抑爆装置工作原理为:当紫外火焰传感器接收到火源或爆炸火焰信号后,输入控制器,控制器触发抑爆器,抑爆器迅速将灭火剂喷射到火焰阵面上,扑灭火源或爆炸火焰,从而达到防止发生爆炸或阻止爆炸传播的目的。,3 技术特性 3.1 KDW10.5/660型矿用隔爆兼本安 直流 稳压电源 a) 输入电源电压等级(可选):660VAC、127VAC,50Hz b) 本安输出特性如表2所示。 c)外形尺寸、重量:外形尺寸:400210170(mm),质 量:20kg,表2 稳压电源本安输出特性表,3.2 KHYBI矿用防爆抑爆装置用本质安全型控制器 额定工作电压:10VDC;工作电流:正常状态下180mA,触发时2.3A; b) 信号输入:电平信号(2路),高电平(3.0V DC), 低电平(0.5V DC); c) 信号输出:电平信号(4路),正常状态下0.5VDC,触发时3.0VDC; d) 响应时间:15ms。 e) 显示功能:有电源指示、抑爆器通断检测、传感器输出信号检测、控制器触发等显示功能;,f) 控制功能:信号输入0.5V DC,信号输出为0VDC;信号输入3.0V DC,信号输出为3.0VDC; g) 监控联网功能:提供监控接口,正常工作状态时提供5VDC电平信号,电源故障控制器未工作时提供0VDC电平信号;控制器未触发时提供的电平信号为0VDC,触发后提供的电平信号为5VDC; h) 级联功能:提供级联接口,通过该接口连接,2个控制器可同时共用一个GHZ-S矿用本质安全型紫外火焰传感器,具备同时触发同时启动8个抑爆器喷射的功能; 配接设备:GHZ-S矿用本质安全型紫外火焰传感器,ZYB-Z12矿用本质安全型抑爆装置抑爆器,KDW10.5/660型矿用隔爆兼本安直流稳压电源; j) 外形尺寸、重量:外形尺寸:29625060(mm),质量:3.0kg。,3.3 GHZ-S矿用本质安全型紫外火焰传感器 a) 额定工作电压:10VDC ; b) 工作电流:0.3ADC; c) 灵敏度:可探测到5m远外1cd火焰(火焰直径1cm,高5cm); d) 响应时间:5ms; e) 监视范围:120圆锥夹角 f) 信号输出:2路,有火焰时高电平(4.0V DC); 无火焰时低电平(0.1V DC); g) 感应短波(200280)紫外不可见光:185260nm; h) 使用寿命:365d; i) 外形尺寸、重量:外形尺寸: 11890(mm),质量:2.5kg。,3.4 ZYB-Z12矿用本质安全型抑爆装置抑爆器 触发电流:0.5A;触发电压:3.0V; b) 灭火剂容量:12kg; c) 灭火剂容量:12kg; d) 喷撒滞后时间:15ms; e) 成雾时间:120ms; f) 雾面持续时的间:1000ms; g) 喷撒效率:90%; h)喷射角、喷射距离:喷射角:90,喷射距离:45m。 i)外形尺寸、重量:外形尺寸:608270214(mm),质量:约22kg。,4 安装、使用及维护 4.1 安装 4.1.1 在瓦斯(或其它易燃抑爆气体)输送管道系统中的安装方法 4.1.1.1 安装前准备工作 在进行抑爆装置安装前,应根据瓦斯(或其它易燃易爆气体)管道输送系统的实际情况及使用条件,编制相应的安装设计方案,确定抑爆装置的安装地点、数量和安装方式。 进行瓦斯(或其它易燃易爆气体)管道输送系统中抑爆装置的安装设计应严格执行行业标准煤矿低浓度瓦斯管道输送安全保障系统设计规范(AQ10762009)的规定,4.1.1.2 安装位置及要求 根据行业标准煤矿低浓度瓦斯管道输送安全保障系统设计规范(AQ10762009)的有关规定,瓦斯(或其它易燃易爆气体)输送管道系统中抑爆装置的安装位置及要求如下: 1)在内燃机发电用瓦斯管道输送系统使用时,火焰传感器位于脱水器与发电机组之间,距脱水器23m;抑爆器安设位置距最近的火焰传感器距离(沿管道轴向)为4050m。安设段管道公称直径不大于500mm。 2)在地面瓦斯排空系统使用时,火焰传感器安装在排空管上,距排空管出气口的距离(沿管道轴向)应小于5m;抑爆器安设位置距火焰传感器的距离(沿管道轴向)为3060m。 3)在采空区抽采用低浓度管道输送系统使用时,抑爆器安设位置距最近的抽采瓦斯管道口的距离(沿管道轴向)应小于100m;抑爆器数量应不少于2个,两个抑爆器距离为50m;火焰传感器应安设在抑爆器与抽采管进气口之间,与抑爆器的距离(沿管道轴向)应大于50m。,4.1.1.3 安装示例(仅供参考),抑爆装置在瓦斯(或易燃易爆气体)管道输送系统中使用时,抑爆器和火焰传感器的安装方式如图4所示。抑爆器和火焰传感器均与管道(轴向)垂直安装,用三通加法兰连接,安装处必须密封严密,不漏气。,4.1.2 在煤矿井下的安装方法 4.1.2.1 安装前准备工作 在进行抑爆装置安装前,应根据矿井生产系统实际情况及使用环境条件,编制相应的安装设计方案,确定抑爆装置的安装地点、数量和安装方式。 进行瓦斯矿井抑爆装置的安装设计应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及有关国家、行业标准的规定。,4.1.2.2 安装地点及要求 a)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第一百五十条规定,高瓦斯矿井煤巷掘进工作面应安设隔(抑)爆设施;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开采有煤尘爆炸危险煤层的矿井,必须有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矿井的两翼、相邻的采区、相邻的煤层、相邻的采煤工作面、煤层掘进巷道同与其相连的巷道间、煤仓同与其相连通的巷道间、采用独立通风并有煤尘爆炸危险的其他地点同与其相连通的巷道间,必须采用水棚或岩粉棚隔开。在这些地点使用粉剂抑爆装置,可相当于采用岩粉棚的隔爆作用。 b) 在煤矿井下如煤巷掘进机、采煤机、液压支架、装卸煤口、煤炭破碎及输送转载点、采空区等容易积聚煤尘、瓦斯及产生火花的地点,使用抑爆装置可起到主动抑爆的作用。,4.1.2.3 安装示例(仅供参考) 1)巷道中安装方式 在巷道中安设使用抑爆装置,可起到隔爆的作用。当爆炸传播仅 来自一个方向时,抑爆装置在巷道中的安装方式如图5所示。巷道中抑爆装置的安装地点、数量、抑爆器的固定方式及喷射方向、火焰传感器与抑爆器的安装距离、火焰传感器安装方向等应根据爆炸源位置、爆炸强度、巷道断面大小、达到的隔爆效果,在安装设计方案中确定,并依据设计进行安装。抑爆器可安装在固定架上放置于巷道两侧底板上,或采用托架固定在巷道两帮或顶板上;火焰传感器采用托架固定在巷道两帮或顶板上。抑爆器和火焰传感器应安装牢固、稳定。,图5 巷道中抑爆装置安装示意图,2)卸煤口等地点安装方式 抑爆装置可安设在装卸煤口、煤炭破碎及输送转载点、采空区等 容易积聚煤尘、瓦斯及产生火花固定地点的附近,起到主动抑爆作用。卸煤口处抑爆装置的安装方式如图6所示,抑爆器和火焰传感器可采用支架固定,或采用托架固定在巷道两帮或顶板上,且应安装牢固、稳定。在放煤口两侧各安设一个抑爆器和火焰传感器,与装卸煤口的距离均应不大于4m。,3) 掘进机安装方式 煤层掘进巷道使用掘进机掘进作业,高速旋转的金属钻头切割煤层及岩石夹矸,容易产生撞击火花,从而引起煤尘、瓦斯爆炸事故。在掘进机上安设抑爆装置,可起到主动抑爆作用。 掘进机的抑爆装置安装方式如图7所示,抑爆器和火焰传感器固定在掘进机上,与掘进面的距离应不大于5m。火焰传感器探测范围也应覆盖整个断面,不应出现探测真空;抑爆器的安装位置、数量应能保证灭火剂喷射范围覆盖整个掘进断面,否则会达不到应有的作用。,1-掘进机截割头;2-火焰传感器;3-抑爆器;4-控制器;5-截割部护板 6-掘进机机身;7-专用线缆;8-直流稳压电源;9掘进机电缆槽 图7 掘进机抑爆装置安装示意图,4.2 使用及维护 4.2.1 使用方法 1)抑爆装置在安装使用前,必须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选择直流稳压电源的交流输入端子(660VAC/127VAC),电源输入必须采用专用电缆,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2)将抑爆装置安装到有煤尘、瓦斯爆炸危险的场所前,应先将抑爆器的气体发生器装入储粉容器中,再装入灭火剂,封好密封膜,并检查设备的完好性。 3)抑爆器和传感器应安装牢固、稳定。 4)抑爆装置在安装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抑爆装置的所有专用连接电缆,是否完好无损。 5)抑爆装置的电气连接如图8所示。电源与控制器、控制器与传感器、控制器与抑爆器之间的连接,必须使用专用连接电缆,连接方法分别见相应的使用说明书。,6)抑爆装置的电源、控制器、传感器和抑爆器等金属外壳必须有效接地,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2。 7)抑爆装置安装好后,检查各种连接线缆的连接是否牢固可靠,各电气设备及传感器连接线缆屏蔽层是否有效接地,确认无误后方可通电。 8)通电后,使用控制器的自检按键进行抑爆器的通断连接检测(按下自检按键,如果自检灯亮则连接正常,否则,有连接故障)。 9)抑爆装置应采用基本(标准)配置安装,如需采用多级或级联安装方式,必须通过技术负责人审批同意。,4.2.2 维护、保养方法 1)不得随意改变本安电路和与本安电路有关的元器件的电气参数、规格和型号;未经防爆联检,不得和其它电气设备连接。 2)与抑爆装置相关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本说明书的要求。 3)用户必须按本说明书要求连接相关设备。 4)检修时,不得改动抑爆装置原电路参数及条件,不得改动电气元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