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4页
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102 授理学学位)“系统分析与集成”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是一个理学博士点,强调理工结合。该博士学位授权点系华中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联合申报,由双方联合建立的系统科学研究所管理。本培养方案由华中科技大学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暨数字化工程与仿真中心、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协商制定。在具体培养内容设置及要求方面,依上述各培养单位的研究侧重方向不同而有所差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研究的目的是加深人类对系统运动与演化一般规律的认识,为实现系统最有控制和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有效方法。培养目标为: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有扎实的系统科学理论和数理基础,掌握系统建模、分析、集成、控制、优化、设计与评价的基本方法。熟悉本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及有关新技术。能胜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二、研究方向l 复杂系统分析的先进理论与方法l 系统建模与仿真l 高性能网络与信息系统l 数字流域柔性仿真与多目标决策支持系统l 综合集成技术与方法三、学习年限与学分1. 已经获得硕士学位的全日制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至5年。可提前,但最少不得短于2年半。总学分要求32学分。2. 硕博连读生、直攻博士生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至6年。总学分要求54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类 别硕-博连读、直攻博已获硕士学位未获硕士学位总学分54学分32学分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入学前已修研究生课程可申请免修修课学分35校级公共课程11学分(辩证法 2、技术哲学2、硕士一外2、科社1、英语强化训练1.5、英语论文写作1.5、人文类1)13技术哲学2、英语强化训练1.5、英语论文写作1.5学位要求的学科(专业)要求课程24学分(含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2,跨一级学科课程)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专业课程6学分。由研究生指导小组或导师指定的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由博士生指导小组或导师指定的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9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19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1学分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四、课程设置见“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五、培养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全面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界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系统科学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参加考试。(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课程相同或相近。3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4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定写论文。5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1)博士论文资格审查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资格的基本条件:(1)必须修完所有规定的课程;(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由博士生向博士生指导小组作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并进行答辩面试。 2)论文选题及要求博士生论文选题必须有课题来源,与导师及其所在博士学科点所承担的重要科研项目相结合。其选题范围可以是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或开发研究。博士生的论文工作应强调同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应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实际问题、高新技术、国家基金和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为背景。博士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自己所选定的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课题要求,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和选题报告。论文选题报告应包含的内容为:(1)选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进行论文资格考核时已完成的工作;(6)主要参考文献。3)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士生在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4)学位论文答辩制度(1)学位论文要求:博士学位论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学科或专业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博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在发表学术论文方面必须达到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博士论文水平要求,包括:正式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其中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C类及以上外文学术论文1篇;上述论文需有1篇为在B类及以上发表(或接受发表)SCI学术论文,或为在C类及以上发表EI学术论文3篇;博士生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第一发表单位(具体以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正式发文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博士论文水平要求为准,其中A、B、C类学术论文界定以华中科技大学期刊分类办法(校人【2008】28号)为准)。博士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得少于两年。(2)论文预审: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初稿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应举行公开预答辩,由至少有3名以上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进行审查,决定论文是否可以送同行专家评阅。博士生应根据预答辩中所提出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形成答辩稿。(3)论文答辩:按华中科技大学有关规定,组织论文评审、答辩。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博士生应根据论文评审,答辩中的意见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形成正式的博士学位论文,并逐级提交学院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授予理学博士学位。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102 授理学学位)“系统分析与集成”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是一个理学硕士点,强调理工结合。该硕士学位授权点系华中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联合申报,由双方联合建立的系统科学研究所管理。本培养方案由华中科技大学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暨数字化工程与仿真中心、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协商制定。在具体培养内容设置及要求方面,依上述各培养单位的研究侧重方向不同而有所差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研究的目的是加深人类对系统运动与演化一般规律的认识,为实现系统最有控制和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有效方法。培养目标为: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作风;具有扎实的系统科学理论和数理基础,掌握系统建模、分析、集成、控制、优化、设计与评价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学科的进展与动向,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能解决本学科领域的技术科学及工程应用问题并有新的见解;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和理解相关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文献;能胜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及工程应用和管理。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l 复杂系统分析的先进理论与方法l 面向“数字流域” 的资源环境分析与评价l 电力市场环境下水电能源运行与风险管理l 3S技术应用专题及系统集成l 高性能网络与信息系统l 水系统非线性动力学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生学制为2.5年。总学分要求35学分,其中学位要求课程学分要求23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总学分35学分修课学分23校级公共课程6学分(一外2、辩证法2、科社1、人文类 1)学科(专业)要求课程17学分(由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15学分、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组成)任选课程:在征得导师同意后,研究生可任选我校理工科各学科(专业)除校级公共课以外的研究生课程,记非学位要求学分补修课程:缺相关学科本科专业基础的,由导师指定相关学科本科主干课程23门,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究环节12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1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四、课程设置见“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五、学位论文执行学校和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数字化工程与仿真中心有关学位论文的规定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 程 名 称学时学分季节开课单位备 注学位要求课程公共必修课程411.500硕士生第一外国语322秋.春外语学院硕士生必修408.55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41春马克思主义学院408.550自然辩证法322秋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类课程161秋.春相关学院401.800英语论文写作201.5秋.春外语学院博士生必修401801英语强化训练601.5秋外语学院408.801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322秋马克思主义学院本学科专业要求的课程011.500矩阵论483秋数学学院硕士生3学分011.501数理统计483秋数学学院011.502数值分析483春数学学院011.503随机过程483秋数学学院011.504泛函分析及其应用483春数学学院271.501运筹学322秋水电学院硕士生4学分。部分课程可能隔年开课271.502现代控制理论322春水电学院271.503智能优化322秋水电学院271.504人工智能原理及应用322春水电学院271.505系统科学理论及其应用322秋水电学院271.506建模与仿真322春水电学院271.507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22春水电学院271.508数据库概论322春水电学院271.509数字图像处理322春水电学院271.510虚拟现实技术与算法322水电学院271.511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322秋水电学院271.512遥感原理与应用322春水电学院271.515发电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322秋水电学院271.517设施管理地理信息系统322春水电学院181.507软件工程与程序设计方法学483秋电信系184.511最优化理论与方法322秋控制系184.513决策理论与方法322秋控制系271.801复杂非线性动力系统优化方法322春水电学院博士生6学分;硕士生可作任选课程。部分课程可能隔年开课271.802多目标决策理论与评估方法322春水电学院271.803空间信息工程学322春水电学院271.804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322春水电学院271.805预测分析161春水电学院271.806最优决策与对策决策161春水电学院271.807确定性过程优化的平稳性质161春水电学院271.808粒子群优化与群演化算法161春水电学院271.809数字工程方法与技术161春水电学院271.8103S技术在资源、环境和灾害研究中的集成应用161春水电学院271.811水力发电系统分析与集成自动化161春水电学院271.812水轮机调节系统的故障诊断161春水电学院271.813人工神经网络与短期径流预报161春水电学院271.814电力市场专题161春水电学院271.815生态水文学新方法161春水电学院271.816分布式信息系统设计关键技术161春水电学院271.817定量遥感161春水电学院271.818先进计算环境161春水电学院184.800非线性控制理论322春控制系184.804系统分析、仿真与决策322春控制系184.805智能计算与现代优化方法322春控制系184.806网络化系统概论322春控制系硕士生跨一级学科课程2相关院系非系统科学学科研究生同层次课程博士生跨一级学科课程2非学位要求课程任选课程我校理工科各学科(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